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古文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古文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古文》是對七年級上冊 中文言文課文所作的整理。它從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條目對文言課文進行系統的梳理,對課文字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為教師教學和學生複習帶來極大的便利,不失為“終南捷徑”。

基本信息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世說新語》古今異義

1:兒女古義:子侄輩,指家中的年輕一代人今義:指子女

2:因 古義:趁,乘,憑藉今義:因為

3:文義古義:詩文 今義:文章的意思

4.去 古意:離開 今意:到、往

5.委 古意:丟 下、捨棄 今意:委屈、委託

6.顧 古意:回頭看 今意:照顧

7.引 古義:拉 今義:領

《世說新語》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 讀fou(二聲)表示否定。相當於“嗎?”

《世說新語》詞類活用

1、友人慚 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2、門外戲:名詞作狀語,在門外

3、寒雪日內集,內:名詞作狀語,在家裡

《世說新語》一詞多義

1、則:A.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就是) B.學而不思則罔(就)
2、信:A.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守信) B.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3、日:A.謝太傅寒雪日內急(日子)B.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太陽)
4、是:A.日中不至,則是無信(是,判斷詞)B.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代詞)
5、時:A.元方時年七歲(當時)B.故時有物外之趣(時常)
6、乃:A.去後乃至(才)B.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7、而:A相委而去(然後,就)

論語十二章

《論語十二章》原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論語十二章》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悅”的古字,愉悅,高興。

2、吾十有五而至於學: “有"通“又”,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常加“有”字。

3、學而不思則罔:“罔”通“惘”,迷惑。

《論語十二章》古今異義

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一定的時間,今義:時間。

“習”:古義:複習,今義:學習。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日,今義:一日。

“三”古義: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數詞,三。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相信。

溫故而知新:“故”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此古義變今義是意擴大了範圍)。

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以(憑藉)把,今義:可能、許可。

有朋自遠方來:(朋) 古義:志同道合的人。今義彼此有交情的人。

為人謀而不忠乎:(忠)古義:做事盡心竭力。今義:忠誠。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書信,相信。

不亦君子乎:(君子)古義:道德上有修養的人。今義: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飯疏食飲水。(水)古義:泛指冷水。今義:冷水和熱水的統稱。

《論語十二章》一詞多義

1.為:

可以 師矣(當、做)

人謀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 而不慍(了解)

溫故而 新(懂得)

3.而:

人不知 不慍(錶轉折)

溫故 知新(表順承)

博學 篤志(表並列)

4.其:

仁在 中矣(它的)

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論語十二章》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

時:名詞--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狀語,每日

3.溫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詞--名詞,舊的知識、新的體會

4.傳不習乎

傳:動詞--名詞,傳授的知識

5.飯疏食飲水

飯:名詞--動詞,吃飯

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名詞--意動。以……為樂

《論語十二章》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為師矣。“以”後面省略代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動詞“擇”

2.判斷句:

賢哉,回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誡子書

《誡子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通假字

非澹泊無以明志:澹,通“淡”。

《誡子書》一詞多義

學:

須靜也(學習)

非志無以成 (學業)

行:

夫君子之 (行為操守)

三人 (走路)

意:

與日去(意志)

賓客 少舒(神情)

《誡子書》古今異義

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安靜,精力集中。今義是指環境上的安靜,不嘈雜。

險躁則不能治性:險,輕浮。今義:危險,不安全。

淫慢則不能勵精:慢,懈怠懶惰。今義:速度緩慢。

《誡子書》詞類活用

非學無以廣才:廣,使動用法,活用為使……廣的意思,即為增長的意思。

《狼》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狼》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增笑耳:止,同“只”。

《狼》古今異義

1、去 (一狼徑去)

古義:離開

今義 : 到某—地方

2、少(少時)

古義:稍微

今義 : 數量小

3、幾何(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古義:多少

今義 :幾何學的簡稱

4、耳(止增笑耳)

古義:古文言文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

今義:耳朵。

5、股(屠自後斷其股)

古義:大腿

今義:大腿,自胯至膝蓋的部分

6、蓋(蓋以誘敵)

古義:原來是

今義:遮蔽、覆蓋

7、弛(弛擔持刀)

古義:卸下

今義:放鬆、鬆弛

8、薪(場主積薪其中)

古義:柴草

今義:工資

9、暴(屠暴起)

古義:突然

今義:強大

《狼》一詞多義

止:

1、通“只”。例句:止有剩骨。

2、停止。例句:一狼得骨止。

意:

1、神情。例句:意暇甚。

2、意圖。例句: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3、情趣。例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敵:

1、攻擊。例句:恐前後受其敵。

2、敵人。例句: 蓋以誘敵。

前:

1、前面。恐前後受其敵。

2、向前。狼不敢前。

積薪:

1、堆積柴草。例句:場主積薪其中

2、堆積在那裡的柴草。例句:轉視積薪後

1.復投之 ( 代狼 )

2.又數刀斃之 ( 代狼 )

3.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 主謂之間,不譯 )

4.久之,目似瞑 ( 助詞,不譯 )

5.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 助詞,的)

以:

投以骨(介詞,把)

以刀劈狼首(介詞,用)

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介詞,來)

蓋以誘敵(介詞,用來)

《狼》詞類活用

1、狼不敢[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2、恐前後受其[敵](名詞作動詞,攻擊)。

3、一狼[洞]其中(名詞作動詞,打洞)。

4、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名詞作動詞,鑽洞)。

5、其一[犬]坐於前(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地)。

6、[苫]蔽成丘(名詞作狀語,蓋上)。

7、一[屠]晚歸(動詞作名詞,屠夫,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8、一屠[晚]歸(名詞作狀語,傍晚)。

9、[弛]擔持刀(形容詞作動詞,卸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