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抖空竹

北京抖空竹

空竹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具有文化娛樂價值、健身鍛鍊價值和社會民俗價值。廣內地區的空竹具有製作工藝高、樣式多、品種多、花樣多的特點。

簡介

北京抖空竹北京抖空竹

空竹,以竹木為材料製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與空鐘混稱,俗稱響葫蘆,江南又稱之為扯鈴,以北京、天津所產的最為著名。抖空竹是我國獨有的民族體育運動之一,作為一種中國古老的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不論過去還是現在,經常出現在北京街頭巷尾。 抖空竹是兒時經常玩耍的一種遊戲,現在老了又玩起了它。一個小小的(一般玩的空竹約200~300克,也有為了練勁的把空竹做的比較大從1~幾公斤的都有)上下飛舞的空竹。玩者用上肢做提、拉、抖、盤、拋、接、下肢做走、跳、繞、騙、落、蹬、眼做瞄、追、腰做扭、隨、頭做俯仰、轉等動作,要在最有利的一剎那間來控制它,在空中完成各種動作,過早過晚都要失敗,這就需要做到反應快、時間準、動作靈敏、協調。因此,抖空竹有利於提高人們的反應、靈敏和動作協調的能力,抖空竹使上下肢的關節、肌肉、韌帶都得到很大的鍛鍊,同時也使腰部得到鍛鍊。而跳躍時,則不但要跳,腰部動作也很重要,上肢隨同擺動,有時頸部也要運動。連續跳躍,心跳可以加速。由此可見,抖空竹是一項全身運動,有時還很激烈。經常參加這項運動,不僅可使上下肢肌肉、韌帶富有彈性,關節靈活,而且可使心、肺系統得到全面鍛鍊,起到增進身體健康的良好作用,對身心健康極為有益。

抖空竹運動量可隨意控制,可視自己的體能來確定運動量。不必與人爭搶衝撞。不受場地限制、占地小、器具簡單投資少男女老少都可參加。其抖法多種多樣,有單人抖、雙人抖、多人抖;有正、反、花樣抖等一百多種玩法。抖空竹寓遊戲於運動之中,只要玩得開心,合理掌握運動量,不但能夠達到強身之目的,還能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其鍛鍊效果堪與慢跑、游泳、騎車、划船、爬坡、越野、和徒手體操相媲美。青少年可以對高難動作進行練習,增加戶外活動做為電腦遊戲的補充,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以通過不十分激烈的動作進行練習,堅持下去大有好處。尤其老年人腰腿不便是常見的慢性病,抖空竹基本在於腰和四肢,如經常適度抖空竹,對舒筋活血,益壽保健,有一定的效益。曾有許多報導,由於堅持抖空竹,恢復了健康和延緩衰老的實例。

抖空竹是我國獨有的民族體育運動之一,它不僅是鍛鍊身體的手段也是一種優美的藝術表演,很具觀賞性,它同武術一樣,應該加以挖掘整理繼承發展。發展抖空竹運動,還對其他體育項目如武術、體操、跑步等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輔助運動練習,特別是中國小,在體育課上增加抖空竹訓練,對青少年的發育也大有陴益。


歷史

北京抖空竹北京抖空竹

空竹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書中就有空竹玩法和製作方法記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為證,可見抖空竹在民間流行的歷史至少在600年以上。宣武區廣安門內下斜街的都土地廟(今宣武醫院院址)建於明代,民國時,每月逢初三、十三、二十三日廟會開市,特別是春節和二月二龍抬頭時,表演空竹和出售空竹是廟會特色和重要內容。受其影響,廣安門內地區歷史上就有許多以“抖空竹”為重要遊藝活動的居民,其中不乏世家傳人,是當時市民生活中的一景,更是北京胡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北京竹木空竹的製作者、人稱“空竹張”的張國良先生祖居宣南,其空竹製作經歷了三代人的傳承與發展。

分類

空竹分為雙輪空竹、單輪空竹、雙軸空竹、雙輪多層空竹和異型空竹等。一般空竹約重二三百克,直徑十五厘米左右。廣安門內的空竹製作是純手工的,有精湛的技術和獨特的製作工藝。抖空竹集娛樂性、遊戲性、健身性、競技性和表演性於一身,技法多樣,目前掌握的花樣技法就有100多種,還有雙人、多人等眾多集體花樣。

文化遺產

北京抖空竹北京抖空竹

空竹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具有文化娛樂價值、健身鍛鍊價值和社會民俗價值。廣內地區的空竹具有製作工藝高、樣式多、品種多、花樣多的特點。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與變遷,空竹作為歷史發展的見證和民俗文化的傳承,面臨著文化空間缺失、家族傳承困難、研究成果奇缺、空竹商品瀕臨滅亡等嚴峻形勢。

形狀

空竹為圓盤狀,中有木軸,以竹棍系線繩纏繞木軸拽拉抖動。空竹分為單輪(木軸一端為圓盤)和雙輪(木軸兩端各有一圓盤)兩種。圓盤四周有哨口,以一個大哨口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為高音孔,分為雙響、四響、六響,直至三十六響。拽拉抖動空竹時,各哨同時發音,高亢雄渾,聲入雲表。

組織

北京抖空竹歷史悠久,民眾基礎穩定,技術技巧成熟完備,是抖空竹這一民間體育活動發展傳承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北京有專門的民間組織——“北京玩具協會空竹專業委員會”,目前已有近百名會員,其中既有抖空竹的能手,也有製作空竹的高手。

代表作

北京抖空竹北京抖空竹

抖空竹的技術技巧在繼承中又有創新,如“金雞上架”、“翻山越嶺” 、 “織女紡線”、“夜觀銀河”、“二郎擔山”、“抬頭望月”、“鯉魚擺尾”、“童子拜月”、“鷂子翻身”、“彩雲追月”、“海底撈月”、“青雲直上”等,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其中“螞蟻上樹”系將長繩一端繫於樹梢,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動一隻空竹,迅速將飛轉的空竹拋向長繩,持繩者用力拉動長繩,將空竹抖向五六十米高的空中,待空竹落下時,抖空竹者將其穩穩接住,令觀者驚嘆不已。

作用

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運動項目。當雙手握桿抖動空竹做各種花樣技巧時,上肢的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下肢的胯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加之頸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運動著,因此抖空竹有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