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雲鎮

五雲鎮

五雲鎮,是位於揭西縣境西南部,東與河婆鎮、坪上鎮相連,西北與上砂鎮接壤,西、南與陸河縣螺溪鎮相接,東南與陸河縣水東鎮交界,北與五華縣橋江鎮接壤。

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在美麗富饒的中國大地上,地名叫做五雲鎮的地方有很多個,他們分布在中國不同的省份和城市,他們有著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風貌,下面介紹位於中國大地上的3個五雲鎮,並著重介紹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五雲鎮。他們分別是: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五雲鎮浙江省縉雲縣五雲鎮,江西省贛縣五雲鎮

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五雲鎮

五雲鎮五雲鎮
鄉鎮簡介 :面積144.8410平方公里。陸河水、上砂水、赤告水在此匯合,距縣城8公里。境內西南有牛頭馬面嶂、乳頭嶂,海拔分別為880米和844米。燕山期花崗岩分布鎮境內。鎮內有豐富的水晶石、鉀長石、稀土、鐵礦等礦物資源。2003年底,總戶數12837戶,戶籍人口55142人。下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個村民委員會。有134個自然村。工農業總產值1.353億元,地稅收入54.2855萬元,人年均收入2281元。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五雲屬陸豐縣第八區,1951年屬陸豐十三區,1958年9月27日建立五雲人民公社,1965年五雲人民公社歸屬揭西縣。1983年五雲人民公社改稱五雲區。1986年,原五雲區劃分為五雲鎮、下砂鄉。1987年起,五雲鎮因受非法組織干擾導致10年處於無政府狀態,連續三屆政府換屆工作無法進行,各項事業建設受阻,社會不穩定。1997年4月,省、市、縣基層建設工作團進駐五雲鎮,恢復基層黨組織,召開鎮黨代會、人代會,選舉產生新一屆黨政班子。2003年12月30日,下砂鄉與五雲鎮合併,稱五雲鎮。

五雲鎮五雲鎮
農業 至2003年,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還有甘薯、玉米等;經濟作物有花生、大豆、甘蔗、蔬菜等。有林面積121670畝,占林業用地78.4%。主種松、杉,兼種橄欖、梅、荔枝、龍眼、柑橘、鳳梨、香蕉等。

工業 以小水電和小手工業為主。民營企業有通保化工有限公司、廣東粵威製藥有限公司、中心場夾板廠。鎮辦企業有瓷廠、農具廠、磚瓦廠、水電站等。

電力 鎮內有大小水力發電站10座,裝機容量4940千瓦,其中鎮屬水電站6座,裝機容量4100千瓦,村及個體辦電站4座,裝機容量840千瓦。

交通 村村可通汽車,有18個行政村鋪設水泥路面。省道揭陸線(揭陽至陸豐)和安池線(安流至池尾)經過鎮區。鎮內設有客運站。

郵電通信電信支局2個,郵政支局1個。全鎮電話容量9000門,固定電話5420戶,公用電話16戶,寬頻業務62戶,中國移動基站2個,中國聯通基站2個。2003年郵政業務收入2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260萬元。

五雲鎮青梅
文化教育 2003年,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國小22所。在職中國小教職工479人,其中中學教職工133人,國小教職工346人。在校中小學生10113人,其中高中生410人,國中生2644人,小學生7059人。幼稚園1所,文化站2個,圖書館2座,影劇院和錄影場各1座,露天影院2座。

醫療衛生 有衛生院2所,鄉村個體醫療站21個,醫務人員52人。

土特產 青梅。

浙江省縉雲縣五雲鎮

五雲鎮五雲鎮
鄉鎮簡介 五雲鎮是縉雲縣縣城所在地,所轄地域75平方公里,36個行政村,14個居委會,48000人口,是全縣的人口集散地。所處交通地理位置優越,330國道、42省道和金溫鐵路穿城而過,縉雲工業園區和五東工業園區距縣城10公里和3公里,是縉雲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流中心。該鎮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和人才、旅遊、礦產資源等優勢。
五雲鎮黃龍路東段北側景觀
經濟狀況 自唐朝武德年間建縣以來,五雲鎮歷來就是縉雲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流中心。改革開放以來,五雲鎮黨委、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憑藉優越的天時、地利、人和,遵循“奉獻、求實、廉潔、高效”的工作方針,帶領全鎮人民團結奮進,開拓創新,使全鎮兩個文明之花並蒂開,千年古鎮換新顏。1997年,全鎮農村經濟收入達2.85億元,工農業產值達2.3億元,財政收入1009萬元。農民人均 收入2209元,全鎮上下呈現一派平安、祥和、文明的新景象。被縣委、縣政府分別授予發展鄉鎮工業、開發農業、精神文明和綜合治理等項先進單位。被授予“麗水地區明星鄉鎮”稱號。
五雲鎮五雲鎮全貌
在縣委縣政府和鎮委鎮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全鎮人民民眾的不懈努力,近幾年來,“三個文明”建設發展迅速,出現了社會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產業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被評為麗水市的“小康鎮”。2007年實現工業產值12.19億元,農業總產值0.1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270元,實現財政總收入7677.45萬元。
工業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1997年,全鎮鄉鎮工業已發展到329家,並在汽車機車配件、石雕工藝、礦產加工、螢光燈管、服裝等五大支柱待業帶動下,協調快速發展。實現工業產值2.1億元。產品質量檔次及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五雲鎮杜橋茶葉
農業 農業綜合開發方興未艾。全鎮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業綜合開發以杜橋茶葉雙龍黃花梨、洋潭頭大棚蔬菜等基地為重點,蠶桑、香菇、水果、中藥材全面發展。形成區域特色農業。1997年全鎮糧食產量達7124噸、蠶繭1715擔,茶葉604畝,大棚蔬菜5000平方米。農業總產值達到1810萬元。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蓬勃興起。全鎮在原有9個專業市場的基礎上,1997年又培育了杜橋名茶市場,橋頭家禽市場和占山木材市場。全鎮12個專業市場縣內外客商成交活躍,滿足了城鄉工農業生產和民眾生活所需,把地方產品推向全國各地,促進全鎮經濟蓬勃發展。

交通 五雲鎮隨著金溫鐵路投入營運,330國道和五玉公路拓改竣工,以五雲鎮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構成四通八達的交流網路。

電力 座落該鎮的11萬伏變電所,日供水量2萬噸的自來水廠,擁有萬餘門程控電話的通訊設施等基礎設施為全鎮經濟發展營造了優越的環境。

五雲鎮修建游步道
旅遊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都,座落在該鎮的東北方。

仙都鼎湖峰景點至朱潭山景點之間新建一條游步道。這條游步道長1080米,投資109萬元,在2007國慶節前投入使用。遊客可以從鼎湖峰景點漫步到朱潭山景點,更好地觀賞景區風光。

發展規劃 目前,隨著縣重點工程新景區開發步伐的加快,為該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形勢,五雲鎮黨委政府重繪新的發展藍圖。決心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帶領全鎮人民同心同德,開拓進取,努力開創五雲鎮工作新局面,創造明朝新的輝煌。

江西省贛縣五雲鎮

五雲鎮贛縣五雲鎮
鄉鎮簡介 地處江西省贛縣西北部,距贛州市區15公里,距贛縣縣城25公里。鎮境東臨贛江,南鄰章貢區水西鎮,西靠南康市,北接沙地鎮,105國道貫穿鎮境15公里。全鎮共轄12個村,17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232人,其中農業人口21135人。該鎮的名特優產品有無公害蔬菜、無籽西瓜茶油食用菌板鴨烤牛肉、果業、菸葉等。2004年人均純收入1238元。無公害蔬菜生產被列入了贛州市政府“菜籃子工程”建設項目,2004年通過省農業廳無公害蔬菜產地檢測認證,被評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先進鄉鎮。計畫生育、黨建、宣傳思想、社會綜合治理等多項工作獲縣表彰。

經濟情況 2004年由於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的影響,銀根收縮,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五雲鎮全體幹部硬是憑著一股“五雲精神”,實幹、苦幹加巧幹,確保了經濟實力穩步增長。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達9.53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0.18億元,工業總產值9.3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114元。財政收入3880萬元,其中國稅收入3000萬元,地稅收入880萬元。

工業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五雲鎮繼續圍繞縣委、縣政府“工業強縣”戰略,最佳化企業發展軟環境,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克服用地、資金、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和企業外遷等諸多不利因素,社會經濟保持持續的發展勢頭。全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9.35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98.46%,比去年同期增長29%,實現銷售收入88861萬元,產銷比例為95%;出口交貨值10324萬元,同期下降30.5%,完成全年技改投入數6725萬元,同比增長34.5%。
一是突出優勢產業,扶優扶強。五雲鎮現有工業企業450家,實現工業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23家。五雲鎮繼續以摩配、電光源、石材加工、刀刃具等為四大支柱產業扶優扶強,2004年,實現工業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9家,其中2000萬元以上的4家,超億元的2家。全鎮最強的刀刃具公司——浙江東方工具製造有限公司實現產值1.29億元,浙江耐特工具製造公司實現產值1.235億元。此外,本年度,四大優勢產業共完成產值62255萬元,占全鎮工業產值的66.56%。

二是技改投入有所增加,雖然由於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企業自有資金不足,但五雲鎮技改投入的熱情不減。1-12月份,全鎮各企業實際投入技改總額達6725萬元,比去年(6518.97)萬元同期增長3.2%。

三是推行現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引導企業開展質量體系認證。

四是工業園區運行有所進展。五雲鎮把加快工業園區建設速度,把工業園區的整合提升作為全鎮工業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結合園區建設,統籌規劃,對全鎮的工業用地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共徵用土地988畝,已向23家企業出讓土地746.6畝。(1)入園企業步伐加快,到12月底止,已投產企業7家,共投入資金約3500萬元;(2)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園區的基本框架已初具規模,已完工的雅村畈道路工程已通過竣工驗收,並投入使用,蘭口畈主幹道工程已完成圖紙設計與工程預算,年底前將完成蘭口畈幹道工程的投標和工程建設,並投入使用,以保證入園企業正常生產、生活等。同時安排解決雅村畈的電力線路及西區塊的水、電等問題。(3)招商引資力度不減。今年雖然由於資金奇缺,使工業園區的步伐有所減緩,但引資力度不減,本年度與杭州保瑞水務公司簽定了合作發展意向協定書,11月份工業園區還專門組織相關人員到寧波、杭州等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引進一些規模較大、帶動力較強的企業和外資項目,努力形成產業集群。五是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同時加強對統計、會計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做好企業的參謀和助手。
建設 一是積極配合重點工程建設,做好土地徵用工作。2004年新區鼎湖路開發,城防工程建設涉及8個村,共徵用土地800畝,已簽協定131畝。用於建造新區110千伏變電所向杜橋村徵用土地8畝,本年度共徵用土地139畝。全年處理地上附著物141畝。協助做好下雙龍扶貧小區的房屋拆遷工作,共拆遷15戶2200平方米,牽連有關行政村和單位7家,解決矛盾25次,涉及100多戶。圓滿完成紫薇國小整體建設工程。9月1日,占地面積56畝,共投資3200萬元,歷時工期14個月的新區紫薇國小正式投入使用,緩解了新區及周邊村莊的入學難問題。配合城建及土地部門做好大橋南路拓改建工程的掃尾工作,此外,位於周村村的縣雙潭水廠如期緊張的進行,有望明年完工。
二是積極協助各村5%政策性返還項目的申報工作。2004年,全鎮共有12個村的村級項目擬定預安排。鎮東村農貿市場主體工程預計年度完工,建設、水南兩村綜合樓年底將動工,周村、船埠頭、西寮綜合樓的圖紙設計都已通過專家評審。此外,還有10個村的綜合樓工程項目已上報擬建用地項目。
三是抓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周村村修水路2000多米,下雙龍村1000多米,共投資30多萬元,三里村鋪設的U型水渠500米,投資3萬多元。此外辦理村民建房、拆建60戶,協助解決村民建房糾紛12起,配合有關部門拆違11起。
四是抓好旅遊文化節的前期準備工作。為保證外來遊客在仙都游的放心,玩得開舒心,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安排,對仙都沿線官店、周村路段進行整治,共拆除違章石材加工點、養豬戶多個。在老城區發動全鎮各社區及在城各單位清除衛生死角,營造良好的文化旅遊節活動氛圍。

五雲鎮五雲鎮“冬瓜王”
農業 鎮內盛產各類蔬菜、食用菌、茶油、無籽西瓜、柑桔、柚子、桃、李、梨等農產品,具有非常豐富的花崗岩、瓷土、砂石、竹木、水面等資源,資源優勢非常突出。

農業經濟運行平衡。2004年,農業總產值1830萬元,農業生產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由於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的出台,農作物價格較往年有所提升,使農民在豐收的同時得到增收,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種糧的積極性也有所增加。
糧食生產增幅較大。2004年,根據省委、省政府、縣委、縣政府關於對種糧大戶、良種種植戶、早稻種戶實行直補的精神,充分調動了廣大農產的生產積極性。今年糧食種植面積實際完成3164畝,總產1151噸,比去年增加33噸。近郊農業得到發展。今年,五雲鎮把雙龍、周村作為近郊農業發展的重點,分別撥款60000萬元和40000萬元予以扶持。目前兩村己擁有蔬菜面積130畝和200畝,發展標準鋼架大棚375個和36個,竹棚8000平方米。同時農辦還將洋岙村大鳥山高山蔬菜基地上報立項,到現在為止,五雲鎮城區周圍已有洋潭頭、灣潭、橋頭、周村、雙龍等多個近郊蔬菜基地。
此外,落實農村生產安全、二輪土地承包工作得到進一步完善,“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取得初步實效。
第三產業 三產發展勢頭強勁。隨著新區的開發和舊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城區範圍內的商業、交通運輸、餐飲業、娛樂休閒等行業得到快速的發展,一些高檔消費場所也進駐縉雲縣城。據2004年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有關數據顯示,五雲鎮城區範圍內,共有商業、個體工商戶2728戶。約占全縣的40%左右。三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強勁發展勢頭。同時,加大對現代物流業、社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文化教育業等的扶持力度,努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支撐五雲鎮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
社會事業 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推進。2004年,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投入專項資金開展治安大巡邏,紮實有效的開展“平安縉雲”創建活動,依法召開鎮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保障人民民主權利,推進政治文明。堅持“社區工作社會化,社區資源整合化,社區設施配套化,社區服務民眾化”的方向,積極開展社區工作,取得了效好的成績。文化教育工作錦上添花,人武、民政、社團工作措施得力,組織和團結民眾共同致富奔小康。
黨建工作 繼續深入開展“先鋒工程”創建工作,五雲鎮黨委和杜橋村繼續創建省級“先鋒工程”示範黨委和示範村。從3月份開始,在全鎮範圍開展了機關效能建設的活動,經過制定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全體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和機關效能建設督查小組的監督,五雲鎮機關效能建設督查小組的監督,五雲鎮機關效能建設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幹部的工作作風有了進一步轉變,上下班紀律明顯得到改觀,民眾滿意度提高。從2004年3月份開始實行指導員制度,五雲鎮共有縣下派5名,省下派1名指導員,他們在各自的駐村工作幹得有聲有色。繼續加強黨員發展的基礎工作,2004年共發展新黨員50名。同時對黨員檔案進行清查。全面履行紀檢工作職能,認真貫徹從嚴治黨的方針。提升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此外,為村級組織換屆做好準備。

五雲鎮五雲鎮茶葉
特色產業 茶葉是雲五鎮特色產業之一。古有“縉雲縣茶芽三斤”。70年代進入發展時期,各社隊在低山丘陵開闢連片新茶園,杜橋村在百畝上,80年代,前期茶園繼續發展,杜橋在20畝以上,1984—1985年,茶葉滯銷,價格巨跌,出現毀茶現象。杜橋村家家有茶園,戶戶制名茶。仙都筍峰、仙都曲毫,都是1984年縣農業局周淑蘭在杜橋茶場創製的,外形渾直,芽峰括類,滿披白毫、色澤帶綠。1986-1989年連續被評為省一等優質名茶和上等茶。此外還有杜橋石筍茶,1984年麗水地區名茶評比二等獎。近年來,五雲鎮杜橋的茶葉種植規模逐步擴大,並向四周幅射,西寮、建設等村都普遍種植。1998年,杜橋村建立了第一個茶葉市場,成為全縣首家茶葉集散地,四方的茶商匯集茶葉市場。2004年年交易量224噸,茶葉生產成為杜橋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2003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就已經達到4252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