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病

青黴菌病(penicilliosis)亦稱帚形菌病,少見,為青黴菌所致。

基本信息

病因

馬內菲青黴是惟一的原發致病菌,其為雙相菌。其他已知致病的有橘青黴產黃青黴擴展青黴斜臥青黴軟毛青黴(亦名普通青黴)。

臨床表現

1.皮膚感染 可引起類似樹膠腫樣潰瘍,多發於腹股溝陰部及臀部。此外,亦有報告發生足菌腫及甲癬者。
2.肺部感染 非特異性可出現發熱、消瘦、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X線可有局灶性肺部炎症浸潤或空洞或見“皂泡”征表現也可發生肺膿腫。
3.尿道感染 臨床症狀類似腎絞痛可出現發熱、腎絞痛、血尿、排出真菌團塊,尿中可反覆培養出本菌。
4.心內膜炎及心包炎。
5.真菌性角膜炎、真菌性眼內炎。
6.真菌性菌血症。

診斷

1.臨床特點 無特異性健康搜尋,根據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長期套用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而原因不明的發燒、腦、眼泌尿系統感染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者,或心臟瓣膜移植、眼外傷等,應考慮真菌感染。
2.病理 病理組織有炎症及真菌菌絲、芽胞,分隔、分支菌絲。
3.真菌直接鏡檢及培養 多次檢查均為同一青黴菌種,即可診斷為本病。

鑑別診斷

青黴菌病需與麴黴病相鑑別。取活檢組織進行分離培養,在鑑別診斷上有重要意義

治療

1.治療原發病,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2.系統抗真菌治療碘化鉀、兩性黴素B、氟胞嘧啶(5-FC)、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等。
3.如有心內膜炎,應切除感染心瓣膜上的病變,加兩性黴素B;對真菌性角膜炎,應停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全身及局部用抗真菌藥。

預後

加強體質鍛鍊,加強營養,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