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辛,G.R.

英國小說家。生活貧困,身世淒涼,曾因搭救一個不幸的妓女犯偷竊罪,流落美國。返回英國後,在倫敦貧民窟過了幾年赤貧生活。又曾受叔本華哲學的影響,有濃厚的悲觀情緒。1880年起擔任家庭教師和編輯助手,業餘從事寫作。他著有小說22種,如《黎明的工人》(1880)、《失去階級地位的人》(1884)、《德謨斯》(1886)、《陰曹地府》(1889)等,描寫下層社會的艱苦生活,對受人踐踏的妓女、貧民、工人等寄予同情。他不相信社會改革能改善貧苦大眾的處境。他的作品格調低沉而平淡,在描寫人物性格方面受狄更斯的影響。寫得最生動的還是他所熟悉的貧苦作家的生活,如小說《新格魯勃街》(1891)和《亨利·賴伊克羅夫特私信集》(1903),其中描述了文壇上各種人物,並流露出對資產階級社會制度和古典人文主義道德標準的留戀。

吉辛,G.R.

正文

英國小說家。生活貧困,身世淒涼,曾因搭救一個不幸的妓女犯偷竊罪,流落美國。返回英國後,在倫敦貧民窟過了幾年赤貧生活。又曾受叔本華哲學的影響,有濃厚的悲觀情緒。1880年起擔任家庭教師編輯助手,業餘從事寫作。他著有小說22種,如《黎明的工人》(1880)、《失去階級地位的人》(1884)、《德謨斯》(1886)、《陰曹地府》(1889)等,描寫下層社會的艱苦生活,對受人踐踏的妓女、貧民、工人等寄予同情。他不相信社會改革能改善貧苦大眾的處境。他的作品格調低沉而平淡,在描寫人物性格方面受狄更斯的影響。寫得最生動的還是他所熟悉的貧苦作家的生活,如小說《新格魯勃街》(1891)和《亨利·賴伊克羅夫特私信集》(1903),其中描述了文壇上各種人物,並流露出對資產階級社會制度和古典人文主義道德標準的留戀。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