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鹵

劉繼鹵

劉繼卣(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天津市人,傑出的中國畫家、新中國連環畫之奠基人、連環畫界的泰山北斗、連壇第一人。

基本信息

畫家生平

劉繼卣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劉家”後裔,自幼受其父著名畫家劉奎齡的影響,酷愛繪畫,1936年(16歲)入天津市立美術館西畫系,系統學習了素描、速寫、水彩、油畫,並從劉子久學習山水畫技法,從陳少梅學習山水畫和人物,從劉鳳虎學素描、水彩。次年自謀職業,開始賣畫生活。1947年曾在天津永安飯店舉辦個人畫展。1949年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局工作;

1950年調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創作員;

1957年曾隨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捷克斯洛伐克。

藝術成就

出版個人畫冊多種。值得一提的是,榮寶齋現已出版的《榮寶齋畫譜》現代卷128冊中有五冊是劉繼卣的(第3冊劉繼卣動物部分,第25冊劉繼卣花鳥草虫部分,第54冊劉繼卣人物部分,第55冊劉繼卣白描部分,第128冊劉繼卣獅虎豹狸部分),另外只有齊白石先生有此殊榮為五冊,可見其造詣的非比尋常。劉繼卣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市工筆人物畫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人物、動物、花鳥等,工寫兼長。作品有組畫《武松打虎》,獲1956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美術作品獎、56年萊比錫書展覽會金獎、84年瑞士西耶爾第一屆國際連環畫節獲特別榮譽獎。組畫《鬧天宮》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獲美術作品獎;國畫《金絲猴》、《東北虎》被中國郵票公司採用為紀念郵票發行,1980年同獲全國最佳郵票獎。主要作品有《紅樓夢》(組畫)《春光無限》、《金絲猴》、《東北虎》、《三打白骨精》、《黃巾起義》(為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作)、《金田起義》(為南京革命歷史博物館作)等。亦擅作連環畫,作品主要有《雞毛信》、《東郭先生》、《生死緣》、《永不掉隊》、《奇怪的旅行》等。其中《雞毛信》榮獲1953年中國保衛兒童委員會兒童作品一等獎。連環畫《窮棒子扭轉乾坤》、《東郭先生》1963年分別獲全國連環畫創作評獎繪畫一等獎、二等獎。他的作品還被譯成多國文字行銷海外。 他臨終前抱病創作了巨幅中國畫《雙獅圖》,獻給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劉繼卣以他高尚的品格、精湛的畫藝為祖國藝術寶庫增添了寶貴財富。他長於工筆、白描和重彩,後多畫寫意,融中西畫法於一爐。他筆下的人物、動物、花鳥、山水形神兼備,畫放嚴謹,獨具特色,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以他的連環畫創作看,有古代題材《東郭先生》、《大鬧天宮》、《武松打虎》、革命歷史題材《雞毛信》、《王秀鸞》,現代題材《窮棒子扭轉乾坤》、《朝陽溝》,童話題材《奇怪的旅行》、《烏鴉與狐狸》等。

藝術風格

劉繼卣先生技法精湛,依據傳統而不拘泥傳統,融中西繪畫於一體,自成一派。這種畫風成為五十年代連環畫界仿效的典範。劉先生由於有著深厚的繪畫功力,在創作的連環畫中,熟練地運用各種線描技法和繪畫技巧,來表現不同時期不同題材的作品。

《水簾洞》、《武則天》採用多種線描技法融一體,以表現金鸞殿金碧輝煌,人物服飾雍榮華貴(以長線,密線和細線為主)。而表現現實題材的則多採用短線、疏線、粗細結合的線條(指一組線條或一根線條不同的部分),體現出樸實簡練的繪畫風格。

從《窮棒子扭轉乾坤》中可以看出樸實簡練的繪畫及他對人體解剖掌握得如此成熟,表現得遊刃有餘。而在《東郭先生》中對樹木的表現則採用明暗法,增強了立體感。此外他還運用了國畫中不同的皴法來表現景物,使其遠近關係更為明顯,達到了高度的和諧與完美。

對於同題材的作品,劉先生在表現手法上也不是千篇一律。工筆畫《武松打虎》在著色上明快清秀,《鬧天宮》則著色艷麗、凝重,疏密有致。

劉先生秉承家學(其父劉奎齡,以擅長畫鳥獸而聞名於中國畫壇),在描繪連環畫中所出現的鳥獸,可謂得心應手,技高一籌。《水簾洞》《筋斗雲》中的群猴、虎、鹿、鶴;《東郭先生》中的狼、牛、驢;《雞毛信》中的羊;《武松打虎》中的老虎。劉先生通過對動物骨骼結構、肌理馳懈、皮毛、班紋等內外形體及生理特徵的描繪,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鳥獸,不僅形神兼備栩栩如生,還賦予鮮明的性格,他筆下的動物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動物的寫照,還經過畫家的藝術再創造,賦予了思想感情的擬人化動物形象。

在描繪動物上,劉先生還有一手絕技——劈筆絲毛,是由其父劉奎齡獨創的一種特殊繪畫技法發展而來。《水簾洞》、《筋斗雲》中群猴的皮毛,《鬧天宮》中孫大聖的面部都採用了這種技法,表現出了細膩入微的質感,令人叫絕 。

作品欣賞

劉繼鹵先生作品欣賞 劉繼鹵先生作品欣賞
劉繼鹵先生作品欣賞 劉繼鹵先生作品欣賞
劉繼鹵先生作品欣賞 劉繼鹵先生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