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苦蕒菜

沙苦蕒菜,所屬植物界,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華為;和華南,俄羅斯,越南、朝鮮、日本也有。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

:沙苦蕒菜

種拉丁名

:Chorisis repens (Linn.) DC.

種別名

:匍匐苦莢菜

科中文名

:菊科

科拉丁名

:Compositae

屬中文名

沙苦蕒屬

屬拉丁名

:Chorisis

國內分布

:分布東北(具體地點不詳)、河北(秦皇島)、山東(牟平、煙臺青島)、福建(具體地點不詳)、台灣.(淡水)、澳門。生於海邊沙地。

國外分布

: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遠東地區。

命名來源

:【Prodr. 7: 178. 1838】

中國植物志

:80(1):260

族中文名

:菊苣族

族拉丁名

:LACTUCEAE Cass.

亞科中文名

:舌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

:CICHORI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

: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

: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光滑無毛。莖匍匐,有多數莖節,莖節處向下生出多數不定根,向上生出具長葉柄的葉。葉有長柄,柄長1.5—9厘米,葉片1—2回掌狀3—5淺裂、深裂或全裂,全形寬卵形,長1.5—3厘米,寬1.5—5厘米,裂片或末回裂片橢圓形、長橢圓形、圓形或不規則圓形,基部漸狹,有短翼柄或無翼柄,頂端圓形或鈍,邊緣淺波狀或僅1側有1大的鈍齒或橢圓狀大鈍齒,兩面無毛。頭狀花序單生葉腋,有長花序梗或頭狀花序2—5枚排成腋生的疏鬆傘房花序。總苞圓柱狀,長1.4厘米;總苞片2—3層,外層與最外層小或較小,卵形或橢圓形,長3—7毫米,寬2毫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內層長,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4厘米,寬1.8毫米,頂端急尖,全部總苞片外面無毛。舌狀小花12—60枚,黃色。瘦果圓柱狀,褐色,稍壓扁,長4毫米,寬1毫米,無毛,有10條高起的鈍肋,頂端漸窄成2毫米的粗喙。冠毛白色,長6毫米,微粗糙。花果期5—10月。

產地分布

:分布東北(具體地點不詳)、河北(秦皇島)、山東(牟平、煙臺、青島)、福建(具體地點不詳)、台灣.(淡水)、澳門。生於海邊沙地。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遠東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