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村

東豐村

東豐村隸屬於雲南省楚雄姚安縣棟川鎮蛉豐村委會,屬於壩區。國土面積3.21平方公里,適宜種植烤菸、糧食、蠶桑等農作物。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二三產業為主。

基本信息

1.雲南省楚雄姚安縣棟川鎮東豐村

村情概況

東豐村隸屬於雲南省楚雄姚安縣棟川鎮蛉豐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 棟川鎮南邊,距離村委會1公里,距離棟川鎮4公里,。國土面積3.21平方公里,海拔1870米,年平均氣溫15.9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年降水量646.12毫米,適宜種植烤菸、糧食、蠶桑等農作物。有耕地687.06畝,其中人均耕地0.88畝;有林地2760畝。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36人,黨員中男黨員26 人,女黨員10人。有團員18人。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13戶,有鄉村人口814人,其中男性419人,女性395人。其中農業人口784人,勞動力48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漢族678人, 彝族133人,哈尼族3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3人,占人口總數的9.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58人,參合率95.68%;享受低保30人。其中農業人口784人,勞動力48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41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9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16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二三產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烤菸生產,村民栽煙積極性較高,烤菸種植是本村主要產業,畜牧業發展也是部分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 ,無路燈。全村有213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13戶通電,有17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13戶,

學校學校
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4.4%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9戶,分別占總數的87.94%和80.4%。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和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4輛,機車4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2戶;建有小水窖3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22.66畝,有效灌溉率為76.0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22.6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 畝。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蛉豐國小,中學生就讀到仁和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8公里,距離中學5.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9人,其中小學生59人,中學生30人。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687.06畝,其中:水田522.66畝,旱地164.4畝,人均耕地0.88畝,主要種植糧食烤菸、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97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蠶桑蠶桑
1.38畝,主要種植桉樹、果樹、蠶桑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9.2畝,其中養殖面積25畝;其他面積1331.5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10年種植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5.0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大蒜產業。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5.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8.2萬元,占總收入的43.7%;畜牧業收入104.2萬元,占總收入的26.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61頭,肉牛50頭,肉羊69頭;漁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0.48%;林業收入5.3萬元,占總收入的 0.79%;第二、三產業收入70.2萬元,占總收入的18.4%;工資性收入5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1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1.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7人,占勞動力的10.3%,在省內務工73人,到省外務工34人。

2.黑龍江省密山市和平鄉東風村

基本情況

東豐村位於鄉政府以東20公里,全村243戶、1003人,有耕地7450畝,其中水田55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5.6%,旱田1950畝。全村經濟特色為土地種植為主,是典型的種植產業村。

黨建工作

全村有3個黨小組,現有黨員28名,其中:流動黨員5名,老齡、體弱黨員6名,一線黨員17名,非黨積極分子30名。
東豐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堅持開展以黨組織、黨員公開承諾的創先爭優活動,以黨支部、黨員創先爭優為載體,以創建省級新農村試點村為主題,以黨員“爭、扶、幫、保”為內容,以每個黨員的先進性、模範性為展示的平台,構建新形勢下黨員的新優勢。以民眾評議的推進措施,黨的組織建設、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得到新發展,不斷得到創新發展,不斷得到新提高。
創先爭優活動階段性成效顯著
黨支部公開向社會和民眾承諾“兩個主題”,暨:創建省級新農村典型示範村、幫帶致富、四項基本內容,暨:規範土地流轉,加大土地規模化經營,提供保障服務、促進勞務輸出、創建新農村建設水平不斷更新提高。
在鄉黨員公開承諾“兩個主題”,暨:發展經濟,形成一黨員帶富一戶、扶一貧戶,提供服務,加強保障,關心支持新農村建設、支持村公益事業;聯席流動黨員,組成互通情況,反饋信息,交納黨費的流動黨員管理聯絡網。黨支部通過黨員季度自評(寫實)半年黨員互評。年終黨員、民眾測評活動,以上評下議的星級評定管理措施,取得可喜成績。
黨員隊伍包扶、黨員管理工作
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包扶、幫帶工作,組建一黨員包一貧一富的包扶幫帶網路,在17名黨員包扶17戶貧困戶,包扶人口68人,幫帶17戶有能力致富戶,幫帶人口51人,幫扶種地,發展小加工等2個項目。
加強黨員隊伍管理,拓寬培養渠道,黨員積極參加創先爭優活動,公開、自覺接受黨組織、民眾監督,接受黨組織管理,流動黨員同在鄉黨員組成管理網路,在互通情況、反應信息、匯報思想、交納黨費等四個方面組成管理網路。實行普遍培養、重點考察的原則上建立30人的非黨積極分子隊伍。2009年、2011年經雙投票決共發展黨員3名。
黨群義工、黨務村務公開工作
黨支部從為民服務的宗旨出發,組建由13名黨員、6名民眾參加的黨群義工隊伍。共開展整治衛生環境、綠化美化村屯,幫助農業園區做床、扣棚等各項活動,共出工33人次。,在民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民眾代表公開票決結果達到滿意,達到黨支部的意識同民眾意願的相融相恰,密切了黨群關係。
由於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的政治素質建設和加強黨員管理,促進了全村經濟的發展。2010年全村糧食總產達到7000萬斤,農業收入實現1050萬元。投資50萬元完成村路硬質化路面改造,4.7公里。
東豐村在黨的組織建設,黨員隊伍建設,黨務、村務公開工作上,堅持以黨員的承諾、創先爭優為動力,以加強組織能力,提高黨員素質為目標。全村黨的建設、經濟社會、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新成績、提高新水平的可喜局面。
東豐村書記:王其友

揭陽市行政區劃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潭蔡村
曲溪居委會
陳寮村
河坑村
溪南山村
錫中村
彭厝村
仁美村
新置寨村
缶灶村
德南村
錫東村
月城居委會
隴埔村
柏旺村
梅壇村
龍珠村
鳥圍村
洋淇村
馬碩村
曲溪街道
玉湖居委會
東面村
桂西村
霖磐居委會
寨內村
蓮花心村
玉窖居委會
路篦村
雲南村
錢後村
花寨村
灰寨圩社區
陽南村
碩和村
老圩社區
灰龍村
曾大寮村
大茶石村
河伍村
東橋園村
烏美村
欣堂村
大嶺埔村
泉水塘村
華清村
下成村
月浦村
溪角村
錢前村
鏡潭村
陂頭社區
玉步頭村
鯉魚溝村
富光村
四鄉村
鴻新村
道江社區
東新社區
頂聯村
廟隴村
錢西村
登崗居委會
厚埔村
西友村
客潭村
洪湖村
河內村
第八村
錢東村
元聯村
九磜村
圩埔村
寶塔社區
陂尾村
員墩村
五堆村
和西村
杜塘村
舊住村
貢山村
西淇村
東豐村
闊西村
保西村
後聯村
潭新村
和南村
洋梅坪村
玉牌村
美聯村
鴻江村
老洋村
竹園內社區
菜仔園村
錦龍村
陽西村
赤新村
方圍社區
慶光村
建二村
上隴村
長潭社區
新桃村
闊園村
碩聯村
嶺溪村
和東村
港美村
鳳南村
軍田社區
井新村
嶺南社區
黃西村
米街社區
玉塔居委會
東徑茶場
仙坡村
赤寨村
姑山村
京溪園社區
鴨堀村
溪圩社區
南福田村
興中社區
鄉新村
錢北村
大窖村
老桃村
考溪村
歸善村
新圖村
禎祥坑村
鄭厝村
炮台居委會
秋江村
中山辦事處
新興辦事
榕華辦事處
僑東辦事處
僑新辦事處
嶺門辦事處
龍湖辦事處
桃園辦事處
風江鎮
池尾辦事處
流沙北辦事處
流沙南辦事處
流沙西辦事處
流沙東辦事處
曲溪辦事處
漁湖鎮
京崗辦事處
風美辦事處
溪南辦事處
磐東辦事處
東陽辦事處
東升辦事處
東山區管理委員會
梅雲辦事
仙橋辦事處
榕東辦事處
西馬辦事處
籃頭村
羅京水村
桂嶺居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