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樂

同樂

同樂,漢語辭彙。 拼音:tóng lè 釋義:一同歡樂,一同娛樂

基本信息

詞目

同樂

拼音

tónglè

引證解釋

一同歡樂;一同娛樂。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新唐書·魏元忠傳》:“人有樂,君共之,君有樂,人慶之,可謂同樂矣。”

宋 司馬光 《論上元游幸札子》:“臣等竊惟上元觀燈,本非典禮,正以時和年豐,欲與百姓同樂,為太平之榮觀而已。”

《東歐女豪傑》第一回:“不若趁早看真時勢,改換心腸,天下為公,與民同樂,免致兩敗俱傷。”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八:“ 中國 學生開了兩次的遊藝會,都曾向船主商量要請這些窮苦的旅客上來和我們同樂,都被船主拒絕了。”

同樂軒

1985年,北京建成了第一家“全景電影院”,地址在前門外大柵欄中間路北,即原來的“同樂電影院”舊址。而同樂電影院的前身,則是“同樂軒”戲園。

同樂軒始建於清代中葉,當時稱“茶園”,與當時北京的眾多茶園一樣,以賣茶為主,輔以說書、唱戲、演曲藝。清朝末年改為戲院俗稱“戲館子”。“同樂”占地面積不大,規模比之西面廣德樓戲園略小,造型相仿,舞台也是坐北朝南,可以容納七八百名觀眾。

但因其台面和後台都比較狹小,不大適宜演出大型劇目,所以當時戲班來這裡演出也比較少,平時還是以演出一些小型的曲藝、雜耍使類的節目為主。民國時期乾脆改名為“同樂電影院”,變為以上電影為主了。

清朝後期,北京的各茶園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業務的需要,先後都改為戲園,如著名的“廣和園”、“中和園”、“慶樂園”等等。惟獨同樂“個別”,取名為“同樂軒”,以區別於前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