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謎

啞謎,就是猜的人不說話,用動作來揭示謎底。在民間很盛行。

基本信息

概述

啞謎就是猜的人不說話,用動作來揭示謎底
啞謎在民間有不少流傳的故事。如某年元宵節花燈盛會,有各式各樣的彩燈,有的彩燈上還貼著謎條,給人猜謎,猜中了就發獎品,或者就把這盞彩燈送給他。有一個人,在當地的衙門前設了一則謎,他不是寫字,而是在一個釘子掛著一串銅錢和一隻假面具,下面寫著:猜俗語一句。後來有個人跑來,一句話也不說,把釘子上的一串銅錢取下就走。旁觀的人很驚異,但出謎的人卻笑笑說,他猜對了。原來,這條謎是諷刺衙門裡的老爺貪贓枉法,意即“要錢不要臉”。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例①桌子上放著一朵紅色的小花,要求猜《紅樓夢》人名二。
例②桌子上放著一隻沒有復原的魔方,要求猜成語一句。
例③桌子上有一座亮著的檯燈,要求猜常用詞二。
例④桌子有一隻盤子,盤子裡有一個饅頭,要求猜商業用語二

相關介紹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因為猜啞謎要用動作來表示,例①的陳列物是一朵“小紅花”,我們知道,《紅樓夢》里姓花的人不多,首先想到的當推“花襲人”,而“襲”可以作“襲擊”來解釋,花襲人不是可以解釋為“用花襲擊人”嗎!那么,制謎的人為什麼要設定一朵“紅色”的“小”花呢?如果你熟悉《紅樓夢》裡面的人物,那么,便很快發現,正好有一個叫“小紅”的丫頭。這樣,便自然想到了一個動作:拿起小紅花,向任何一個人輕輕擲去。謎底就是“小紅,花襲人”。讀作:小紅花,襲人。
例②是一個沒有復原的魔方。魔方是用手撥弄玩的,現在,這隻魔方沒有復原,很明顯,制謎的人是想讓你去把它復原。那么,復原就要用手去撥弄,既把“亂”了的魔方還原成“正”的。這樣,“撥亂反正”這句成語基本上就想到了。所以,只要把魔方拿在手裡進行復原,這條啞謎就猜對了。
例③一盞亮著的檯燈。考慮一下動作,不外乎把檯燈拿走,或把燈關掉。拿走檯燈,似乎不大客觀,而關掉檯燈卻是可能的。再仔細一想,關掉檯燈的動作是用手指一拭,瞬間燈就熄滅了,這樣,再逐步推敲,那么,“指揮、關照”這二個常用詞是不難想到的(猜的時候用手指關燈即行)。
例④盤子裡一個饅頭。我們可以先設問:為什麼盤子裡放饅頭,而不用碗或其他盛上?或直接放在桌子上呢?其次,饅頭當然是給人吃的,這樣,“盤點、進口”這二個商業用語是不難想像到的(猜的時候把盤子裡的饅頭吃掉就行了,即將盤中的點心吃進口中之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