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韭黃

簡介

四川郫縣唐元鎮種植韭黃的歷史已達上百年,素有“韭黃之鄉”的美譽。
唐元韭黃鮮香脆嫩、黃白如玉。

唐元韭黃唐元韭黃

近幾年來,唐元韭黃先後被評為省級和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並納入了國家第二批良好農業規範(GAP)試點項目。

優質土壤

在四川郫縣的唐元鎮,90%都是這樣黑土地,它是由都江堰沖積形成的黑色油沙土。這種類型的土壤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保水保肥。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土壤,不僅讓唐元韭黃不受韭蛆的騷擾,也孕育出了與眾不同的韭黃。

種植範圍

目前,郫縣無公害韭黃種植面積已達860公頃,現有韭黃種植戶7000多戶,年產韭黃1.7萬噸,產值達8000餘萬元,占據成都韭黃80%的市場份額,並成為西南最大的韭黃生產基地。郫縣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唐元韭黃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後,將有力地提升其市場聲譽和知名度,有利於發揮其品牌效應,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對推進郫縣韭黃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唐元韭黃種植地唐元韭黃種植地

市場前景

唐元韭黃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具有“鮮、香、嫩、脆”的特點,且經濟效益較高,生產受季節限制很小,一次播種可連續生產3—5年,每年收割2—3次,年畝產韭黃可達2000—3500公斤,畝產值達5000—10000元,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之一,這裡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韭黃生產基地。
這些韭黃都貼上了無公害的標識和國家工商局註冊的“錦寧”商標,獲得國家地理商標認證,在市場上賣相好。部分韭黃還直接飛出國門,遠銷日本、新加坡等地。

歷史傳說

唐元韭黃在郫縣種植已達300餘年,主要集中在都江堰自流水系下游的徐堰河、柏條河、蒲陽河等河流沿岸的唐元、安德、古城、三道堰等鎮。該區域系都江堰沖積油沙土,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疏鬆、透氣,水質優良,特別適宜韭黃生長。
明末清初,移民大舉進入四川。相傳有一支“楊家將”後裔從湖北遷移到蒲陽河下游南岸“五道龍門”處定居,將其帶來的韭菜種子播種在蒲陽河河岸,開啟了唐元韭黃的種植歷史。
據民間傳說,在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年夏天,連續下了幾天傾盆大雨,導致蒲陽河上游的山洪暴發。洪水奔瀉而下,淹沒了楊家河心,將一斷高土埂子沖塌,泥土蓋住了田中韭菜。十多天以後,主人挖開泥土,發現原來的綠色韭菜葉已變成了嫩黃的韭芽,用清水將韭芽洗淨後,芽黃白如玉,烹而食之脆而細嫩,人們叫作“韭菜芽子”,俗稱“韭黃”。於是人們都採用泥蓋韭菜,使韭菜葉子軟化變黃,培育出現代的韭黃。
後來,又有一個王姓種植戶,家貧如洗,缺乏勞動力。在收完水稻後,沒有及時把稻草擔回家,而是順手牽羊地把稻草放在韭菜田邊。二十多天后,王姓農戶去收稻草,卻意外地發現青韭已變成韭黃。烹而食之,竟鮮、香、嫩、脆,與泥土掩蓋的韭黃口感不相上下。後人就根據這個原理,採用稻草紮成棚子遮光避陽來生產韭黃。

相關報導

唐元韭黃基地原是民眾種植中自發形成的,分布零星,而且道路、溝渠等都不配套。按照城鄉統籌發展、一三產業聯動的要求,唐元鎮黨委、政府重新進行高標準規劃,一方面穩步擴大種植面積,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韭黃品質,提高種植效益。翻開唐元鎮韭黃基地建設規劃圖,基地涉及釣魚村北片區、錦寧村、天星村、沙河村,總面積擴大到了12860畝,柏條河、蒲陽河、沙西線環繞周邊。重要的地理位置凸現基地的天生優勢。同時,通過統籌實施農村工作“四大基礎工程”來突出該區域以韭黃為重點的精品農業綜合示範效應,帶動唐元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探索具有唐元特色的現代田園城鎮建設路徑。
品質高端韭黃有了“金字招牌”
韭黃的營養價值雖然很高,但是由於種植時大多使用很多農藥,殘留很高,市民一般不願過多食用。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唐元鎮在無公害上下足了功夫。
為了打造唐元韭黃的品牌,韭黃推進辦的技術人員則將無公害農產品檢測設備搬到了鎮上,在田間地頭就可以對韭黃進行無公害的檢測了,縣供銷社在基地內也設立了放心農資點。基地內還廣泛使用了頻振式殺蟲燈殺蟲。“我們這些村民現在可是享福了,韭黃基地內安上了這個高科技的燈,都不用藥來殺蟲了!”看著韭黃標準化生產基地內,一望無際長勢喜人的韭黃,村民王大建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這叫頻振式殺蟲燈,一盞燈可以管50畝地的韭黃不再遭受蟲害,目前基地內已安裝了70多盞,大大減少了農藥施用量。”
如今,唐元鎮還積極引進先進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優良品種,加快基地示範展示區2萬平方米鋼結構綠色防蟲網大棚等設施建設,實現品種最佳化、產量翻倍。目前,一期7000平方米的設施建設已經完成。
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唐元韭黃有了“錦寧牌”註冊商標,韭黃基地也被授予“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稱號,有了這些金字招牌,唐元韭黃正式向高端市場進軍。
技術高端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100畝的綠色防控設施大棚建設起來後,韭黃可以實現15天成熟收割,到時候產量就可以翻倍”,唐元鎮鎮長楊武很是自豪,“依靠科技,我們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將會大大提升。”
技術高端將帶來效益的增長。唐元鎮引進了山東濰坊格林斯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註冊了“成都久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1000畝出口生產基地,組織專業行銷隊伍推動韭黃銷售。其中包括2000立方米的出口蔬菜氣調保鮮庫建設,氣調庫的建設,將大大化解韭黃不耐儲存的弱點,使原本只能儲存2至3天的鮮韭黃,延長儲存15天,極大的方便了韭黃的出國銷售。
市場高端錦寧韭黃走出國門
與大多數農民一樣,以前,唐元韭農從事的韭黃種植也是傳統而粗放的。變化來自於2006年,由縣農發局一名副局長和該局幾名技術骨幹與鎮上的幹部一道組成的韭黃產業推進辦的成立。在深入的調查和思考後,韭黃產業推進辦確定了推進韭黃產業化經營,發展農民專合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發展思路。2006年7月宣告成立的唐元韭黃生產合作社取代了鬆散的唐元韭黃協會,242戶村民自願參加了韭黃合作社,股金15萬元。
韭黃生產合作社實行股份制、實體化運作,形成行銷大戶牽頭、種植大戶參與、社員分級管理的內部運行新機制,實施技術統一培訓,農資全程供應,質量統一檢測,品牌、標識統一管理,運用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手段來確保韭黃生產質量和品牌運用效果。
有了合作社作保證,村民們種植韭黃的積極性更高了,收入也大大增加。
今年,為進一步提升韭黃基地組織化、標準化生產水平,在錦寧韭黃專業生產合作社被評為成都地區唯一的農業部示範合作社基礎上,新組建釣魚村、天星村韭黃專業生產合作社,切實發揮合作社在組織化、標準化生產方面的積極作用。現在,新建立的“錦寧韭黃專業合作社配送中心”已發揮作用,加強了與省外(國外)、超市、高校、社區等市場對接,使韭黃供應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戶源。目前,基地內的韭黃每天都要向電子科技大學供應2噸以上。
配套高端探索田園城市路子
機遇是滾動的財富,誰抓住了機遇,誰就搶占了發展的先機,誰就會開創工作的新局面。突出以韭黃產業為重點的精品農業示範效應,唐元鎮將韭黃基地綜合示範項目作為全鎮的“一號工程”,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謀福利。

地理標誌保護

保護範圍

唐元韭黃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四川省郫縣唐元鎮、唐昌鎮、新民場鎮、古城鎮、三道堰鎮、安德鎮、友愛鎮、花園鎮等8個鎮現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使用

唐元韭黃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郫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唐元韭黃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西浦韭。

唐元韭黃唐元韭黃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水稻土,土種為油沙田和二油沙田,土壤質地為中壤和重壤,pH值6.5至7.0,有機質含量≥2.5%,耕作層厚度≥25cm。
(三)栽培管理。
1. 播種:春季為3至4月,秋季為9至11月。播種方法採用露地栽培,分直播和育苗移栽。行距≥60cm, 每667m2(畝)總株數≤65000株。
2. 水肥管理:土壤相對含水量80%至95%。基肥以農家肥為主,每公頃腐熟有機肥≥37.5噸,各生長階段適當追加複合肥。
3. 軟化:扣棚軟化前進行多次培土,每生長6cm至10cm培土一次,最後一次培土要露出韭白6.6cm左右。經過2至3次追肥培土後,當假莖生長到20cm以上,割下韭葉,整理韭菜樁,清除殘留枯黃葉片後放置稻草特製的遮光棚,春秋兩季遮光軟化15天至20天;夏季12天至15天;冬季則要35天至40天。
4.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收割與整理。
1. 收割:當假莖長度25cm以上,葉片長度25cm以上時開始收割。
2. 整理:去掉泥土、老葉、老皮、腐葉,使其光澤整潔,具有商品性。
(五)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假莖呈白色,葉片淡黃色,有光澤。
2. 理化指標:假莖長≥25cm,總株長≥25cm。粗纖維≤1.5 g/100g,維生素C≥160 mg/kg,磷≤400 mg/kg,硒≤0.1mg/kg。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