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語系印尼語族

南島語系印尼語族和和馬來語族極為相近,分布在台灣(高山族語言)、菲律賓(他加祿語、比薩楊語等)、中南半島占語、馬來語等)、南洋群島印尼語、爪哇語等)、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語)。

簡介

印度尼西亞語族分布在台灣(高山族語言)、菲律賓(他加祿語、比薩楊語等)、中南半島占語、馬來語等)、南洋群島印尼語、爪哇語等)、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語)。

印度尼西亞語馬來語極為相近。印度尼西亞語的輔音有p、b 、m、w、t、d、n、r、l、s、tj、dj、j、 k、g、嬜、h 、nj、sj;元音有i、e、é、è、a、o、ó、u、ai、éi、au、ou;重音一般在詞的最後一個音節上。名詞有專有人名名詞、普通人名名詞、 專有物名名詞、 普通物名名詞、物質名詞、抽象名詞之分。代詞除有人稱、數、格等語法範疇外,還有親屬式和社交式的區別。動詞有態、時、體、式等語法範疇。形容詞的級分同等級、不等級和最高級。這些語法範疇通過附加成分(前加、中加、後加)、助詞或詞根的重疊表示。詞序一般主語在前,謂語在後,賓語在謂語之後,定語和狀語在中心詞之後。印度尼西亞語和馬來語都有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但設計略有不同。使用印度尼西亞語的超過1億人,使用馬來語的約1000萬人。爪哇島的中部和東部約有4500萬人使用爪哇語,老爪哇文約在9世紀從印度南部傳入,新爪哇文採用拉丁字母。爪哇島的西部約有1300萬人使用巽他語,巽他人採用老爪哇文,也採用拉丁字母的巽他文。爪哇島東部和馬都拉島上約有800萬人使用馬都拉語,東部有一種蘇曼尼波方言,作為教育上的標準方言。馬都拉人傳統上用老爪哇文,現改用拉丁字母的馬都拉文。蘇門答臘島約有300萬人使用米南卡保語,約有200萬人使用亞齊語。蘇門答臘島的北部、中部和東部沿海一帶約有150萬人使用巴塔克語。巴塔克語原有16個基本字母的老巴塔克文,現改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蘇拉威西西南的半島上約有250萬人使用布金語。布金文起源於老爪哇文。巴厘島約有200萬人使用巴厘語。菲律賓呂宋島的中部和西南部包括馬尼拉市在內約有1000萬人使用他加祿語。他加祿文採用拉丁字母。菲律賓群島中部的比薩揚語是宿務語、希利蓋農語、薩馬蘭語的合稱。宿務島、保和島、內格羅島的東部、萊特島的西部和棉蘭老島的北部約有800萬人使用宿務語。班乃島和內格羅島的西部約有300萬人使用希利蓋農語。薩馬島和萊特島的東部約有150萬人使用薩馬蘭語。呂宋島北部約有300萬人使用伊洛卡諾語。比科爾半島約有 200萬人使用比科爾語。呂宋島上馬尼拉西北的邦板牙省約有65萬人使用邦板牙語。邦阿西楠省約有50萬人使用邦阿西楠語。呂宋島中部偏北的高山省約有25萬人使用伊戈羅特語。明達瑙島約有40萬摩洛人使用馬羅瑙語。菲律賓大多數語言輔音有 p、b、m、 w、t、d、l、r 、n、s、j、k、ɡ、嬜、h、q,元音有i、a、u、媅。語法上有複雜的態和格系統,通過加附加成分、加助詞、短語換位、重音轉移等不同方式表示。馬達加斯加島約有700萬人使用馬達加斯加語,他們是大約1500~2000年前來自印度尼西亞移民的後裔,其中500萬人說梅里納方言,這是官方語言。越南和高棉約有15萬人使用占語。中國台灣的中部山區和東部沿海縱谷平原約有20餘萬人使用高山族語言,包括泰耶爾語、賽德語、鄒語、卡那卡那布語、沙阿魯阿語、排灣語、阿眉斯語、布嫩語、魯凱語卑南語、賽設特語、邵語、耶眉語。

美國英語中的印尼語族辭彙

bamboo 竹子
sarong 紗籠(馬來人穿的布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