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穴

商丘穴

商丘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主治:腹脹,腸鳴,腹瀉,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經性嘔吐,急慢性胃炎,腸炎等。穴位定位:【標準定位】足內踝前下方凹陷處,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當脛骨前肌腱內側。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商丘穴 Shāng qiū(SP5)屬足太陰脾經經穴 無行當中屬金

定位

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處,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商丘穴商丘穴

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內側(三角)韌帶→脛骨內踝。淺層布有隱神經,大隱靜脈。深層有內踝前動脈、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

1)腹脹泄瀉便秘痣疾

2)足踝腫痛,舌本強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配伍治療

人體穴位配伍:配氣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脹腸鳴。配陰陵泉曲泉陰谷和胃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腹脹。 配三陰交,有補脾益氣的作用,主治脾虛便秘。 配天樞陰陵泉,有健脾化濕的作用,主治腹瀉,腹脹。

穴義

穴義:脾經的熱散之氣由此上行。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快速運行的風氣及風氣中夾帶的脾土微粒。
運行規律:循脾經快速上行後散熱冷降。
功能作用:散發脾熱。

穴位名解

(1)商丘穴的商丘。商,古指漏刻,計時之氣也。丘,廢墟也。該穴名意指脾經的熱散之氣由此快速通過。本穴物質為公孫穴傳來的水濕風氣,其性濕熱且循脾經上行,而本穴的氣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細小,因此風氣的運行是快速通過本穴,強勁的風氣吹走了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地部脾土如廢墟一般,故名。
(2)商丘穴屬於脾經經穴。經,經過也。本穴為脾經氣血的行經之處,故為脾經經穴。
(3)商丘穴屬金。屬金,指商丘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為公孫穴內氣血的出口之一,氣血物質在公孫穴處是濕熱狀態,出本穴後散熱而化為涼性之氣,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徵,故本穴屬金。

穴位主治

商丘穴穴位主治
腹脹
泄瀉
便秘
黃疸
足踝痛
腸鳴
舌本強痛
痔疾
商丘穴在內踝骨的前緣偏下一點。商丘穴正好對應租地反射區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區,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炎症。同時它又揭示了一個醫理:炎症一般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原理:因為脾是管運血的,它能把新鮮血液運到病灶上去,髒東西被清走後,炎症自然就消除了。 商丘穴多用於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腓腸肌痙攣,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商丘穴與治手腕扭傷疼痛
臨床上商丘穴與手腕之陽溪穴太陽經)相應,凡手腕扭傷疼痛,套用“上病下取”原則,商丘穴具有緩解效果。
雙太淵配雙商丘穴治胃腸炎與安眠
雙太淵穴與商丘穴相配,重要是治消化道之胃腸炎諸症,且對精神系統的鎮靜安眠,以及上下鎮痛,均有良效。
商丘穴與肢體癱瘓治療
中風偏癱病人特有的異常姿勢為上肢呈挎籃樣屈曲,臂內鏇,上肢諸關節屈曲。頸向患側側屈,軀幹向患側彎曲。下肢強直外鏇,骨盆上抬,足內翻,行走呈劃圈樣步態。其病理機制為:大腦損傷後,由大腦支配的高級運動功能受到抑制,失去對隨意運動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級中樞控制下以痙攣為基礎的異常運動模式,即中樞痙攣性癱瘓。由於高級中樞的抑制性指令消失,導致脊髓反射亢進,出現以抗重力肌肌緊張為主要表現的肌痙攣,即支配抗重力肌的運動神經元(下肢為伸肌,上肢為屈肌)興奮性增加,牽張反射活化而呈現亢進狀態,形成偏癱特有的異常運動模式。操作手法:患者仰臥位,百會穴沿皮刺得氣後,循督脈向前,透刺至前頂穴。取肩 穴(醫者左手托起患者左上臂)、曲池穴,進針得氣後,行強刺激提插捻轉手法。肩穴針感滿布肩部並向臂部放射。曲池穴針感放射至前臂及手指。合谷穴針刺得氣後行柔和捻轉手法。然後分別向極泉、少海、勞宮穴透刺並行柔和捻轉手法。針環跳穴時須使針感傳至足尖,丘墟穴須使針感滿布外踝,再向髀關穴、申脈穴透刺,行柔和捻轉手法。針曲泉、三陰交兩穴,得氣後行強刺激提插捻轉手法,再向膝陽關、絕骨穴透刺,並行柔和捻轉手法。
商丘穴針刺得氣後行強刺激捻轉手法,令酸脹感滿布內踝,再向照海穴透刺。各穴行針時間均為1min,留針20min後出針。患者經1個療程治療後,上、下肢痙攣狀況緩解,可配合穿衣,手可握拳。繼續治療2個療程後,患者生活完全自理,恢復正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