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苦蕒菜

匍匐苦蕒菜

匍匐苦蕒菜,別名沙苦蕒菜,(學名:Chorisis repens)是菊科沙苦蕒屬的植物。分布在日本、俄羅斯、朝鮮、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河北、福建、澳門、山東等地,生長於海拔1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海邊沙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簡介

匍匐苦蕒菜匍匐苦蕒菜
匍匐苦蕒菜(Ixeris repens A. Gray),菊科,多年生草本,具地下橫走根莖,在海岸沙灘中生長,借地下根莖四處伸展,不斷長根和出土新枝,生命力極強,成為海濱沙灘常見雜草。
種中文名: 匍匐苦蕒菜
種拉丁名: IxerisrepensA.Grav
種別名: 窩食沙苦蕒菜
異名
Ixerisrepens(L.)A.Gray
Lactucarepens(L.)Max.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無毛,具橫走的根狀莖。葉互生,長5—12cm,寬3—5cm,3—5掌狀分裂,裂片先端圓鈍,邊緣有鋸齒,淺裂或全緣,具長柄。頭狀花序2—6,直立,梗長2—7cm,總苞長10—12mm;外層總苞片不等長,卵形或矩回形,內層總苞片8,矩圓形,先端鈍,百狀花黃色,乾時變為紫紅色,長15—17mm,先端5齒裂。瘦果紡綞形,棕褐色,長6—7mm,有縱條棱,喙長1—2mm,冠乇白色,長5—7mm。

地理分布

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華為;和華南,俄羅斯,越南、朝鮮、日本也有。

生物生態特徵

匍匐苦蕒菜在山東沿海地區4月初萌發返青,6月下旬抽出花莖,7月開花,花期一直延續到9月,8—10月不斷結實,綠苹期至霜降,生育期150天左右。匍匐苦蕒菜是我國溫帶沿海沙灘,鹽性沙土的主要牧草,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為7.5—8.0。在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北部沿海沙灘,凡是海水浪花波及到的天然灌溉沙地都能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沙土生長最好,積水低洼灘地,雖為沙質也不能生長。匍匐苦蕒萊地下根狀莖較淺,只在地表下2—3cm的沙土內生長,在過於乾燥的高崗地難以吸收水分,故高崗沙丘也不能生長,它的分布區僅限于海水近地表處的近海沙灘帶。匍匐苦蕒菜可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根狀莖在近地表沙土中橫走,延展面積很大,每節部可產生刁;定芽繁殖新株。種子成熟後可隨風傳播,只要水熱條件適合,即可萌發生長。在夏季水溫條件充裕的環境下生長很快。它的生活習性與腎葉打碗花(Ca–lystegiasoldanella)相近,常共同形成群落。在海岸帶,沙質土不含鹽性的地片不能生長,在鹽性粘重土壤上也不見其生長,是一種好鹽性的沙生牧草。除腎葉打碗花外,常見的伴生種有砂鑽苔草(Carexkobomugi)、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興安天門冬(Asparagusdauricus)、海邊香豌豆(Laathyrusmaritimus)、刺沙蓬(Salsola,pestifer)等。

飼用價值

匍匐苦蕒菜莖稈粗壯而脆嫩,纖維含量少;葉片肥厚,肉質多,氣味純正,為多數家畜所喜食,特別是兔、禽、豬最喜食,牛、馬、驢亦食。花期鮮莖葉比為1:1.23;莖葉乾重比1:1.1;莖葉乾物質達52%,整個生育期乾物質量變率小。在山東,從早春幼苗放牧開始,直至深秋枯黃期前,青飼價值不減,青飼期可達140餘天。既可放牧,也可刈割捨飼。乾草是兔,禽越冬的好飼草。其化學成分如表77—2所示。萌發。若放牧或刈割時期得當,可以收穫到產量高、品質好的再生草(表77—3)。匍匐苦蕒菜覆被性很強,具有良好的海岸帶固沙護灘作用;花序大,花色艷,是夏季綠化美化海灘的良好草種。全草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活血排膿之功效。

野苦蕒菜

別名

野苦蕒菜野苦蕒菜
苦蕒菜[江蘇.福建]、秋苦蕒菜、墓頭回[江蘇]、牛舌菜、稀須菜、盤兒草、山林水火草、蒲公英、野苦蕒菜、滇苦買菜、羊奶草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具匍匐莖。地上莖直立,高30~80cm。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圓,具疏缺刻或三角狀淺裂,邊緣有小尖齒,基部漸狹成柄;莖生葉無柄,基部成耳廓狀抱莖。頭狀花序頂生,呈傘房或圓錐狀排列;總苞鍾狀;花黃色,全為舌狀。瘦果長橢圓形。冠毛白色。花期秋末至翌年初夏。

形態特徵

一或二年生草本。無毛,莖直立,高30—80cm,多分枝,常帶紫紅色。基生葉花期枯萎,莖下部葉與中部葉質薄,矩圓形或倒長卵形,長3—10cm,寬2—40cm,先端銳尖或鈍,坫部漸狹成短柄或無柄而抱莖,邊緣有深淺不等的齒裂,少全絛。頭狀。花序直徑約1.3—1.5cm,再排列成傘房狀;總苞圓筒形,舌狀花黃色。瘦果紡錘形,成熟後黑褐色,有喙,冠毛白色。

地理分布

分布於我國南北各省區,在國外,遠東蒙古,日本,朝鮮及越南也有。

生物生態特徵

苦蕒菜的生育期隨氣候帶的不同而不同。在溫帶地區,苦蕒菜一般於4—5月出苗或返青,8—9月為結實期,生育期180天左右,在亞熱帶地區,一般於2月底3月初出苗或返青。9—11月為花果期,秋季生出的苗能以綠色葉叢越冬。生育期240天左右。苦蕒菜的再生力比較強,只要不損傷根莖部的芽點,刈割或放牧3–4次,並不影響其再生草的生長。苦蕒菜屈小生植物,喜生於土壤濕潤的路旁、溝邊、山麓灌叢、林緣的森林草甸和草甸群落中,多散生,局部可成為優勢種,形成小群落。苦蕒菜是一廣布種,適應的生態幅相當寬。在溫帶、亞熱帶的氣候條件下均能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輕度鹽漬化土墳上也生長良好,在酸性森林土上亦能正常生長。苦蕒菜是一廣布種,適應的生態幅相當寬。在溫帶、亞熱帶的氣候條件下均能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輕度鹽漬化土墳上也生長良好,在酸性森林土上亦能正常生長。

飼用價值

苦蕒萊在開花前,葉莖嫩綠多汁,適口性好,各種畝禽均喜食,尤以豬、雞、鴨、鵝、兔、山羊最喜食,牛和綿羊也採食,是一種優等青綠飼草。但開花以後,基生葉和莖下部的葉片逐漸乾拈,莖枝老化,適口性和草質明顯降低。從化學成分看,開花期的莖葉含粗蛋白質和粗脂肪較豐富,粗纖維含量低(表76—1)。苦蕒萊的能量價值比較高,尤其餵豬、羊價值最高。苦蕒菜適於放牧,也可刈割,但用作青綠飼草最為適宜。放牧以葉叢期或分枝之前為最好,刈割飼餵以現蕾之前最為適宜,,但民眾多喜歡在葉叢期或抽莖初期,割取飼餵豬、鴨、鵝、雞和兔等。苦蕒菜除飼用外,其莖葉中含有較豐富的,鉀、等肥分元素,可作綠肥用。嫩莖葉可作蔬菜

來源

菊科野苦蕒屬植物野苦蕒菜Ixerisdenticulata(Houtt.)Stebb.[Paraixerisdenticulata(Houtt.)Nakai; Lactucadenticulata(Houtt.)Maxim.],以全草或根入藥。春夏開花前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

苦、微酸、澀,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血,止帶。用於子宮頸糜爛,白帶過多,子宮出血,下腿淋巴管炎,跌打損傷,無名腫毒,乳癰癤腫,燒燙傷,陰道滴蟲病。

用法用量

3~5錢(鮮用1兩)。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癤腫);乾品研末油調外搽(燒燙傷);煎水熏洗(陰道滴蟲)。

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

不論是在陸地還是在海洋,也不論是在沙漠還是在雪原,到處都有植物的身影。植物的生命力令人驚嘆!它們從不挑剔環境,在零下四十度和攝氏八十度的環境照樣有植物在傲然生長!甚至在一些動物無法生存的極端環境裡,例如毒氣嚴重污染等,有些植物仍然默默無聞地展示著盎然生機。地球上正是因為有了千姿百態的植物,才有了豐富多彩的動物,才有了美麗的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