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弧菌感染

其他弧菌感染

弧菌科細菌包括弧菌屬和類弧菌屬。類弧菌屬的親水氣單胞菌感染、類志賀毗鄰單胞菌和弧菌屬的霍亂弧菌、非01群霍亂弧菌與副溶血弧菌均另有專述。這裡主要涉及上述內容以外的弧菌感染。這類弧菌感染髮病率逐年上升,其引起的胃腸炎表現易與霍亂、菌痢等混淆。

基本信息

(圖)其他弧菌感染擬態弧菌

弧菌科細菌包括弧菌屬和類弧菌屬。類弧菌屬的親水氣單胞菌感染、類志賀毗鄰單胞菌弧菌屬的霍亂弧菌、非01群霍亂弧菌與副溶血弧菌均另有專述。這裡主要涉及上述內容以外的弧菌感染。這類弧菌感染髮病率逐年上升,其引起的胃腸炎表現易與霍亂、菌痢等混淆。

概述

(圖)弧菌弧菌

弧菌科細菌包括弧菌屬和類弧菌屬。人群普遍易感,青壯年患病較多。免疫缺陷者、酒精中毒、膽囊炎患者等易發生弧菌性敗血症。四季均可發病,以夏季為多。臨床表現不一,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腹瀉及其他胃腸炎表現;另一是腸道外感染,常見有口、和傷口感染以及敗血症。這些腸道外感染可見於擬態弧菌和創傷弧菌等感染。

類弧菌屬的親水氣單胞菌感染、類志賀毗鄰單胞菌和弧菌屬的霍亂弧菌、非01 群霍亂弧菌與副溶血弧菌均另有專述。這裡主要涉及上述內容以外的弧菌感染。這類弧菌感染髮病率逐年上升,其引起的胃腸炎表現易與霍亂、菌痢等混淆。

病因

(圖)病菌病菌

1、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是一種嗜鹽菌革蘭染色陰性,頂端單鞭毛,具動力。有研究認為本菌可產生腸毒素和細胞毒素。本菌對多數廣譜抗菌藥物敏感,但耐青黴素頭孢類抗生素

2、擬態弧菌(V.mimicus):非嗜鹽性。革蘭染色陰性,單鞭毛,具動力。有的菌株可產生腸毒素本菌對常用抗菌藥物均敏感。與不典型的霍亂弧菌關係密切,其形態學、DNA序列及性質與霍亂弧菌極相似,但生化反應不典型, 1981年從腹瀉患者糞便中檢出該菌,故由國外學者命名為“擬態弧菌”。

3、霍利斯弧菌(V.hollisae):屬嗜鹽菌。在培養基上有微弱的溶血環。本菌存在於海水中,患者病前大多有進食海產品史。發病以青壯年為多。腹瀉症狀嚴重,呈水樣便,粘液便,少數呈血便。輕者自愈,重者應補液糾正失水及電解質紊亂。

4、弗利斯弧菌(V.furnissii):形態和生化反應等與河弧菌基本相同原被歸入河弧菌,經DNA相關實驗證實為一獨立的種,本菌存在於海洋。

5、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為副溶血弧菌的第2生物型,致病報告少見。

6、創傷弧菌(V.vulnificus):可引起創傷處感染及敗血症

7、鰻弧菌(V.anguillarum):主要引起動物疾病。

8、梅契尼柯夫弧菌(V.metschnikovii):亦系動物致病菌,引起雞的霍亂樣病。已有致人疾病的報告。

9、海魚弧菌(V.damsela):本菌具有組織侵襲力並產生溶細胞毒素是人魚共患病的病原體。

發病機制:主要是食用海產品而感染,可引起食物中毒型爆發。污染的水源可以引起水型爆發流行,接觸海水也可能引起創口感染。

臨床表現

(圖)其他弧菌感染霍亂弧菌

潛伏期多為數小時到3天。弧菌感染的臨床表現不一,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腹瀉及其他胃腸炎表現;另一是腸道外感染,常見有口耳和傷口感染以及敗血症這些腸道外感染可見於擬態弧菌和創傷弧菌等感染

1、創傷弧菌感染:臨床最常出現的兩種表現為傷口感染以及原發性敗血病。

2、河弧菌感染:表現為急性胃腸炎,有腹痛、嘔吐腹瀉、水樣便,量多,常伴有中至重度脫水,部分患者有發熱。少數病人有血便、黏液血便及外周血白細胞增多2/3病例糞便中有白細胞及紅細胞。病程16~18h。

3、弗利斯弧菌感染:潛伏期5~20h,主要表現為急性胃腸炎,有腹痛、腹瀉、噁心和嘔吐等。

4、擬態弧菌感染:有兩種臨床類型。一為胃腸炎型,患者多數腹瀉,水樣便或血性黏液便,部分為血便。多數伴有噁心、嘔吐和腹痛部分病人有發熱、頭痛。病程平均6天。另為局灶感染型表現為中耳炎,外傷性局灶感染等,病人均有明顯的海水接觸史。

5、霍利斯弧菌感染:病人均有腹瀉,部分有嘔吐及發熱外周血白細胞增多。均有進食牡蠣等海產品史。

6、梅契尼柯夫弧菌感染:可引起腹瀉、腹膜炎和敗血症等。

7、海魚弧菌感染:一般病情較輕表現有腹瀉、黃色水樣便,量較多,少數有黏液或黏液膿血便。部分病例有陣發性臍周痛、嘔吐等。少數有里急後重。部分病人大便鏡檢可見少許紅細胞及白細胞。

8、溶藻弧菌感染 腹瀉為主要表現症狀較輕,脫水者不多見。

併發症:可並發急性腎衰竭和肺水腫。

鑑別:臨床應與霍亂非01群霍亂弧菌性腸炎相鑑別。

診斷檢查

(圖)弧菌弧菌

診斷:急性胃腸炎者有進食海產品史,接觸海水後發生皮膚創傷感染及敗血症等應疑及本類疾病,確診需依靠細菌分離培養與生化及血清學鑑定。

實驗室檢查:

1.河弧菌感染 少數病人有血便、黏液血便及外周血白細胞增多。2/3 病例糞便中有白細胞及紅細胞。霍利斯弧菌感染 病人均有腹瀉,部分有嘔吐及發熱,外周血白細胞增多。

2.海魚弧菌感染 大便鏡檢可見少許紅細胞及白細胞。

感染與傳染病學

(圖)寄生性弧菌寄生性弧菌

除霍亂流行外,其他弧菌性感染髮病漸見增加。這些弧菌生活于海水或淡水,發病多見夏季或秋季,以沿海地區為多,有些尚引起敗血症,應引起重視。

(一)副溶血弧菌腸炎 是由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急性胃腸炎。

(二)河弧菌腸炎 由河弧菌(V.fluvialis)引起。河弧菌可引起散發性腹瀉,在英國、美國、西班牙、非洲、中東、東南亞均有發病,各年齡組易感,但以嬰幼兒和青少年多見。臨床上有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腹瀉量較多,有每天達7L者,因此常伴失水。少數糞便帶粘液或血。病程1~3天。糞便排菌量甚高,可達106/ml,置含氯化鈉3%~7%條件下生長良好。

(三)擬態弧菌腸炎 擬態弧菌(V.mimicus)與不典型的霍亂弧菌關係密切,性質相似,故於1981年命名為“擬態弧菌”.菌株在不含鈉或僅含1%氯化鈉的營養肉湯中生長良好,在河水和海水中均可生存,可自水生動物中分離出來。在美國、北美、紐西蘭、孟加拉及非洲國家均有病例報導。中國福建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地區也有發病。呈散發或爆發。潛伏期3~72h,平均24h.主要症狀有腹瀉、嘔吐及腹痛,大便呈水樣或粘液血便。

(四)霍利斯弧菌腸炎 霍利斯弧菌(V.hollisae)為嗜鹽性弧菌,在培養基上有微弱的溶血環。本菌存在於海水中,患者病前大多有進食海產品史。發病以青壯年為多。腹瀉症狀嚴重,呈水樣便,粘液便,少數呈血便。輕者自愈,重者應補液糾正失水及電解質紊亂。

(五)溶藻性弧菌感染 本菌為海水中常見嗜鹽性弧菌,1973年開始明確對人類致病,易污染食物,引起腹瀉及創傷部位感染。

(六)創傷弧菌感染 創傷弧菌(V.vulnificus)於1964年美國CDC自腹瀉患者糞便分離出來。該菌可自海水、貝殼類及海魚中分離到。發病以夏季為多。常在進食後24h發病。患者大多有發熱、畏寒、嘔吐及腹瀉。除經口感染外,可經皮膚傷口入侵而發生局部感染並引起敗血症,嚴重者發生DIC、休克並致死。有認為本菌系條件致病菌,在慢性病伴免疫功能低下者、高齡、糖尿症、血液病患者易發生嚴重敗血症。

(七)弗尼斯弧菌感染 此病首先發現於日本及東方一些國家,其後擴散至西方國家。呈爆發流行或散發性急性胃腸炎。臨床上以腹瀉及腹痛為主,伴噁心及嘔吐。也有嚴重致死病例報導。此菌存在於海洋,產生腸毒素,為旅遊者腹瀉的病原之一。

弧菌性腸炎發病以沿海地區為多,或患者有去沿海地區旅遊及進海產品史。病原診斷應取糞便接種於特異性培養基,如tcbs.有弧菌生長再進行生化鑑定。

治療與預防

(圖)弧菌感染弧菌感染
一般腹瀉僅需對症處理。對侵襲性腹瀉及伴有創傷感染或敗血症者應採取相應的抗菌療法,該類細菌對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第三代頭孢菌素及阿米卡星等較敏感。

預防:

加強飲食和飲水的衛生管理與消毒,海產品要煮熟、燒透而後食用。通常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地方及廚房器皿清潔,並把垃圾妥為棄置。

2、保持雙手清潔,經常修剪指甲。

3、進食或處理食物前,套用肥皂及清水洗淨雙手,如廁或更換尿片後亦應洗手。

4、食水應採用自來水,並最好煮沸後才飲用。

5、應從可靠的地方購買新鮮食物,不要光顧無牌小販。

6、避免進食高危食物,例如未經低溫消毒法處理的牛奶,以及未熟透的漢堡扒、碎牛肉和其它肉類食品。

7、烹調食物時,應穿清潔、可洗滌的圍裙,並戴上帽子

8、食物應徹底清洗。

9、易腐壞食物套用蓋蓋好,存放於雪櫃中。

10、生的食物及熟食,尤其是牛肉及牛的內臟,應分開處理和存放(雪柜上層存放熟食,下層存放生的食物),避免交叉污染。

11、雪櫃應定期清潔和融雪,溫度應保持於攝氏4度或以下。

12、若食物的所有部分均加熱至攝氏75度,便可消滅大腸桿菌O157:H7;因此,碎牛肉及漢堡扒應徹底煮至攝氏75度達2至3分鐘,直至煮熟的肉完全轉為褐色,而肉汁亦變得清澈。

13、不要徒手處理熟食;如有需要,應戴上手套。

14、食物煮熟後應儘快食用。

15、如有需要保留吃剩的熟食,應該加以冷藏,並儘快食用。食用前應徹底翻熱。變質的食物應該棄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