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句法

凡引用較長的文句作謎面,又嫌其混擾主題,不得不刪繁就簡,這叫“刪句法” 。

【刪句法】

凡引用較長的文句作謎面,又嫌其混擾主題,不得不刪繁就簡,這叫“刪句法” 。

【舉例說明】

有一則舊謎,以《孟子》開篇的“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作謎材,制者因感其用語太長,於是改作“‘王曰:叟’三句”為題,猜《千家詩》一句“知汝遠來應有意”。由此也避免了底面中“遠、來、有”三字相犯。這是刪句法的用法之一。
《增廣讔格釋例·孝先腹笥格》有一例,題面是“浮雲紅葉之間”,猜底《論語》兩章:“子曰:加我數年……皆雅言也”。“子曰:加我數年”的前一章末句二字是“(於我如)浮雲”,“皆雅言也”的下一章首句首字是“葉(公問孔子於子路)”。葉舊讀shè,故用“紅”示意圈讀作yè。“之間”二字提示“浮雲”和“葉”之間的二章文句。此例先刪去原文二章,再巧妙敷設題面,重又提出猜射原已刪去的二章亞。這是刪句法的用法之二。
刪句法所刪的是句,而不是註銷字和詞,因此與註銷法不同。刪句法的技法是剪裁文章章句,使之能組句成謎面。雖然前例中有“(‘王曰:叟’)三句”,後例中有“(浮雲紅葉)之間”的附加詞,也都是對猜者而言的提示語,而題面的文義並不與謎底直接扣合。其剪裁粗而不細,運法簡而不巧,一般謎人都不喜用此法擬制題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