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鮮胺

咪鮮胺

咪鮮胺為高效、廣譜、低毒型殺菌劑,具有內吸傳導、預防保護治療等多重作用,內含咪鮮胺為咪唑類廣譜殺菌劑,主要用於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種農作物病害。

基本信息

簡介

咪鮮胺咪鮮胺

咪鮮胺又叫撲菌唑、撲霉挫。製劑有25%、45%乳油,45%水乳劑,0.05%水劑,是廣譜性殺菌劑,主要是通過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菌細胞壁受到干擾。雖不具內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傳導作用。當通過種子處理進人土壤的藥劑,主要降解為易揮發的代謝產物,易被土壤顆粒吸附,不易被雨水沖刷。此藥在土壤中對土壤內其他生物低毒,但對某些土壤中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對於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種農作物病害防效極佳。

理化性質

物理性狀

外觀:其外觀呈白色至淺棕色結晶固體,有芳香味。

蒸汽壓:20℃時的蒸氣壓為0.09mPa,30℃時為0.436pPa。

密度:1.42(20℃)。

溶解度(25℃,g/L):丙酮3500、氯仿2500、甲苯2500、乙醚2500、二甲苯2500、水34.4mg/L。難溶於水。

純度:原藥純度約為97%,為黃褐色液體,遇冷固化。

閃點:160℃(閉杯)。

化學性質

化學名稱: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醯胺。

分子式:C15H16Cl3N3O2

分子量:376.7

穩定性:在20℃、pH7的水中穩定,對濃酸或和陽光不穩定。在日光下降解,在正常貯存條件下穩定,在強酸、強鹼條件下不穩定。

製備方法

方法一

一般由2,4,6-三氯酚為起始原料,依次與1,2-二溴乙烷、丙胺、光氣、咪唑反應製得。

方法二

咪唑與光氣作用後生成的中間產物和2,4,6-三氯酚依次與12-二氯乙烷、丙胺作用的中間產物作物製得。

以三氯苯酚和二氯乙烷為醚化原料的工藝:主要以三氯苯酚二氯乙烷、正丙胺為主要原料,反應步驟少,所用原料都易得。無論在操作環境還是成本上均具有明顯優勢。目前經過醚化、胺化、醯氯化、縮合4步反應得到咪鮮胺原藥含量達98%,中試總收率達71.2%(以2,4,6-三氯苯酚計)。

危險性

毒性

咪鮮胺咪鮮胺

按中國農藥毒性分級標準屬低毒農藥

大鼠急性經皮LD50>2.1g/kg,兔急性經皮LD50>3g/kg。對兔皮膚無刺激,對兔眼睛有輕微刺激。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時)>2.16mg/L空氣。

急性口服毒性LD50:大鼠約1600~2400mg/kg,小鼠2400mg/kg。狗兩年飼餵試驗無作用劑量為30mg/kg飼料(0.92mg/(kg·d))。

對人的ADI為0.01mg/kg體重。鵪鶉急性經口LD50為662mg/kg,野鴨急性經口LD50>1954mg/kg。鵪鶉和野鴨LC50(5天)>5.5g/kg。魚毒LC50(96小時):虹鱒1.5mg/L,藍鰓2.2mg/L。對蜜蜂低毒,LD50(局部)50μg/蜜蜂;(經口)60μg/蜜蜂。蚯蚓LC50為207mg/kg土。水蚤LC50(48小時)為4.3mg/L。

原藥對大鼠口服急性LD50為1600mg/kg,急性經皮LD50為5000mg/kg,急性吸入6小時LC50>420mg/m3。

對大鼠皮膚及眼睛均無刺激,但對兔皮膚及眼睛有中度刺激。亞慢性90天餵養試驗,對大鼠最小影響的劑量為6mg/(kg·d),對狗的無作用劑量為2.5mg/(kg·d),小鼠的無作用劑量為6mg/(kg·d)。在試驗劑量內,未發現“三致”作用,動物繁殖試驗未見異常。

慢性毒性試驗,對大鼠無作用劑量為1.3mg/(kg·d),對小鼠為7.5mg/(kg·d),對狗的無作用劑量為0.9mg/(kg·d)。

對魚和水生生物中等毒,對蚯蚓和瓢蟲等有益生物及昆蟲無害。在不同類型土壤中的半衰期為3~5個月不等。製劑小鼠口服急性毒性LD50>1608mg/kg,大鼠口服急性毒性LD50>4000mg/kg。

可燃性

受熱分解有毒氯化物氧化氮氣體。

套用範圍

1、常規使用防治瓜果蔬菜炭疽病、葉斑病。還可防治水稻惡苗病、稻瘟病等。柑橘炭疽病、蒂腐病、青黴病、綠霉病,香蕉炭疽病、葉斑病,芒果炭疽病,花生葉斑病,辣椒、茄子、甜瓜、番茄等蔬菜炭疽病,草莓炭疽病,水稻惡苗病、稻瘟病,油菜菌核病、葉斑病,蘑菇褐斑病,蘋果炭疽病,梨黑星病等。

2、對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觀賞植物上的多種病害具有治療和剷除作用;

3、用於穀類作物(乳油,400~600g(a.i.)/ha)可防治假尾孢屬、核腔菌屬、喙孢屬及殼針孢屬真菌,對早期的眼點病、葉斑病和白粉病有效;

4、用於有籽葡萄(500g/ha)可防治鏈格孢屬、葡萄孢屬、假尾孢屬、埋核盤菌屬、核盤菌屬真菌;

5、防治豆科植物上的殼二孢屬、葡萄孢屬,甜菜上的生尾孢屬和白粉菌屬;

6、種子處理(0.2~0.5g/kg)對於禾穀類作物上鏇孢腔菌屬、鐮孢屬、核腔菌屬、殼針孢屬引起的病有防治作用。

使用方法

果樹病害

咪鮮胺咪鮮胺

1、對於水果、蔬萊在收穫前噴施的一般劑量為20~50g/100L。將本品稀釋1500倍葉面噴霧,使植物充分著藥又不滴液為宜,間隔10-15天,連噴三次可獲最佳防效。

2、主要用於水果防腐保鮮。防治柑橘果實貯藏期的蒂腐病青黴病綠霉病、炭疽病,在採收後用25%乳油500-1000倍液浸果2分鐘,撈起、晾乾、貯藏。單果包裝,效果更好。也可每噸果實用0.05%水劑2-3升噴塗。

3、防治香蕉果實的炭疽病、冠腐病,採收後用45%水乳劑450-900倍液浸果2分鐘後貯藏。

4、防治芒果炭疽病。生長期防治,用25%乳油500-1000倍液噴霧,花蕾期和始花期各噴1次,以後隔7天噴1次,采果前10天再噴1次,共噴5-6次。貯藏期防腐保鮮,採收的當天,用25%乳油250-500倍液浸果l-2分鐘,撈起晾乾,室溫貯藏。如能單果包裝,效果更好。

5、防治貯藏期荔枝黑腐病,用45%乳油1500-2000倍液浸果1分鐘後貯存。

6、用25%乳油1000倍液浸採收後的蘋果、梨、桃果實1-2分鐘,可防治青黴病、綠霉病、褐腐病,延長果品保鮮期。對霉心病較多的蘋果,可在採收後試用25%乳油1500倍液往萼心注射0.521毫升,防治霉心病菌所致的果腐效果非常明顯。

7、防治葡萄黑痘病,畝用25%乳油60—80毫升,對水常規噴霧。

水稻病害

1、水稻惡苗病,採用浸種法。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地區,用25%乳油2000-3000倍液浸種1-2天,撈出用清水催芽。黃河流域及黃河以北地區,用25%乳油3000-4000倍液浸種3-5天,撈出用清水催芽。東北地區,用25%乳油3000-5000倍液浸種5-7天,取出催芽。此浸種法也可防治胡麻斑病。

2、防治稻瘟病,畝用25%乳油60-100毫升,對水常規噴霧。收穫後用250~1000mg/L的藥液噴灑於稻株可有效地防治嚴重感染的水稻稻瘟病。

其他病害

防治小麥赤霉病,畝用25%乳油53-67毫升,對水常規噴霧,同時可兼治穗部和葉部的根腐病及葉部多種葉枯性病害。

防治甜菜褐斑病,畝用25%乳油80毫升,對水常規噴霧,隔10天噴1次,共噴2一3次。

播前用25%乳油800-1000倍液浸種,在塊根膨大期畝用150毫升對水噴1次,可增產增收。

配合使用

如果咪鮮安與二價錳形成絡合物時,既能保持藥劑的原有活性,又能增加藥劑對作物的安全性。

咪鮮胺與氟矽唑按照一定科學比例混用如20%的矽唑·咪鮮胺用於防治多種果樹、蔬菜等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葉斑病、鏽病、炭疽病、黑斑病、黑痘病、蔓枯病、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種病害。

咪鮮胺與多菌靈混用(10十2.66mg/L)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可免除人工接種的小麥穎斑枯病的發生,而這兩種藥劑單施則無效。
另外該混劑對防洽禾穀類作物眼點病和白粉病也有增效作用。

注意事項

1、本品為環保型水懸浮劑,使用前應先搖勻再稀釋,即配即用。

2、可與多種農藥混用,但不宜與強酸、強鹼性農藥混用。

3、施藥時不可污染魚塘、河道、水溝。

4、藥物置於陰涼乾燥避光處保存。儲藏庫房通風低溫乾燥;與食品原料分開儲運。

5、滅火劑:砂土、乾粉、泡沫。

分析方法

採用高效液體色譜法和氣液色譜法分析產品。小麥、大麥和麥稈樣品用丙酮萃取,用鹽酸水溶液酸化,蒸除溶劑,過濾,石油醚再萃取,蒸發後的殘留物溶於乙酸乙酯中,用氣相色譜法測定,色譜柱為7%OV-101/Supelcoport(80~100目)63Ni電子浮獲檢測器。萵苣、菊苣、草莓、蘋果和梨用石油醚或丙酮、石油醚萃取,淨化,用氣相色譜法測定,色譜柱為7%SP5400/GasChromQ(80~100目),柱溫230℃,氮載氣40ml/分,63Ni電子俘獲檢測器。

贛南臍橙催熟事件

2013年10月,媒體曝光,市場上的贛南臍橙經過了咪鮮胺保鮮和其他催熟、染色處理。果農稱,2013年確定的臍橙採摘日期是10月15日,有人為了提前占有市場,賣得好價錢,9月份就私底下偷偷採摘收購青果,將臍橙催熟後再推向市場,其實橙子壓根就沒熟。根據國家標準GB2763-2012,除草劑2,4-D、殺菌劑百可得禁止用於柑橘,殺菌劑咪鮮胺可用於柑橘,但最大殘留限量為5mg/k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