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葉釣樟

卵葉釣樟

卵葉釣樟,樟科、山胡椒屬植物。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卵葉釣樟LinderalimprichtiiH.Winkl.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31卷||樟科LAURACEAE||山胡椒屬LinderaThunb.nom.||山胡椒亞屬Subg.Lindera|| 三出脈組Sect.Daphnidium(Nees)Benth.||卵葉釣樟LinderalimprichtiiH.Winkl.
卵葉釣樟卵葉釣樟

34.卵葉釣樟圖版112:10-14
命名來源:LinderalimprichtiiH.Winkl.inFeddeRepert.Spec.Nov.Beih.12:382.1922.——Linderastrychnifolia(Sieb.et.Zucc.)F.——Vill.var.limprichtii(H.Winkl.)YanginJourn.WestChinaBorderRes.Soc.15,Ser.B.:84.1945.
中國植物志:31:427

植物形態

卵葉釣樟,常綠喬木,高10米。小枝條褐色,初被白色柔毛,後毛被很快脫落,皮外有一層白色膠狀物,枝條因而呈淡黃棕色,皮孔稀疏。互生,通常寬橢圓形或寬卵形,有時為橢圓形或卵形,長6-11厘米,寬2.5-6(7.5)厘米;先端急尖,有時漸尖至尾尖,基部通常圓形,近革質,上面深綠色,初密被貼服柔毛,後毛被脫落至無毛,下面淡灰白色,初密被貼服柔毛,後毛被脫落成無毛或殘留稀疏柔毛;葉柄長0.5-1.5厘米,初密被柔毛,後毛被脫落至無毛。傘形花序6-8著生於葉腋短枝上,每花序約有花6朵。雄花花梗長3-4毫米,被白色柔毛;花被片外輪長3.2毫米,寬1.5毫米;內輪長2.2毫米,寬1.3毫米;雄蕊約與外輪花被片等長,花絲被白色柔毛,第三輪的基部以上有2個橢圓形具柄腺體;退化雌蕊長3毫米,子房卵形,長約1毫米,連同花柱密被白色柔毛。雌花花梗長3-4毫米,被白色柔毛,花被片6,長橢圓形,先端圓,外輪長2.7毫米,寬1毫米,內輪略短;退化雄蕊條形,相當於花葯部位略寬,長約2.3毫米,被疏柔毛,第三輪基部以上有2個橢圓形具柄腺體。果橢圓形,長0.9毫米,直徑0.6毫米;果梗通常長1厘米左右,有時可長至1.5厘米,先端膨大,直徑約3毫米,初被柔毛,後毛被脫落。花期4-5月,果期8-9月。
本種近絨毛釣樟L.floribunda(Allen)H.P.Tsui,但枝、葉不被絨毛,僅在幼時被貼伏柔毛,後毛被脫落;小枝條被一層乳白膠狀物而易於區別。

產地分布

卵葉釣樟,產四川、陝西、甘肅等省。生於海拔1000-2200米的叢林、路旁或山谷中。

樟科·山胡椒屬植物和屬系

山胡椒屬(Lindera Thunb. nom. conserv.),木姜子族、月桂亞族的一個屬,約100種,分布於亞洲、北美溫熱帶地區。中國有40種9變種2變型。不少種類含芳香油,可做香料及藥用。種子含脂肪,可供制肥皂及潤滑油用。有的喬木樹種木材可供建築用材或製作家具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