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鎮

唐元鎮

唐元鎮位於郫縣西北部,地處蒲陽河中游南岸,距成都市區19公里。鎮境東接古城鎮,東南接三道堰鎮,南連新民場鎮,西北連唐昌鎮,北與彭州北君平、太清兩鎮(鄉)為鄰。唐元鎮政府駐地萬壽場。

基本信息

人文景觀

唐元鎮唐元鎮
二百餘年前,唐元釣魚村“羅家花果園”即為清王府種花植木。全鎮已形成以釣魚村為主近5000畝花卉連片發展區,釣魚村也由此被譽為“鮮花盛開的村莊”。境內古時有寺廟二座(元覺寺、福昌寺),且青楊村有解放前建造的清真寺一座,該村至今有回民10餘戶。每年二月初三的“春台會”,是全鎮有名的集傳統文化活動與物資交流於一體的大型集會,歷屆物資交易額均達到百萬元以上。

全鎮機關共有幹部27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6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1人。鎮領導班子平均年齡35.5歲,都是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鎮內獲中、高級職稱的教師67人,醫療衛生系統中級以上技術職稱3人。農業技術力量雄厚,有農技、農藝、果技、獸醫、水產、蔬菜等方面的技術骨幹35人。

行政區劃

轄永安、寶井、臨石、青楊、報春、福昌、沙河、五龍、錦寧、壽星、千夫、福田、釣魚、長林、天星、飛龍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6個農業社,2005年6月因合村,將原來的16個行政村合併為10個行政村,即永安和保井合併為永安、報春與福昌合併為福昌村、沙河與五龍合併為沙河村、錦寧與飛龍合併為錦寧村、壽星與天星合併為天星村、福田與釣魚合併為釣魚村、保留臨石村、青楊村、千夫村和長林村。幅員面積23.65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22879人,其中農業人口21317人,非農業人口1562人。

歷史沿革

1952年前名元覺鄉,1952年分設唐昌、元覺兩鄉。1958年兩鄉合併,從兩鄉鄉名各取首字,命名為唐元鎮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被稱為東方紅人民公社,1983年復名為唐元鄉。1993年元月與新民場鄉合併為新場鎮,1998年11月又分為唐元鄉,2000年5月撤鄉設鎮,更名為唐元鎮。

基礎設施建設

唐元鎮唐元鎮
鎮內交通發達,國家二級公路沙西線快速通道,縣道紅東路縱橫全境,使唐元鎮與成都中心城區及縣城的車程分別縮短至20分鐘、10分鐘,同時全面開通公交線路,方便出行。所轄16個行政村均實現村通黑色路面工程。全鎮裝機2400千瓦的桃花灘水力電站一座,電力充沛,通訊便利,郵政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配套。鎮內建有無線電話信息差轉台2座,全鎮通訊實現無縫覆蓋。全鎮於2002年全面完成了農網改造工程。天然氣輸氣管網覆蓋全鎮,城鎮及各交通要道都有天然氣管道接口,光纖已進入城鎮。同時,中國小、衛生院、派出所一應俱全,社會治安良好。鎮上投入大量資金,對城鎮部份地段實施改造,興建了休閒花園廣場二處,較好地滿足了城鎮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在農村加大了發展環境建設的步伐,改造整治支斗渠2400米,改善澆灌面積4000公頃,增大對各村農毛渠整治力度,完成了蒲陽火燒堰、馮家堰、烏木沱、柏條河郭家堰等險段的整修,確保了全鎮上下的安全渡汛和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農業發展

唐元鎮奶牛
該鎮已建成了以五龍、錦寧、飛龍村為中心,全西南最地區規模最大的萬畝韭黃生產基地和以釣魚村、福田村為主的五千畝花卉苗木產業帶,並帶動了無公害蔬菜、無公害奶牛、大棚蔬菜、竹籠加工等產業的蓬勃發展,建立了千夫、青楊、臨石“大棚蔬菜生產示範村”;報春、福昌“雜交稻制種和無公害奶牛養殖專業村”;五龍“竹籠加工專業村”等。同時,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力度,總計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2000餘人,主要從事皮革、面巾紙、家用塑膠製品、紡紗、建築、百貨批發等行業,常年外出工人數3000人以上,人均月工資均在400元以上,促進了農民增收。

鎮政府於2002年8月20日成立了郫縣唐元鎮韭黃協會,完成了唐元韭黃“錦寧牌”商標註冊,建立了5200畝無公害韭黃生產基地和60畝韭黃新技術示範區,使韭黃品質得到極大提升。目前,唐元韭黃已達到無公害蔬菜標準,通過了省農業廳的質量認證。全鎮年畝產韭黃達2000公斤,均價每公斤1.9元,畝平純收入3200元,組織銷往成都、西安、蘭州武漢等省外市場和家樂福、華聯、歐尚、麥德龍等超市的韭黃累計達3000噸以上,帶動了加工、包裝和短途運輸等行業的發展,培植了一批農民行銷大戶和經紀人。2004年8月,唐元韭黃簽約沃兒瑪公司,標誌著唐元韭黃的品質創造了一個有利契機。為此,唐元鎮政府及各專業協會多次受到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表彰和獎勵如:省農業廳授予“天府名鄉”;郫縣縣委、縣政府授予2003年度“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單位”;成都市委、市政府授予1999—2003年度“成都市模範單位”稱號。

工業發展

唐元鎮唐元鎮

唐元鎮擁有成都家祥皮革有限公司、郫縣紅達鑄鋼廠、興達紙製品廠、桃園造紙廠、凱天塑膠廠等工業企業20餘家,僅桃花灘工業園區內的企業就有10餘家。

截止2003年12月底,實現工業總產值9915萬元,增加值2512萬元;營業收入8240萬元,利稅728萬元,上交稅收288萬元。主要產品有皮革、塑膠製品、紙製品、豆辦及醃製蔬菜。

城鎮建設

依靠貫穿城鎮的柏條河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唐元鎮著力將城鎮打造為生態、休閒、靜謚的花園城鎮。該鎮已新建成建築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新街,新建健身休閒花園2個,面積3000多平方米;完成集鎮黑色路面鋪設;興建水沖式公廁一座,安裝路燈40盞,新建垃圾池2個,配備垃圾桶20個,新建排污管道1400米;建成萬壽街居委會;成立了城管隊伍,配備城管人員5人,著裝上崗,維護好街道的清潔衛生,城鎮管理初步規範化,城鎮正朝著成都近郊特色小城鎮的方向邁進。

產業特色

唐元鎮唐元鎮
郫縣唐元鎮種植韭黃的歷史已達上百年,這裡的韭黃不僅鮮、香、脆,而且不受季節限制,一次播種可收割4-6年,一年可割2-3次,年產量1.5萬噸,占成都韭黃市場40%份額,是西南最大的韭黃生產基地。但是在過去的發展中,作為西南特大型國家級無公害韭黃生產基地的唐元韭黃基地,卻一直面臨著這樣的困境:由於不耐儲運,容易變質,這個知名的品牌始終只能在盆地內銷售。為此,郫縣祭出“組合拳”——組建韭黃產業推進辦,成立韭黃生產合作社,幫助韭農解決了這一難題。如今,唐元的“錦寧”韭黃開始銷往省外,唐元的這個傳統產業也駛上了現代農業的快車道。

郫縣唐元鎮無公害韭黃是西南最大的國家級無公害韭黃生產基地,註冊的“錦寧”牌無公害韭黃以“鮮、香、嫩、脆”聞名。基地種植無公害韭黃近萬畝,年產無公害韭黃1.5萬噸,產值6000萬元。建設一座1000噸低溫藏庫和年加工8000噸無公害韭黃生產線一條。

項目建設地為郫縣唐元鎮,基地生產的韭黃品質優良,原料充足,境內紅東路、沙西線分別與國道317線、成灌高速、成都繞城高速相連;距成都火車站25公里,雙流機場45公里。基地與省、市、縣農業科研單位緊密結合,為項目開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林果生產

唐元鎮唐元鎮
唐園鎮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喊響“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的林果生產“二次創業”口號,加大了林果產業建設力度,收到良好效果。全鎮林果種植面積2.8萬畝,110萬株,其中已形成產量的梨、杏、桃、蘋果等果品l.8萬畝,預計畝產3000斤,每畝收入5000元以上,2008年的果品將給全鎮果農帶來豐厚的回報。

發展無公害果品,打響“康園”品牌。唐園鎮政府派專人赴北京,在國家工商總局為唐園鎮的梨、杏、桃等果品註冊了“康園”牌商標。為讓果農樹立品牌意識,該鎮在營子、棗林、李官寨三個村建立了無公害果品檢測點,從施肥、用藥、管理等方面對果樹按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進行規範化操作。2008年5月該鎮果品順利通過了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使該鎮果品迅速走俏市場。該鎮1500噸杏已被北京、濟南、石家莊等地的客商搶購一空。

擴大優質林果品種,推廣露地果品栽培。該鎮繼續擴大了“黃金”、“綠寶石”、“南水”、“園黃”等優質果品5500畝,擴大烏克蘭產“早大果櫻桃500畝,擴大“金太陽”杏1500畝.使全鎮優質水果品種達25個,種植面積2.8萬畝,基本實現了林果生產“四季有果、月月吃鮮”的目標。

健全銷售網路,狠抓果品銷售。該鎮成立了臨清市康園貿易進出口中心,專門從事“康園”果品生產、貯藏、貿易和管理。他們已與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客商取得聯繫,減少了以往通過中間商的轉手環節,減少了消耗,增加了農民收人。同時,積極發揮由30個銷售大戶、經濟能人組成的果品銷售協會的作用,利用電腦網路、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多渠道加大果品銷售。該鎮在北京、天津、石家莊、廣州等大城市設立銷售處,及時掌握市場動向,讓自己的品牌及時占領市場,以解除果農的後顧之憂。

加大對黃河故道的改造和利用。該鎮有5個行政村處在黃河故道中,有5000餘畝的沙土地。昔日是黃沙滿天、處處荒蕪的不毛之地,在鎮政府的大力宣傳和扶持下,已在3000畝的沙土地上栽下了梨、杏、桃、櫻桃等果樹,處處呈現出勃勃生機。位於黃河故道的營子村將百年老樹也改接了新品種,現在老樹換新顏,棵棵掛新果,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招商引資

唐元鎮唐元鎮

唐元鎮招商引資工作隨著各項基礎設施條件的日臻完善,特別是交通優勢逐步凸現與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後,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共引進祥園皮革有限公司、成都雅琴實業有限公司、郫縣亞克力塑膠有限公司、新民園藝場、成都中川香精香料有限公司、成都科興教育開發有限公司等項目15個,總計實現到位資金4211萬元,鎮上在距城鎮7公里的蒲陽河畔,利用荒灘地建成了桃花灘工業園區,成立了管委會,抓好對企業的優質服務,使入駐的企業能健康、穩步、快速發展壯大;還完成了桃花灘工業園區內綠化、美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園區內各家企業運轉良好,效益顯著,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