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列島國家自然保護區

南麂列島國家自然保護區

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浙江省平陽縣以東海域,其中心點為北緯27°27′,東經121°25′,總面積為201.06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190.7l平方公里。距浙江省平陽縣鰲江港56公里,離台灣島約150公里。最大島嶼為南麂島,面積7.64平方公里,因形似麂而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浙江省平陽縣以東海域,其中心點為北緯27°27′,東經121°25′,總面

南麂列島國家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國家自然保護區

積為201.06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190.7l平方公里。距浙江省平陽縣鰲江港56公里,離台灣島約150公里。最大島嶼為南麂島,面積7.64平方公里,因形似麂而得名。該保護區地處溫帶和熱帶的過渡帶,受台灣暖流和浙江沿岸流影響,為海洋生物棲息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海島海域生態系自然保護區,不僅在海洋生態方面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也是海洋生物“南種北移,北種南移”的資源庫。

氣候特點

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是江浙沿岸流與台灣暖流交匯和交替消長的區域,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6.5℃,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海水終年清澈湛藍。

地質地貌

保護區內以海蝕地貌為主,海岸線曲折,岬角叢生,海灣眾多,礁石密布,沙灘多樣。列島為基岩丘陵島嶼,由23個海島、14個暗礁、55個明礁等組成。南麂島為南麂列島的主島,外形似麂,頭朝西北,尾向東南,面積7平方公里,島上最高峰為大山,海拔229米。

南麂島周圍有龍嘴頭等5個呷角國姓懊馬祖澳火昆澳3個海灣及港灣南麂港。島周圍有寬800米、長600米的貝殼沙海灘。海水清澈透明,能見度達5米以上。岩石受海浪長期侵蝕衝擊,形成海蝕崖、柱、穴、平台等景觀,怪石眾多,岩壁聳秀,人稱“碧海仙山”。

生物種類

南麂列島的良好氣候,特殊的海洋水文和地質地貌條件,形成了特殊的生態環境、物種和生物群落。該區貝藻類豐富,是中國海域的重要貝藻類基因庫。該區已鑑定出海洋貝類403種,海洋藻類174種,分別占中國貝類和藻類總數的20%,被譽為“貝藻王國”。除了海洋類、藻類資源外,該自然保護區還有368種魚類、180種蝦蟹類生物,如位列海八珍之首的鮑魚、名貴的石斑魚等等。有陸源種子植物317種、脊椎動物55種。

保護區內小島的生態也各具特色。大擂島和竹島生長大量的水仙花,被稱為“水仙花島”;還有蛇島、鳥島等。

中國主要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