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村

和南村

所在地: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安縣

1、山東青島市平度市南村鎮南村

基本情況

南村鎮位於平度市東南部,大沽河西岸,平度、即墨、膠州、高密四市交界處。三城路、朱諸路貫通境內,同三高速和青平高速交集於此,並設有出入口。全鎮總面積109.6平方公里,轄52個行政村(居委會),2009年總人口64243人,耕地資源6132公頃,地區生產總值30.096億元,同比增長16.6%。財政收入511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38萬元,同比增加1073元。
南村鎮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社會和諧,連續3年被評為“青島市縣域經濟發展20強鎮”,先後榮獲“山東省文明鎮、中心鎮、示範鎮和試點鎮”、“全國重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千強鎮”、“全國文明鎮”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按照“鎮區合一、統籌城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和諧發展”的要求,以建設一流的高新技術衛星城區為方向,立足青島市“半小時”經濟圈,發揮區位優勢,整合發展資源,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區域發展國際化進程,突出引進“大、高、特、外”和“青島退二進三”大項目,鎮域經濟不斷壯大,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核心競爭力逐漸增強。
招商引資成績卓著。2009年度入駐項目18個。其中,內資項目12個,到位資金5.3億元;外資項目6個,到位資金1792萬美元。出口創匯5844萬美元。2010年初,先後簽約了一批項目。3月5日13箇中外項目集中簽約,9個內資項目總投資14.4億元,4個外資項目總投資1400萬美元; 3月7日華青建築裝飾材料城啟動招商; 3月9日,總投資30億元的“北美風情小鎮”項目隆重簽約。
現代農業發展迅速。南村農產品資源豐富,是青島市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有膠東半島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是國家確立的優質小麥、花生等農產品生產基地。年產蔬菜5億公斤,南村蔬菜批發市場現已成為山東省第二大產地批發市場、農業部定點市場,年成交量達在18億公斤,成交額20億元。產品銷往二十多個省市,其中番茄遠銷俄羅斯等歐洲國家。姜家埠蔬菜品牌已註冊為青島市著名商標,崖頭的綠崖蔬菜暢銷國內外,洪蘭菠菜、沙梁白菜正在通過產品認證,品牌農業發展紅紅火火。在建成占地2000畝,擁有900個冬暖式大棚、300個春暖棚的崖頭蔬菜示範基地的基礎上,規劃建設後北村設施蔬菜栽培區項目。投資1000萬元,占地260畝,建設高標準冬暖式大棚110個,打造農民增收新平台。愛德牛業在中國地區的總部設在南村,是世界上最大的奶牛胚胎移植基地。正在建設青島花渡生態養殖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占地50畝,主要從事生豬、梅花鹿等特種養殖,屬省內首家採用國際先進技術的生態養殖項目,對周邊養殖業和種植業有較大示範帶動作用。
新型工業發展態勢強勁。堅持“工業強鎮、外向帶動”的發展思路不動搖,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努力打造以華通工業園為主的輕工紡織產業園、以海信空調為主的家電產業園和以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園。目前有韓國慶南毛織、加拿大IND集團、泰國正大集團和海信集團、希望集團、宏坤電力、晶華玻璃、仁成毛皮等200餘家國內外企業在鎮內落戶,已初步形成了電子家電、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商貿物流五大產業集群。
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堅持走“商貿興鎮”的路子,出台優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有識之士落戶“希望城”商貿區和鎮駐地,現在已然是一片繁榮景象。建材市場的建設、利群超市的落戶、南村蔬菜批發市場的擴建、10餘家中高檔賓館酒店設立、生活小區的集中開發為全鎮三產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新型工業的大發展,有力地推進了服務業的繁榮,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也助推了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大特色經濟初具規模。圍繞著“兩軸齊動、四輪齊轉”這一發展思路,以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為重點,努力做大做強總部經濟、園區經濟、路口經濟這三大特色經濟,通過三大特色經濟的大力發展拉起南村新一輪跨越發展的堅實框架。總部經濟方興未艾,先後引進了根源生物集團、愛德牛業(中國)有限公司、 海信科龍江北銷售總公司、龍慧飼料華北總部、海洋集團、天利得重工等6家總部企業落戶南村;園區經濟已具規模,不斷擴大海信家電產業園、華通南村工業園、青島經濟開發區平度工業園、食品工業園、龍力生物工業園5大區中園;新型工業的發展又催生商貿物流業,沿主要公路,商貿物流企業紛紛落戶,近期又引進了總投資1.2億元的青島戊辛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物流企業。
綠色低碳經濟拉開帷幕。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打好發展綠色環保經濟牌。三城路以東區域、沿大沽河著力發展和城鎮化相結合的現代服務業、生態旅遊業和精細農業,三城路以西區域著力發展層次高、投資大,帶動強的低碳環保型先進制造業。目前,在三城路靠助水河處,正在規劃建設全民文化健身公園,建設內容包括健身樂園、水上遊樂園、文化娛樂活動中心,生態環保居住社區等,同時抓好三城路南村段景觀大道建設及中心商務區建設,為發展綠色環保經濟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現三城路以東,新落戶的總投資30億元的北美風情小鎮項目,將建設成高端旅遊度假區,力爭打造成省重點旅遊項目和國家4A級旅遊項目;三城路以西新簽約的總投資2億元的青島遠東華泰銅業、總投資3億元的青島天利得重工、總投資1億元的青島昌魯源貿易等一批低碳項目,將構築起綠色環保經濟新區。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全鎮有中學3處,國小11處,年內共有在校學生6707名。醫療衛生院(所)30個。電話裝機量達到13000部,占全鎮總戶數的68%。有線電視用戶13300戶,占全鎮總戶數的7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
小城鎮建設水平不斷提高。重新對小城鎮建設的目標進行了定位,以建設一流的高新技術衛星城區為方向,建設現代中等特色城市次中心。加快建成碧水環繞、秀美宜居的青島重點中心城鎮。近幾年來,實施了生活污水管道鋪設工程、供電線路改造工程、自來水、環鎮公車、教學布局調整、物業管理、文化傳播、污水管網、路網等配套工程,進一步完善了城鎮的服務功能,提升了城鎮形象。下一步將圍繞“村民變居民,農村變社區”的工作思路,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2010年五大工程業已逐步展開,即:投資5000萬元的第一期農民經濟適用房、投資2000萬美元的“南湖”文化健身公園、投資1.4億元的華通熱電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的南村工業組團中心商務區項目和投資30億元的北美風情小鎮項目。這五大工程的建設使用將極大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讓農民過上城市人的生活,從而,也根本上解決南村生活服務設施配套問題,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提升南村的城市化水平。

區位優勢

南村工業園處於青島市"一小時經濟圈"之內,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三城公路、朱諸公路縱貫園區,建設中的同三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在工業園設有出入口;園區距濟青高速、膠濟鐵路與藍煙鐵路的交匯點---藍村站均為10公里,距青島港55公里,距青島國際機場35公里。

配套優勢

1) 道路:園區內已建成"兩縱六橫"的路格線局,硬化率達到100%;
2)供水:擁有日供水能力5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大沽河蓄水量600萬噸;
3) 供電:擁有22萬伏變電站一座,3.5萬伏變電站四座,綜合電價0.70元/KWH;
4) 通訊:開通寬頻網,具有DDN數據傳輸和"一線通"業務能力;
5) 排水:建有日污水處理能力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一座,排水系統完善。

政策

1)入園企業除享受法定的稅收、土地政策外,園區管委將根據項目規模、科技含量和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給予特殊的稅收、土地優惠政策。
2)鼓勵國內外客商入園包片開發,建設"園中園",管委將在土地出讓方面提供特殊優惠。允許開發商進行房產出租,收益歸開發商所有。

服務優勢

工業園管委對新落戶企業實行"服務過程零收費"和"建設全
過程跟蹤服務",對入園企業實行"封閉式"管理,提供全方位"一條龍"服務。

2、山東省長島縣大欽島鄉南村

長島縣南村位於大欽島鄉南部,因方位而得名,北距鄉政府駐地1公里,南依唐王山,東、西臨海。村莊呈東西向聚落,南村地理環境優越,海珍品資源豐富,盛產海參、鮑魚、海膽、蝦夷扇貝、扇貝、海帶以及各種魚類。 南村有兩大姓組成,分別為唐、肖。清康熙年間,由蓬萊唐家泊和欒家口遷入。2007年,全鄉居住312戶,總人口840人,現有耕地300餘畝,菜地6畝,村土地500畝,產值達20萬元。海區面積6000畝,船隻大小70條,產值800萬元。個體海上養殖業戶69戶,產值1300萬元,村辦企業3家,年產值500萬元。經濟總收入2800萬元,人均純收入6500元,人均居住面積80平方米。
繁榮發展漁村經濟。南村產業以個體養殖、近海捕撈,單拖垂釣為主,共有捕撈垂釣65餘戶;海帶養殖戶51戶,養殖面積650餘畝;深水網箱養魚9戶,共14個網箱;蝦夷貝養殖戶3戶,共養3000籠。2007年漁村兩委進一步動員這些個體養殖戶參與結構調整,發展現代漁業,全村新增海帶養殖面積100畝,完成總產量達1300多噸,完成出口菜150多噸,產值1000多萬元,購置蝦夷貝苗種500萬個,新增深水養魚網箱6個。利用海區資源豐富優勢,加快招商引資,南村海珍品增殖園區共引進3家註冊公司,加快海區改造投石底播力度,2007年投資210萬元,海區投石5000餘方,底播鮑魚43萬個,底播海參5000多斤。積極發展海產品精深加工,恆源海帶綜合加工廠“恆源牌”海帶絲、海帶塊、即食海帶等產品得到國家食品衛生無公害認證,全年銷售各類產品200多萬元。2007年全村漁養總收入達1820萬元,工商企業收入500萬元,海珍品收入580萬元,三產及其他收入300萬元。
積極推進新漁村建設。投資50多萬元,高檔次建設了兩處宣傳牌,硬化大街小巷道段7800多平方米,建設了南村至碼頭公路兩側綠化帶500多米,粉刷了向陽路兩側房屋1200平方米,同時和獐子集團共同建設一條300多米、6.5米寬的東海路。成立一支綠化美化衛生清掃專業隊伍,搞好綠化美化,整治村容村貌,使南村成為街道寬敞乾淨、庭院整潔有序、漁民安居樂業的和諧家園。目前南村自來水入戶率、安全衛生飲水普及率、有線電視入戶率均達100%,污水有序排放,主要街道全部實現了硬化、綠化。充分利用閱報欄、宣傳欄、村民活動室、圖書室,開展民眾理想信念、公民道德、科普知識教育, “三八”“八一”“十一”等節日期間,組織開展文明向上的健身娛樂活動,倡導全村廣大幹部民眾崇尚科學,明禮誠信,做文明南村人。

3、河南省新野縣沙堰鎮南村

基本情況

南村地處沙堰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優越,S103省道穿村越而過,全村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2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轄袁莊、群房院、河南、河北、西堰5個自然村,16個村莊小組,耕地5000畝,930戶,3600人,其中回族1300人,全年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8383萬元,人均純收入4371元。

組織建設

該村共有15個黨小組,88名黨員,村幹部7名,組幹部32名,村支部、村委會辦公場所緊臨南新路,建築面積350平方米,青年團、婦代會、民兵連、民調委員會等機構完善,各項制度健全、管理規範。 黨支部書記李鴻德,男,49歲,高中文化程度。

基礎設施

轄區內東西街道3條,南北街道3條,總長2800米,均為瀝青路面,三條主要街道,路面已重新硬化,修建綠化帶875平方米,鋪設彩磚8600平方米,栽植各類景觀樹1400餘株,架設路燈100餘盞,街道整潔美觀,村內建有水廠1座,鋪設管道數千米,集鎮居民戶戶都能用上自來水,建有沼氣池120個,部分居面正在使明這種新型能源;6條街道門店村次梯比,商業繁榮,集鎮規模大。交通極為便利,村內建有通訊基站2座,電力設施完善,有線電視、寬頻、網路覆蓋全村,信息暢通。

特色產業

棉紡織:村內有紡織企業2個,由潘希珍與鄭州紅旗渠棉紡公司特資的淋源民族紡織有限公司,總投資1200萬元,契約引1000萬元,6000紗綻規模;由村支書李宏德引進的南陽市恆瑞電器有限公司昌曹現朝總經理獨資興建的恆瑞紡織有限公司,總投資1000萬元,5000紗綻規模,年產21支細紗2500噸。
集貿市場:總長2000餘米,各類商業網點350個,經營方式為固定門店和流動商販,商品種類齊全,從業人數達千餘人,每逢集日周邊鄉鎮、南陽、油田等地客戶紛紛來此,場面狀觀,熱鬧非凡,每天交易額數十萬元。
畜牧養殖:村內建有專業養殖廠20個,其中奶牛廠1個,所產奶製品專斤供應城區部分居民,大型養雞廠1個,存欄2.5萬隻,年產鮮蛋15萬公斤。
村內私營經濟活躍,近年來新發展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如磚廠、家具廠,蛋托廠、新型建材、加油站、汽修廠、棉籽脫絨廠,達50餘個,各類固定資產總投資5500萬元,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878萬元,實現利潤900萬元。

文物勝跡

清真寺:位於村中心,始建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占地20畝,歷經數次大規模修繕,終成現狀,清寺設施完備,是附近穆斯林教徒的聚集場所。
召父渠遺址:位於村西南老白河東岩,西漢元帝村,南陽太守召信臣截流蓄水,為民造福之處,該遺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

4、山西省原平市崞陽鎮南村

南村位於崞陽鎮西、距108國道10公里,崞水線南側,屬原平市崞陽鎮管轄。南村地處風景秀美的玉皇卯山腳下。村北僅距崞水線不足一公里,村東原是503部隊專線,在上豐窪處與崞水線相接。
南村全村總人口1150人,總戶數428戶,總耕地面積4770畝,其中有水澆地面積約200畝。全村以農業為主,其中以種植玉米為主,兼營雞、豬養殖業。
全村設五年制國小一所,全校師生共一百餘人。
全村副業以礦產石和石灰石為主,有較大的車輛隊伍 從事運輸和石灰的生產,其中石灰的生產在原平市獨具一家,以形成較大的規模。

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裕民縣哈拉布拉鎮南村

該村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裕民縣哈拉布拉鎮西北部,準噶爾盆地西緣,塔額盆地西南部。

6、宣威市熱水鎮阿浪村委會南村

村情概況

南村隸屬於雲南省宣威市熱水鎮阿浪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熱水鎮東南邊,距離村委會0.5公里,距離鎮20公里。國土面積有3.65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921畝,其中人均耕地3畝;有林地4544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5戶,有鄉村人口310人,其中農業人口307人,勞動力19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8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3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21畝(其中:地 921畝),人均耕地3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 、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4544畝,其他面積1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75戶通自來水;有 7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0戶(分別占總數的94%和93%)。
該村到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戶;已建有小水窖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 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阿浪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熱水鎮第一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6人,其中小學生48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項目實施情況。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黑板報等方式公開。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8.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614個(勞均3.2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7、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昆陽鄉南村

南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昆陽鄉政府所在地,該村總計1000多人口,400畝的耕地面積。該村兩委積極回響黨的惠民政策,建造了村辦公樓,改建了村機耕路等基礎設施,現該村是昆陽鄉典型的富裕村昆陽鄉政府所在地的南位,該村總計1000多人口,400畝的耕地面積。該村兩委積極回響黨的惠民政策,建造了村辦公樓,改建了村機耕路等基礎設施,現該村是昆陽鄉典型的富裕村。

8、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洪陽鎮南村

南村,位於普寧市區北15.5公里處,洪陽鎮區南隅,人口4205人。南宋末年,方氏一支從福建莆田遷此,因村處南門,故稱南門村,後改稱南村。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多為貝灰三合土結構平房,部分混凝土結構樓房,有耕地400畝。以二、三產業為主,有集體、個體企業18家,從事服裝、毛織品、腳踏車配件等生產。地處池揭公路、洪棉公路交叉點。洪陽新車站在村東側,原洪陽鎮政府、法庭、郵電支局、銀行、稅務所及普寧一中等單位在村內。擁有以演奏漢調音樂聞名的均天樂社,洪陽鎮城區老年人活動中心一座,洪陽第五國小一所,敬老堂一座。曾任清光緒間廣東水師提督的方耀出生於此,建有官邸德安里。

揭陽市行政區劃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潭蔡村
曲溪居委會
陳寮村
河坑村
溪南山村
錫中村
彭厝村
仁美村
新置寨村
缶灶村
德南村
錫東村
月城居委會
隴埔村
柏旺村
梅壇村
龍珠村
鳥圍村
洋淇村
馬碩村
曲溪街道
玉湖居委會
東面村
桂西村
霖磐居委會
寨內村
蓮花心村
玉窖居委會
路篦村
雲南村
錢後村
花寨村
灰寨圩社區
陽南村
碩和村
老圩社區
灰龍村
曾大寮村
大茶石村
河伍村
東橋園村
烏美村
欣堂村
大嶺埔村
泉水塘村
華清村
下成村
月浦村
溪角村
錢前村
鏡潭村
陂頭社區
玉步頭村
鯉魚溝村
富光村
四鄉村
鴻新村
道江社區
東新社區
頂聯村
廟隴村
錢西村
登崗居委會
厚埔村
西友村
客潭村
洪湖村
河內村
第八村
錢東村
元聯村
九磜村
圩埔村
寶塔社區
陂尾村
員墩村
五堆村
和西村
杜塘村
舊住村
貢山村
西淇村
東豐村
闊西村
保西村
後聯村
潭新村
和南村
洋梅坪村
玉牌村
美聯村
鴻江村
老洋村
竹園內社區
菜仔園村
錦龍村
陽西村
赤新村
方圍社區
慶光村
建二村
上隴村
長潭社區
新桃村
闊園村
碩聯村
嶺溪村
和東村
港美村
鳳南村
軍田社區
井新村
嶺南社區
黃西村
米街社區
玉塔居委會
東徑茶場
仙坡村
赤寨村
姑山村
京溪園社區
鴨堀村
溪圩社區
南福田村
興中社區
鄉新村
錢北村
大窖村
老桃村
考溪村
歸善村
新圖村
禎祥坑村
鄭厝村
炮台居委會
秋江村
中山辦事處
新興辦事
榕華辦事處
僑東辦事處
僑新辦事處
嶺門辦事處
龍湖辦事處
桃園辦事處
風江鎮
池尾辦事處
流沙北辦事處
流沙南辦事處
流沙西辦事處
流沙東辦事處
曲溪辦事處
漁湖鎮
京崗辦事處
風美辦事處
溪南辦事處
磐東辦事處
東陽辦事處
東升辦事處
東山區管理委員會
梅雲辦事
仙橋辦事處
榕東辦事處
西馬辦事處
籃頭村
羅京水村
桂嶺居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