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頌

《酒頌》

文/東都漫士

酒的釀造,在我國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酒文化的發展可以說是同步進行的。而酒的品種則是豐富繁多,名品薈萃。酒文化及酒典故更是紛繁多趣。酒自從產生出現之日起,就深受先民熱愛。人們在宴飲雅酌的同時,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別稱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而在我國詩詞文學作品中歌酒贊酒的篇章則是恆河沙數不勝枚舉。今以拙筆淺識就酒的起源與別稱以及酒與文人詩詞等集陋詩一首並附以詳註。以饗讀者以弘國酒文化。

《酒頌》
文/東都漫士
序文
酒的釀造,在我國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酒文化的發展可以說是同步進行的。而酒的品種則是豐富繁多,名品薈萃。酒文化及酒典故更是紛繁多趣。酒自從產生出現之日起,就深受先民熱愛。人們在宴飲雅酌的同時,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別稱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而在我國詩詞文學作品中歌酒贊酒的篇章則是恆河沙數不勝枚舉。今以拙筆淺識就酒的起源與別稱以及酒與文人詩詞等集陋詩一首並附以詳註。以饗讀者以弘國酒文化。
鼻祖儀狄初作醪,杜康空桑瓊漿造。
楚辭九歌言椒漿,江統著述有酒誥。
焦贛易林稱歡伯,伽藍記里白墮叫。
岐亭詩中曰黃封,說岳傳里名狂藥。
忘憂君,把詩釣。青州從事是雅號。
詩聖筆下杯中物,樂天詩中醍醐道。
般若湯,去愁掃。陶潛歸隱偏愛好。
劉伶貪杯鍤隨身,阮籍避世來依靠。
陳王平樂開盛宴,蘭亭流觴堪誇耀。
太白舉杯邀明月,張旭酣暢草書妙。
樂天詩曰稱綠蟻,杜牧梅引傾凍醪
五斗闊論唐焦遂,三杯兩盞李清照。
宋祖依它釋兵權,乾隆龜齡有奇效。
陸游萬事付一觴,蘇軾把盞詠水調。
醉臥沙場君莫笑,挑燈看劍把國報。
景陽岡上十八碗,智深醉後五台鬧。
【注釋】:
(1)鼻祖儀狄初作醪。
鼻祖:始祖,比喻創始人。《漢書•揚雄傳》:“有周氏之蟬嫣兮,或鼻祖於汾隅”。
儀狄:夏朝人,女性。相傳是我國最早的果酒釀造人。在《太平御覽》中說:“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
(2)杜康空桑瓊漿造。
杜康:夏朝人,傳說是最早的白酒釀造人。晉人江統《酒誥》記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以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在《中州雜俎》、《直隸汝州全志》里,都生動而具體地講述了杜康造酒的過程。據說河南汝陽杜康村的酒泉溝,有一棵老桑樹,這便是杜康發明酒的地方。杜康少時放羊,每天日出,就把羊趕往母羊坡放牧。晌午,就到酒泉溝吃飯看書。酒泉溝古時稱空桑澗,桑樹叢生。一股清泉穿林而過。泉邊有棵老桑樹,因年代久遠,樹身已空。杜康就在樹下吃飯。他常緬懷祖選,飯難下咽,就把剩飯扔進桑樹洞裡。鄉親們見杜康不思飲食,日漸消瘦,就給他送來曲粉充飢。無意中,他又將曲粉扔進了樹洞。這樣飯曲發酵變成了酒。杜康飲了此酒,才知酒能解憂助興。於是他總結了經驗,從此以釀酒為業。
以後人們命名的除“杜康溝”、“杜康泉”、“杜康河”,還有“杜康墓”和“杜康廟”。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詩句,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杜康是古代釀酒的專家。
瓊漿:酒的別稱。
(3)楚辭九歌言椒漿。
楚辭: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
九歌:《九歌》是《楚辭》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椒漿:酒的別稱。
《九歌•東皇太一》:“蕙餚蒸兮蘭藉,莫桂酒兮椒漿”。
(4)江統著述有酒誥。
江統:晉代人,字應元(一說元世、德元),西晉陳留圉(今河南省通許縣南)人。江統曾作《酒誥》並提出發酵釀酒法。
(5)焦贛易林稱歡伯。
焦贛(gong四聲):漢代人。字延壽。相傳《易林》為焦贛所作,稱《焦氏易林》。
歡伯:酒的別稱。焦贛的《易林•坎之兌》:“酒為歡伯,除憂來樂”。
(6)伽藍記裏白墮叫。
伽藍記:這裡指的是北魏楊炫之所著的《洛陽伽藍記》。
白墮:酒的別稱。據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中記載,“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齎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此,後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
(7)岐亭詩中曰黃封。
岐亭詩:這裡指的是宋代蘇軾的《岐亭》詩。
黃封:酒的別稱。宋代官釀,因用黃羅帕或黃紙封口,故名。後泛指酒。宋蘇軾《岐亭》詩之三:“為我取黃封,親拆官泥赤。”
(8)說岳傳里名狂藥。
說岳傳:這裡指的是清代小說家錢彩的《說岳全傳》。
狂藥:酒的別稱。《說岳全傳》第七三回:“飲三杯之狂藥,賦八句之鄙吟”。
(9)忘憂君,把詩釣。
忘憂君:酒之別稱。唐朝詩人施肩吾的詩句∶“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把詩釣:釣詩鉤的倒裝句。言酒能激起創作的靈感,故稱。宋代蘇軾的《洞庭春色》:“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
(10)青州從事是雅號。
青州從事:美酒的隱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則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 
(11)詩聖筆下杯中物。
詩聖:杜甫稱為詩聖。
杯中物:杯子中的東西,指酒。杜甫的《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忍斷杯中物,祗看座右銘。不能隨皂蓋,自醉逐浮萍”。杜甫的另一首《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二首》:“轉驚波作怒,即恐岸隨流。賴有杯中物,還同海上鷗”。
(12)樂天詩中醍醐道。
樂天:白居易字樂天。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一絕》詩中寫道,“更憐家醞春熟,一瓮醍醐迎我歸”。
(13)般若湯,去愁掃。
般若湯:”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因避諱,就把酒稱作“般若湯”。蘇軾《東坡志林•道釋》:“僧謂酒為般若湯”。宋代竇革的《酒譜•異域九》:“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
去愁掃(sao四聲):掃(sao四聲)即掃帚、掃把。這裡指去處愁悶的工具。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斗。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後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
(14)陶潛歸隱偏愛好。
陶潛:即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他的詩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詩。他的詩篇,與分的飲酒生活,同樣有名氣,為後世歌之頌之。
(15)劉伶貪杯鍤隨身。
劉伶:字伯倫。西晉沛國(治今安徽淮北市濉溪縣)人。竹林七賢之一,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劉伶曾寫有《酒德頌》。因劉伶貪酒成性後人稱之為酒仙。
(16)阮籍避禍來依靠。
阮籍:阮籍是晉代“竹林七賢”之一。阮籍飲酒狂放不堪,但最令世人稱道的還是他以酒避禍,開創了醉酒掩蓋政治意圖的先河。
(17)陳王平樂開盛宴。
陳王:即曹植,因封於陳(今河南淮陽一帶),死後謚陳王。
平樂(le):觀名,漢明帝所建,在洛陽西門外。今孟津平樂。
曹植曾作《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李白的《將進酒》亦有:“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之句。
(18)蘭亭流觴堪誇耀。
蘭亭:蘭亭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西南十四公里處的蘭渚山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寄居處。相傳春秋時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現址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啟重建,幾經反覆,於1980年全面修復如初。
流觴:即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流傳的一種遊戲。夏曆的三月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這種遊戲非常古老,逸詩有云:“羽觴隨波泛”。
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晉代有名的大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2人,在蘭亭修禊後,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這一儒風雅俗,一直留傳至今。當時,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活動後,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流到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據史料記載,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此之被人尊為“書聖”。
(19)太白舉杯邀明月。
太白:李白字太白。
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0)張旭酣暢草書妙。
張旭:唐代大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為人灑脫不羈,豁達豪放,嗜好飲酒,與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進、崔宗之、蘇晉、焦遂稱為“飲中八仙”。常於醉中以頭髮濡墨大書,如醉如痴,稱“張顛”。
(21)樂天詩曰稱綠蟻。
樂天:白居易字樂天。
綠蟻:酒的別稱。由於新釀成的酒呈黑色且發綠,像螞蟻的顏色一樣,所以就用“綠蟻”來形容新釀造的酒,後用來代指新出的酒。
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2)杜牧梅引傾凍醪。
杜牧:唐代詩人。
凍醪:酒的別稱。冬季釀造、及春而成的酒。亦稱春酒。唐代杜牧《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23)五斗闊論唐焦遂。
焦遂:唐代人,以嗜酒聞名,與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等人為酒友,並稱“飲中八仙”。
五斗闊論:杜甫《飲中八仙歌》稱:“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24)三杯兩盞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是宋代詞壇上婉約派的傑出代表。也是寫酒高手和愛酒之士,她一生與酒相伴,借酒抒情,自成詞風。李清照的詞與酒是分不開的。在古代女詞人中,像她寫到酒詞的女性,惟李清照一人。她那浸透酒香的妙詞名句,與李白、杜甫、陶淵明這些酒神、酒仙、酒聖的詩作一樣,千年傳頌,膾炙人口。
三杯兩盞:李清照在她的傳世作品《聲聲慢》中有:“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25)宋祖依它釋兵權。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釋兵權:杯酒釋兵權的簡稱。中國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接受趙普建議,解除武將兵權,以免重蹈晚唐五代滅亡之覆轍。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等宿將飲酒,以高官厚祿為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因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決策,所以史稱“杯酒釋兵權”。
(26)乾隆龜齡有奇效。
乾隆:即清高宗純皇帝,姓愛新覺羅,諱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他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駕崩時年為八十九歲。
龜齡:這裡指的是龜齡酒。對於乾隆的長壽原因,後人認為與他經常服用有著補益增壽作用的龜齡集和龜齡酒是分不開的。
(27)陸游萬事付一觴。
陸游:陸游字放翁,宋代詩人。陸游《醉賦》:“我疾多自愈,初非遇奇方。我生固多難,欲慮忽已忘。頹然亂書中,不知歲月忙。有時或得意,炙冷不暇嘗。乃今又大悟,萬事付一觴。書中友王績,堂上祠杜康”。
(28)蘇軾把盞詠水調。
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南宋大文豪。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29)醉臥沙場君莫笑。
此句語出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0)挑燈看劍把國報。
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以酒寫閒置之愁,報國之志。
(31)景陽岡上十八碗。
景陽岡:景陽崗位於山東省聊城陽穀縣城東16公里張秋鎮境內。傳說為《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水滸傳》:武松在回家的途中,路過景陽岡遇到一隻猛虎,在連喝了十八碗酒的情況下把這隻猛虎打死,為當地老百姓出去一大害。後被世人傳為佳話。
(32)智深醉後五台鬧。
智深:即魯智深《水滸傳》人物。原名魯達。智深,是他出家做和尚後的法名。又稱魯提轄,此名因他職位所稱。綽號花和尚魯智深。生活環境是北宋年間。魯達是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漢,十員步軍頭領第一名。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髮為僧,改名魯智深。
魯智深到五台山文殊院落髮為僧,可是在寺中難守佛門清規,酒後大鬧五台山。就此顯示魯莽豪放、不受約束的性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