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殿

初殿

初殿,又名初殿古剎,位於四川峨眉山九嶺崗下的駱駝嶺,其海拔約1740米,傳為東漢蒲公舍宅為寺處,創建年代不詳。

簡介

初殿初殿
現存建築建於民國年間,原為四合院,後因破爛不堪而倒塌,現僅存大雄寶殿,房梁有題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3年曾進行過大型維修。
初殿現存五間木結構建築,大部為清乾隆年間遺物,惟有八枚石礎為明代遺存;初殿內供釋迦牟尼佛、文殊及普賢菩薩像,殿後左右供觀音和地藏菩薩像;初殿的中心檐柱石礎,有牧人圓雕獅蒙,造型古樸獨特。建築風格雅朴、簡樸之中寓藏了宗教叢林的機巧。
初殿一帶有一奇妙的自然景觀:每天白雲從這裡升起,飛到駱駝嶺上然後慢慢地飄落下來,故名“雲窩”。

到了冬天,周圍已是白雪皚皚,唯雲窩一片蔥綠,兔子、松鼠、雀鳥等都來這裡覓食,這一奇異景觀稱為“雲窩不雪”。

史料記載

據史載:東漢明帝永平6年(公元63年),峨眉山神奇隱士蒲公採藥上山,在此處見鹿跡現如蓮花,遂尋蹤至峨眉山峰頂,忽現祥光。蒲公不解,去問西域寶掌和尚,寶掌云:“是普賢菩薩顯象之兆。”後人遂立此殿;另有一說則是蒲公歸後即改宅為寺;宋時始稱初殿,因其乃全山最早建寺地之一,故曰“初殿”,但規模甚小。
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在《峨眉山行紀》中將此稱為“簇店”:“凡言店者,當道板屋一間,將有登山客,則寺僧先遣人煮湯於店,以俟蒸炊”。其意即“簇店”只相當於一茶水站,可供遊人宿食。
明萬曆25年(公元1597年)續恩禪師將初殿改建為寺,崇禎時鑄有銅鐵佛諸天像大小30多尊;清康熙之際泓川禪師居此,江南比丘實林募捐再進行修建,乾隆年間被火毀,南丹禪師重建,與楚之、清學、月正諸師在寺精研佛法,後又日趨衰落,清後期寺院被毀。
初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