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韜

劉文韜

劉文韜,主編、著名作家。曾用名劉福壽,筆名堯山蘭,男,漢族,1966年5月17日生,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河南省洛陽市80304部隊孟津教導大隊第四屆幹部預提班,2010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河北省隆堯縣雙碑鄉西良村人。在國家級報刊出版、發表新聞、文學作品多篇(部)。代表作品:《劉文韜全集》、《情系大地》、《醬業大王》、《毛澤東傳》讀後感、《抗日名將----左權》、《樊騰鳳傳》、《趙本山評傳》。 據央視網公布的“假如我是春晚導演”徵文獲獎名單顯示,作者劉文韜2010年3月創作的“假如我是春晚導演”一文,榮獲徵文紀念獎。劉文韜師生通訊集《情系大地》2013年12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之後,在北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舉行了書稿總結座談會,首都部分新聞界人士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書傾注了作者的滿腔心血,作品體現出了一名優秀新聞工作者默默無聞的敬業奉獻精神”、“作者能夠深入基層,反映當代人的創業故事,而且,每一個新聞人物的創業故事都很有趣,值得一讀”、“作品集納了不少優美的詞句,文筆凝練,值得學習”。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文韜,主編、作家。曾用名劉福壽,筆名堯山蘭,男,漢族,1966年5月17日生,新聞專業,河北省隆堯縣西良村人。在北京、石家莊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多年。現在人民日報社工作。因為文學創作成績突出,劉文韜作品《醬業大王》在第26屆中華大地之星徵文評選活動中評為特等獎,其本人被中華大地之星組委會評為“十佳優秀新聞文化工作者”,受到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的親切接見。

作家、新聞工作者劉文韜在書店
作家、新聞工作者劉文韜在書店

入選教材

劉文韜作品入選《國小教材全解》五年級語文(下)劉文韜作品入選《國小教材全解》五年級語文(下)
劉文韜散文《蒙漢情深》入選北京金星國際教育集團編輯出版的《國小教材全解》五年級語文(下)-人教版。

主要作品

劉文韜在河北作家協會劉文韜在河北省作家協會

(一)新聞作品

農民的貼心人----申紀蘭 通訊 人民代表網 2010.1.25

胡錦濤勉勵作家譜寫“精品力作” 新聞 人民網 2011.9.2

溫家寶鼓勵作家弘揚“真善美”新聞 人民網 2011.9.9

警民同攜手 千里緝嫌犯 新聞 人民網 2011.12.26

情系大地----劉文韜師生通訊 通訊 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12

《情系大地----劉文韜師生通訊》出版 新聞 河北法制網 2014.2.20

《情系大地----劉文韜師生通訊》出版 新聞 河北經濟網 2014.3.4

劉文韜師生通訊集《情系大地》出版發行 新聞 隆堯電視台 2014.4.8

劉文韜師生通訊集《情系大地》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辦 新聞 河北經濟網 2014.8.26

劉文韜師生通訊集《情系大地》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聞 河北法制網 2014.9.3

劉文韜報告文學《醬業大王》出版發行 新聞 河北經濟網 2014.9.15

劉永凱報告文學《房界巨子》獲李大釗杯優秀獎 新聞 河北經濟網 2014.9.22

為了家鄉一方熱土----追記優秀共產黨員武文奇 通訊 共產黨員網 2014.12.16

醬業大王----記任丘市政協委員裴小渠 通訊 河北政協新聞網2014.12.15

書訊:《劉文韜全集》出版 新聞 河北法制網 2015.1.14

梅花香自苦寒來----走近作家、新聞工作者劉文韜 通訊 河北法制網 2015.1.20

書訊:《劉文韜全集》出版 新聞 長城網 2015.1.26

“醬業大王”裴小渠通訊 鄉音2015第三期

《劉文韜全集》(散文卷)出版新聞 散文風 2015第二期

堯山蘭作品獲河北省作家協會第五屆“我的讀書故

事(趙州橋杯)”徵文優秀獎 新聞 河北法制網 2015.4.28

(二)文學作品

假如我是春晚導演 散文 央視網2010.3.3

新兵連班長苗文堂 散文 長城網2011.8.4

毛澤東離鄉求學的宣言書 散文 人民網2011.8.22

我和人民網的故事 散文 人民網2011.12.28

趙本山評傳 傳記文學 央視網2011.12.31

懷念母親散文 央視網2012.3.7

緬懷戰地記者方大曾散文 央視網2012.6.5

蒙漢情深散文 金星教育國小網 2012.11.1

游劉公島散文 央視網2013.1.9

樊騰鳳傳傳記文學 中國人物傳記網 2013.3.29

醬業大王報告文學中國報告文學 2013第七期

醬業大王報告文學 中國報告文學網 2013.7

我的國小語文老師李代賢 散文 中華人物網 2013.9.15

抗日名將----左權 散文 央視網2013.8.8

我的2014新年寄語 散文 央視網2014.1.13

醬業大王報告文學 團結出版社 2014.10

劉文韜全集 綜合文學 團結出版社 2014.12

懷念母親散文 河北作家網 2015.4.2

抗日名將----左權散文 中國紅色旅遊網 2015.7.21

《毛澤東傳》讀後感散文中國紅色旅遊網2015.7.23

緬懷戰地記者方大曾散文中國紅色旅遊網2015.7.24

鄉親們身邊的“120”報告文學 河北作家網 2015.9.18

美麗的劉街 散文 河北新聞網 2016.3.4

隆堯奇泉甲天下 散文 河北新聞網 2016.3.4

美麗西良散文 京津冀文化網 2016.11.30

記者蔡巍散文 京津冀文化網 2017.2.20

一諾千金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6.12.9

為了一片純潔的藍天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6.12.11

紅絲巾 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6.12.31

電力標兵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5.11

赤心熱血灑交通 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5.11

心繫抗旱不了情 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5.14

心誠萬事通 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5.14

人民子弟兵的好母親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5.17

從作文到做人 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5.18

致富不忘鄉親 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5.19

永創一流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5.24

路,就在腳下 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5.25

忠誠 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6.1

鄉情 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6.1

蓬勃發展的石家莊市第十七中學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6.14

信念 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7.24

總理的回信激勵著她報告文學 京津冀文化網 2017.9.18

本人簡歷

(一)學習簡歷
1974年在河北省隆堯縣西良國小學習
1980年在河北省隆堯縣雙碑聯中學習
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河南省洛陽市80304部隊孟津教導大隊第四屆預提幹部班
2010年畢業於山西大學(全國高等教育新聞專業自學考試)
(二)工作簡歷
1986年在北京建築總公司學習市內壁紙裝飾技術
1987年在河北省內丘縣化肥廠工作
1990年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打工
1999年在《河北經濟日報》工作
2004年在《河北法制報》工作
2006年在北京“中華大地之歌”徵文組委會工作
2014年在人民日報社工作

獲得榮譽

劉文韜本人2009年10月獲北京中華大地之歌徵文“十佳優秀新聞文化工作者”榮譽稱號。

劉文韜著《情系大地》2013年12月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第一部新聞作品集,被譽為“中國新聞界一匹千里馬”。

劉文韜散文《我的讀書故事(二則)》2015年4月獲河北省作家協會第五屆“我的讀書故事(趙州橋杯)”徵文優秀獎。

劉文韜報告文學《鄉親們身邊的“120”》2015年10月獲河北省作家協會首屆“善行河北,美傳網路”大型紀實文學創作三等獎。

劉文韜散文《北京領獎記》2015年11月獲河北省採風學會首屆河北文學藝術彩鳳獎徵文優秀獎。

劉文韜報告文學《不為良相,則為良醫》2016年1月獲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長城網“網聚河北正能量”主題網路徵文三等獎。

劉文韜作品《醬業大王》2017年5月獲第26屆“中華大地之星”徵文特等獎。

一生大事

劉文韜: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證(內芯)劉文韜: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證(內芯)
1、1966年5月17日誕生於河北省隆堯縣西良村。
2、1982年畢業於隆堯縣雙碑鄉聯中,因為酷愛讀書,被師生譽為“書痴少年”。
3、1983年應徵入伍,擔任文書,勤奮自學高中文化知識,參加軍事院校聯考,成功錄取。
4、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河南省洛陽市80304部隊孟津教導大隊第四屆幹部預提班,由於母親重病臥床、家裡負債累累,自己拿不出提乾需要的5000元費用送禮,被迫揮淚離開了心愛的軍營,宣告提乾失敗。
5、1986年在內丘縣化肥廠當臨時工。在內丘文聯《百果》文學報上,發表小小說《師徒之間》。在《隆堯文化》報上,發表小說《啞女》,筆名劉濤。同年10月從北京回到內丘化肥廠,收到來自隆堯縣廣播電視局招聘編輯的通知:我局擬於近期招聘編輯3-5名,現有人推薦你,但不知你本人是否同意?如有意從事該項工作,請務於7月20日之前來局面談,過期不候,地址:義風村微波站。因為逾期,宣告招聘失敗。
6、1987年戀愛失敗。
7、1988年投稿失敗。
8、1989年自考失敗(沒錢報名)。
9、1990年到隆堯縣委大院找縣委書記齊某,毛遂自薦,尋工作未果,失敗。
10、1991年到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卜爾漢圖嘎查,全國會計先進工作者斯仁扎布的沙包和昆都侖召火車站打工。陸續在《包頭日報》副刊,發表紀實散文《蒙漢情深》、《我為“包頭日報”副刊打工》、《昆都侖召廟參觀記》、《一個多情男子的自白》、《打工鴛鴦與外號》、《沙場遇險記》等10餘篇。筆名分別是:堯山、堯山蘭、堯山·蘭。
11、1998年在湖南《雪峰》雙月刊,發表紀實文學《打工難忍妻子被騷擾》,大約5000字。同年,被聘為湖南省作家協會特約創作員。
12、1999年2月10日加入河北省作家協會。4月在《河北經濟日報》社工作,任編輯、記者。發表人物通訊《創新----齊榮景的執著追求》、《電力局長夏運江》、《王貞國:赤心熱血灑交通》、《趙原子:心繫抗旱不了情》、《楊立德:心誠萬事通》等40餘篇。
13、2004年在《河北法制報》社工作,任編輯、記者。發表人物通訊《永創一流----記全國監獄管理先進工作者、滄州監獄長任建慶》等。
14、2006年4月辦理全國高等教育新聞專業自學考試手續,在山西省啟動異地考試程式。
15、2010年6月30日畢業於山西大學。同年11月,采寫的《醬業大王》榮獲“中華大地之歌”徵文一等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布赫的親切會見、合影留念。
16、2012年參加央視網徵文大賽,有《懷念母親》、《假如我是春晚導演》、《我和央視網的故事》、《緬懷戰地記者方大曾》、《抗日名將左權》等10餘篇散文,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另外,散文《蒙漢情深》編入金星教育《國小教材全解》(網路版)五年級語文(下冊)。
17、2013年1月21日加入中國散文學會。3月29日在中國人物傳記網發表《樊騰鳳傳》。7月在《中國報告文學》雜誌發表《醬業大王》。12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情系大地----劉文韜師生通訊》一書。

18、2014年在人民日報社工作。10月由北京民革中央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報告文學《醬業大王》一書。12月由團結出版社出版《劉文韜全集》一書。

情系大地圖冊情系大地圖冊

19、2015年3月在河北省政協機關刊物《鄉音》雜誌發表人物通訊“醬業大王”裴小渠。4月獲河北省作家協會第五屆“我的讀書故事(趙州橋杯)”徵文優秀獎。5月《劉文韜全集》(散文卷)出版一稿,發表在河北省散文學會《散文風》雜誌第二期。7月21日在中紅網發表散文《抗日名將----左權》,23日在中紅網發表散文《毛澤東傳》讀後感,24日在中紅網發表散文《緬懷戰地記者方大曾》。9月18日在河北作家網發表報告文學《鄉親們身邊的“120”》。10月28日獲河北省作家協會首屆“善行河北,美傳網路”大型紀實文學創作三等獎。

20、2016年1月1日報告文學《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獲中河北省委宣傳部、長城網“網聚河北正能量”有獎徵文三等獎。

新聞報導

《劉文韜全集》資料圖《劉文韜全集》資料圖

梅花香自苦寒來

——走近作家、新聞工作者劉文韜

記者:蔣文軍

最近,一部新書《劉文韜全集》由北京民革中央團結出版社出版,引起不少文學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有人會問:劉文韜是誰?他是哪裡人?做什麼的?為什麼隆重推出這部新書?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近作家、新聞工作者劉文韜。
劉文韜,河北省邢台人。少年時代,由於母親半身癱瘓,久臥病榻,家庭生活非常困難,正上國中的劉文韜被迫輟學。
1982年,只有16歲的劉文韜應徵入伍。
參軍後,劉文韜利用一年時間,憑藉頑強的毅力,自學了高中文化知識,因為學習勤奮,被推薦參加軍事聯考,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洛陽市某部教導大隊第四屆幹部預提班。
退役之後,母親病故。為了還清欠債,1990年劉文韜背井離鄉到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都侖召火車站,走上了八年之久的漫長打工之路。
儘管當時生活條件很差,但是,劉文韜始終都沒有忘記自己熱愛的文學事業。打工期間,劉文韜在湖南《雪峰》雙月刊發表了一篇大約5000字的紀實文學,在《包頭日報》副刊發表了10篇散文。
1999年,劉文韜被吸收為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緊接著,劉文韜開始到新聞單位工作,2010年畢業於山西大學,在北京、石家莊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多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015年初,為了讓文學更有力地放飛中國夢,擔負起作家的社會責任,劉文韜將自己過去創作的《醬業大王》、《情系大地》、《劉文韜散文集》、《樊騰鳳傳》、《趙本山評傳》等6部單行本書稿,經過加工整理之後合併出版。

來源:河北法制網2015-01-20

作品欣賞

醬業大王醬業大王

醬業大王
----記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會員、河北天順醬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裴小渠
作者:劉文韜
一位世界著名詩人寫到:“我微笑著走向生活,無論生活以什麼方式回報我”。
聞名全國的河北天順醬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裴小渠,是一位有著詩人一樣獨特理想和氣質,帶著微笑,不求回報,一路走向成功輝煌的民營企業家。
裴小渠最有詩意的一句話是:“你不要小看我們任丘這小地方!小地方的人不想則已,一想便是著眼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事!”
他研製開發的新產品甜麵醬、乾黃醬、醬醃菜、火鍋調料、醬油、食醋,一度成為首都市區副食品貨架上的緊俏貨,供不應求。
他引進激活釀造技術,被《中國食品報》等多家權威食品類報紙報導,並在專業釀造類期刊《中國釀造》上發表,屬於國內首創,在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他用一個誠實中國農民的胸襟,在農村廣闊的天地里,實踐著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觀。
他應邀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了“中國誠信企業家大會”,並且,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合影留念。
(一)白手起家
裴小渠1957年4月11日出生在河北省任丘市苟各莊鎮將莊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
當時,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久,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很差,童年的裴小渠只好靠乞討為生。
有一次,裴小渠從古城保定要飯回來,在半路上被幾個大男孩搶了僅有的兩個窩窩頭,自己由於沒力氣,只能忍飢挨餓一步一步,蹣跚著,回到家裡。
先是趕上吃糠咽菜的年代,接著,又是父母病重,屋漏偏遭連陰雨,集國難家愁於一身。
閒時思索,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可喜的是,長大後的裴小渠秉承了中國農民特有的堅韌和善良。
不同的是,他有一顆激情涌動的心,還有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裴小渠把準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脈搏,為他日後艱苦創業,埋下了伏筆。
然而,家境的貧寒讓他在實現夢想的初期,遇到了諸如資金短缺、技術知識匱乏等許多大大小小的阻礙。但是,裴小渠從小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敢於迎難而上,在這些被周圍人看成是無法攻克的重重困難面前,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同時,也恰恰是這些困難讓他看透了一些現實問題,他明白要想改善家裡的經濟拮据狀況,單靠種地是沒有多大收益的。
裴小渠作出了一個讓周圍村民為之震驚的決定——依託農業,發展第三產業。
他的想法一經提出,便遭到了鄉鄰和所有親屬的強烈反對。
在眾多的反對聲中,裴小渠陷入從來沒有過的兩難矛盾境地:一方面是家人的哀怨和鄉鄰對自己能不能成功的懷疑,另一方面是自己對未來的計畫奮鬥目標,充滿信心。那么,到底該如何取捨呢?一向不肯向困難低頭的裴小渠,一遍又一遍地,深深思索著,他相信,最終一定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
此時此刻,在家庭現實生活中,如果能首先得到妻子的支持,無疑是給予他最大的動力支撐。
因此,性格倔強的裴小渠決定和妻子好好談談。
他堅信,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是個識大體顧大局、通情達理的人,她會明白自己的。
那一夜,他和妻子談了整整一個通宵。
經過與妻子推心置腹的交談,裴小渠最後終於得到妻子的溝通理解和大力支持。
裴小渠和妻子商定,暫時先讓妻子照料家裡的幾畝田地,由他獨自邁上一條艱辛的創業之路。
(二)找準目標
1980年,華夏遍地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醒了沉睡很久的十億農民。
河北任丘市也不例外,不少村莊此時已經出現了做小買賣者、小規模經營者。裴小渠經過反覆的觀察和思考,他發現,按照當時人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需要來看,做食品生意前景極其樂觀。可是,什麼樣的食品生意最好做?發展前景最大?這是裴小渠時刻不忘、反覆思考的問題。
經過對方圓百里村莊和城鎮的考察,裴小渠發覺:冬季一過,當地的人們特別喜歡吃麵條,喜歡吃蔥,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豆醬的銷售就會增長,而當時做豆醬生意的人,在當地成氣候的卻寥寥無幾。
掌握了這個現實情況,裴小渠找準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途徑——做豆醬生意。
起初,他賣的是普通的黃豆甜麵醬。
由於家裡經濟條件差,他只能騎著一輛破腳踏車,去100多公里外的北京市場進貨,然後,再帶回到家鄉賣。因為他做生意講究“誠信”二字,加上經營起來自己肯吃苦,他的生意是越做越大,
在短短三五年的時間裡,銷售範圍輻射到古城保定的七、八個縣、市。
一滴水雖少,但它也完全可以反射出太陽的萬丈光芒。
裴小渠通過艱苦努力,在經營起步階段,就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自然更得到了家人和鄰里親朋的認可。
人生的追求和理想驅使他,對未來籌建醬業製品專業工廠,造福社會,增強了信心。
成功驅使他,要對社會、對國家有所作為,這是裴小渠並不滿足只做一個單純的“倒爺”的根本原因。
(三)擴大生產
糧草備足,水到渠成。
1994年,裴小渠憑藉自己做黃醬生意積攢的資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建立起自己的獨立公司——河北天順醬業有限公司,邁出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第一步!
“我要成為一個集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企業家!”
“有了想法,就要付出行動!”
“成功,來源於不懈的努力拚搏!”
這是裴小渠的精彩語錄。
裴小渠堅信依靠自己的雙手,一定可以讓家人,讓鄉親們脫貧致富。他憑藉自己的勤奮和鑽研,利用短短几年的時間,學會了黃醬的基本發酵方法。在對公司的管理過程中,他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拓寬思路,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在社會實踐這所大學,讓我學到了書本理論上學不到的很多東西,科學實踐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是銷售,什麼是生產,如何管理企業”。在這段時期,他完成了自己由一個普通農民,向一位優秀企業家角色的轉變。
中國的食品行業,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競爭日趨激烈。
為此,裴小渠及時捕捉到了這種變化,積極尋找企業潛在的發展空間。為了擺脫單一品種在行業間的競爭壓力,迴避風險,他開始嘗試研發自己的新產品,獨闢蹊徑,創造拓展新的領域。
裴小渠對市場的敏銳感覺和應變能力,使天順醬業獲得了一個個成功。
河北天順醬業有限公司成立20多年來,發生了令人嘖嘖稱讚的巨大變化:由過去一個只有兩三名員工,年產不到萬斤的單一黃醬小作坊,發展到擁有百餘名員工,產品有甜麵醬、黃豆醬和香辣醬三大系列幾十個品種,年產8000噸的調味品生產企業,成為國內技術力量最為雄厚的調味品企業之一。
(四)科學經營
裴小渠對自己研發的產品質量,非常重視生產科學技術含量的提高。他先後從北京知名大企業,聘請多名技術骨幹來企業指導生產,改進了公司的生產工藝。
裴小渠使用優質原材料,重視食品衛生,保證了產品暢銷無阻。尤其是“綠芳”牌調味品,目前,已在北京、河北、大同、太原、臨汾、包頭、呼和浩特、赤峰、瀋陽、長春、烏魯木齊、深圳等大中城市副食品市場,形成扇面衝擊波。
裴小渠與河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合作,引進了激活釀造技術,該技術曾被《中國食品報》等多家權威食品類報紙報導,並且,在專業釀造類期刊《中國釀造》上發表,屬於國內首創,在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五)領導支持
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
在中共滄州市委書記焦彥龍、市長王大強的堅強領導下,滄州市牢固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這一主題,突出重點抓關鍵,集中精力搞建設,千方百計增投入、上項目、強基地、引外資,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快發展。
作為滄州市經濟發展的下屬重點,滄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任丘市委書記田金昌、任丘市長張新華,任丘市人大主任鮑鐵莊,任丘市政協主席及錫路,任丘市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曹春雷、副主任王金開,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標準化生產,抓好龍頭企業的提檔升級,同時不斷加大對這一特色產業的扶持力度,從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企業多方面的優惠,主抓農業的副市長王占強,積極幫助企業拓寬發展空間。地方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扶植,為任丘民營經濟的騰飛,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尤其是任丘市苟各莊鎮,立足當地實際,以北方最大醬生產基地為目標,抓住產業化發展主線,形成了醬菜特色產業鏈條。
“在2000年的時候,苟各莊‘醬’產業迎來了最‘輝煌’的時期——特別是裴小渠的河北天順醬業有限公司,在當時乃至現在,都始終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任丘市苟各莊鎮現任黨委書記及昆峰,毫不避諱地說。
(六)載譽而歸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這是掛在裴小渠辦公室里的一副牌匾題字。
河北天順醬業有限公司始終把“誠信”當做是企業發展的生命源泉,正是靠著自己在食品行業的以德經商,天順醬業才得到業界的一致好評,受到廣大用戶的信賴和大力擁護。
在裴小渠以德經商、科學經營指導思想的正確引導下,天順每位員工忘我工作,努力拚搏,爭得了越來越多的榮譽:
2002年,滄州市工商局授予天順醬業“重契約、守信用企業”。
2003年,“綠芳”商標被定為“河北省著名商標”。
2004年,“綠芳”調味品被河北省中小企業管理局評為“名牌產品”,裴小渠受到中小企業管理局的嘉獎。同年,作為優秀企業代表,裴小渠應邀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天順釀造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國食品安全示範單位”,會後,裴小渠受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鐵木爾·達瓦買提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的親切接見。
2005年,裴小渠再次應邀到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誠信企業家大會”,受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司馬義·艾買提和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的親切接見,裴小渠的自身價值,又一次得到國家和人民的肯定。
2006年,被滄州市工商局授予“文明經營示範單位”。
2007年,被河北省工商局評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文明誠信參評單位”,裴小渠本人被任命為該次活動的監督員。
2008年,河北天順醬業有限公司被河北省質檢協會授予“產品質量、服務質量放心示範單位”。
2012年,公司被國家中小企業管理局企業品牌評價中心評為“中國產品質量放心企業”。
2013年至今,公司被定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
在數不清的諸多榮譽面前,裴小渠依然是那樣的淡定自若。
因為他明白,市場競爭是長期的,不是一時一事的。他常和員工們說:“一個人最好要懂一點哲學: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無論任何行業的成功人士,都不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一個靠實力打拚的企業,歷經艱辛,要想維持長久的勝利局面,光靠場面紅火熱鬧,光靠別人稱讚是不行的。當前對我們員工的要求是‘從無開始,從零起步’,當前對我們有利的形勢是,只有打持久戰,才會衝到巨大成功的彼岸,才會大成,才會賺錢。”
這就是大寫的裴小渠,這就是骨子裡充滿韌性、責任和激情,一個既平凡而又具有儒商氣質的優秀企業家。
(七)奉獻社會
一種信仰決定一種生活,一種使命承擔一份責任。
裴小渠一生的信念就是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具有非凡成就的突出貢獻者。
“做小買賣的生意人唯利是圖、有錢就賺。商人與之有別,不同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企業家則完全不同,他不但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還要創造價值,無私地奉獻社會。”
——這是裴小渠的人生座右銘。
河北天順醬業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裴小渠就確立了以情做人、以誠做事、以信經商的經營理念。
1994年,鄉政府修路資金短缺,天順醬業捐款20000元。同年,村里修路,天順醬業又捐款30000元。
為了讓家鄉的孩子們能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天順醬業為將莊村新建國小捐款10000元。
2003年為苟各莊鎮政府新建中學捐款20000元。
2008年,當裴小渠在《新聞聯播》上,看到我國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後,第二天就把30000元賑災款,毫不猶豫地寄往四川災區。
2015年,贊助20000元,出版《劉文韜全集》。
懷著一顆感恩的慈善之心,建設家鄉,奉獻社會——這就是優秀民營企業家裴小渠交給黨和人民的一份人生答卷!
來源:《中國報告文學》雜誌2013.7

人物專訪

善良的心就是太陽
----記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劉文韜
作者 樊麗坤

報告文學作家劉文韜,有一顆善良的心,他那顆善良的心就像太陽一樣,照亮了自己暗淡的人生道路,溫暖了別人冰冷的精神世界。
(一)
劉文韜1966年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西良村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
劉文韜的善良之心,傳承於他的母親張九菊。據其80歲的父親劉忠賢講,劉文韜母親在照顧贍養老人方面,做的比他大娘誠懇實在,一度受到劉文韜爺爺的稱讚。簡單舉一個例子來說吧:同樣是煮麵條,劉文韜大娘煮的麵條比較少,總是不夠老人吃,為了把麵條顯示出來,在碗裡用筷子把麵條不停地挑起來,一遍接著一遍,不然的話,麵條就會沉到碗底,顯得湯多面少,相對節儉,而劉文韜母親呢,每當輪到劉文韜爺爺來自己家裡吃飯,則是湯少面多,如果一碗稠面不夠吃的話,再加一碗,比較大方。母親敬老愛親的善舉,在劉文韜幼小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讓他一生都難以忘記中華優良傳統美德。
因為受到母親的影響,劉文韜從小就想做一個濟貧助困的善良兒童。上國小三年級的時候,班裡有個同學叫李吉海,家裡生活非常困難,其母親守寡,身體狀況欠佳,幾乎失去勞動能力,兩個弟弟尚小,也不能到地里幹活,同學們都不願意與之接近交往。劉文韜看在眼裡,很是同情,主動跑到李吉海同學家裡,在炎熱的夏季,幫助其收割小麥,趁著土地墒情好的時候,連續點播玉米種子、鋤地、拔草,秋季來臨的時候,利用星期天,給他家掰玉米、刨玉米茬。李吉海的母親,逢人便說:“劉街劉忠賢家的那個胖墩兒,樂於助人,常做好人好事,真是個好孩子,長大了肯定會有大出息。”
善心常駐,為劉文韜長大之後走上打工之路,成為當代優秀報告文學作家,一心從事報告文學創作,奠定了良好的人生寫作基礎。
(二)
1992年,26歲的青年劉文韜,因為生活所迫,離開故鄉,離開年邁的父親,到千里之外的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打工,用一顆善良之心,為他與全國會計(蒙古族)先進工作者斯仁扎布的友情,譜寫了一首“民族團結進步”的友誼之歌。
劉文韜認識斯仁扎布是在1992年6月。
當時,斯仁扎布擔任包頭市郊區政協委員、阿嘎如泰蘇木卜爾漢圖嘎查會計。據悉,他從16歲起開始乾會計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一絲不苟,1983年被評為全國會計(蒙古族)先進工作者。1992年,為貫徹中央及國務院關於少數民族地區“牧民率先達小康”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帶病開辦了一個個體沙包,每年向國家上繳利稅10000元。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沙包剛開工不久,不幸因工造成一起人身死亡事故。為此,沙包面臨停產的威脅......
人遇難處,肝膽相照。
當斯仁扎布找到劉文韜的時候,沙包里的民工們都跑光了,眼前只剩下一座光禿禿的露天沙包,空曠而冷寂,在沙包即將倒閉之際,他把賬本鄭重地交給劉文韜,誠懇地委託劉文韜幫忙代為管理......
劉文韜和妻子經過多次商量,決定以實際行動幫助斯仁扎布順利度過難關,在他最需要援助的時候,伸出年輕有力的臂膀。可事實上,並非如自己想像的那么簡單,劉文韜遇到了許多困難。
缺人。正值農忙季節,當地人手很少,劉文韜不得不打長途電話向老家親戚門上求援,結果,人雖然來了七八個,可老家卻在這時出了事,妻侄突然觸電身亡,又把其中兩人叫了回去。
缺車。劉文韜到用料廠家聯繫業務,很多人對劉文韜的助人舉動倍加讚譽,但也有個別人奚落到:“非親非故的,幹嘛這么替別人賣命?是不是中間圖了什麼好處?”聽到這種作踐之詞,劉文韜心裡非常難過,即使難過,但他還是堅持繼續做下去。
缺錢。叫來的民工,包括劉文韜的親戚們,他們都怕幹完活開不了支,問劉文韜怎么辦?面對一個個如饑似渴的面孔,無奈,劉文韜只好利用自己愛寫稿、妻子愛嘮叨的看家本領,辦起“沙包夫妻廣播站”!循循開導,穩定人心,激發人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因為黑暗之中孕育著黎明......
在劉文韜的鼎力幫助下,斯仁扎布硬是勒緊腰帶,咬住牙關,憑著一股堅韌不拔的勇氣與毅力,憑著一顆用汗水和追求凝成的滾燙的心,開鑿出一條金色的成功之路。
可是,1994年病魔卻急不可待地吞噬了斯仁扎布僅50歲的生命!
1995年,劉文韜繼續幫助斯仁扎布的老伴兒把沙包辦下去,直到斯仁扎布的老伴兒因身體狀況欠佳停辦為止,他們之間的真誠友情,才算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佇立在斯仁扎布的遺像前,劉文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舉手擦淚,彎腰施禮,深深地表達一個來自內地的打工青年由衷的敬意,此刻,青年劉文韜的眼前仿佛又浮現出斯仁扎布在世的音容笑貌......
(三)
中國當代作家王蒙有句名言:“善良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遠見,是一種自信,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精神的平安,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沉穩,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樂觀。”
正是藉助作家王蒙的名言指引,中年劉文韜把自己的一顆善良之心,完全投入到對報告文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上。
先後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洛陽市某部教導大隊第四屆幹部預提班和山西大學(全國高等教育新聞專業自學考試),在北京、石家莊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多年,現已50歲的作家劉文韜,經常對自己的學生們說:“報告文學是我一生立德行善的信仰,常做好人好事是我一生的口頭語,我就像農民一樣,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文學的百花園裡勤奮耕耘,汗流浹背,播撒善的種子。”
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劉文韜老師在《中國報告文學》、《唐山文學》、河北作家網等全國、省、市級文學刊物,發表中、短篇報告文學作品,總計40多篇(部),其中,報告文學《醬業大王》2004年獲人民日報《大地》月刊社“中華大地之光”徵文一等獎,《鄉親們身邊的“120”》2015年10月獲河北省作家協會首屆“善行河北,美傳網路”大型紀實文學創作三等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劉文韜短篇報告文學作品集《情系大地》2013年12月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該書充滿了善意的正能量,充滿了對祖國的愛,對社會的愛,對人生的愛,對事業的愛,大部分作品都突出了“捐助奉獻,造福社會”的中心思想,由於善良的品格,使報告文學作家劉文韜成名後,逐漸形成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劉文韜全集》2014年12月,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劉文韜父親在溘然離世的那一刻,諄諄告誡劉文韜,說:“人這一生,吃不窮,穿不窮,就怕精神受了窮,所謂精神,指的就是善門常開,枕善而眠,擇善而行,與人為善,兼善天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父親的話,猶如一塊試金石,投進劉文韜寬闊似海的內心深處,激起一道道波浪,洶湧澎湃。
劉文韜父親的臨終遺言,讓劉文韜明白了一個人生道理,那就是:為了國家繁榮富強和社會安定和諧,行善是成為作家的必經之路,積德是創造文化精神財富的根本源泉。
(四)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紮根人民的根本方針,堅持把握中國精神和時代脈搏,堅持精品創作,繁榮我國的報告文學事業,實現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的偉大復興,劉文韜除了自己熱衷報告文學創作外,善心不斷,還義務做了一系列文學“傳、幫、帶”工作。
隆堯籍青年樊麗坤、一鳴(筆名)、劉永凱、劉佳麗、安韋韋等人,他們都喜歡報告文學創作,先後投靠到了報告文學作家劉文韜的門下,可是,他們中間有些人家庭貧窮,有些人沒有學歷,有些人難找工作,有些人缺乏報告文學知識和導師,要實現報告文學作家夢,非常困難。為了幫助他們圓一個高尚美麗的報告文學作家夢,劉文韜首先資助一鳴家35000元做生意,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接著,對畢業於河北大學檔案系的大學生安韋韋,單獨進行了報告文學知識的講解指導,解決其知識匱乏問題,然後,到山西省陽泉市,為樊麗坤、一鳴、劉永凱、劉佳麗報考了全國高等教育新聞專業的自學考試,解決他們的工作問題,最後,對學生們有針對性地設立“劉文韜報告文學獎”,獎金分別是1-5萬元不等,鼓勵他們“把創作報告文學題材的優秀作品,當做自己一生奮鬥的事業目標,把報告文學事業當做自己一生立德行善的信仰”。在劉文韜老師的帶動下,截至目前,已有一鳴、劉永凱兩名學生,完成大學本科、專科學歷,分別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報告文學作品多篇,被吸收為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其中,劉永凱報告文學《房界巨子----記全國勞動模範魏少軍》2014年9月獲“李大釗杯”徵文優秀獎,樊麗坤、安韋韋、劉佳麗三人,分別在河北作家網發表報告文學《誠信值千金----記河北豪丹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振強》、《身殘志堅的檢察官----記全國最美檢察官張秉文》和《沒有什麼比救命更重要----記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司機馮海龍》,樊麗坤報告文學《誠信值千金》2015年8月獲河北省作家協會首屆“善行河北,美傳網路”大型紀實文學創作優秀獎,安韋韋報告文學《身殘志堅的檢察官》2016年1月獲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長城網“網聚河北正能量”徵文三等獎,劉佳麗報告文學《沒有什麼比救命更重要》2016年6月獲《唐山文學》雜誌社第二屆“大愛兆雪杯”全國文學大獎賽徵文優秀獎。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說過:“善良的心就是太陽。”
經過深入採訪作家劉文韜,此話讓我更加深信不疑。

來源:京津冀文化網2016.7.11

文壇大事

《劉文韜全集》在浩然文學館永久收藏

近日,河北省作家劉文韜所著《劉文韜全集》(團結出版社2014.12)一書,由浩然文學館永久收藏,收藏證號為:20151211-20。浩然,本名梁金廣,中國內地著名作家,1954年在《河北日報》當記者,1961年任《紅旗》雜誌編輯。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全委,北京市文聯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代表作品:《艷陽天》、《金光大道》曾經改編成電影。坐落在廊坊三河市文化中心的浩然文學館,由中共三河市委、市政府2014年投資建成後,開始對公眾開放,舉辦浩然文學獎大賽,在社會上廣泛徵集發表過的文學作品和出版的文學圖書,用於充實文學館館藏內容。
來源:京津冀文化網2016.10.24

文藝評論

1、劉文韜文藝評論《寫在<劉勇智青春文集>出版之際》發表在京津冀文化網2017年2月14日 。

2、《金戈鐵馬平天下文韜武略定乾坤----淺評報告文學<情系大地----劉文韜師生通訊>一書》發表在京津冀文化網2017年4月24日 。

3、《自學成才的典範》----《劉文韜全集》讀後感,發表在中國作家網2018年9月19日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