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

出自《論語·學而》,《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而並非孔子親自編寫。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基本信息

典故

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複習?”智慧點:世道紛紜,熙熙攘攘,心為外利所動,幾乎失去真我;物慾橫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諸外欲,而忽略了記憶體的誠信。如何對待濁世橫流?孔子主張人應在人世間尋求與他人的契合,在求諸他人之時首先求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導世人。在儒家,擁有存在的概念並非空洞,是個體的真實存在及其對整體的真誠關懷。正是因為社會的整體意識,人們才能時刻感覺人類和人性,感覺一種歷史的和社會的使命感;因為仁的道德基礎,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愛的集體意志,由集體意志驅動個體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對個體人格的追求是在集體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成語

三省吾身

拼音

sānxǐngwúshēn

解釋

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出處

《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示例

~,謂予無愆。★宋·洪邁《容齋續筆·十五·逐貧賦》

基本信息

原著
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鄫國後裔,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反省。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本文中指從三個方面(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反省自己。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一心一意。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
(5)傳:傳授,這裡指老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等。
(6)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反覆實習。古漢語“習”字沒有現在的“複習”之意。

淺析智慧點

智慧點

世道紛紜,熙熙攘攘,心為外利所動,幾乎失去真我;物慾橫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諸外欲,而忽略了內在的誠信。如何對待濁世橫流?孔子主張人應在人世間尋求與他人的契合,在求諸他人之時首先求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導世人。在儒家,擁有存在的概念並非空洞,是個體的真實存在及其對整體的真誠關懷。正是因為社會的整體意識,人們才能時刻感覺人類和人性,感覺一種歷史的和社會的使命感;因為仁的道德基礎,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愛的集體意志,由集體意志驅動個體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對個體人格的追求是在集體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君子需嚴於律己

孔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君主要治理好國家,必須端正自己
本身,嚴於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國政就不會有什麼困難,如果自己不端正,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就不可能去端正別人,其國家也無法治理。孔子還以舜為例說明君主嚴於律己的重要性。孔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在孔子看來,真正能從容安靜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吧?那么他做了些什麼呢?也不過是莊嚴端正地坐在朝廷上罷了。這裡舜的莊嚴端正行為正是他實現太平世道的關鍵所在。
當然,孔子還認為君主治國除了行為端莊之外,還應重視才智禮儀仁德的關係,這些都是治國不可偏廢的條件。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衛靈公》)即靠聰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雖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會失去的。靠聰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嚴肅的態度來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會尊敬他。靠聰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護它,能用嚴肅的態度治理百姓,而不用禮義教化人民,那也算不得完善。可見治理好國家對君主的要求應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另外,孔子還總結了歷代聖明君主治國的道理,重在寬厚、誠信、勤敏、公允。即:“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有功,公則說。”(《堯曰》)

網路用語擴展

另類標語: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帥否?否,滾去學習!

內江六中高三班現另類衝刺標語,校方表示尊重班級文化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帥否?否,滾去學習!”在內江六中高三(14)班黑板上方,這樣的一則衝刺標語顯得格外醒目。學校高三(5)班的周海帆表示:“我們都覺得這樣的標語很個性,符合我們95後的氣質,秒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那種話從小聽到大都聽膩了。”據了解,此標語是在該班級一位同學提出後,經過全班公選後懸掛的。
學生“高富帥”秒殺傳統標語
昨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在內江六中高三教學樓發現,除少數班級未懸掛標語橫幅外,大多數班級都在黑板上方的位置拉上了紅底白字的標語橫幅,有的還是教室前後各一幅。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014年,我們一起上大學”、“擰成一股繩,搏下一份力,狠下一條心,共圓一個夢”……這些標語,與記者以往見到的衝刺標語大同小異,以格言警句和古詩詞為主。
與這些標語相比,高三(14)班教室里“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帥否?否,滾去學習!”的標語顯得與眾不同。高三(5)班的周海帆說,這條標語剛掛出來,就在整個高三引起了轟動。“我們都覺得這樣的標語很個性,符合我們95後的氣質,秒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那種話從小聽到大都聽膩了。”
班主任標語為全班學生投票選出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了解到,此標語為該班學生徐漢龍提出,“我覺得高三生活太枯燥了,想用這種調侃的語言讓大家放鬆一下。”他告訴記者,這是他在班上徵集衝刺標語時臨時想出來的,卻沒想到得到了班上大多數同學的支持,最終入選班級衝刺標語
“這個標語是我們班集思廣益,班內評選而定的。當時蒐集了很多標語,但大家都比較認可徐漢龍提的這個,覺得‘有意思’‘有個性’‘輕鬆’。”該班班主任張所成介紹。據了解,該班為理科班,現有學生82人。在本學期開學一周后,班裡便開始張羅衝刺標語的事。主要由班委主持,在班上向同學們徵集衝刺標語,並對徵集來的標語進行公開評選,投票決定誰能入選。“其實最初我不太認可這個標語,因為‘高富帥’‘滾’這樣的詞多少讓人讀起來感覺不那么舒服。但是事先已經明確了由同學們自主公選,入選的這個標語符合所有的程式,所以最終我也表示了贊成。既然為人師表,就要說話算話,尊重孩子們自己的選擇。”張所成說。
校方聲音:貼近學生生活尊重班級文化
該校政教處主任鄧盛剛表示,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班級文化,此條畢業班衝刺標語雖然是頗具調侃意味的網路用語,但也不能否定其積極性。“在我看來,‘高富帥’代表的價值觀並不可取,而‘滾’字感覺不太文雅,有些粗俗,但既然這是學生自己選出來的,我們對此表示尊重。”此外,他還提到,在這個信息網路化時代,學生們從網路上獲得的信息較多,網路用語相對而言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用網路用語來做衝刺標語也無可厚非。他表示,教育也應跟上時代的步伐,給予學生們相對寬鬆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