囗

神話中的鳥,其狀如鴞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經過西山之見神,人面馬身(十神),人面牛身(七神)、人面龍身、羊身人面詳見《山海經》 可以做口字旁,如“吐”可以做大口字旁,如“圍”。生僻漢字,讀作(wéi)。與國同意。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拼音:wéi 

部首:囗,部外筆畫:0

總筆畫:3

五筆86&98:LHNG 

倉頡:BM 

筆順編號:251 四角號碼:600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6D7

基本字義

● 囗

wéiㄨㄟˊ

◎ 古同“圍”。

其它字義

● 囗

guó ㄍㄨㄛˊ

◎ 古同“國”。

English

◎ erect, proud; upright; bald

神話中的,其狀如鴞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

經過西山之見神, 人面馬身(十神),人面牛身(七神)、人面龍身、羊身人面

詳見《山海經》

可以做口字旁,如“吐”

可以做大口字旁,如“圍”

簡介

《山海經·北山經卷三》中的描述:“囗:鳥,其狀台鵲,白身、赤尾、六足,是善驚,其鳴自詨。”

拼音是gu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