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釣者

頌釣者

這首詩偈的作者,是中國唐代末年的南宗禪師──船子德誠禪師(生卒年不詳),得法於藥山惟儼禪師(751~834),隨侍藥山惟儼三十年,離開藥山時,他曾對道吾、雲岩二位道友說:“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由於德誠禪師率性疏野、喜好山水,而致日久仍無嗣法之弟子以報師恩,於是至浙江秀州華亭縣吳江畔,為人擺渡,泛小舟隨緣接引度化四方往來之人,時人稱為船子和尚。

詩詞原文

船子德誠禪師示法詩·頌釣者《五燈會元》

千尺絲綸直下垂,

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

滿船空載月明歸。

賞析

其一

這首詩,是船子和尚的一段禪偈,此詩偈雖然生動描寫月夜垂釣的情景。但卻也呈顯禪詩意境深邃,韻味自然,值得大家共同來欣賞。

第一句“千尺絲綸直下垂”:從文字上雖是指在水深之處,拋下釣鉤;長長的釣線筆直垂入江中,但是“長長的釣線筆直垂入江中”這是船子和尚本來的意思嗎?當然不是。因為那樣子就沒有禪。禪師做的詩本不是純粹為了欣賞和美學。禪師做的詩是談禪,“禪”這個東西它是不能直接說的,直接說就不是禪。“千尺絲綸直下垂”是說在無始劫以來,人們生存活動的行為業習,因為受到無明的染著,以致在我們最初生命的演變過程中,就在我們心靈深處種下了罪惡、黑暗的種子。原來,船子和尚第一句說無始以來那些罪惡、黑暗的種子,就是“千尺絲綸”;“直下垂”就是垂到我們的身上來了。此即禪師以此意象表現禪家境界之深。

第二句“一波才動萬波隨”:江面上,一個水波才起,便牽引出萬重的波光蕩漾。由一波才動,萬波馬上相隨,看到江面之廣闊無垠。禪家藉由水波來隱喻儘管有這些無明、黑暗的種子,但是如果沒有“外緣”的誘惑,這些種子也只是潛伏起來,不能夠顯發出來的。但只要一個念頭生起,萬念跟著俱起,不管是善是惡都是這個道理。其實禪宗不提具體東西,它提的叫“無念”,沒有念頭,什麼都沒有。因為你如果是要立一個念頭來除去私心染著,你那個要想除去私心染著的念頭就是一波,那個一波就是總禍根,因為一波才動萬波隨,念頭是不可起來的。此外,一旦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任一根,被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所牽動,必然會產生無數煩惱、惡業的連鎖反應,所以說“一波才動萬波隨”。

第三句“夜靜水寒魚不食”:時間隨著江水,悄悄地流逝,在夜深人靜之際,江面的水波復歸於平靜;江水沁涼,魚兒也應已進入了夢鄉。這是寫景,其實禪家借景寄情,以“魚”代表自己,就是主人翁的心王。對於外界的引誘,內心有如平靜的夜空,有如無波的江水,已不受外境香餌牽引。此時,明鑑一切是如幻如化,怎會再起貪嗔痴念而染著呢?所以,禪宗是以無念為宗,心裡什麼都不染著就是它的宗旨。

第四句“滿船空載月明歸”:雖未得魚,空船而回,卻也載滿了皎潔的月光,與我相伴同行。其實禪師意不在魚而在人、法雙泯,常寂常照的大用。我見、我所見既破,能所雙忘,智如不二,當然是“無智亦無得”。勉強饒舌,下一轉語:“滿船空載月明歸”,何妨“以無所得,得無所礙”!只要會得“隨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是空花”。那“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竹影拂階塵不動,月華穿底水無痕”的本地風光即顯露無遺!

此詩盛傳於當時。宋代黃庭堅極愛此詩,曾倚曲音,歌成長短句:

《頌釣者》《頌釣者》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

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重。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明月歸。

在生命的過程中,芸芸眾生都是垂釣者與被垂釣者:有的人垂釣情感,有的人追求權位名利,有的則希望充分實現自己。各有各的追求目標,各有各的生命意義。

古代任公子也是天天於會稽山釣東海魚,一年未得,後終於釣出一條讓浙江以東到蒼悟以北好幾個縣民都能吃飽的巨魚。姜太公釣渭水魚,離水三寸,直到七十歲才釣得輔佐周文王安邦定國的功業。孟浩然“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告白,雖未能求得功名利錄,卻釣得千古傳誦的詩名。然而,禪師所追尋的卻非世間的德業,而是生命真正的圓滿!

雖然,眾生皆有佛性,自性本自空寂;但是,由於無始劫以來,流浪生死輪迴之大海,隨波逐流,而波起波滅,又因無明蓋復、業習牽纏,自性的清光,總是黯而不彰。其實,人生種種,無非是自性的顯現,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皆未曾與自性片刻相離。能以無所得的心來生活,不沾滯、不執著,便能與清淨的自性相契。

頌釣者塑像頌釣者塑像

若能求無所求,從容中道:釣得大魚(遇值利根傳人),有得魚(人)的喜悅;空手而回,也有月色相隨的空靈自在。

船子和尚有一派愜意灑脫的漁父家風:“不妨綸線不妨鉤,只要釣輪得自由,擲即擲、收即收,無蹤無跡樂悠悠。”他釣的卻又是那么的認真,不但白天釣魚,連晚上都投入了,即使空載明月,仍不氣餒,一釣就是三十個春夏秋冬。“三十年來海上游,水清魚現不吞鉤。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當然,在這三十年中,他並非全是空釣的,如:一天,有位官人來問:“和尚整天做什麼?”船子和尚豎起了船漿反問:“你會來嗎?”官人回答:“不會。”船子和尚嘆氣的說:“桌撥清波,金鱗罕遇。”來的人是不夠理想的接班,他只好“獨倚蘭撓入遠灘”。”船子和尚有偈說:“三十年來坐釣台,鉤頭往往得黃能。金鱗不遇空勞力,收取絲綸歸去來。”詩中的“黃能”,是傳說中的三隻腳的鱉。那么他等什麼樣的錦鱗呢?“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此魚寓指有根基能悟禪宗妙旨的傳人。

上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道友道吾禪師到京口,遇夾山善會(805~881)上堂說法不覺失笑。夾山下座後,請道吾慈悲:“某甲甚處不是,望為說破。”道吾不為說破,令他到華亭參船子禪師。夾山問:“這個人怎么樣?”道吾說:“這個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你如果去參他,必須換衣前往”。夾山易裝後直詣華亭。船子一見到他,就知道他是行者,便問:“大德住在什麼寺?”夾山說:“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船子繼續問道:“不似,似個什麼?”夾山說:“不是目前法。”船子問:“什麼地方學來的?”夾山說:“非耳目之所到。”船子見是根器,可惜太聰明了,嘆道:“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夾山正準備開口回答,就被船子一橈打落水中。夾山好不容易上船,船子又說:“道!道!”夾山又想開口,船子禪師又一橈把他打落水中,夾山豁然大悟,乃點了三下頭。船子禪師說:“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夾山於是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船子和尚說:“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夾山接著說:“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船子見夾山已禪機頓悟,方說:“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夾山於是掩起耳朵。師為印證說:“如是!如是!”遂囑咐他說:“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我三十年在藥山,才明白這根本大事,你現在已得法,以後就不要住在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裡,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無令斷絕。”船子首句話叫夾山不要住有,但又怕他執空,所以次句叫他亦不要住空,這是教人不住二邊,並告誡夾山以後當作之事。夾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知其不夠堅定,遂喚:“闍黎!”夾山乃回首,師豎起橈子說:“汝將謂別有?”船子和尚便復舟入水示寂以堅其信心。

有關船子和尚傳法夾山善會之因緣,禪林中稱為“船子得鱗”。鱗,指有金色鱗之魚,比喻眾中之大力者。而船子和尚傳下來只是蓑衣一件,有詞云:“問我生涯只是船。子孫各自賭機緣(參悟禪機)。不由地、不由天,除卻蓑衣無可傳。”“船”是指身體,“蓑衣”隱喻禪宗的傳法衣缽。

船子和尚所留下的《漁父撥桌子》,是禪文化,也是漁文化,可惜全唐詩、全宋詞皆未收入,幸蒙宋人呂益柔將之刻於上海楓涇海會詩石碑,方得傳播此宗教經文於後世。

參考資料

《景德傳燈錄》卷十五、《五燈會元》卷五、《釋氏稽古略》卷三、《五燈嚴統》卷五、《禪籍志》卷上、《景德傳燈錄》卷十四船子德誠條、《祖堂集》卷五、《指月錄》卷十二《船子和尚撥桌歌》。

《妙心法雨》

其二

釣者釣魚,釣絲搖動水波, 只要動一個水波,就馬上有千萬個水波跟著動。這是首禪詩,借水波的一波動萬波隨,

來寫人心之念,人的思想之波的容易被牽動,

也可以用來形容文思的觸發泉涌。

禪宗認為人所以痛苦,

在於其“無明”、“執著”,

若能放下,便是解脫。

此詩意境極為空明,

表現了禪宗那種毫不執著、

心無所往的恬適態度,

正如“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黃山谷(庭堅)點化《頌釣者》而作《訴衷情》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衣一釣絲,錦麟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釣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以《五燈會元》中的一段《頌明》歌,可知此“魚”即“道”: “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

“魚我所欲也”。人生有限,欲望無窮。或機緣錯失,或力有不逮,愛別離,求不得,遺憾多多。到終了,一切所得與未得,都如過眼煙雲。倘使有一份平安喜樂在心,縱然“滿船空載月明歸”,此生無憾矣。

啊,原來真正能讓心靈歸宿、靈魂安憩的不是那與愛人共棲的小小蝸居;也不是那高天廣宇,明山淨水,晨鐘暮鼓,古卷青燈,參禪修行;而是放下執著,萬緣隨心,寧靜澹泊,無欲無求的空明自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