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童年讀書處

周恩來童年讀書處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位於中國江蘇寶應縣城水巷口3號,原為周恩來外祖父陳沅的宅第。整個建築為明清風格,占地7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間。讀書處入門朝北,門樓古樸莊重,門楣上方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親筆題寫的“周恩來少年瀆書處”橫匾。從正門向前是一條古磚鋪就的甬道,甬道的盡頭是照壁,左右兩側足兩個四合院。

基本信息

外部景觀

周恩來童年讀書處周恩來童年讀書處
周恩來童年讀書處門前是一個寬闊、平坦的廣場,建於周總理誕辰100周年,廣場北邊正中矗立著一座漢白玉浮雕,浮雕上周恩來總理栩栩如生,雙手抱胸,神采飛揚,仿佛置身在民眾中,與民眾親切交談,聽到會心處正發出爽朗的笑聲。左上方是怒放的梅花圖案和周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幾個大字。浮雕的背面,以黑色大理石為底,鐫刻著周恩來青少年時代的著名詩作《大江歌》 。雕塑基座用的是青灰色花崗岩,與潔白的漢白玉浮雕相襯,象徵周總理一生清白,高風亮節。

周恩來童年的經歷

周恩來童年讀書處周恩來童年讀書處
 周恩來童年讀書處是一處典型的明清建築,青磚青瓦,典雅古樸,其實是周恩來清江浦的故居。院門上“周恩來童年讀書處”8個大字是由國務院原總理李鵬同志題寫的。進了院門向左就是周恩來童年就讀的私塾館,就在十里長街對面運河邊上,後來已經拆毀。當時是周恩來過繼母陳氏也是清江浦人,娘家房屋陳家花園院內原有假山、亭榭、水池、私塾館。周恩來曾經在私塾館讀書,和他一起學習的還有二弟和表妹萬懷芝萬芳貞等人。1904年,六歲的周恩來隨父母、過繼母與兩個弟弟到清江浦外祖父萬青選家寄住,約半年後全家租住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處房屋,直到他12歲時遷去。這陳列室是景區擴建時新建的。室內迎門是一尊童年周恩來塑像,牆上陳列著反映童年周恩來在清江浦4年的學習、生活情況的彩色圖片,還有周恩來家世簡表和他的外祖父家世簡表,大家通過觀覽可以對周恩來的童年情況和家庭社會關係有一定的了解。

周恩來的家移居淮陰後,先住外祖父家,因萬家人口多,有諸多不便不久即搬出,在萬家西邊不遠的張舉人(張瑞臣)家租賃十四間屋定居下來,就是這個回字形的小院落。迎門是個 “福”字影壁,向西走即到周恩來家租住房屋的前廳。這是會客廳,廳兩側放著古色古香的桌椅板凳,紙墨筆硯,東側牆邊是博古葉子,反映當年屋主人的高雅。穿堂而過,又是一個小院落,我們迎面可見的是粗壯繁茂、枝葉婆娑的臘梅,這就是周恩來時常提及的那株他當年親手澆培過的梅花。周恩來非常喜歡梅花,在學習之餘經常澆水培土,使梅樹越長越茂盛。每到臘月,花蕾綻放,傲霜怒雪,院裡院外,香氣襲人。這臘梅花瓣呈黃色,人們習慣稱它是“一品梅”。一品梅以寓總理官至一品,德至一品,人至一品。著名書法家謝冰岩先生曾作詩一首:“鐵骨凌霜健,疏影映空階,年年花勁發,仍為偉人開。”

周恩來童年讀書處的環境介紹

周恩來童年讀書處周恩來童年讀書處
在枝葉繁茂的梅花北側是堂屋,是周恩來父母的居室,周恩來父親周劭綱在此居住一年後,經人介紹到湖北做事去了,母親萬氏與他的兩個弟弟住在這裡。屋內中堂“壽”字西側的對聯是周恩來外祖父萬青選的手跡“明日照清興,好風來故人”。東側是臥室,西側是書屋。
西屋是乳娘蔣媽居室。蔣媽勤勞儉樸、心地善良,她曾帶周恩來看廟會、趕集市、走親訪友接觸社會,從而使周恩來幼小心靈就對勞動人民產生深深的同情心。
東屋是周恩來的書房,屋中小桌上放著很多方形字片。這就是童年周恩來喜愛玩的益智遊戲??拼字塊。具體做法是將詩詞中的每個字寫在紙上,打亂後尋找拼字,看誰先拼成完整的一首詩詞。在許多孩子中他總是拼得最快、最好,顯示出他的天資聰穎,常常受到長輩的稱讚。在書屋的裡間放著讀書桌、煤油燈、書櫥。在這裡周恩來除了讀《四書》、《五經》外,還看了很多傳記、小說、遊記、詩詞。他曾說:“我的知識,許多都是從看小說中得來的”。他曾到淮陰岳飛祠廟中看名人題詠岳飛的七律,他深感其辭則淒涼欲淚,意則新穎出群。可見他童年讀詩書小說頗不浮泛而深有感受。
書房的北側是周恩來過繼母陳氏居室。陳氏原是他的四叔母,出生於書香門第,能詩善畫,她出嫁一年,丈夫周簪臣便去世,在丈夫臨危時,將剛出生八個月的侄兒大鸞“過繼”到自己房中。陳氏把大鸞當作唯一的精神寄託和生活希望,常教幼年的周恩來讀書寫字,熟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唐詩宋詞。還給他講《竇娥冤》 、《西遊記》、梁紅玉擊鼓退金兵、關天培捨身抗英軍等故事,使周恩來得到了許多從沉悶的私塾中學不到的東西。周恩來對她有很深感情,1919年周恩來在日本留學,在日記中還情不自禁地寫了《念娘》 ,其情深意切可見一斑。現摘錄在牆上。
 在下堂屋前面是廚房和水井,東側小院栽植著三株日本友人贈送的櫻花。
1907年,生母萬氏、過繼母陳氏相繼生病,他的父親在湖北做事沒有歸來,童年的周恩來時常為母親熬藥、餵藥,還擔起當家的重任,照管柴米油鹽,外出應酬,這給周恩來很大的鍛鍊。不久生母、過繼母病重,相繼過世。周恩來遂與兩個弟弟遷回楚州祖屋居住,從此離開了清江浦
在此四年中,童年的周恩來在這裡入塾啟蒙、習字,度過了童年歡樂而又難忘的時光。後來在南開中學時曾以飛飛別名寫了《射陽憶舊》。憶當時在淮陰生活的舊聞軼事。建國前後還與陳白塵謝冰岩等人多次提到他在淮陰讀書、學習的往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