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軍峰山

南豐軍峰山

軍峰山位於南豐縣三溪鄉境內,海拔1760.9米,系贛東群山之首、撫州地區第一高峰。

地理位置

明崇禎九年(1636年)十一月十一日,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登軍峰山時,曾發出“羨軍峰之親和”的感嘆。也許是因為“軍峰親和”,也許是因為軍峰山能顯神靈,前往軍峰山朝拜的人絡繹不絕,特別是夏秋之際,登山遊覽者更多。

軍峰山由來

相傳高祖劉邦指派大將吳丙討伐南粵時,在此駐兵,在山上祭祀山神時,看見一將軍躍馬橫刀、指揮滿山軍隊操練,細觀之則又倏忽不見,之後才發現此景象為幻景,遂將山命名為軍峰山。這裡也成為之後歷代軍隊的休息之地。軍峰山山高路險,風景優美,勝景如林。夏秋之際,香客來此燒香敬神,鼎沸喧鬧。山上有觀音堂、迎仙觀、試心石、王母池、朝簡石、野鴨池、羅漢岩、金沙洞、桃花源等勝跡。徐霞客遊記曰:軍峰聳翠乃南豐八景之最。

傳說


關於撐腰石和狀元石的傳說

信步登山,攀石階而上,一路翠綠相伴,風光盡收眼底:半山有無底洞,深不見底;有巨石憑空伸出,似墜非墜,為“撐腰石”。據傳,遊人若以此處木竹為拐杖,便可保他永不腰痛;峰迴路轉,得見“狀元石”,隔著山谷望去,對面山尖之上,有大石似懸在頂端。傳說,若有人被該石擊中,他年定能高中狀元。至南天石門,山路陡峭,石階如梯,峰頂在望。再低首向下,山谷空闊,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滿眼皆綠。置身其間,你會感到世界一片翠綠,自己心靈也是一片翠綠。
軍峰山上黑心財主的故事
軍峰山山頂有兩個建築物。一為“三應真君祠”,俗稱“鐵廟”,又名軍峰老殿,有兩幢平列的祠宇,均以石塊砌牆,祠內供奉浮邱公以及他的兩個徒弟。鐘鼓齊鳴是人們常用來形容寺廟常規的,而在軍峰老殿卻沒有鼓,這裡有一個傳說。凡是上軍峰山朝拜的,都必須戒齋沐浴三日,不得沾葷腥,要不就爬不上山頂。有一年,來了位姓李的香客,不知什麼原因,總是摔跤,上不了山。同來的人說他不虔誠,李卻不承認。其中有一個眼尖的人,見他腳上穿了牛皮鞋,說牛皮是葷不是素,難怪爬不上山。李聽後,馬上脫鞋赤腳,才上得山來。上山後,他跪在菩薩神座下磕頭認錯。拜完後轉身一看,見大殿西面吊著一面大鼓。他很不服氣,就又跪在神像前大聲說:“菩薩啊菩薩,你怎么也會不講道理,我不能穿牛皮鞋上山,大殿里怎么能用牛皮做鼓呢?”話剛說完,忽然刮來一陣大風,把牛皮鼓吹出門外,滾到深山裡去了。從此,軍峰老殿就沒有了鼓。
另一處建築物是全石結構的“土地壇”,距山頂不遠,是通向山頂必經之處,整個建築用花崗岩石砌成,四柱四梁單檐,屋頂以石片為瓦,壇內設土地神龕,神龕對面有一石脾,碑文記載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劉姓人建土地壇的情況。這裡也有一傳說。建壇賬目歸一財主掌管,財主起黑心,欲圖把四鄉人的建壇專款通過做假賬,吞吃一部分,不想被身邊的丫環察覺。丫環勸主人莫愧對神明,惱羞成怒的財主斥責她,還心生詭計,拖著她上山去土地壇“明冤”,口裡說著:神明有知,如果我貪占了建壇款,必會被狂風吹進山溝,死無葬身之地;如果有人冤枉了我,同樣會遭此報應。心裡想的卻是:你這樣一個弱女子,只需我來個借狂風一推,跌下山崖,便無人知道我貪了建壇款。到了山頂,禱告完畢,山風驟起,財主用力推丫環,丫環穩如泰山,黑心財主卻被風捲起,滾下山溝。
軍峰山上點燃革命的火種
軍峰山還是一座紅色的山,一座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山。南豐黨組織的創建者熊開文就是軍峰山腳下的熊坊村人。1926年,熊開文受黨的派遣,由上海回到家鄉,正式成立了南豐縣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共南豐支部幹事會。1927年,熊開文在家鄉熊坊,組建了游擊隊,並在軍峰山一帶開展游擊鬥爭。國民黨異黨恐慌,組織地主武裝大搞“清鄉”、“搜山”運動,懸賞捉拿熊開文。1927年11月的一個深夜,熊開文不幸被捕,受盡酷刑,但他堅貞不屈。12月的一個晚上,國民黨偷偷地把他殺害了。熊開文犧牲後,家鄉的人民把他安葬在軍峰山區的峨峰包里。
軍峰山爭奇鬥豔的自然風光,富有寓意的人文景觀,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吸引了眾多遊客,怪不得遊人稱讚:“美哉,軍峰奇翠。”
日落時,“白赤刃如輪,平升玉盤之上,遙望日下,白氣平鋪天來,上有翠尖數點,則會仙諸峰也”(《徐霞客遊記》)。山高風氣寒厲,“六、七月間夜必絮臥”(應麟《軍峰記》)。
“軍峰對南豐,風吹楓葉封蜂洞”,傳說古時有人以此征聯,由於這上聯有5個同音字,並各指一樣物事,非常難對,所以迄今仍未有人對出滿意的下聯。游過軍峰之後,也許靈感所至,你能圓此佳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