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雉

白雉,鳥名。《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又北二百二十里……其鳥多白雉、白翟。

基本信息

白雉 bái zhì

釋義

1、白雉,亦作白鳳,(650年二月十五日—654年十月十日)是日本飛鳥時代孝德天皇年號,共4年餘。

2、白色羽毛的野雞。古時以為瑞鳥。
尚書大傳》卷四:“ 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

楚辭·天問》:“厥利維何,逢彼白雉。”

班固白虎通·封禪》:“白雉降,白鹿見,白烏下。”

左思 《蜀都賦》:“白雉朝雊,猩猩夜啼。”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越裳操》止三句,不言白雉而意自見,所謂大樂必易是也。”

3、白鷳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二·白鷳》。

動物

中 文 名 白雉
英 文 名 White Pheasant
拉丁學名 Phasianus colchicus
地理分布 歐洲
繁殖方式 卵生。
體形特徵 全身雪白。雄雉頭前端及兩側為紅色肉質。
食 性 鮮菜、雜糧、昆蟲

《山海經》中的白雉

語出《山海經-西山經》:其鳥多白雉、白翟。

郭璞 註:“或作白翠。”

郝懿行 箋疏:“雉、翟,一物二種。《經》白翟當為白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