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青黴病

肺青黴病

青黴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某些青黴菌可產生抗生素如青黴素及多種酶和有機酸,從而得到廣泛套用,多數通常為污染菌,少數菌種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青黴菌病(penicilliosis)和肺青黴病。為非特異性的,類似肺結核或肺麴黴病,可出現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發熱、食欲不振、消瘦、全身衰竭等症狀。過敏性支氣管肺青黴病系因短時間內吸入較大量青黴菌孢子所引起,可表現為暫時性肺部浸潤,外周血和痰中嗜酸細胞增多,同時有間歇性氣道阻塞、胸悶、喉癢痛、哮喘、蕁麻疹等變態反應表現。若腦部受累時,可出現眼底點狀或火焰狀出血,精神錯亂、抽搐、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基本信息

肺青黴病肺青黴病

體徵

肺青黴病肺青黴病
為非特異性的,類似肺結核或肺麴黴病,可出現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發熱、食欲不振、消瘦、全身衰竭等症狀。過敏性支氣管肺青黴病系因短時間內吸入較大量青黴菌孢子所引起,可表現為暫時性肺部浸潤,外周血和痰中嗜酸細胞增多,同時有間歇性氣道阻塞、胸悶、喉癢痛、哮喘、蕁麻疹等變態反應表現。若腦部受累時,可出現眼底點狀或火焰狀出血,精神錯亂、抽搐、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此外,青黴菌侵犯其他部位還可引起非特異性心內膜炎外耳道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皮膚肉芽腫甲癬足菌腫等。

病因

肺青黴病肺青黴病
青黴屬大多數只有無性階段,少數發現有性階段。本屬基本特徵是營養菌絲體無色、淡色或顯鮮明的顏色,具橫隔,為埋伏型或部分埋伏型,部分氣生型。氣生菌絲呈密氈狀、松絮狀或部分集結成菌絲索。分生孢子梗由埋伏菌絲或氣生菌絲生出,具橫隔,單獨直立或作某種程度的集合乃至密集成一定的菌絲束或孢梗束。分生孢子梗頂端生有掃帚狀的分支結構,稱為帚狀支,其由單輪或兩次到多次分支系統構成。最後一節分支即產孢細胞,稱為瓶梗,著生瓶梗的細胞是梗基,支持基的細胞是副支。分生孢子自瓶梗上生出形成不分支的鏈。
1.菌落特徵
(1)生長速度:在25~28℃培養時,一般生長較快,培養12~14天通常菌落直徑可達5~6cm。
(2)顏色:表面顏色主要表現在分生孢子區,大多數為藍色或灰綠色。氣生菌絲大部無色,少數有色。基內菌絲體無色或呈各種顏色,色素滲於基質,可使基質表現相應顏色。
(3)菌落質地:典型可分4種類型。①絨狀:很少有氣生菌絲。分生孢子梗幾乎全由埋伏型菌絲或緊貼於基質的一層緻密的菌絲層生出。②絮狀:有較多疏鬆而糾纏的氣生菌絲團。分生孢子梗主要由氣生菌絲分支而出,其著生點遠離基質。③繩狀:大部分氣生菌絲集成一縷縷繩索狀,低倍鏡下易辨認。④束狀:分生孢子梗大部分由基質生出,非均勻分布,或多或少成簇,使菌落成粒狀或粉狀外觀,甚至大部分分生孢子梗可集合成一條條菌絲束,實際觀察中可有過渡類型存在。有的菌種能產生滲出液或特殊氣味。
2.帚狀支
(1)單輪青黴組:帚狀支由單輪瓶梗構成。
(2)對稱二輪青黴組:有緊密輪生的梗基,每個梗基上生著細長尖銳瓶梗,全部帚狀支對主梗而言大體對稱,緊密如漏斗狀,分生孢子多為橢圓形。
(3)不對稱青黴組:包括一切帚狀支作兩次或更多次分支,對主梗而言不對稱,近於對稱者亦無對稱二輪組那樣緊密結構及細長漸尖銳的瓶梗。
(4)多輪青黴組:帚狀支極複雜,多次分支且常對稱。此組菌為數很少。

生理

肺青黴病肺青黴病
一般認為支氣管-肺青黴病系先有支氣管肺部損傷,以後因吸入含青黴菌孢子的灰塵而引起感染,並可經血行播散至腦或其他部位。患者本身較嚴重的原發性疾病,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的套用等,也是造成青黴菌感染的重要誘因。愛滋病癌症患者均有青黴菌感染的報導。屍體解剖肺表面灰暗色,散布多數小顆粒。切面為瀰漫性潮紅色和有泡沫,散布多數呈數毫米至3cm蒼白色顆粒和出血區,損害中央常可見充滿柔軟凝塊的壞死細支氣管和肺血管。組織切片顯示:肺損害為出血性梗死,肺動脈血管為青黴菌絲阻塞。菌絲亦可進入壞死的肺實質和支氣管壁,局部無明顯細胞浸潤,但可有出血和纖維素沉著,HE染色,組織內青黴菌呈嗜鹼性,顯25°~45°角分支的分隔菌絲。菌絲寬2~5μm,組織內菌絲常呈放射狀生長,亦可見菌絲從阻塞的血管向外生長。

診斷

肺青黴病肺青黴病
由於各種青黴菌廣泛存在於周圍環境,故對肺青黴病的診斷必須慎重。有些支氣管疾病患者在其擴張的支氣管或細支氣管內,常有活的青黴菌孢子存在,而未侵犯組織,當病人從痰中吐出孢子時,孢子仍活著;另有一些較嚴重疾病(如結核病)患者,其痰中偶然出現一次青黴菌,此種情況常是不重要的。只有在組織切片及痰分離培養中均發現青黴菌,才能肯定診斷。如果在患者痰中多次直接鏡檢和培養出青黴菌,或由痰、尿、血液等多途徑培養出青黴菌,或在有真菌感染的活組織內培養出青黴菌,這時結合臨床表現,便可診斷為青黴菌病,但還須進一步鑑定菌種,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檢查

肺青黴病肺青黴病
1.取痰、支氣管鏡吸出物、膿液等標本,用10%氫氧化鉀製片鏡檢,可見分支分隔的菌絲及小孢子。
2.細菌培養在葡萄糖蛋白腖瓊脂察氏培養基上,25~28℃孵育下迅速生長,菌落為絨狀、絮狀、繩狀或束狀。表面多為藍色或灰綠色。基質可有各種顏色。
其他輔助檢查:X線胸片呈現局灶性肺炎症浸潤或空洞形成,有報告X線征呈“皂泡”狀,密度普遍很淡,下肺較集中,皂泡壁厚和大小極不一致。

鑑別

肺青黴病肺青黴病
許多嚴重的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結核、肺膿腫、支原體肺炎肺癌和多種急性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百日咳急性扁桃體炎等在發病時常伴有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症狀,均可引起咳嗽。注意仔細詢問病史,如是否暴露於毒性物質,有否吸菸史,是否有其他系統症狀,疫苗接種史等,結合流行病學資料,根據每種疾病的特點詳加檢查,以資鑑別。流行性感冒的症狀與急性支氣管炎頗為相似,但前者常呈規模不一的流行性暴發,起病急驟,全身症狀明顯,有高熱、頭痛和全身肌肉酸痛,依據病毒的分離和補體結合試驗可確診。少數兒童有急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應注意排除囊性肺纖維化及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治療

肺青黴病肺青黴病
一般病人無需住院治療。有慢性心、肺基礎疾病者,炎症導致嚴重缺氧或通氣不足時,需住院接受呼吸支持和氧療。對症治療主要是止咳祛痰,劇烈乾咳患者可適當套用鎮咳劑,對久咳不愈的患者,必要時可使用可待因10~30mg,4次/d,或苯佐那酯100mg,3次/d,可試用。痰量較多或較黏時,可套用祛痰劑,如鹽酸氨溴索(沐舒坦)30mg,3次/d,或溴己新16mg,3次/d。對有家族史的患者,如查體發現哮鳴音,可吸入支氣管擴張藥,如沙丁胺醇(喘樂寧)或特布他林等,每4小時2噴。伴支氣管痙攣時可用氨茶鹼或β2-受體激動劑。全身不適及發熱為主要症狀者應臥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飲水,服用阿司匹林等退熱劑。
對於未明確病原者,抗生素不宜作為常規使用。盲目套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藥菌的產生、二重感染等一些嚴重後果。但如果患者出現發熱、膿性痰和重症咳嗽,則為套用抗生素的指征。對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患者套用抗生素治療,可套用針對肺炎衣原體和肺炎支原體的抗生素,如紅黴素,每天1g,分4次口服,也可選用克拉黴素或阿奇黴素。在老年人、患有心肺基礎疾病者可以套用大環內酯類、β-內醯胺類或喹諾酮類口服抗菌藥物。肺炎支原體衣原體和百日咳桿菌對紅黴素和多西環素甚為敏感。

流行病

肺青黴病肺青黴病
青黴菌有4組,41個系,137種和4個變種,新種仍在繼續發現和不斷增加。雖然其存在於自然界,並與人類接觸密切,但引起嚴重內臟青黴病者仍較少見。Huang等複習文獻報告,1918~1963年青黴菌肺炎僅11例。此外,其可累及腦、心內膜、泌尿系、引起外耳道、中耳炎症,足菌腫、甲癬及變態反應性疾病。除馬爾尼菲青黴菌外,可引起人類疾病的菌種有皮殼青黴菌(penicilliumcrustaceum)、二色青黴菌(penieilliumclichromatic)、小刺青黴菌(penicilliumspinulosum)、灰綠青黴菌(penicillumglaucum)、普通青黴菌(penicilliumcommune)及bertai青黴菌等。原發性疾病、廣譜抗生素的套用、癌症患者、皮質激素套用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成為少見的青黴菌感染的重要誘發因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