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祠

南豐祠

南豐祠,位於濟南大明湖公園內,院內南側有四面長亭三間,長11米,寬5米,紅柱青瓦,檐角高翹,花格門窗,周有環廊坐欄。並有凹形曲池環繞北、東、西三面,池水蕩漾,夏日蓮花滿池。亭之南緊鄰湖水,湖面蒲葦荷蓮,景致幽雅宜人。南豐祠建築古樸典雅,樹木繁茂,修竹青翠,蓮荷溢香,實為游賞佳處。

基本信息

概述

南豐祠南豐祠
南豐祠,原名曾公祠,在大明湖東北岸,北臨匯波樓,為紀念北宋文學家曾鞏而建。曾鞏(1019~1083),字子固,北宋嘉年間進士,江西南豐人,世稱“南豐先生”,官至中書舍人。熙寧五年至六年(1072~1073年)任齊州知州。在職期間,倡修水利,剪除豪強,深得民心。能詩善文,為唐宋文學八大家之一,著有《元豐類稿》、《續元豐類稿》、《隆平集》等著作。

歷史經歷

南豐祠南豐祠

該祠始建年代無考,清道光九年(1829年)歷城知縣湯世培重建,僅有大廳三間。解放初期,與西側供奉水神晏戌子的晏公廟(廟毀僅剩台基,稱晏公台)、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山東巡撫張公(曜)祠劃歸一體, 改稱南豐祠。
今祠為清靜幽雅的古典式庭園,總占地面積2535平方米,由大殿、戲廳、水榭、遊廊等建築構成。北邊為大殿,南出廈,半壁花扇,抱柱懸楹聯:“北宋一燈傳作者,南豐兩字屬先生。”大殿南面西側戲樓高聳。樓內四周二層,南為戲台,其他隙地為坐席。昔日設茶座,可品茗看戲。與殿堂相對,靠近湖岸有水榭三間,四周環廊,東西北三面環水,內植荷蓮,是賞景佳處。殿堂東側為明末始建的晏公台,上有“明昌鍾亭”,1993年建,四面八柱, 寶頂雙檐。亭中懸掛原在湖南岸鐘樓寺的金代明昌年間(1190~1196年)所鑄8000公斤古鐘。東為小溪,近溪修竹郁森,成籬成林。院內花木扶疏,綠柳翠柏籠蔭。
1987年10月,在北廳內設“劍門書畫館”,陳列孫墨佛先生的書法珍品26件,手札12件。孫墨佛,號“眉園”,又稱“劍門老人”,原籍山東萊陽,終年104歲。跟隨孫中山革命多年,心胸豁達,修身清節,淡於名利。早年從學劉大同的書法,並得到王序、康有為等名家的指導,晚年學唐孫過庭書譜,注豪情於筆端,以書法陶冶情操,形成質樸洗鍊的藝術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