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絲綸直下垂

《千尺絲綸直下垂》是唐代蜀僧德誠所作的一首無題詩。該詩以垂釣比喻領悟禪機,比喻貼切,意境深遠,饒有意趣.抒發了詩人在求道過程中的種種曲折與心得,同時也體現出了詩人深厚的禪學造詣。

作品原文

千尺絲綸直下垂,
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
滿船空載明月歸。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絲綸:粗絲線,即釣絲。

作品譯文

千尺長的釣絲深深下垂,
一波盪起萬波相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餌,
空船載滿明月而歸。

作品鑑賞

該詩以垂釣喻求道開悟。千尺絲綸,喻求道之深切的用心。在啟髮夾山時,德誠也反覆用垂釣的比喻。“垂絲千尺,意在深潭。”一波與萬波,比喻求道過程中的種種曲折與心得。德誠曾對夾山言:“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在絲與波的動靜之間,可以使人悟得有無、動靜之理。作者又以魚的深藏不露,喻自性難求。在同一首偈句中,有這樣的句子講釣與魚的關係:“三十年來海上游,水清魚現不吞鉤。釣竿斫畫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魚既不可釣得,收竿而去。船中無魚,可以說是空船;但卻有明月灑滿船艙,也可以說是滿載而歸。有心求之不可得,無意遇之盈滿船。究竟漁者有所得、無所得。詩歌留下了許多回味。船子和尚生活在水邊,慣於以漁事喻禪。此首詩比喻貼切,意境深遠,饒有意趣。

作者簡介

德誠(?一860),唐禪僧,遂寧(今屬四川)人。節操高邈,度量不群。印心於藥山惟嚴,與道吾、雲岩為同道交。離藥山後,至秀州(今浙江嘉興縣)華亭吳江畔,泛一小舟,接四方往來之人,隨緣度日,時人號其船子和尚。據《五燈會元》,道吾曾指示夾山問道於華亭船子和尚,待夾山豁然有悟而離去之後,船子德誠乃“覆船入水而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