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寨村

花寨村

花寨村是雲南省騰衝縣五合鄉下屬一個行政村。地處海拔1300-1800米山區。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縣城42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26戶,有鄉村人口1715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8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70元。經濟發展處中等水平。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5月—1979年11月,隸屬金塘管理區、金塘公社、金塘大隊;1979年12月,設花寨大隊;1984年3月,改為花寨鄉;1988年1月,改為花寨村;2004年10月,改為花寨村民委員會。
民風民俗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水。有42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擁有電視機農戶29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2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土路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
使用沼氣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9戶。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265戶。

農村經濟

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80.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3.19元,畜牧業收入301.5萬元,漁業收入12萬元,林業收入38.5萬元,二、三產業收入54.09萬元,工資性收入13.31萬元,其他收入8.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7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養蜂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無完善的銷售渠道。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核桃、草果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26戶,共有鄉村人口1715人,其中男性889人,女性826人。農業人口1712人,勞動力1100人,從事第一產業90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1678人;少數民族37人,其中景頗族30人,其他民族族7人。全村人口按教育程度,大專以上26人、中學403人、國小668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06戶,共1633人,參合率95%;享受低保327人、五保戶16戶。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12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村委會距離鄉衛生院7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80戶。
學校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其中完小1所,單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210人。距離五合中學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236人,入學率100%,其中小學生人數141人,中學生人數69人。

揭陽市行政區劃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潭蔡村
曲溪居委會
陳寮村
河坑村
溪南山村
錫中村
彭厝村
仁美村
新置寨村
缶灶村
德南村
錫東村
月城居委會
隴埔村
柏旺村
梅壇村
龍珠村
鳥圍村
洋淇村
馬碩村
曲溪街道
玉湖居委會
東面村
桂西村
霖磐居委會
寨內村
蓮花心村
玉窖居委會
路篦村
雲南村
錢後村
花寨村
灰寨圩社區
陽南村
碩和村
老圩社區
灰龍村
曾大寮村
大茶石村
河伍村
東橋園村
烏美村
欣堂村
大嶺埔村
泉水塘村
華清村
下成村
月浦村
溪角村
錢前村
鏡潭村
陂頭社區
玉步頭村
鯉魚溝村
富光村
四鄉村
鴻新村
道江社區
東新社區
頂聯村
廟隴村
錢西村
登崗居委會
厚埔村
西友村
客潭村
洪湖村
河內村
第八村
錢東村
元聯村
九磜村
圩埔村
寶塔社區
陂尾村
員墩村
五堆村
和西村
杜塘村
舊住村
貢山村
西淇村
東豐村
闊西村
保西村
後聯村
潭新村
和南村
洋梅坪村
玉牌村
美聯村
鴻江村
老洋村
竹園內社區
菜仔園村
錦龍村
陽西村
赤新村
方圍社區
慶光村
建二村
上隴村
長潭社區
新桃村
闊園村
碩聯村
嶺溪村
和東村
港美村
鳳南村
軍田社區
井新村
嶺南社區
黃西村
米街社區
玉塔居委會
東徑茶場
仙坡村
赤寨村
姑山村
京溪園社區
鴨堀村
溪圩社區
南福田村
興中社區
鄉新村
錢北村
大窖村
老桃村
考溪村
歸善村
新圖村
禎祥坑村
鄭厝村
炮台居委會
秋江村
中山辦事處
新興辦事
榕華辦事處
僑東辦事處
僑新辦事處
嶺門辦事處
龍湖辦事處
桃園辦事處
風江鎮
池尾辦事處
流沙北辦事處
流沙南辦事處
流沙西辦事處
流沙東辦事處
曲溪辦事處
漁湖鎮
京崗辦事處
風美辦事處
溪南辦事處
磐東辦事處
東陽辦事處
東升辦事處
東山區管理委員會
梅雲辦事
仙橋辦事處
榕東辦事處
西馬辦事處
籃頭村
羅京水村
桂嶺居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