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自然災害]

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發生於中國唐山的芮氏7.8級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亦有電影《唐山大地震》,由馮小剛執導。根據小說《餘震》改編,描述1976年唐山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蹟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2010年7月12日,《唐山大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此外,還有電視劇《唐山大地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發生7.8級地震,震中位於唐山市區。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城市地震災害。頃刻之間,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化為一片瓦礫,人民生命財產及國家財產遭到慘重損失。北京市天津市受到嚴重波及。地震破壞範圍超過3萬平方公里,有感範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相當於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一。

地震發生在深夜,市區80%的人來不及反應,被埋在瓦礫之下。極震區包括京山鐵路南北兩側的47平方公里。區內所有的建築物均幾乎都蕩然無存。一條長8公里、寬30米的地裂縫帶,橫切圍牆、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區及其周圍地區,出現大量的裂縫帶、噴水冒沙、井噴、重力崩塌、滾石、邊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採空區坍塌等。

地震共造成24.2萬人死亡,16.4萬人受重傷,僅唐山市區終身殘廢的就達1700多人;毀壞公產房屋1479萬平方米,倒塌民房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到54億元。全市供水、供電、通訊、交通等生命線工程全部破壞,所有工礦全部停產,所有醫院和醫療設施全部破壞。地震時行駛的7列客貨車和油罐車脫軌。薊運河灤河上的兩座大型公路橋樑塌落,切斷了唐山與天津和關外的公路交通。市區供水管網和水廠建築物、構造物、水源井破壞嚴重。開灤煤礦的地面建築物和構築物倒塌或嚴重破壞,井下生產中斷,近萬名工人被困在井下。唐山鋼鐵公司破壞嚴重,被迫停產,鋼水、鐵水凝鑄在爐膛內。

強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斷,通訊癱瘓,城市停水、停電,搶修通訊、供水、供電、恢復交通等生命線工程是唐山救災的最緊迫的任務之一。中央據此迅速布置了各專業系統對口包乾支援的任務。郵電、鐵道、交通、電力、市政建設等部門立即行動,保證了上述系統工程恢復和重建的順利進行。地震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陰雨連綿,人畜屍體迅速腐爛,疫情非常嚴峻,防疫工作採取突擊治療、控制疫病傳染源、改善環境、消除病菌傳染媒介、預防接種、提高人員抵抗力的綜合措施,實行軍民結合、專群結合、土洋並舉的辦法,把疫病消滅在發生之前,從而創造了災後無大疫的奇蹟。

在華夏大地,北至哈爾濱,南至安徽蚌埠、江蘇清江一線,西至內蒙古磴口、寧夏吳忠一線,東至渤海灣島嶼和東北國境線,這一廣大地區的人們都感到異乎尋常的搖撼。強大的地震波,以人們感覺不到的速度和方式傳遍整個地球。唐山大地震是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十大自然災害之一。

破壞狀況

不完整描寫

唐山第一次失去它的黎明。它被漫天迷霧籠罩。石灰、黃土、煤屑、煙塵以及一座城市毀滅時所產生的死亡物質,混合成灰色的霧。濃極了的霧氣瀰漫著,飄浮著,一片片,一縷縷,一絮絮地升起,象緩緩地懸浮於空中的帷幔,無聲地籠罩著這片廢墟,籠罩著這座空寂無聲的末日之城。已經聽不見大震時核爆炸似的巨響,以及大地顫抖時發出的深沉的喘息。僅僅數小時前,唐山還是那樣美麗。

朦朦大霧中,被扭曲的鐵軌唐山火車站,東部鐵軌成蛇形彎曲,其輪廓象一隻扁平的鐵葫蘆。

開灤醫院七層大樓,成了一座墳丘似的三角形斜塔,頂部僅剩兩間病房大小的建築,顫巍巍地搭斜在一堵隨時可能塌落的殘壁上,陽台全部震塌,三層樓的陽台,垂直地砸在二層樓的陽台上,欲落未落。

唐山第十中學那條水泥馬路,被攔腰震斷,一截向左,一截向右,錯位達一米之多。

更為驚心的是,在“7.28”地震地裂縫穿過的地方,唐山地委黨校、東新街國小、地區農研所、以及整個路南居民區,都象被一隻巨手摸去似的不見了。一場大自然的惡作劇使唐山面目全非,橋樑折斷,煙囪倒塌,列車出軌,七零八落的混凝土樑柱東倒西歪,落而未落的樓板懸掛在空中,到處是斷牆殘壁……

形形色色的人影,在灰霧中晃動。他們驚魂未定,步履踉蹌,活象一群游夢者,恍恍惚惚地被拋到一個陌生的星球。他們一切都麻木了,淚腺、聲帶,傳導疼痛的神經系統都麻木了。誰也想不到會有這場規模如此浩大的劫難,他們無暇思索,無暇感覺,甚至來不及為骨肉剝離而悲慟。

太陽出來了。當這輪火球象往常一樣高高懸掛的時候,濃霧——這片濃極的瀕死的濃霧開始在熾熱的強光照耀下慢慢變薄,散去。昏迷中的唐山即將甦醒,當濃霧即將散盡的時候,驚恐的人們忽然發現兩隻從動物園逃出來同樣驚恐的狼,它們相依著,站在遠處黑色的廢墟上,孤單地睜著驚嚇的眼睛,餘悸未消地喘息著。突然它們縱身一跳,箭一般的躥向鳳凰山頂。斷崖前,它們終於站住了,石雕一般。面對山下整個破碎的唐山,面對這樣一片無邊的廢墟,面對這樣一片災難的海洋,它們發出酷似人聲的悽厲的嗥叫。

(圖)唐山大地震後的鐵軌唐山大地震後的鐵軌

不完整數據

極震區以唐山為中心向四面延伸,約47平方公里。唐山市老區多為老式單層民房,震後變成一片瓦礫;新市區大多是磚混結構多層建築,幾乎倒塌殆盡;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高層建築物亦未能倖免,鐵路軌道發生蛇形扭曲或由於路基下沉而呈波浪式起伏,地表產生寬大裂縫,橋樑普遍塌毀,地震構造裂縫延伸達8公里,裂縫帶附近的地面運動非常驚人,其兩側200多米的範圍內連人都被拋向空中。

三座大型水庫和兩座中型水庫的大壩滑塌開裂,防浪牆倒塌。410座小型水庫中的240座震壞。6萬眼機井淤沙,井管錯斷,占總數的67%。沙壓耕地3.3萬多公頃,鹹水淹地4.7萬公頃。毀壞農業機具5.5萬餘台(件)。砸死大牲畜3.6萬頭,豬44.2萬多頭。唐山市及附近重災縣環境衛生急劇惡化,腸道傳染病患病尤為突出。

地震摧毀了方圓6至8千米的地區。唐山大地震的兩次芮氏6.2級和芮氏7.1級餘震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大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並使得很多掩埋在廢墟中等待救援的人被繼續倒塌的建築物奪去生命。許多第一次地震的倖存者由於深陷廢墟之中喪生於15小時後的7.1級餘震。之後還有數次芮氏5.0至5.5級餘震。

在地震中,唐山78%的工業建築、93%的居民建築、80%的水泵站以及14%的下水管道遭到毀壞或嚴重損壞。

地震波及唐山附近許多地區,秦皇島和天津遭受部分損失。在距震中140千米的北京,也有少量建築受損。在如西安般遙遠的城市甚至都有震感。

災難前後

異常預兆

似乎是一場無法預料、無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確實警告過,這些警告使那些災難發生後重新收集資料的那些地震學者們,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思。只是,對於“7.28”來說,這一切都太晚了。

恐怖極了的魚

據蔡家堡、北戴河一帶的漁民說,魚兒象瘋了一般。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後,各種魚紛紛上浮、翻白,極易捕捉,漁民遇到了從未有的好運氣。

歧門河閘附近,光著身子的孩子們用小網兜魚,魚兒簡直是往網裡跳,數小時就能兜幾十斤魚。唐山市趙各莊煤礦陳玉成說,七月二十四日,他家裡的兩隻魚缸里的金魚,爭著跳離水面,躍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魚放回去,金魚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莊養魚場的霍善華介紹說,七月二十五日,魚塘中一片譁然的響聲,草魚成群跳躍,有的跳離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魚尾朝上頭朝下,倒立水面,竟螺鏇一般飛快地打轉。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長湖”號油輪的船員介紹,七月二十七日那天,油輪周圍的海蜇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魚急促地游來游去,放下鉤去,片刻就能釣上一百多條。

失去“理性”的飛蟲、鳥類和蝙蝠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長湖”號油輪的船員目睹,七月二十五日,油輪四周海面的空氣吱吱地響,一大群深綠色翅膀的蜻蜓飛來,棲在船窗,桅桿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動不動,任人捕捉驅趕,一隻也不起飛。不久,船上的騷動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繽紛的蝴蝶、土色的蝗蟲、黑色的蟬,以及許許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鳥也飛來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會,最後飛來一隻色彩斑斕的虎皮鸚鵡,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動不動。

天津市郊木場公社和西營門公社都看見成百上千隻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亂飛。

唐山以南寧海縣潘莊公社西塘坨大隊一戶社員家,從七月二十五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象發瘋一樣,每天將小燕

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

從巢里拋出去,主人將小燕撿回去,隨即又被老燕拋出去。七月二十七日,老燕帶著剩下的兩隻小燕飛走了。七月二十七日,遷安鄉社員看到,蜻蜓如蝗蟲般飛來。飛行隊伍寬一百多米,自東向西,持續約十五分鐘之久。蜻蜓飛過時,一片嗡嗡地響聲,氣勢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動物界的逃亡大遷徙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地區灤南縣王蓋山的人們親眼看見成群的老鼠在倉惶奔躥,大老鼠帶著小老鼠跑,小老鼠則相互咬著尾巴連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著打,好心人勸阻說:“別打啦,怕是要發水” 。

七月二十五日上午,撫寧縣,有人看到一百多隻黃鼠狼,大的背著或叼著小的擠擠挨挨地從古牆洞鑽出,向村內大轉移。天黑時分,有十多只在一棵核桃樹下亂轉,當場被打死五隻,其餘的則在不停地哀嚎,有面臨死期的恐慌感。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這群黃鼠狼繼續向村外轉移,一片驚慌氣氛。

敏感的飛蟲鳥類及大大小小的動物,比人類早早地邁開了逃難的第一步。然而人類卻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來自大自然的警告。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場毀滅生靈的巨大災難已經迫近了。

不可捉摸的信息

唐山東南的海岸線上,浪濤在發出動人心魄的喧響。七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帶的漁民就感到疑惑:原來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么被海水吞沒了。距唐山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漁民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從來是碧澄澄的海水,為什麼變得一片渾黃?在不平靜的海的深處,就象有一條傳說中的龍尾在擺動,在攪動著海底深處的泥土。據當時在秦皇島附近水域中作業的一位潛水員說,他看見了一條彩色絢麗的光帶,就象一條金色的火龍,轉瞬即逝。

在唐山地區灤縣高坎公社有一口井,這口井並不深,平時用扁擔就可以提水,可是在七月二十七日這天,有人忽然發現扁擔掛著的桶已經夠不到水面,他轉身回家取來井繩,誰知下降的水又忽然回升了,不但不用井繩,而且直接提著水桶就能打滿水!那些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裡,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幹了,有些地方又騰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向人類傳遞大自然的什麼信息呢?!距唐山二百多公里,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的延慶縣佛爹頂上的一台測雨雷達,以及附近一台空軍警戒雷達,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連續收到來自京、津、唐上空一種奇異扇形指狀回波,這種回波與海浪干擾、晴空湍流等引起的回波都不一樣,使監測人員十分惶惑。而京、津、唐人們就在這個強大的磁場中毫無知覺的穿行。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北部一個軍營里,幾個士兵驚叫起來,他們發現地下的一堆鋼筋,莫名其妙地迸發出閃亮的光,仿佛一個隱身人在那裡燒電焊。在京、津、唐地區,半夜不少人家中關閉的日光燈依然奇怪地亮著。

倒計時

1975年海城地震發生後,京、津、唐地區受到地震預報有關部門監視,並一直持續到唐山地震發生之前。中國政府最終沒有得到來自國家地震局方面提供的短期地震預報,以致唐山市最終對此地震沒有積極預防。

1976年7月6日/距唐山大地震22天 開灤馬家溝礦地震台馬希融正式向國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開灤礦物局地震辦公室做出短期將發生強震的預報。

1976年7月7日/距唐山大地震21天 山海關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組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區地震部門發出書面預報意見: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陸地有6級左右地震。

1976年7月14日/距唐山大地震14天 北京市地震隊電告國家地震局,出現七大異常,要求立即安排時間聽取匯報。北京、天津、唐山、張家口和渤海沿岸的群測群防經驗交流會在唐山召開。國家地震局副局長查志遠等近百名中國地震界官員、專家到唐山二中參觀地震科研小組的工作。唐山二中田金武老師鄭重發出地震警報:1976年7月底8月初,唐山地區將發生7級以上地震,有可能達到8級。趙各莊礦地震台姜義倉在唐山市地震辦公室會商會上正式提出:唐山即將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

1976年7月16日/距唐山大地震12天 樂亭紅衛中學向唐山地區地震辦公室、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監測中心台發出書面地震預報意見:7月23日前後,我區附近西南方向將有大於5級的破壞性地震發生。

1976年7月22日/距唐山大地震6天 山海關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組再次向河北省、天津市、唐山地區地震部門發出書面預報意見:7月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陸地有6級左右地震。

(圖)唐山大地震搶救情況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6日/距唐山大地震2天 國家地震局汪成民等一行15人到北京市地震隊聽取匯報,北京隊提出,發現臨震七大異常。

1976年7月27日10時/距唐山大地震17小時 國家地震局副局長查志遠等人聽取了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京津組長汪成民等的匯報。之後,查志遠決定,下周一開會研究一下,讓汪成民等先去廊坊落實水氡異常

1976年7月27日16時/距唐山大地震11小時 呂家坨礦地震辦公室的趙聲和王守信兩人通過電話向開灤礦務局地震辦做了緊急震情匯報:第二個峰值一直在上升、上升、上升……

1976年7月27日18時/距唐山大地震9小時 開灤馬家溝礦地震台馬希融向開灤礦務局地震辦公室做出強震臨震預報:“地電阻率的急劇變化,反映了地殼介質變異,由微破裂急轉大破裂,比海城7.3級還要大的地震將隨時可能發生。”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 唐山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超過24萬人在地震中遇難。

(圖)唐山大地震搶救情況唐山大地震搶救情況

地震的影響區域極大,強震波及中國東部的廣大地區,北起黑龍江的滿洲里,南至河南的漂河,東臨渤海灣,西抵寧夏的名咀山,14個省、市、自治區、2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的幾億人受到擾動。遭受地震破壞的區域約21萬多平方公里,其中嚴重破壞區3萬多平方公里。區內民房大量倒塌,農田淤滿泥沙,水渠、水並堵塞,公路,鐵路、橋樑損毀。據京津唐地區累計,地震中死亡24.2萬餘人,重傷16.4萬餘人,輕傷者不計其數。

馳援

震後,黨中央國務院迅速建立抗震救災指揮部。毛澤東極為關心唐山的救災情況,他於重病中多次審看了有關報告。這期間,中國政府對外宣布:中國人民決心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困難,謝絕外部提供的援助。

唐山大地震空投救援物資

大批救災人員抵達唐山後,唐山的救災工作全面展開。解放軍和全國各地的救援隊伍、物資源源不斷地雲集唐山,展開了規模空前的緊張的救災工作,及時控制了災情,減少了傷亡。市區被埋壓的60萬人中有30萬人自救脫險。解放軍各部隊出動近15萬人。唐山機場一天起降飛機達390架次。京津唐電網3000多人組成電力搶修隊。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和解放軍、鐵路系統的2萬多名醫務人員,組成近300個醫療隊、防疫隊。空運重傷員到外省市治療,共動用飛機474架次,直升機90架次;共開出159個衛生專列。由於一系列防疫滅病措施的實施,唐山市在地震後沒有出現瘟疫的流行。與此同時,數萬各方支援人員奔赴災區,各級政府及時解決了民眾喝水、吃飯、穿衣問題。經過20多天的搶險工作,初步控制了災情。

唐山大地震震後救援

8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派出的以華國鋒總理為團長的中央慰問團到災區慰問民眾。

重建家園工作1976年底著手準備,1978年開始。

10年後一個欣欣向榮的新唐山出現在中國大地,唐山市最終完整重建。

國際發布

美國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驟然響起了扣人心弦的警鐘,阿拉斯加州上下跳動了八分之一英寸。

美國全國地質調查所稱:中國北京東南一百英里,北緯39.6°,東經118.1°,在河北附近,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

香港的英國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國河北省發生8級左右的地震,震中在北緯39.6°,東經118.1°,距唐山極近。

中國台北中央氣象局稱中國發生了8級地震。

中國新華社於7月28日向全世界播發如下訊息:新華社1976年7月28日訊:我國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丰南一帶,在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發生強烈地震。

歸因

(圖)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

地震造成的大規模傷亡和損失主要歸結於地震發生的時間和突然性。唐山地震沒有小規模前震,而且發生於凌晨人們熟睡之時,使得絕大部分人毫無防備。

唐山被認為地處地震災害發生率相對較低的地區。很少建築擁有較高抗震級別,而且整個城市位於相對不穩定的沖積土之上。

而河北省青龍縣在全縣範圍內採取了預防措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防震減災效果。全縣無一人直接因地震喪生,僅一人因心臟病突發死亡。

感受

(圖)唐山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唐山,華北著名的工業城市。它的面積約占全中國的萬分之一,人口約占全中國的千分之一,而產值約占全中國的百分之一!唐山素有煤都之稱,煤產量占全國的二十分之一,支持著中國的主要鋼鐵廠。唐山的電力舉足輕重,陡河發電站是華北電網的主力電站之一,是我國最大的火力發電站。唐山還是著名的“華北瓷都”,可與景德鎮的陶瓷一比上下。唐山還有冶金業、紡織業、水泥、汽車、機械製造……許許多多極其重要的企業!

1835年3月4日,偉大的進化論達爾文來到剛剛發生過強烈地震的智利康塞普西翁市,面對一片廢墟,他發出由衷的感慨: “……人類無數時間和勞動所建樹的成績,只在一分鐘之內就毀滅了;可是,我對受難者的同情,比另外一種感覺似乎要單薄些,就是那種被這往往要幾個世紀才能完成,而現在一分鐘就毀滅的情景所引起的驚愕的感覺……”

這也是無數中國人對唐山蒙難日——“1976.7.28”的感覺。

重建唐山

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

討論:重建一個什麼樣的唐山

大地震摧毀的是一個陳舊的唐山,是一個布局不合理的城市:鐵路分割市區,道路狹窄、彎曲,無法拓寬;工廠和居住區混雜,污染嚴重;城市地下壓煤,不利開採。在建築上,舊唐山少有樓房,以大雜院為主,在抗震性能上幾乎是不設防的,這也是大地震造成如此慘重傷亡的最主要原因。事實上,一些採取了抗震設計的建築經受住了地震的衝擊,比如唐山啟新水泥廠的辦公樓,其設計者謝宗輔曾在地震頻發的日本留學,所以注重了建築的抗震性能。該辦公樓只在地震中受到了一些破壞,震後經修復後至今仍在使用。

重建唐山的討論一開始,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將原有的城市放棄,異地進行建設;一種是立足於原有城市,原地進行建設。前一種主張主要考慮了這樣幾個因素:避開市區底下的活動斷裂帶,減少地震的威脅;解放出市區地下的數億噸壓煤;節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廢墟的費用。後一種則認為,原地重建可以保留唐山作為一個重工業城市的產業體系以及自身的社會經濟文化特色;減少搬遷征地費用,節約土地資源;有利於城市原有基礎設施的利用。此外,原地重建還能給人一種心理上的感覺,即唐山真正地重新屹立起來了,這種感覺在“文革”尚未結束的時代是很有號召力的。

這兩項意見的分歧很快以後者占上風而告終。來自國家建委和全國各地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在震後3個多月就編制出《唐山市恢復建設總體規劃》,1977年5月14日經中共中央、國務院原則批准。後來,有關部門又組織專家學者於1978年3月和1979年9月對該規劃兩度進行修訂。在時間上,當時提出的目標是“一年準備初步開展,三年大幹,一年掃尾,到1982年全部建成”,但重建的過程要比預計的漫長,正式的重建從1979年下半年正式開始,歷時7年多,到1986年底才基本完成。

按照這個時期的重建規劃,震中所在的路南區由於破壞嚴重和地下大量壓煤,將把原有的工廠和居民全部搬遷出來,將採煤塌陷區改為綠化風景區,只保留部分有代表性的地震遺蹟;市區則在路北區的基礎上建設;在豐潤縣城附近建設新區,將原來位於路南區的大部分工廠遷過去,並建立若干新工廠。在調整城市區劃的同時,重建規劃還包括搬遷大多數原來在市區內有污染的企業。

這些良好的計畫後來多數沒有實現,主要是因為在重建開始後對原有規劃的數次調整。“文革”結束後,中央針對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改造、整頓、提高”的方針,唐山的重建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也做了改變。1982年1月的《唐山市恢復建設貫徹收縮方針的調整方案》確定了重建的基本原則:控制中心區、縮小新區、利用路南區。原計畫從路南區遷出的企業由92個減少到9個,並且規劃了13個住宅小區。

唐山重建的10年是中國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時期,從動亂到穩定、從封閉到開放、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處於特殊歷史時期的唐山重建深刻地打下了那個時代的烙印。在“收縮方針”的指導下,重建後的唐山建築形式單調,多數建築標準過低,一些房屋不久之後就不得不再次花費人力物力進行改造,地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得到發揮。

首先要“解決有和無的問題”

大地震過後,唐山人首先要解決住的問題。在解放軍的幫助下,唐山人在廢墟中撿起整磚、木材等,加上外地支援的油氈等建築材料,蓋起了一座座簡易住房,整個唐山進入了“簡易城市”階段,一直持續到震後10年,簡易房才徹底退出視線。

當時唐山有一個順口溜,“登上鳳凰山,放眼望唐山,遍地簡易房,磚頭壓油氈”。這種臨時搭建的房屋只能勉強遮風避雨,夏天太陽一曬屋裡熱得跟蒸籠一般,冬天則冷得像冰窟。恢復建設的最緊要任務就是讓數百萬在簡易房裡生活的人儘快搬進永久住房。

為了制定住宅建設方案,來自北京、上海等地建築設計院和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的專家聚集在一起,對徵集上來的28個住宅小區規劃方案和86個住宅設計方案進行比較研究,篩選出4個小區規劃方案和25個住宅設計方案。後來做過唐山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現在已經退休的韓自治還清楚記得,恢復建設後的第一個住宅區“河北一號小區”的建築方案是清華大學的吳良鏞教授在鳳凰山第一招待所主持開會確定的,“可以說是集中了大家的智慧”。

以河北一號小區為代表的住宅,每戶建築面積均在40多平方米,戶型設計分別為一室一廳、二室一廳和三室一廳,以適應不同結構的家庭。韓自治說,像他這樣親身經歷了大地震的恐怖的建築工作者,對房屋的設計、抗震性能有自己的想法。起初他們只是被指派配合外地來的專家做一些資料提供性的工作,但他們不甘於只做服務性的工作,經過爭取,他們在重建10年間先後承擔了十來個小區的設計任務。他們設計的住宅,面積全部在52平方米以上,所以很受歡迎。

出於防震的考慮,重建時的建築原則上不超過6層,路南區以二三層樓房和平房為主。在抗震性能上按照8度設防,只有部分重要的建築物按照9度設防。“8度”是個地震烈度的概念,唐山大地震烈度最大的地區達到了12度,但設防標準太高的話,建築成本將使國家負擔不起,重建抗震的基本原則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建築設計對結構很注意,要求橫牆縱牆對正貫通,以增強抗震性。這種設計在平面上規整,施工也容易,但對後來房間結構調整留下了不便。

唐山大地震震後重建

若干套住宅建築方案反覆使用的結果是,重建後的唐山在建築風格上高度雷同,被人稱為一排排的火柴盒,甚至有人戲言小孩放學後找不到家。對於這樣的批評,韓自治不以為然,他認為要從當時的環境出發,讓唐山人從簡易的抗震棚里儘快搬出來是當時的第一要務,速度是最重要的,所以建築風格不可能五花八門。並非沒有人在建築外觀上求新。來自建設部的一位老專家曾設計了一個圓桶形的方案,房間形狀為扇形,從抗震性能上講,這種結構是好的。可是當時人們的觀念對這種外觀的房子沒辦法接受,於是便放棄了。

如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1986年作為唐山恢復重建基本完成的一個節點,也是整個國家迎來第一個改革開放高潮的時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他城市的建設步伐提速,而唐山城市建設的速度慢了下來。相對地,唐山漸漸地又落後了。河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蘇幼坡說,唐山重建的遺憾是沒能把國外城市規劃的思想引進來,指導思想不夠解放,作為一個城市,唐山在1986年時看是不錯的,但到了2006年就落後了。別的城市在按現代化的思路發展,如果老房子太多,可以拆了再建,但唐山的房子正處於“年輕時候”,不可能拆遷。

記錄片

30年前(1976年)的7月28日發生的唐山大地震,是近百年來世界地震史上最悲痛的一幕。為了緬懷在那場災難中消逝的生命,展現唐山人民在災難中表現出的堅毅不屈和人性的光輝,2006年5月,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攝製組重訪了這座城市,製作了10集紀錄片《唐山大地震》。在上海電視台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該片主創人員講述了他們在拍攝中所了解到的一些驚心動魄的故事。據該片主創人員介紹,為了全方位、多側面地重現那段歷史,從去年開始,攝製組就在全國範圍內徵集當年大地震的親歷者。訊息發出後,在短短一個月里,便徵集了3000多名親歷者。在攝製組最後採訪拍攝的120多位親歷者中,有當年奔赴唐山抗災的解放軍戰士、醫護人員;有捨己救人的搜救隊員;有陷入絕境後奮力自救的市民;有顧不上救自家兒女而先幫助他人脫險的母親。該片正是通過這些平凡人,真實、全景式地再現了唐山人民在災難面前堅毅不屈的精神,表現在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善良真情。

視頻

國際援救被擋在門外

1976年7月28日,芮氏7.8級的大地震瞬間將唐山夷為平地。地震發生後,國際社會迅速作出反應,一時間,表示願意提供援助的聲音很快傳到了中國。

然而,因為當時的時局所造成的對國外援助的過度謹慎,使得國際社會的熱情未能在受災嚴重的中國激起任何漣漪。當時,《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明確指出“自力更生的救災努力說明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考驗的人民是不可戰勝的,說明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散發了這篇社論。各國認識到,中國顧慮重重,可能不想接受國際援助。

西方世界的擔心很快得到了證實。7月30日,當日本大使轉達日本對中國的援助願望時,中國以謝絕日本的方式告知世界,中國不會接受任何國家的援助。

——引自《報刊文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