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扣咪

雷扣咪

【傳統套用】 治感冒發熱,虛勞咳嗽,氣喘,消化不良,腹痛,跌打損傷,疔瘡紅腫,毒蛇咬傷,狂犬咬傷。

基本信息

雷扣咪

雷扣咪

Leih kaux miev

詳細介紹

【別名】 毛藥《貴州民間藥物》、十萼茄、雙花紅絲線《全國中草藥彙編》、貓耳朵《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來源】 茄科植物雙葉紅絲線Lycianthes biflora (Lour)Bitt的全株。
【形態特徵】 灌木或亞灌木,高0.5~1.5米,小枝、葉背、葉柄、花梗、花萼對面生有具節的單毛和分枝的柔毛。單葉互生,上部的葉常二枚聚生,一大一小,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15厘米,寬3~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漸狹至葉柄成窄翅,邊全緣,兩面被柔毛。花兩性。2~5朵聚生於葉腋;花萼杯狀,萼10齒裂;裂片鑽頭線形,花冠淡紫色或白色,5深裂;雄蕊5,生於花冠管喉部,花絲短無毛;子房上位,卵形。漿果球形,成熟時緋紅色,有宿存花萼。花期5~8月,果期7~11月。生於荒野、林旁、林下陰濕處。產於廣西各地縣市;分布雲南、廣東、台灣、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印度、馬來西亞也有。
採集加工:夏秋采,曬乾。
【性味功能】 味澀性涼,化痰止咳,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15~30克,水煎服或配雞蛋煮食,外用鮮葉搗敷。
【方例】 咳嗽氣喘,雷扣咪(十萼茄),鉗模咪(血腥草)全草15克,仇賴咪(麥冬)10克,配豬瘦肉適量,水煎服。
【化學成分】 根中含2α-羥基蜀羊泉次鹼,芰脫皂甙元,新芰脫皂甙元,蜀羊泉次鹼,澳洲茄胺。葉、莖中也含有新芰脫皂甙元【1】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