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堂[近代著名華僑]

吳錦堂[近代著名華僑]
吳錦堂[近代著名華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錦堂(1855~1926年),名作莫,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東山頭鄉西房村人,少時隨父耕作,及壯東渡日本,經商致富,名重中外,素以桑梓為重,先後捐銀數十萬兩,興修水利,創辦學校,澤被鄉里。又積極支持孫中山先生從事辛亥革命,是我國近代著名華僑。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吳錦堂(1855~1926年),名作鏌,浙江寧波慈谿縣人,日本關西財閥,曾位列日本富豪排行榜的第13位和第68位。吳錦堂被日本學者認為是旅日華商中唯一一位轉變為日本財閥者。

人物生平

吳錦堂吳錦堂
窮苦早年

1855年11月14日,吳錦堂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府慈谿縣東山頭(今觀城鎮西房村)一戶普通農家。吳家世代務農,家境困難,吳錦堂在當地私塾讀了兩年書便輟學,回家幫助父親務家務農。雖然吳家無力供吳錦堂讀書,其卻未放棄學習,閒暇時常跟隨其伯父吳東耀習文學字,這段時間的勤奮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1871年,吳錦堂母親因病去世,其父又娶唐氏,吳錦堂對待後母孝順如生母,聞名鄉里。

1878年,吳錦堂與鄰村人徐幽芳結婚成家。由於家漸不能支,吳錦堂決定去寧波城裡發展謀生計。在鄰村人徐孟彬的幫助下,他到寧波一家豆腐坊幫工。

創業上海

由於吳錦堂工作勤奮,又能讀文識字,深得豆腐坊老闆喜愛。1882年,吳錦堂在鄰居的介紹下到上海發展,在萃豐油燭店幫工,後馬上轉為正式店員。在店裡工作三年後,吳錦堂被老闆派往蘇州分號主持店務。

闖蕩東瀛

1885年,吳錦堂為尋求更大發展,決定到日本繼續創業。在友人資助下,他攜1000銀兩來到日本長崎發展。吳錦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當時日本工商業行情,決定在長崎、大阪神戶等日本主要城市間行銷物資。因為這種經營方式投資少見效快、資金流轉也快,故利潤較為豐厚,吳錦堂因此在日本掘得第一桶金。由於經營合理,一年後,吳錦堂的資本爆增到白銀5000兩。1887年,資本初具規模的吳錦堂合夥在大阪開設了其第一家商行“義生榮”號,其業務範圍在日本逐漸拓展。

崛起神戶

1889年,吳錦堂在日本神戶設立“怡生號”商行,並定居神戶。經過在日本十多年的奮力開拓,吳錦堂逐漸成為日本阪神地區赫赫有名的大富豪,涉足領域遍及金融貿易航運、實業、投資業等。其財富積累在這一時期主要來自貿易和實業投資。吳錦堂把日本生產的火柴、雨傘、水泥等產品出口到中國東南亞國家,又從中國大量進口棉花大米等到日本市場。吳錦堂還投資火柴廠、水泥廠、針織廠等近代工業,令其成為大阪、神戶地區著名實業家。吳錦堂也是日本華僑的領袖之一。

吳錦堂在日經商期間可謂身經商場百戰,其中較著名的是“鍾淵紡織”股票大戰。吳錦堂於1901年和1905年分別購入“鍾淵紡織”股票4萬多股。1906年,當時日本聞名的證券投資商鈴木久五郎突然宣布加入到爭奪“鍾淵紡織”股票的行列。鈴木久五郎在東京證券市場大量購入“鍾淵紡織”股票,使低價(27元)“鍾淵紡織”股爆升至愈60元,甚至一度超100元。吳錦堂聯契約仁積極應對,但終因財力不足,被迫棄盤。“鍾淵紡織”最終被鈴木久五郎收購。但鈴木久五郎接盤後因經營不善,“鍾淵紡織”股票立馬狂跌,其被迫宣布破產。而擁有大量股票的吳錦堂審時度勢,將手中持股迅速悉數拋出,沒有遭受損失。“鍾淵紡織”股票大戰在日本股票史上聞名全國。

在日本經營成熟後,吳錦堂調整自己的事業,將資金回調中國,大力發展中國實業和公益事業。如,吳錦堂投巨資於浙江商辦鐵路,入股當時全國最大的鋼鐵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等。

在華慈善事業

吳錦堂熱衷捐資興修家鄉水利和興辦家鄉教育

“兩湖”工程

1905年,吳錦堂回到家鄉時見家鄉水利設施年久失修,遂決定捐資興修“兩湖”工程。“兩湖”工程規模巨大,前後耗資愈7萬銀元,歷時六年,修建閘15座,橋21座。

救濟災荒

吳錦堂還多次救濟直隸東北雲南、淮徐、廣東等地的災荒

教育事業

吳錦堂親眼目睹了近代日本之崛起,深知教育對國家民族之重要,樹立了教育救國的理念。吳錦堂一生共投資教育愈20萬銀元。其與陳嘉庚聶雲台並稱當時的“辦學三賢”。他曾捐款3000元給寧波教育會及寧波旅滬同鄉會用於興辦教育。吳錦堂還捐資創辦了效實中學,在家鄉慈谿創辦了錦堂學校。

吳錦堂在家鄉捐資興辦的錦堂學校,被譽為“浙江私立學校之冠”;1911年,錦堂學校改名為錦堂農業中學堂,是為浙江職業教育之肇始。書壇泰斗沙孟海、國畫大師陳之佛,農學家盧守耕童玉民包容等等都是錦堂學校的校友。吳錦堂逝世後,浙江省政府接管了錦堂學校。1994年建立的錦堂職業高級中學,繼承了吳錦堂辦職業學校的思想和傳統。

吳錦堂還資助了很多學生去日本留學。

在日慈善事業

吳錦堂在日本擴建了中華義莊(華僑墓地),捐資萬國醫院、孤兒養育院、盲啞院、紅十字會等神戶華僑慈善機構。吳錦堂與旅日僑胞聯手興辦的神戶中華同文學校,對在日華僑後代繼承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產生了深遠影響。日本宮城縣北海道等地發生自然災害,吳錦堂曾多次捐巨款賑濟。1908年,吳錦堂在日本小束野購入荒地愈100公頃,開發成良田,供貧苦的日本當地居民耕種,還建造房舍愈20座,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1957年,當地人民經過公決,將其村落命名為“錦堂村”,將其水庫命名為“吳錦堂池”,並樹“吳錦堂顯彰碑”,以示紀念。

支持革命

吳錦堂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曾擔任過同盟會神戶支部長,並讓出私邸供同盟會辦公。同盟會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後,吳錦堂又擔任國民黨神戶支部部長。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吳錦堂出任浙江省軍政府財政水利顧問,並向上海軍政府和寧波軍政府捐資支持。1913年,孫中山到神戶訪問,神戶華僑組織了盛大的歡迎集會,由吳錦堂主持並全程陪同。吳錦堂後又出任交通部長。1914年,張勛復辟,吳錦堂發表演講,維護共和反對帝制。

魂歸故里

1926年1月14日,吳錦堂因病在神戶逝世,享年72歲,其遺囑將遺體運回家鄉。吳錦堂靈柩由日本海運經上海後運抵慈谿並安葬。吳錦堂墓對聯很有名,上聯是“為愛湖山堪埋骨”,下聯是“不論風水只憑心”,顯示了其赤子之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