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工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是中國著名大學工學院。工學院現設有力學與空天技術、能源與資源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工業工程與管理、航空航天工程系等6個系,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並在未來的人才引進、硬體設施、管理模式和與企業的合作上都有良好的規劃。

成立背景

北京大學工學院校徽北京大學工學院校徽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現代工業技術愈加處於關鍵地位。北京大學原有的學科設定偏向文、理, 醫等學科,在基礎學科教學、科研實力占據國內首屈一指地位的同時,面向現代工業技術的工程學科未得到充分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與國家需求、經濟建設相結合,創造自主智慧財產權,實現工業興國戰略,幫助北京大學基礎學科研究成果進行產業化轉化,為祖國的建設服務,就成了擺在北京大學面前的一項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北京大學要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在未來尖端新技術的前沿學科和交叉學科占有一席之地,學科完備十分重要。這些需求,就要求北京大學大力發展工程學科。
北京大學在工程技術人員培養、套用科學研究及技術開發等方面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從目前的條件和國家發展形勢來看,北京大學有條件組建起點較高的新的工學院的模式,使之成為完備的研究型大學。2005年2月,北京大學校長辦公會議決定利用自身強大的理科、醫科以及人文科學的綜合學科優勢,重新創建工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的建立從一開始就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工學院看齊,跳出現行的辦學體制之外進行設計,本著建立世界一流大學這個總目標,從教員隊伍、學院結構、管理體制、課程設定等方面直接引進國際一流大學工學院的成功經驗,希望在十年內建成同國際接軌的世界一流的工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創建初期擬組建五個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力學與空天技術系、能源與資源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 、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系。
北京大學工學院不追求大而全,將藉助北大雄厚的基礎研究和綜合學科優勢以及出色的學生背景,以與國際先進大學教育體制接軌的管理模式,建立具有先進性、科學性的工程學科和國際水平的工學院,北京大學工學院將致力與把工學院建成國家工程和教育的中心,將來工程技術的研發中心,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將來工程領導人和企業家的教育培訓中心。
工學院將面向朝陽工業,著重於國家重大項目,著重於與產業的聯繫。以工程科學為主,建立工程研究的思想庫。建設世界一流工學院,培養國際一流工程及工程管理人才。
在教育方面,工學院在堅持北大傳統的文、理、醫基礎教育的同時,將注重學生面向現代社會新工業、新技術的實際能力的培養。工學院還注重國際化教育,一方面採取雙語教學的策略,通過面向全世界招聘,聘任一定比例的外籍教師直接用英語授課,講授工業界最新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習初期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另一方面,爭取在學生學習完大部分學分課程後,輸送他們到國內外的企業進行實習,培養實際的技能。
北京大學工學院自去年重組以來,得到了北京大學校領導與各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目前,我們已經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工學院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有信心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目標!

歷史淵源

北京大學工學院北京大學工學院

北京大學在早期歷史上是學科齊全的,有文科、理科、農科、工科等各類學科。1946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基於當時中國工業力量薄弱、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匱乏之現狀,北京大學依託當時理學院之雄厚基礎,正式掛牌工學院。當時北大工學院人才濟濟,名家雲集:院長為馬大猷先生,教授如錢偉長,鍾士模,孟昭英,唐統一,董樹屏,兼課教授如江澤涵、王壽仁、劉開祥、趙廣增、錢三強,新聘教授如傅鷹、繆仲華、王俊奎、陳國符、王之軒等,均為飽學之士。
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北大工學院機、電、土、建4系合併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合併到天津大學,北京大學工學院建制撤銷,北京大學成為以文科、理科基礎學科的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在長期的工科教育歷史中,北大工學院為國家培養了五千餘名工程技術骨幹,當時的助教如高景德、黃宏嘉、鄧稼先、朱光亞等,後來均成為著名的專家學者。
1998年,在慶祝建校100周年之際,北京大學提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計畫。2000年,原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北大成為一所擁有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教育科學、醫藥科學和語言科學等多學科的新型綜合性大學。2005年,為了在未來尖端新技術的前沿學科和交叉學科占有一席之地,北大決心利用自身強大的理科、醫科以及人文科學的綜合學科優勢,重新創建工學院。

發展特色

北京大學工學院北京大學工學院

工學院在北大雄厚的文、理,醫背景下建設工學,將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工學院將面向未來尖端新技術的前沿學科和交叉學科,發展生物醫學工程、材料與納米技術工程、能源與資源工程等新興工科,為我國的現代化發展服務。
工學院不追求大而全,將藉助北大雄厚的基礎研究和綜合學科優勢以及出色的學生背景,以與國際先進大學教育體制接軌的管理模式,建立具有先進性、科學性的工程學科和國際水平的工學院,北京大學工學院將致力與把工學院建成國家工程和教育的中心,將來工程技術的研發中心,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將來工程領導人和企業家的教育培訓中心。
北京大學工學院將面向朝陽工業,著重於國家重大項目,著重於與產業的聯繫。以工程科學為主,建立工程研究的思想庫。建設世界一流工學院,培養國際一流工程及工程管理人才。
北京大學將借鑑世界一流大學工學院的成功經驗,建設高起點、高質量、高層次的工學院,在辦學上營造更加寬鬆的環境,在教學、科研、人事、財務、資源配置等方面制定與一流工學院接軌的傾斜政策,努力吸引國際一流學者參與工學院的建設。力爭在十年內建成同國際接軌,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工學院。

教學招生

北京大學工學院北京大學工學院

工學院從建立之初就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工學院看齊,跳出現行辦學體制之外進行設計,從教師隊伍、學院結構、管理體制、課程設定等各個方面直接引進國際一流大學工學院的成功經驗,希望在十年內建成同國際接軌的世界一流工學院。目前,工學院集中發展能源、資源、環境;生醫、材料、納米;航空、航天、航海三個主要方向。
工學院藉助北大雄厚的基礎研究和綜合學科優勢,加強跨學科研究,力爭使北大工學院成為國家工程科學研究和教學的基地、未來科學技術發展研究的中心,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未來工程技術科學領導者、優秀企業家和工程師培養的搖籃,為國家與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工學院在2006年開始進行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在2006年招收研究生75人,2007年招收研究生120人,自2008年開始,每年研究生的招生人數穩定在200名左右;工學院2006年開始進行本科生招生和教育,2006年招收本科生100人,2007年招收本科生100人,2007年招收本科生100人,2008年招收本科生94人,2009年計畫招收120人。
北京大學工學院將本著精英人才培養的原則,建立世界水平的工學教育中心,為學術界、工業界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人才。

管理體制

北京大學工學院的建立從一開始就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工學院看齊,跳出現行的辦學體制之外進行設計,本著建立世界一流大學這個總目標,從教員隊伍、學院結構、管理體制、課程設定等方面直接引進國際一流大學工學院的成功經驗,希望在十年內建成同國際接軌的世界一流的工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將採取與國際先進大學教育體制接軌的管理模式。工學院在教學科研等行政方面實行院長負責制,在學校統一規劃和授權下,學院享有獨立的用人權、財務權和學術管理權。
北京大學工學院員工實行國際通行的聘任制度(Tenure-Track)。招聘的方向和人數由院長,副院長和系主任等有關人員協商後決定。被招聘的教職人員由工學院組織招聘委員會評審、面試和投票確定。授聘與否最後由院長根據招聘委員會推薦,工學院資源,被招聘人員的研究方向和能力,發展潛力和教學能力等決定。經北京大學校長授權,由工學院院長代表學校與受聘人員簽訂聘用契約,並根據契約進行管理。

工學院簡介

北京大學在人文、社會、理學、醫學等諸方面都有極深厚的實力。建設世界一流的工學院,既可以加強北大的工科文化,又能切實促進國家高科技、新技術的發展,為營造創新型社會做出貢獻。
2005年6月北京大學工學院正式組建。根據學校發展的綜合布局,北大工學院從成立開始就從高起點出發,立足於尖端科技、交叉學科,如能源與資源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等。工學院藉助北大雄厚的基礎研究和綜合學科優勢,加強跨學科研究,力爭使北大工學院成為國家工程科學研究和教學的基地、未來科學技術發展研究的中心,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未來工程技術科學領導者、優秀企業家和工程師培養的搖籃,為國家與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北大工學院組建以來,在院系建設、人才引進、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在國際上招聘了一批頂尖科研領軍人員,設立了由國內外著名大學校長、院長和知名院士構成的工學院學術指導委員會。2006年3月,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整體進入工學院,加強了工學院的整體實力。工學院現設有能源與資源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力學與空天技術、工業工程與管理等5個系,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並在未來的人才引進、硬體設施、管理模式和與企業的合作上都有良好的規劃。
力學與空天技術系,主要研究方向:
·湍流和複雜流動基礎理論
·複雜控制系統的分析與綜合
·先進工程與科學計算
·新型材料的力學性能與原理
·複雜流動的實驗、計算與工程套用
·複雜智慧型系統與航空航天結構的動力學與控制 能源與資源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能源開發與利用
·可再生能源
·水資源
·能源、資源計算與模擬
·溫室氣體的控制與利用
·油氣田開發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力學和生物複雜性
·細胞與分子生物工程
·醫療器械
·數學與計算生物醫學
·生物醫學圖像與信息處理
·生物醫用材料 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系,主要研究方向:
·納米材料與器件
·生物材料與器械
·環境與能源材料
·智慧型、光電材料
·材料計算與模擬
·材料表征與測試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主要研究方向:
·藥物信息與工程研究
·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
·質量控制和可靠性分析
·物流技術與供應鏈管理

發展前景

北京大學工學院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我們正在面向全世界招聘頂尖人才。現在工學院有教師70餘名,在2007年底前將新聘任50名左右的傑出人才。我們計畫在未來5至10年內,北京大學工學院將擁有150名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
規劃建設中的工學院大樓
在硬體設施方面,學校將為工學院新建兩棟教學和辦公樓,總面積達40000平方米。
在管理模式上將與國際接軌,工學院實行院長負責制,在學校統一規劃和授權下,享有獨立的人事權、財務權和學術管理權。
工學院也將不斷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力爭達到教學、科研、套用一體化。
2006年2月北京大學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簽署了合作意向書,確定兩校共同推進工程、環境、能源與管理等領域的合作,並將成立聯合工學院(PKU-GT Joint CoE)。屆時,喬治亞理工學院將選派、選聘教授來北大工作,同時也將共同培養學生。
2006年3月北京大學工學院與全球領先的油田服務公司──斯倫貝謝公司(Schlumberger)簽署了助學與合作協定。斯倫貝謝公司將為北大工學院5名貧困優秀學生提供全程資助,使其能完成學業。工學院為品學兼優的學生提供獎學金,而高年級的學生經學校推薦將有機會到國際著名大學、國內外知名企業實習和進行畢業設計、論文。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簽署了合作意向書
斯倫貝謝公司簽署助學與合作協定
2005年9月,北京大學工學院已經開始接收研究生,2006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計畫招收近100名本科生、90餘名研究生;2007年將招收150名本科生和120名研究生;從2008年起,招生人數將穩定在本科生、研究生各200名的規模。
未來的北京大學工學院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熱忱地歡迎你的到來。用你的智慧和才幹,來共同推動工 學院的發展,讓北大能為你而驕傲!

師資隊伍

北京大學工學院擁有1個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力學),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博士點(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工程力學、生物力學與生物醫學)。其中,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是國家教育部的重點學科。
北京大學工學院教師具有數理背景強、理工結合的特點,學風嚴謹、勤懇敬業,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教學素養。工學院目前有教師70餘名、實驗人員20餘名,擁有中科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36人,教授28人,特聘研究員7人,副教授22人,高工、高實9人,還有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
近年,我們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有10人次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4人次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畫和新世紀人才計畫基金資助。每年均有多名中青年教師獲得各種教學獎勵,如周培源力學獎、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王陽元楊夫清院士獎、優秀青年教師獎、正大獎教金、安泰獎教金等等。在2000年~2005年期間,我們還有3名教師被評為北京大學“最受學生愛戴的十佳教師”。

科學研究

北京大學工學院有著寬鬆的科研環境,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的管理模式和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學院現有湍流與複雜流體國家重點實驗室、空氣動力學實驗室、智慧型控制實驗室、現代力學測試分析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固體力學實驗室、航空航天動力學與控制實驗室、衝擊動力學實驗室、石油與地熱技術研究所、水資源研究中心、高等油藏模擬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實驗室及計算機教學實驗室等,為我院各系的科研和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流體力學實驗室
現代力學測試分析中心
固體力學實驗室
智慧型控制實驗室
北京大學工學院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喬治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一流大學有經常的學術往來,與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有合作關係。每年都有許多海內外專家、學者來院進行學術交流,聯合培養與指導學生;同時學院每年都派出部分教師赴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修、工作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每個學期,學院的學生們都有很多機會聆聽國內外知名學者的精彩學術報告,與大師們面對面地進行學術交流。
現代力學測試分析中心 原位納米力學測試室
國際著名機器人專家、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Oussama Khatib等訪問智慧型控制實驗室
北京大學工學院聚集了國內外眾多的知名教授,在先進材料、能源與資源、生物信息、控制理論、湍流的物理機制、工程科學計算、大規模數值模擬等前沿科學問題的研究及工程套用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們的研究和套用成果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水平,部分成果得到國際公認。
《Science》報導陳十一教授研究小組關於鏇渦形成機理的最新成果
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十一教授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湍流多相流、顆粒流以及微尺度流等前沿科學問題。
《Science》雜誌2006年3月6日報導了陳十一教授和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合作研究的鏇渦形成機理的最新成果,該工作發表在3月3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PRL)。報導指出,陳教授等的研究成果對認識鏇渦的物理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從水池裡的小鏇渦到颶風、海洋流動和金星上巨大的風暴,鏇渦無處不在。陳十一教授和他的合作者通過系統的實驗和數值模擬發現,在二維情況下,鏇渦的能量是從小渦流向大渦,符合“吸血鬼”模式。這一發現,證實了上世紀七十年代Robert Kraichnan從數學上提出的著名假設,可以幫助人們構造更好的計算模型,更精確地預測和更好地理解颶風、海洋渦流和氣象問題。
湍流和複雜流動的基礎理論、實驗與計算
湍流的直接數值模擬
湍流是流體在高速運動時所特有的一種複雜流動,一直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周培源先生的支持和倡導下建立的,目前由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佘振蘇教授任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有:
·鏇轉湍流的理論與套用;
·高速氣流的湍流理論和模型;
·湍流與多尺度複雜系統的層次結構理論
·湍流複雜流場結構的識別與分類;
·多尺度運動級串動力學;
·不可壓縮和可壓縮湍流的精細實驗測量;
·湍流的大規模數值模擬等。
這些研究的目標是建立富有原創思想的湍流模型,為國家航天尖端技術中的湍流預測和控制提供方法和原理。
大型水輪機震顫
風力機氣動設計
風工程研究
北京大學早在七十年代初就在國內首先開展了大氣邊界層氣流(近地面風)的風洞模擬實驗。由顧志福教授等領導的空氣動力學實驗室,開展了大量的基礎性建築物風荷載研究工作,對國內實際的工程項目進行了大量的風荷載、風環境風洞試驗,取得了重要成果,2004年獲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空氣動力學實驗室近年來在國內率先成功地開展了電廠直接空冷系統風效應風洞模擬實驗。該項技術的成功套用,結合國家開發大西北的戰略決策,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航空航天結構動力學與複雜智慧型系統的控制
針對航空航天工程中大量存在的非線性多體、多尺度與多物態耦合的複雜力學系統的性能與控制問題,建立系統的非線性控制理論與方法,研究複雜材料、複雜結構的新理論。目標是為航空航天的複雜結構和新材料的研究、以及實現對複雜系統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論與方法。
由中科院院士黃琳教授、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王龍教授所領導的課題組,在現代控制理論、穩定性理論、非線性控制、 智慧型控制、魯棒控制、混合系統控制、網路化系統控制、群體行為與群體智慧型、複雜網路系統、仿生機器人、多機器人協作、 控制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等研究領域有著傳統的研究優勢和基礎,研究成果居世界前沿。
航空航天動力學與控制實驗室
三自由度直升機系統
東博會上陳至立等領導參觀力學系製造的機器海豚
北京大學工學院智慧型控制實驗室的RoboCup四腿機器人足球隊——北大功夫隊(英文名sharPKUngfu),主要致力於四腿機器人足球比賽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2005年7月,在江蘇常州舉行的中國機器人大賽中,北大功夫隊獲得RoboCup四腿組季軍。
新型材料的力學性能與原理——納/微米尺度非均勻介質力學
納/微米尺度下的非均勻介質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現代工業領域(如生物組織、MEMS、Quantum dots、Nanocomposites、Nano-fluids),對納/微米尺度下物質力學行為的研究是力學領域前沿性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套用價值。 由工學院力學與空天技術系王建祥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領導的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研究方向有:
·先進複合材料的力學行為
·納米結構材料、量子點結構
·功能複合材料的力學和相關物理特性
研究特色是:針對這些介質中普遍性的力學問題提煉、發展理論模型,從基礎上形成原創性的理論體系; 研究手段包括理論分析、實驗表征和多層次複雜結構的數值計算。
先進工程與科學計算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北京大學的計算結構力學在國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各項軟體的推廣工作曾多次獲國家級獎勵(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國內現有的最主要的通用計算結構力學軟體皆與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空天技術系直接相關;另外,在冷卻塔的分析方面,力學與空天技術系一直是技術輸出單位。在這個方向上,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空天技術係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計算力學的基本技術研究一直是北京大學計算力學方向研究的重點,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在發展自主著作權軟體的同時,一直在研究計算力學/物理的基本方法與技術,在所開展的研究方向上是國內領先的,有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發展了有限元方程組的快速解法,求解速度在國內領先非常之多,在國際上也是最快的幾種解法之一;針對建築結構分析模擬的特點在國內率先提出並構造了剪力牆單元模型,其思想被國內多家工程結構分析軟體所採用,促進了我國土建結構分析軟體的推廣、套用等等。
自主著作權軟體:
·《BS》,《BSD》鏇轉殼的分析
·《LISA》線性通用有限元
·《NOLM》,《NOLM83》土力學有限元
·《SAP81-CH》,《SAP84》 線性通用有限元(局部非線性)
能源與資源工程
自然資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基礎。能源短缺是中國經濟發展,國家安全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在過去的二十年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能源的需求量也翻了一番。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從1995年的7.6%增加到2005年的40%。在未來的二十年內,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將出現超高速增長。
能源研究方向:
·油氣田開發
·溫室氣體的控制與利用
·新興能源開發
隨著中國目前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開展,優質水資源的短缺問題已經對地區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一方面需水量不斷增加,而另一方面水質卻在不斷惡化。為了治理不斷惡化的水資源環境,國家科研的投入在大量增加。
國家重大水資源問題研究:
·鄂爾多斯盆地
·華北平原水資源
射流火焰燃燒技術
射流是大多數燃燒系統的基礎,射流流動狀態對系統的效率和污染排放指標的有關鍵的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燃燒將繼續是能源利用的最主要手段。如何有效地減輕燃燒引起的污染,同時又提高效率,是我們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在中央政府定下“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等目標的前提下,解決這些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工學院米建春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近年來與澳大利亞Adelaide大學TEC研究小組以及FCT燃料燃燒技術公司合作,發展了各種射流及燃燒裝置。自激發抖動射流噴嘴技術(獲多項國際專利授權)及利用抖動射流技術的高效低污染燃燒器——自進動射流(氣體)燃燒器已商品化,並成功地用於世界各地多家工業窯爐上。這種燃燒器降低NOx約30~50%,節省燃料約5~8%。最新發展的一種簡單的新型超穩定火焰燃燒器能在任意角度的15級颶風(風速約170公里/小時)下保持火焰不滅。悉尼2000年和雅典2004年夏季奧運會(手持和主)火炬燃燒系統就是米教授和他在Adelaide大學的同事們一道參與設計的。
系統生態學與能源資源工程
陳國謙教授所領導的課題組,近年來承擔了國家基礎研究重點規劃(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重要項目,在環境流動機理、生態系統工程與環境資源核算等方面多有研究進展。陳國謙教授在系統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方面提出了宇宙 (Cosmic exergy)的概念,確證了生態系統最根本的自然資源是宇宙 ,而非太陽能,進而提出基於 值(Embodied Exergy)概念的生態價值評價體系,改進了系統生態學創始人Odum所提出的能值方法。這一體系在交通、電力、農業、黃河流域乃至整箇中國社會的生態價值分析與評價中有重要套用。
生物醫學工程――新興交叉學科
生物醫學是當今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未來生物醫學的重大突破一定是通過多學科的交叉來實現的。多學科的交叉必定能夠促進生物醫學技術的創新,如生物醫學成像技術、醫學微電子技術、醫用生物材料技術、新藥研製技術、生物醫學信息學等,並且將對生命科學的基礎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集數學、力學、計算機、物理、化學、生物學和醫學等不同學科專家的智慧,開展跨越數、理、化、生、醫等多個學科的交叉科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果。研究方向有:
·生物力學和生物複雜性
·細胞與分子生物工程
·醫療器械
·數學與計算生物醫學
·生物醫學圖像與信息處理
·生物醫用材料
生物醫用材料
生物醫用材料是指用於醫療的能植入生物體或能與生物組織相結合的材料。醫用材料中,金屬材料套用最早,它可以半永久或永久性地植入人體內,以置換被破壞、病變的及部分磨損的組織,或進行骨骼、關節、血管、牙齒等的修復。目前臨床上主要套用不鏽鋼、鈷基合金、鈦及其鈦合金、鉭以及NiTi形狀記憶合金等。
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材料與器械實驗室致力於新型生物醫用金屬材料開發,研究其微觀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內在聯繫。

多彩生活

參加學校歌詠比賽
北京大學設有多種獎學金、助學金和助學貸款。我院2001-2004年度有194名學生獲得獎學金,264人獲得獎勵;2002-2006年度有122人獲得助學金;2000-2005年度獲得助學貸款的學生達104人。
我院設有專門的學生工作辦公室,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團委書記和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組成,負責學生的管理、教育與服務等方面工作。自2004年起,我院還為本科生配備了導師,每個導師輔導8~9名學生。他們熱情關心學生的全面成長,組織安排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與國情教育,積極引導學生養成勤奮認真、團結向上的風氣,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和敬業精神。
參觀航天博物館
拔河比賽
美好前程
北京大學工學院的本科畢業生,具有堅實的數學、力學、物理基礎,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識和實驗的能力,更具有特色的是系統地掌握計算機原理和套用知識,受到編製程序、計算機繪圖、數據處理等訓練。因此,我們的畢業生在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工作中,從提出科學簡化模型到理論上解決問題或用數學方法算出結果,都表現出了敢於攻關,善於解決問題的優秀素質。近年來我院約65%的本科畢業生經免試或考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其它畢業生進入國內外其他大學或研究機構、工業部門與高新技術領域從事與力學、工程科學和計算機套用等相關領域的工作或學習。
隨著工學院的迅速發展與完善,我們相信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北大工學院畢業生的身影活躍在國內外的各行各業之中。堅實的數理基礎、求實的學術風格、靈巧的動手能力、善於解決問題的優秀素質……這一切將為北大工學院的畢業生們造就令人矚目的、美好的前程。

課程設定

學年 專業 課程
第一學年 不分專業 微積分(一)、微積分(二)、線性代數與幾何、機率與數理統計、計算方法、普通物理學及實驗、理論力學、普通化學、熱動力學、現代工學通論
第 二 學 年 以 後 必 修 課 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 高等微積分、高等代數、常微分方程、材料力學
數學物理方法、彈性力學、流體力學、力學實驗等
工程結構分析專業 常微分方程、材料力學、工程數學、工程流體力學、工程彈性力學、結構力學及其矩陣方法、工程設計初步、力學實驗等
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 世界能源與資源通論、普通地質、資源地理、流體力學、傳熱傳質學、滲流物理、套用地球物理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數值模擬、個體經濟學等
選修課各專業均有 微機原理、固體力學進展、流體力學進展、工程材料概論、生物醫學工程概論、系統工程概論、系統與控制引論、智慧型最佳化算法引論生物固體力學、生物流體力學、計算流體力學、粘性流體力學、塑性力學、振動理論、斷裂力學、彈性板理論、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氣體力學、傳熱傳質引論、工業空氣動力學、工程塑性力學、工程流變學、經典力學中的數學方法、現代數學引論、力學史、土力學與地基、專業英語、有限元法、計算幾何、工程CAD、機率與統計、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圖像處理、醫學信號與醫學圖像處理、生物醫學感測器、生物信息學算法導論、油氣田開發、提高採收率、測井理論與解釋、油田化學、地震解釋、鑽井工程、地面儲運工程、石油地質、採油工藝、試井理論、石油儀器儀表、燃燒物理化學入門、燃燒技術、生態環境概論、大氣空氣動力學、環境污染化學、系統生態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水文水資源、地下水動力學、非飽和帶水文學、污染物運移與治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