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少年讀書處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位於江蘇省寶應縣城縣南街水巷口,原為周恩來的外祖父陳沅的宅第,整個建築為清代風格,1998年3月5日對外開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揚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外景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外景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位於江蘇省寶應縣城縣南街水巷口3號,周恩來童年曾多次來寶應。1907年夏,周恩來生母萬氏去世,嗣母陳氏攜9歲的周恩來從淮安來到寶應,一住就是三個月。在這裡,周恩來與長他16歲的表哥、進步青年知識分子陳式周同窗共讀,受其影響,並結下深厚情誼。建國後,周恩來多次向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起少年時代在寶應度過的一段美好時光。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分東西兩個院落,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共18間房屋。1996年寶應縣政府組織全面修繕,恢復原貌,東宅院復原了少年周恩來與嗣母陳氏曾經住過的房間,及周恩來表哥陳式周的臥室;西宅院設有輔助陳列。

結構與布局

周恩來在寶應讀書書房周恩來在寶應讀書書房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位於寶應縣城水巷口3號,原為周恩來外祖父陳沅的身世宅第。整個建築為明清風格,占地7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間。讀書處大門朝北,北樓古樸莊重,門楣上方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親筆題寫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處”橫匾。

從正門向前是一和要青磚鋪就的甬道,甬道的盡頭是照壁,左右兩側是兩個四合院。

東院為當年生活起居區,有磚木結構房屋七間,一道迴廊將上下堂屋和南邊小院連為一體。庭院中間一株臘梅和一盆碧荷清香撲鼻,生機盎然,讓人清晰地感受當年主人的高潔品行和情操。

面南上堂屋三間。正中堂屋靠北牆有一條幾,條幾兩頭微微翹起,上面有一古式座鐘和一對青瓷帽筒。牆上懸掛清代著名畫家龔賢的山水畫和王文治書寫的“虛竹幽蘭生靜氣,和風暢日契天懷”條幅。堂屋內擺放一張八仙桌、四張太師椅和兩隻茶几。東側隔柵板壁懸掛“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梅、蘭、竹、菊四幅國畫,西側隔柵板壁懸掛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書法各一幅。

東宅院中周恩來和嗣母陳氏的住房東宅院中周恩來和嗣母陳氏的住房
上堂屋西房是當年周恩來和過繼母陳氏來寶應省親時居住的臥室,內有雕花大床、柏木樏櫥、梳妝檯等用具,西牆上懸掛陳老蓮工筆畫兩幅。周恩來是周劭綱和萬氏的長子,出生後大約十一個月時,過繼給重病的叔父周簪臣,不久周簪臣病故,周恩來一直隨嗣母陳氏生活。陳家祖輩世居淮陰,與周家、萬家世誼深厚。後因戰亂,陳、周家兩家分別定居寶應和淮安。淮安與寶應相距不遠,來往較為方便,因而兩家聯繫不斷。陳氏母親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和藝術才華。年輕守寡後,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傾注在嗣子周恩來身上,全身心地培養和教育周恩來。周恩來童年時,多次隨陳氏來寶應省親。1907年春,周恩來生母萬氏病故,陳氏愁緒纏身,染病日重,為了排解心中的痛苦和便於自己治病,攜時年九歲的周恩來回到自己的娘家生活了三個多月,就住在這西房裡。

上堂屋東房是陳式周夫婦臥室。陳式周於1882年陰曆1月19日生於寶應,名武臣,號式周,筆名存悔、蕪城等。陳式周的父親叫陳寶齋,與陳氏母親是嫡堂兄妹。陳氏是陳式周的親姑母,周恩來則與陳式周為親表弟兄關係。陳氏周比周恩來長16歲,年輕時博覽群書,愛國愛民,思想進步。少年周恩來在寶期間,陳式周不但對周恩來給予悉心照料和關懷,與周恩來終日相伴,同窗共讀,一起瀏覽寶應名勝,還向周恩來灌輸新思想,傳播新知識,從此他們結下了濃厚的親情和友情。

展覽室

周恩來與嗣母陳氏住房內景周恩來與嗣母陳氏住房內景
西宅院是陳式周父親陳沅及家人當年的生活用房,共有大小房屋十一間,現闢為展覽室和讀書處的接待工作用房。上堂屋四間,三間闢為展廳,西側套房有一木質閣樓,陳式周曾將周恩來大批手稿、信件、照片等珍藏於此。

展廳共有三個展室。第一展室是:“周恩來與嗣母陳氏”。周恩來的童年是與嗣母陳氏在一起度過的,陳氏的精心扶養和傾心教育,對周恩來的品格形成和文化修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建國以後,已擔任政務院總理的周恩來還深情地說:“直到今年,我還得感謝母親的啟發,沒有她的愛護我不會走上好學的道路。”室中主要陳列了少年周恩來與母親陳氏相關的畫像、照片、手跡等文獻資料。

第二展室是“周恩來與陳式周”。這裡展出了周恩來與陳式周的書信、照片,以及20世紀60年代周恩來尋訪陳式周的函件等,其中部分資料為國內僅存。在寶應短短的三個月,陳式周讓周恩來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受到了進步思想的薰陶,相互之間也建立了深厚情誼。陳式周從擔任《江蘇通志》編纂到轉任上海《申報》編輯不久。正在天津讀書的周恩來便與他取得了聯繫。這期間,周恩來在上海發表的文章都由陳式周轉送。周恩來赴法國勤工儉學就是陳式周建議並給予資助的。臨別前,兩人徹夜長談。第二天清晨,在上海十六鋪碼頭,陳式周將周恩來送上法國郵輪“波爾多斯”號。周恩來旅法期間,與陳式周書信往來不斷。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西宅院周恩來少年讀書處:西宅院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裡,周恩來為讓陳式周免受牽累,主動中止與他的聯繫,然而,周恩來一直牽掛著這位給自己有過許多幫助的表哥。1964年,周總理委託江蘇省公安廳到揚州寶應一帶查詢陳式周地址,還安排衛士長成元功與生母萬氏家的表哥萬敘生聯繫,幫助尋訪陳式周。萬敘生因病去世前將此事又囑託給在揚州工作的女兒萬明珠。幾經周折,終於與陳式周之子陳萊官取得了聯繫,可惜的是,陳式周已於1954年在北京去世。當時,周恩來與陳式周都在北京,近在咫尺,而且彼此思念,相互尋訪,可又失之交臂。這成了一件歷史的憾事。

找到陳式周后代以後,周總理曾派身邊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近期準備安排會見,可時隔不久,“文化大革命”驟起,直至粉碎“四人幫”後,周陳兩家才得以重新相聚。鄧穎超逝世時,陳式周的兒子陳萊官被邀作為親屬參加了弔唁活動。

第三展室是“周恩來情系寶應”。展室里還展出了周恩來多次與身邊寶應籍工作人員回憶少年時代在寶應生活情景的有關像片和資料。寶應籍外交官、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范承祚,曾長期擔任周總理的秘書和貼身阿語譯員,周總理親切地稱范承祚為“我的小老鄉”,多次深情地向范承祚談起少年時在寶應的印象,提到寶應的學宮、八寶亭、縱棹園等勝跡,詢問寶應城鄉的變化發展。

1997年,周恩來少年讀書處被命名為首批揚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3月5日,在周總理百年誕辰之際正式對外開放。2002年底,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