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椎

十七椎

十七椎,中醫腧穴,出自於《千金翼方》,《類經圖翼》列作奇穴,位於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臥取穴。主治腰骶痛、腿痛、下肢癱瘓、轉胞、痛經、崩漏、遺尿、肛門疾患,以及坐骨神經痛、功能性子宮出血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名稱釋義

中醫學稱第一胸椎為一椎,第五腰椎為十七椎,穴在其棘突下,故名十七椎。

功能作用:強腰補腎,主理胞宮。

定位

十七椎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解剖

(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

(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第5腰神經後支的皮支分布;深層有第5腰神經後支的肌支和腰動脈分布。

主治

1、痛經,崩漏,月經不調,遺尿;

2、腰骶痛。

操作

直刺0.5~1.0寸,可灸。

配伍

產後腹痛:十七椎、中極、關元、三陰交、中髎、天樞、歸來。

痛經:十七椎、關元、中極、氣沖、太沖、地機、血海、次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