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蜜桔

南豐蜜桔

南豐蜜桔為我國古老柑桔的優良品種之一,是江西省的名貴特產。歷史上就以果色金黃、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風味濃甜、芳香撲鼻而聞名中外。據古籍《禹貢》記載,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南豐一帶所產的柑桔,就已列為“貢品”。唐宋八大家之一,南豐籍的曾鞏,曾寫詩讚美家鄉的柑桔:“鮮明百數見秋實,錯綴眾葉傾霜柯。翠羽流蘇出天仗,黃金戲球相盪摩。入苞豈數桔柚賤,宅鼎始足鹽梅和。江湖苦遭俗眼慢,禁御尚覺凡木多。誰能出口獻天子,一株大樹凌滄波。”由此可見,當時蜜桔已能獻給天子,故南豐蜜桔又有“貢桔”的美譽。在中外友好交往中,曾被史達林同志譽為“桔中之王”。

基本信息

發展概況

歷史沿革

南豐蜜桔是我國名優果樹品種之一,其原產地和主產區都在江西省南豐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歷史。南豐蜜桔以皮薄核少、汁多少渣、色澤金黃、甜酸適口、營養豐富而享譽古今中外。歷史上曾被列為朝貢珍品,被譽為“桔中之王”,1962年被評為全國優質水果,1988年南豐縣被確定為全國柑桔商品生產基地縣,1995年被授予“中國南豐蜜桔之鄉”稱號。

早在唐代,南豐就有柑桔生產。當時主要栽培的是實生(即籽實)繁殖的朱桔(南豐人稱紅桔)和火桔。宋元以後,由於蜜桔味美質高,經濟價值好,蜜桔生產漸興,蜜桔名稱始載入明正德《建昌府志》。唐宋以來,南豐蜜桔均被歷代朝廷列為貢品,故有“貢桔”之稱。清末民初曾是南豐蜜桔生產發展的輝煌時期,最高年產達12萬擔之多。但是到民國時期,因戰亂和災害的影響,生產由盛趨衰,桔樹被大量砍伐,桔園荒蕪,產量急劇下降,一般年產只有1-2萬擔。到建國前夕,南豐蜜桔面積不到3000畝,年產蜜桔17789擔。南豐蜜桔栽培地區集中在城區及縣城附近的瑤浦、水南、楊梅、茅店等鄉村,離城5公里外則少有栽培。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發展蜜桔生產,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從政策上、技術上、經濟上、管理上幫助和扶持桔農恢復和發展蜜桔生產。

華中農學院編著的《柑桔》一書指出:“乳桔:系我國古老品種,宋代《桔錄》中的真柑,當時韓彥直評為最優良品種,浙江黃岩、溫州栽培的乳桔,江西南豐、臨川一帶栽培的南豐蜜桔均屬之。”韓彥直在《桔錄》中所稱的真柑是:“顆皆圓正,膚理如澤蠟,擘之則香物(口巽)人,所產柑,其大不七寸圍,皮薄而味珍,脈不粘瓣,食不留渣,一顆之核才一二,間有全無者。”以此而論,所謂“真柑”與南豐蜜桔是一致的。尤其是南豐蜜桔向以皮薄、香甜、無核、化渣著稱,至於所云“大不七寸圍”,願意指果個較小,最大周徑不超過七寸。據1987年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載,宋時一尺相當今日0.9216市尺,周徑七寸相當於6.45寸,這與南豐蜜桔大果系基本相似,栽培年代較久的磨刀大果,常達6寸以上。雖然《桔錄》中所記真柑,不會是原本的南豐蜜桔,但與各地所產的乳桔比較,基本性狀更加接近文中的描述。日本高橋郁郎所著《柑桔》、《日本園藝大辭典》、《日本園藝大事記》都說日本的紀州蜜柑(或稱紀州蜜桔),在中國稱為蜜桔、蒔桔、南豐蜜桔、金錢桔,原產中國長江沿岸,約在700--800年前引自中國南部,“紀州蜜柑引自中國的乳桔(南豐蜜桔)”(引號中的括弧是原文)。由此可見,早在700年前南豐蜜桔就已馳名海內外。引種日本之後,成為江戶時代至明治時代數百年的主要品種

建國後的發展

建國後南豐蜜桔的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恢復發展階段(1950-1958年)

建國後,經過減租廢債和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地主所有制,桔農有了自己的桔園。人民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指導桔農科學種桔,使桔農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1952年蜜桔總產量上升到108萬餘公斤。1954-1955年間冬季受過一次大凍害,蜜桔總產曾降到65萬公斤。此後產量逐年上升,到1958年達到227萬公斤,創建國後第一個高產年。

低產停滯階段(1959-1972年)

1959年以後,由於片面強調以糧為綱,重糧輕桔,加上三年自然災害,以及隨之而來的“文化大革命”動亂,蜜桔生產出現了連續14年的徘徊局面。1961-1964年4年間,年產量只有100餘萬公斤,不到1958年產量的一半。1970年桔園面積只剩1360畝,成為建國以來桔園面積最少的一年。1972年總產量雖然上升到221萬餘公斤,但仍未達到1958年的水平。

穩定發展階段(1973-1979年)

從1973年開始,南豐蜜桔生產走出低谷,面積增加到5243畝,總產創273萬餘公斤的新紀錄。此後每年擴種1000多畝,到1977年已發展到11577畝,為1971年的4倍,1978年以後擴種規模一年比一年快,至1979年,全縣柑桔面積發展到22932畝,總產達574萬餘公斤,達到了歷史上最高年產的水平,使南豐蜜桔生產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快速發展階段(1980-1991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縣南豐蜜桔發展迅速。產區也由近郊擴展到遠區,由平地到丘陵,由小塊到大片迅速發展。到1982年,全縣桔園面積到39700畝,1983年總產達1040萬公斤,比1979年增加465萬餘公斤,4年間平均每年增產115萬公斤。1986年總產達2千餘萬公斤,與1983年比較,增產965萬多公斤,平均每年增產320多萬公斤。1991年全縣蜜桔面積發展到81578畝,總產達4千萬公斤。桔園面積是建國初的27倍,蜜桔產量增加了50倍。

凍害嚴重凍害嚴重

迅猛發展階段(1992-2001)

1991年冬,南豐縣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凍害,南豐蜜桔生產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全縣南豐蜜桔81578畝,凍死65480畝,占80.26%。凍災後,南豐縣委、縣政府緊急部署,發動和組織全縣人民全力以赴,抗災自救,重建桔園,恢復生產,與此同時,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和發展生產的優惠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桔農和民眾開荒建園的積極性,出現了個人、集體、國營一起上的大發展新局面。通過短短几年的共同努力,全縣南豐蜜桔得到迅速的恢復和發展,發展區域遍布全縣鄉鎮,並湧現出了市山、萊溪、橋背、白舍、洽灣、桑田等一批主產鄉鎮。1999年南豐蜜桔面積達16.8萬畝,年總產量達1.2億斤。面積和產量超過了凍前水平。近幾年來,南豐縣大力普及南豐蜜桔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著力提高南豐蜜桔品質,創立品牌,推動了蜜桔生產的迅猛發展。到2001年南豐蜜桔面積達到18.2萬畝,預計今年總產將突破2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

截至2013年南豐縣的南豐蜜桔種植面積已發展到70萬畝,總產達30億斤(150萬噸)

果園管理

土壤管理

在具體規劃時,儘可能做到集中成片,在交通、水源條件好的地方建園。要求土壤土層厚(>60㎝)、肥沃;土壤ph值在5.5-7.0;果園地勢坡度低於25度。園地規劃時,應有必要的道路、排灌、蓄水和附屬建築設施。

1、時間:一般在9-11月秋梢老熟後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

2、密度:採用株距3m×行距4m的密度進行栽植,畝植55-60株。

3、土挖栽植穴:拉線定距,挖定植穴,穴深、寬各80cm,然後壓綠肥50cm深,回填土40cm高栽植;田起壟栽植:8米帶溝(溝寬60-80㎝,深40-60cm)開廂,每廂起2壟(壟寬1.5m,壟中心距4m,壟高20-30cm)。

栽植時將苗木的根系適度修剪後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邊填土邊輕輕向上提苗、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密接。澆足定根水,在樹苗周圍做1m的樹盤,用糠殼復蓋。應搞好深翻擴穴、熟化土壤,禁止在園內種植玉米、小麥等高桿植物,搞好果園合理間作和中耕除草等工作。

水肥管理

(1)施肥原則:應充分滿足血橙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提倡多施有機肥、合理施用無機肥和配方肥料。並根據葉片分析結果、果園土壤分析結果、血橙物候期等指導施肥。(2)施肥方法:以土壤施肥為主,配合葉面施肥。採用環狀溝施、條溝施、穴施和土面撒肥等方法。(3)幼樹施肥:勤施薄施,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春、夏、秋梢抽發期施肥5-6次,(3、5、6、7、9、12月,每次每株施碳銨0.4斤或尿素0.2斤。1-3年幼樹單株年施純氮100-400g,氮、磷、鉀比例以1.0:(0.4-0.5):1.0為宜。成年樹施好四次肥即萌芽肥、保果肥、壯果肥、采果肥。施肥量一般萌芽肥2-3斤化肥,一擔糞水;保果肥1-2斤磷鉀肥+1斤化肥;壯果肥1-2斤化肥+1-2斤磷鉀肥;采果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株施50-100斤有機肥+1-2斤化肥。(4)水分:土壤乾旱時灌水,積水時排水。整形修剪1、原則。因地制宜,因樹修剪,促抑得當,通風透光,立體結果。2、整形(自然開心形)。乾高20-40cm,主枝(3-4個枝)在主幹上分布錯落有致,主桿分枝角30°-50°,各主枝上留副主枝2-3個。一般在第三主枝形成後,即將類中央乾剪除扭向一邊作結果枝組。3、修剪。(1)幼樹:輕剪為主。選定類中央的延長枝和各主枝、副主枝延長枝後,對其進行中度甚至重度短截,並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調節各主枝之間生長的平衡。除對過密枝群作適當疏刪外,內膛枝和樹冠中下部較弱的枝梢一般應保留。(2)初結果期:繼續選擇短截處理各級骨幹延長枝,抹除夏梢,促發健壯秋梢。秋季對旺長樹採用環割、斷根、控水等促花措施。(3)盛果期:及時回縮結果枝組,落花結果枝組和衰退枝組、剪除擋光枝、枯枝、病蟲枝。

果實採收

每年立冬前後(11月上旬)是南豐蜜桔的採收時間。根據柑桔果實成熟度、用途、市場需要等確定採收期。雨天及果面露水未乾時不宜采果。采果者應戴手套,用圓頭果剪將果實連同果柄一起剪下,再剪平果蒂,輕拿輕放。按從外到內,從上到下的順序採摘果實。要求所有盛果的容器內壁光滑,採下的果實應及時運往包裝場或儲藏庫。避免日曬雨淋。

病蟲害防治

炭疽病

加強栽培管理,防止偏施氮肥;春、夏梢抽發期和果實成熟前,可選用代森錳鋅、松枝酸銅、代森鋅、百菌清等噴布樹冠,15天左右噴一次,連續3-4次。

蟎類

(柑桔紅蜘蛛、四斑黃蜘蛛銹壁虱)。開花前後(3-5月)和秋季(9-11月)是防治紅蜘蛛的重點時期:花前蟲口密度達1-2頭/葉,花後和秋季達5-6頭/葉即需進行防治。春梢抽發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為銹虱防治主要時期:當年生春梢葉背初現鐵鏽色;葉或果上蟲口密度達每葉2-3頭時即時防治。常用藥劑有噻蟎酮、達蟎靈、炔蟎特、溴蟎酯、雙甲眯等,注意保護長須蟎、鈍蟎、食蟎瓢蟲、日本方頭甲和草蛉等天敵。

蚧類

(矢尖蚧、紅蠟蚧、吹棉蚧等)。藥物防治重點時期:矢尖蚧為第一代若蟲期,紅蠟蚧為幼蟲期大量上梢為害時期(一般為5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吹棉蚧為幼蟲盛發階段。常用藥劑陰噻嗪酮、殺撲磷、苦參鹼+菸鹼、樂斯本、機油乳劑等。注意改善園內通風透光條件;保護和利用日本方頭甲、紅點唇瓢蟲、草蛉、黃金蚜小蜂、澳洲瓢蟲、大紅瓢蟲等天敵。

蚜蟲

新梢被害率達25%,應即時噴藥防治。常用藥劑有叮蟲脒、樂果、丁硫克威等。應注意保護七星瓢蟲、大草蛉、食蚜蠅、蚜小蜂等,剪除越冬蟲卵,減少害蟲基數。

潛葉蛾

防治的重點時期為夏、秋梢抽發期(7月上中旬)。及時抹除零星抽發的夏秋梢,結合肥水管理,促使植株抽發的新梢健壯整齊。藥劑防治:新梢抽發至1-2cm時噴藥,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常用藥劑有阿維菌素、殺螟丹、氯氟氰菊酯等。

天牛類

5-8月,晴天中午人工捕殺星天牛和綠桔天牛成蟲,傍晚捕殺褐天牛成蟲;及時削除蟲卵、初孵幼蟲和剪除被害枝梢;用棉花或棉紗浸濕樂果等殺蟲劑原藥後堵塞蟲孔,再將蟲孔用泥土封閉,以毒殺幼蟲。

南豐蜜桔品系

南豐蜜桔是一個複雜的品種群,主要有下列3種品系。

大果系

樹勢強健,樹冠開張,成年樹高5米以上,冠徑6米左右,果大汁多,外觀標緻,內質脆嫩,甜酸適度,有香氣,單果重50克左右;但與小果系比較,食味偏淡,核較多,化渣性也較低。由於大果系產量比小果系高,採摘省工,也好銷售,農民樂意栽培,栽培比重將會擴大。從大果系中選育果形大、核少、豐產性好、風味香甜的單株繁育推廣,是當前品種改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效果不夠理想,20世紀50年代在橋背鄉大堡村選出的優良單株石上1號,是1978年省定推廣株系,但至今仍不能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表現尚不穩定。其選出的白舍大果、磨刀大果,較有發展前途,正在繼續培育和觀察。

小果系

樹勢中等,樹冠較大而果實略小,成年樹高3-4米,冠徑5米左右,葉片較小,果皮光而薄,果小汁多,單果重30克左右,肉質脆嫩,少渣無核,香味濃郁,外觀美麗,豐產性好,在上海、武漢等地被稱為金錢蜜桔,是目前南豐蜜枯中面積最廣、產量最多的品系。1975年從楊梅村選育出來的"楊小2-6"新株系,是小果系中風味特佳的株系,曾於1976年、1977年在全國柑桔良種鑒評會上連續被評為一類優良選種單株,被江西省定為優良推廣株系。至今已育成並在縣內外推廣株系苗40萬株。1982年在柑桔試驗站,取3年生楊小2-6子代果實進行鑒評,一般果系明顯大於母系果實,單果重34克,且基本上保持高糖低酸、香甜可口的特色,由於小果系產量略遜大果系,採收需更多勞力,加之市場上大果銷售較易獲利,今後發展勢難與大果系並舉。

桂花蒂系

桂花蒂系是小果系中變異繁衍出來的品系,生長特性和結果習性基本上與小果系相同,品質也與小果系相類似,所不同的是果蒂部萼片明顯加厚,形如桂花,民眾稱之為桂花蒂,該晶系產量穩定,但果小,單產偏低,現已幾乎無人種植。

鑑別真假

1、看:很多假南豐蜜桔經過催紅打蠟,油光發亮。一般自然生長的南豐蜜桔表皮自然,很少有油光發亮。而且桔子表皮多少會有自然生長產生的少數疤點。

2、聞:拿一個桔子用手輕輕一擠,放在鼻子下聞一聞,假南豐蜜桔有刺鼻的氣味;南豐蜜桔(南豐貢桔)近聞有桔香卻不刺鼻。

3、吃:皮薄、脈不粘瓣、汁多無渣、味甜而不酸,而且有股桔香味,這是南豐蜜桔特有的,少核。(正宗蜜桔、貢桔10隻有2隻有核)

4、燒:專家介紹個小竅門,蜜桔桔皮擠壓後噴出的霧狀氣體遇火即燃

南豐貢桔網在此提醒:買桔不要只圖外表漂亮,內在品質才是您的首選。

產地簡介

南豐概況

“華夏桔都”——南豐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東鄰福建,交通發達,鷹瑞高速公路、昌廈一級公路貫穿全境,建設中的向莆鐵路穿境而過,是連線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陸路貨運要塞、溝通閩三角與中西部的交通節點、聯縱潮汕地區和內陸腹地的必經之地。全縣總面積1920平方公里,轄5鄉7鎮1場,人口近30萬

南豐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建縣始於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至今已有1750餘年的歷史,是馳名中外的“中國蜜桔之鄉”、“中國民間藝術(儺舞)之鄉”,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故里和江西黨團組織創始人趙醒儂的家鄉。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的南豐儺舞遍及城鄉,現今不僅保留有古老的儺祭儀式和江西現存最早的上甘村明代儺神廟,而且留存了120多個儺舞節目和120多種、2000多枚儺面具。南豐儺舞多次應邀遠赴日本、韓國、法國等國演出,深受國內外專家學者和觀眾的讚譽

南豐旅遊

南豐山青水秀,風光旖旎。全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森林復蓋率達73.8%。境內群山綿亘,河流縱橫,風景如畫,軍峰聳翠、盱水拖藍、書岩映月、塔寺晨鐘、金潭石佛、桔海金波、深山平湖等景觀分外迷人,尤其是被譽為“贛東屋脊”、“國家森林公園”、海拔1761米的軍峰山、“國家濕地公園”——風景秀麗的仙人湖、被授予“2A級旅遊風景區”的潭湖森林公園、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羅俚石生態桔園和曾鞏讀書岩、康都會議舊址等一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集“奇、險、幽、秀”於一體,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南豐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光能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928.2時,具有亞熱帶濕潤氣候特點

相關品牌

南豐蜜桔南豐蜜桔

“琴城”牌蜜桔是南豐縣光明蜜桔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蜜桔品牌,南豐光明蜜桔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家跨區域的合作社,其社員分布在南豐各蜜桔良種種植基地(主要分布在楊梅坑、包坊)。2007年初撫州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做出了加快全市南豐蜜桔產業發展的決定——啟動南豐蜜桔“雙百工程”,光明蜜桔種植專業合作社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快速發展的蜜桔專業種植合作社。光明蜜桔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約320公頃,年產量達1500萬斤以上(其中“琴城”牌貢品系列蜜桔年產量約300萬斤左右)。種植園環境優美,良好的生態環境,遠離現代都市的山村,無任何工業污染,合作社堅持使用綠色無公害栽培,堅決杜絕禁用藥、長效藥、高殘留藥,保證產品達到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要求,技術上採用以農家肥為主,產品儲存無添加任何添加劑(打蠟上色),保證每個蜜桔的原生態。合作社在理事長付德理的帶領下,本著為社員增收,對消費者負責的指導思想,合作社積極尋找新的發展思路,並與江西偉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由江西偉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投資發起升級原有蜜桔種植研究所、建設果園全程可視頻監測系統並建設國家級蜜桔種植示範基地(物聯網基地)。合作社與江西偉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打造可追溯系統。

合作社已經在中國工商總局註冊“琴城”牌商標,並通過檢驗獲得“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書”。“琴城”牌蜜桔在2010年在第六屆江西名優農產品(上海)展示展銷會組委會頒發的“產銷產品金獎”;2012年撫州市老科學技工作者協會頒發的“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中國綠色食品2012上海博覽會組委會頒發的“暢銷產品獎”;2012年在第八屆江西名優農產品(上海)展示展銷會組委會頒發的“金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