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區

六合區

六合區是南京市的北大門,素有“京畿之屏障、冀魯之通道、軍事之要地、江北之巨鎮”之稱。是“天賜國寶、中華一絕”雨花石的故鄉,中國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六合歷史悠久,根據考古和地質工作者、專家的發掘、考證,在距今約一萬年前就有原始氏族村落。六合古稱棠邑,西周靈王元年(前571年)置邑,是中國最早建城的城邑之一。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見諸史端,歷史悠久,經濟繁榮,民風淳樸。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六合區 六合
六合區歷在距今約一萬年前就有原始氏族村落,遠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六合沿江滁河沿線就有了人類活動的原始村落。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見諸史端。
六合古稱棠邑,後因境內有六合山而易名六合,最早見公元前559年(周靈王十三年)於《左氏春秋》。古之六合,即棠邑範圍包括今天的六合區全部,南京市浦口區大部分,安徽省滁州市大部分,隋開皇年間才改為的“六合”,因其境內有六峰連綿,蔚為壯雄,可惜之六峰,遺在今浦口。
春秋戰國時期,棠邑先屬楚,後屬吳,再屬越,至公元前334年復歸於楚,為吳楚交界吳國的重鎮。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棠邑縣,屬九江郡。
楚漢相爭,棠邑縣初屬楚。漢王三年(前204年)楚九江王英布以其地歸漢。
漢,高帝六年(前201)封陳嬰棠邑侯,為棠邑侯國,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改名,棠邑稱堂邑。元鼎元年(前116年),堂邑侯國除,復為堂邑縣,屬臨淮郡。東漢建武年,改屬徐州廣陵郡。
三國,廣陵郡先屬魏,至吳赤烏十三年(250年),歸吳。堂邑縣遂屬孫吳廣陵郡。
晉太康元年(280年),以堂邑屬徐州臨淮郡,元康七年(297年),置堂邑郡於堂邑縣,隸揚州。東晉,成康四年(338年)江淮亂,百姓南渡,僑置堂邑郡於江南建康,而本郡不廢(一說遷堂邑郡僑治於建康,此從《通鑑》註:“實郡在江北者有堂邑”;《萬曆應天府志》:“僑置堂邑於此而本郡未廢")。隆安元年(397年),中原亂,秦地之民南流,寄居堂地,改堂邑郡為秦郡以統之,置秦縣;於秦郡置尉氏縣以安尉氏(今河南尉氏縣)流民,置義成縣以安義成(今安徽懷遠東北)流民。秦郡及秦、尉氏、義成3縣均僑置,並在今六合縣境,有實土。
南北朝時期,劉宋永初元年(420年)以秦郡屬南豫州(僑州);元嘉八年(431年)屬南兗州(僑州)。元嘉二千七年(450年),北魏占秦郡,改置秦州及橫山縣,元嘉二十八年,宋收復失地,廢秦州,復為秦郡。
南齊建元元年(479年),析秦郡置齊郡,治瓜步(瓜埠),屬青州。永明元年(483年),並秦郡入齊郡,將齊初恢復的堂邑縣又併入尉氏縣;永明二年以尉氏改屬新昌郡。梁天監元年(502年),廢齊郡復為秦郡,分尉氏縣為堂邑、尉氏2縣,太清三年(549年),侯景襲秦郡,改郡為西兗州。陳永定元年(557年)改復江北失地,恢復秦郡,堂邑、尉氏屬之。太建五年(573年),北齊再取秦郡,置秦州瓦梁郡,隨即為陳所收復,仍設秦郡;十年,改秦郡為義州,旋罷。北周於公元579年南下占領秦郡,改秦郡為方州,置六合郡,又置方山縣,屬方州。方州治於方山。
隋開皇元年(581年),廢六合郡,以所領各縣屬方州。開皇四年,廢尉氏、堂邑、方山3縣,並置為六合縣,屬方州。大業元年(605年)廢方州,六合縣屬揚州江都郡。大業十二年(616年),杜伏威、輔公柘江淮起義軍占領六合。六合襟江控淮,直通冀魯,屏障南京,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無論南北紛爭,還是東進西擊,均是戰爭的交匯點,人口的積聚和集市的繁榮,使六合成為大江南北陸路運輸的要道。
唐武德二年(619年),杜伏威降唐,六合遂為唐有。五年,定六合為緊縣,屬南兗州;七年,改屬方州。貞觀元年(627年),廢方州,六合屬淮南道揚州。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義軍占有六合。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定都江寧府(今南京),以六合縣屬江寧府,保大六年(948年)改六合為雄州。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占南唐江淮地,廢雄州,復置六合縣,屬揚州。
宋建隆元年(960年),六合屬淮南道揚州。至道二年(996年),屬建安軍。祥符六年(1013年)改建安軍為真州,六合屬之。大觀元年(1107年),升六合為望縣,政和七年(1117年),屬儀真郡。南宋初,儀真郡復為真州,六合屬之。
元初,六合縣屬揚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屬揚州路。二十一年(1284年),屬真州路真州(今儀征)。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六合由揚州府改屬應天府。
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六合屬江寧府。太平天國於1853年定都天京後,以六合縣屬天京省江寧郡。1858年,太平軍攻克六合縣城,改屬天浦省。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攻陷天京,六合縣復屬江寧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六合縣屬江蘇省。1914年屬江蘇省金陵道。1927年廢道,屬江蘇省。1934年,六合縣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
抗日戰爭時期,六合縣境內3方政權轄區交錯,變遷頻繁。1937年12月15日,日軍侵占六合縣城。次年3月撤出,12月7日再占縣城。偽政權先為維持會,後為偽縣府,以六合縣隸屬偽江蘇省政府,日偽占有縣城及主要集鎮。民國縣政府撤至縣境邊地,仍以六合縣隸屬江蘇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駐江都)。
1939年6月,新四軍挺進六合,控制大片農村地區,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1940年4月,六合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於竹鎮。
1941年7月至9月,中共路東區黨委決定,將六合縣八百區改建為直二區,東王廟區改直四區,東溝區改直三區,均為縣級行政區。
1942年10月,以直二、直四2區合併建立冶山縣。(直三區劃歸儀征縣抗日民主政權管轄)。
1943年2月,以六合縣與安徽省境來六縣抗日根據地合併,建為來六縣(領導機關稱來六縣辦事處)。以冶山縣與儀征縣合併,建為東南縣(領導機關稱東南縣辦事處)。9月,成立中共浦(口)六(合)工委,兼為縣級政權機構,在今六合境內轄有南圩、王子、滁河3個區,一年後建為六合縣。
1944年9月,撤銷東南縣,復建冶山縣;改浦六工委為六合縣建制,今六合縣境成立3個抗日民主縣政權,來安縣轄縣境西部,冶山縣轄東部,六合縣轄縣城以南沿江一帶。3縣均隸屬路東專員公署領導。
1945年6月,撤銷六合縣建制,併入冶山縣。8月15日,改冶山縣為六合縣,仍屬路東專員公署。1945年8月20日,新四軍攻克仍由日偽盤踞的六合縣城,以六合縣城為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至1946年1月9日,撤至冶山一帶。民國六合縣政府返回六合縣城。其後,以六合縣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由第五行政督察區劃出江浦、六合、儀征3縣成立)。
1948年3月,人民解放軍南下,進入六合縣境,4月,建東南縣;5月,建來六縣;7月,建盱嘉來六縣。11月,撤東南縣、盱嘉來六縣建制,復建六合縣,隸屬皖北行政區滁縣專區。
1949年1月25日,六合縣城解放。4月21日,人民解放軍攻克划子口,六合縣全境解放。
1949年4月23日南京市解放,定格為直轄市,下設第十二區(是後來的南京市大廠區),六合屬蘇北行政區揚州分區。12月劃回南京市。
1950年1月,屬蘇北泰州分區。4月泰州分區改泰州專區,六合縣仍屬之。
1952年11月,泰州專區改為揚州專區,六合屬之。
1953年,撤銷南京市第十二區,設立大廠鎮。
1956年2月改屬鎮江專區,12月改屬揚州專區。
1958年,撤銷南京市大廠鎮,併入浦口區
1958年6月,劃六合縣復屬南京市。1962年5月,劃屬揚州專區。
1966年3月15日,成立六合專區,治六城鎮;六合縣屬六合專區。
1971年撤銷六合專區,六合縣屬揚州專區。
1975年11月,六合縣再次劃回南京市。
1980年4月26日設立南京市大廠區。
2000年3月,六合縣原六城鎮、靈岩鎮、龍池鄉合併成立雄州鎮,鎮域面積112.3平方公里,轄25個行政村,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人口13.8萬,是六合縣委、縣政府所在地。
2002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南京市原六合縣與原大廠區合併成立新的六合區,六合區轄5個街道(原大廠區所轄)、14個鎮(原六合縣所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土地面積1500平方公里。
2007年,經江蘇省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南京市六合區雄州鎮,以其原轄荷花、鳳凰、方州、天一、泰山、觀滁、龍津、古棠、靈岩、紫霞、冶浦11個居委會及龍虎營、山西、山北、西陳、紅星、錢倉、橋西、驍營、高餘9個村委會範圍設立雄州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後,雄州街道辦事處面積70.3平方公里,人口11.5萬人,管理1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同意撤銷南京市六合區新集鎮,以其原轄新集居委會和頭橋、三汊灣、路咼、劉林、白酒、朱營6個村委會以及原雄州鎮所轄龍池、蔣灣、毛許、七里橋4個居委會和沿河、李姚、四柳、張營、槽坊、風雷6個村委會範圍設立龍池街道辦事處;將原新集鎮所轄接待寺居委會和長城、前程、官塘河3個村委會劃歸葛塘街道辦事處管理。行政區劃調整後,龍池街道辦事處面積90平方公里,人口6萬人,管理5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葛塘街道辦事處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4.7萬人,管理7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
2010年1月,經江蘇省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六合區八百橋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金牛湖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六合區茉莉花路99號,管理3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同意撤銷六合區程橋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程橋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六合區編鐘路88號,管理2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同意撤銷六合區橫樑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橫樑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六合區山東路69號,管理5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
2012年8月,經南京市市政府批覆,六合區的街鎮行政區劃調整如下:將雄州街道與瓜埠鎮合併為新的雄州街道,駐地為原雄州街道;卸甲甸街道、西廠門街道、山潘街道合併為大廠街道,駐地為原西廠門街道;橫樑街道與新篁鎮合併為新的橫樑街道,駐地為原橫樑街道;長蘆街道與玉帶鎮合併為新的長蘆街道,駐地為原玉帶鎮;龍袍鎮與東溝鎮合併為新的龍袍街道,駐地為原龍袍鎮;馬集鎮與馬鞍鎮合併為新的馬鞍街道,駐地為原馬集鎮。本次行政區劃調整後,六合共轄雄州、金牛湖、橫樑、程橋、龍池、龍袍、馬鞍、大廠、長蘆、葛塘10個街道辦事處和竹鎮、冶山兩個鎮,形成六合區的12個街鎮格局。
2014年,江蘇省政府同意撤銷六合區冶山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六合區冶山街道辦事處。
關於讀音
關於“六合”的正確讀法應該是“liùhé”。在地名記載中,六合,古稱棠邑,隋開皇4年(584年),因境內有定山(此山後改名六合山),定山有六峰,即寒山峰、鄧子峰、石人峰、芙蓉峰、妙高峰、雙雞峰,因六峰是環合的,因此改名為六合。六合一度念‘lùhe’,2005年,經中國社科院語言文字工作會正音,通讀為‘liùhé’。(詳見最新版《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

區位優勢

六合區位優勢獨特,交通十分便捷。寧滬、寧通、寧連高速江北大道金江公路南京長江大橋和二橋,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寧淮高速寧蚌高速、沿江高速在區內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長江四橋、六合機場、江北高架等國家及省市重點工程的相繼開工建設,以及長江大橋橋北收費站的外遷,六合已融入南京市的主城;六合距滁州天長揚州祿口國際機場僅1個小時行車路程,到上海2個小時左右,處在華東1小時都市圈內;西氣東輸工程橫穿區內東西35公里,並設有2個分輸站;沿江擁有長江深水岸線45公里,可供建萬噸級深水碼頭兩處;通江滁河橫貫全境,四季通航。

城區發展

六合區域內產業基礎雄厚,特色優勢明顯。沿江密集著揚子石化、南鋼和南化集團、揚子巴斯夫公司等國家特大型企業,具有化工、鋼材等原材料供應和市場銷售優勢;南京化學工業園作為國家級重化工基地,是江蘇省實施沿江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部城區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人口稠密,商貿繁榮,人居環境優越。北部地區是無公害蔬菜和經濟林果等特色優質農產品的主產區;國家級地質公園、AA級金牛湖風景區以及平山省級森林公園,生態環境優越,江蘇省空氣品質監測對照區就設在竹鎮森林公園內。

地理地貌

六合區六合區

全區地貌大部分屬寧鎮揚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崗地區,中部為河谷平原、崗地區,南部為沿江平原圩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無霜期長,降水量較多,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區有耕地72400.8公頃,占全區總面積49.3%;園地1657公頃,占1.1%;林地92504公頃,占6.3%;牧草地689.2公頃,占0.5%;交通用地2761.3公頃,占1.9%;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2399.6公頃,占15.3%;水域面積31913.6公頃,占21.8%;未用土地5561.5公頃,占3.8%。

資源豐富

水利資源

境內水系分屬長江和淮河水系。沿東北部的冶山至中部的騾子山向西北至大聖廟一線,為江淮分水嶺,南側為長江水系,北側為淮河水系。境內有大小河道62條,其中,各類塘壩2149,水域面積12444公頃,蓄水量6400萬立方米;中小型水庫56,蓄水量13611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全區林地生長樹種有39科92種。境內生產藥用動植物有487種,其中屬全國重點藥材品種的有115種。全區可利用水面近1400公頃,生產經濟魚類15科36種。龍池鯽魚飲譽國內外。全區探明的礦種有藍寶石雨花瑪瑙石大理石白雲石花崗岩石石灰石輝綠岩、鑄型用紅砂、建築用黃砂、石英砂膨潤土凹凸棒粘土、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有工業開採價值的有10餘種。

行政區劃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京市大廠區和六合縣,設立南京市六合區,

六合區 六合區
以原大廠區和原六合縣的行政區域為六合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雄州鎮。2004年底轄5個街道辦事處( 山潘街道西廠門街道卸甲甸街道葛塘街道長蘆街道);14個鎮(雄州鎮、橫樑鎮、竹鎮鎮、八百橋鎮、程橋鎮、東溝鎮、瓜埠鎮、馬集鎮、龍袍鎮、新集鎮、冶山鎮、玉帶鎮、新篁鎮、馬鞍鎮);94個社區居委會、237個村委會。面積1484.8平方千米,人口87.66萬人。
山潘街道:辦事處駐新華村路188號。面積6.99平方千米,人口70900人。轄21個社區:山潘街、 南化新村、南化九村、南化十村、九村東巷、新華三村、 新華六村、山 潘一村、山潘三村、揚子第一、揚子第二、揚子第三、揚子第四、揚子第五、揚子第六、揚子第七、揚子第八、揚子第九、山潘四村、朱窪、 新華五村
西廠門街道:辦事處駐鳳凰東路263號。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33600人。轄12個社區:小營子、鳳凰山、鳳凰西路、 新華一村新華二村、南磷、姜橋、 新華四村、園東路、 周窪新村、太子山、鳳凰南路。
卸甲甸街道:辦事處駐楊新路252號。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51000人。轄14個社區: 九龍窪、化建、 南鋼二村、南鋼六村、曉山、新莊、 楊莊新村、楊莊、楊新、吳家窪、耿家窪、蔣窪、湖濱、 桂馨園
葛塘街道:辦事處駐葛關路815號。面積17.7平方千米,人口15900人。轄6個社區:葛塘、北汊橋、和平、欣樂、新村、草芳;3個村委會:工農、四周、中山。
長蘆街道:辦事處駐利民西路6號。面積41.07平方千米,人口23300人。轄5個社區:灣北、橫海、山圩、陸營;5個村委會:葛橋、沿河、普橋、東窯、留左。
雄州鎮:鎮政府駐六城。面積112.3平方千米,人口138000人。轄11個社區:荷花、鳳凰、方州、天一、泰山、觀滁、龍津、古棠、靈岩、紫霞、龍池;24個村委會:冶浦、橋西、城北、西陳、馬營、高余、山西、龍虎營、驍營、山北、錢倉、沿河、渡口、七里橋、毛許、蔣灣、四柳、槽坊、張營、李姚、排葛村、白馬、紅星、風雷。
冶山鎮:鎮政府駐四合墩。面積103.5平方千米,人口46000人。轄3個社區:冶山、四合墩、東王;15個村委會:老山、唐公、劉集、新街、崗陳、雙墩、白雲山、大井、瓜婁、平莊、青龍、燕山、東華、七賢、石柱林。
瓜埠鎮:鎮政府駐瓜埠。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31000人。轄1個社區:瓜埠;9個村委會:紅光、長崗、雙豐、單橋、保江、大廟、 賈裴村、砂子溝、紅山窯。
東溝鎮:鎮政府駐東溝。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29000人。轄3個社區:東溝、大河口、蔡莊;11個村委會:金塘、朱方、熊柳、新生、東河、四圩、張窯、上蘇、團結、山里、孫趙。
竹鎮鎮:鎮政府駐竹鎮。面積196平方千米,人口63000人。轄3個社區:竹鎮、泉水、烏石;26個村委會:豐樂、寶貢、金磁、雙龍、煙墩、兆壁、八里、大泉、陸樓、大河橋、四合、送駕、光華、三星、精華、大侯、周黃、烏山、石婆、烏石、澗成、仇莊、侯橋、曹營、泉林、楓林。
馬集鎮:鎮政府駐馬集。面積117平方千米,人口44000人。轄1個社區:馬集;19個村委會:大聖、夏李、後劉、楊營、翻身、玉王、談墩、巴山、阮鄭、唐莊、馬集、東馬、柏營、黃崗、金陳、寶聖、何營、河王、尖山。
龍袍鎮:鎮政府駐划子口。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31000人。轄1個社區:划子口;14個村委會:許橋、壩頭、白廟、楊壩、樓子、漁樵、邵東、新橋、陶擺渡、青伏、沿江、鵝留、趙壩、長江。
新集鎮:鎮政府駐新集。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40000人。轄2個社區:新集、長城;14個村委會:白酒、三汊灣、後成、妯娌、劉林、朱營、頭橋、路咼、長城、接待、前程、童祝、袁潭、姜袁。
程橋鎮:鎮政府駐程橋。面積115平方千米,人口46000人。轄3個社區:程橋、竹程、漁業;18個村委會:胡營、羊山、桂花、楊河、郭渡、河北、金莊、黃營、荷花、油坊、山湖、古墩、西王、胥莊、東胡、唐樓、傅灣、黃木橋。
八百橋鎮:鎮政府駐八百橋。面積151平方千米,人口70000人。轄3個社區:青龍橋、沈橋、鄭橋;23個村委會:八百、金山、西陽山、大唐、峨嵋山、塔子山、馬頭山、雙井、鐵牛、金牛山、官塘、冶東、周徐、和仁、管墩、長山、新光、樊集、北橫山村、塘橋、英雄嶺、萬山、鐵石崗。
橫樑鎮:鎮政府駐橫樑甸。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42000人。轄1個社區:橫樑;16個村委會:橫樑、王子、燈塔、姚徐、山東、山南、雁塘、東吳、石廟、橫西、太平、方山、黃鐘、陳橋、徐營、光明。
玉帶鎮:鎮政府駐白玉。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28400人。轄1個社區:白玉;12個村委會:東壩頭、三教、紅廟、小擺渡、永興、通江集、舊灘、新犁、新洲、 岳子河、濱江、九里埂。
馬鞍鎮:鎮政府駐馬鞍山。面積131平方千米,人口45000人。轄3個社區:鞍山、城西、極樂;16個村委會:七里、朱家山、黃趙、平山、練山、新華、 盛崗、郭營、劉陸、大營、王營、草塘、勤豐、陳營、洪廟朱、湯營。
新篁鎮:鎮政府駐新篁巷。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28000人。轄1個社區:新篁;12個村委會:四新、安橋、上馬、蔡營、長金、橋王、童王、鍾林、林牧、漢塘、屈陳、葉營。
* 此處區劃地名、面積、人口資料根據“南京市地名網”(估計為2004年資料) *

人口

2012年末,六合區居民總戶數為28.98萬戶,年末戶籍總人口89.2萬人。全年出生8867人,出生率9.93‰;死亡8111人,死亡率9.0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5‰。年末六合區常住人口92.5萬人,城鎮化率53.29%。
2013年末,六合區居民總戶數為29.19萬戶,年末戶籍總人口89.7萬人。全年出生8563人,出生率9.57‰;死亡5773人,死亡率6.4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2‰。年末六合區常住人口92.64萬人,城鎮化率59.1%。
2014年末,六合區居民總戶數為29.4萬戶,年末戶籍總人口90.3萬人。全年出生9351人,出生率10.39‰;死亡5928人,死亡率6.5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年末全區常住人口92.74萬人,城鎮化率60.5%。

政治

六合區主要領導(截至2013年)
職務姓名
區長霍慧萍
常務副區長徐有俊
區政府黨組成員趙小華、陳義斌、徐敦虎
副區長蔣錫林、潘明華、徐健、焦曉英、施勇君
副巡視員韓會平、張澤揚
參考資料來源[24]  

交通

公路

六合區地處蘇皖兩省、寧(南京)揚(揚州)滁(滁州)三市交匯地,歷來是溝通蘇南、蘇北、皖東的視窗。六合是輻射蘇北、皖北的重要樞紐,交通十分便捷。
高速公路:G25(長深高速)、G36(寧洛高速)、G40(滬陝高速)、G2501(南京繞城高速)、南京長江二橋、寧通高速、寧連高速、寧淮高速、寧蚌高速、雍六高速、南京繞越高速、南京長江四橋、沿江高速、江六高速、浦儀高速(規劃)、
幹線公路:205、328(江北大道、寧六公路)國道,金江公路,沿江公路(江北段)、西部幹線、六合馬鞍機場連線線,東部中部幹線(在建)
客運站:揚子公交六合客運南站(往返六合城區與各鄉鎮方向)、揚子公交六合客運北站(往返南京與六合城區方向)、葛塘客運站

鐵路

鐵道線路:寧啟鐵路
火車站:六合站

水運

沿江擁有長江深水岸線45公里,可供建萬噸級深水碼頭兩處;通江滁河橫貫全境,四季通航。滁河為6級航道,常年通航;沿江有46公里長的長江深水岸線,並建有西壩頭、長蘆2個萬噸級深水碼頭。

航空

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又稱南京第二國際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2015年7月30日,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原大校場機場正式關閉,整體搬遷至此。

公交

普通公交:501、502、503、520、521、522、526(原520六合北站—邁皋橋)、玉葛線(江南公交)614、615、616(環線)、617、618、619、620、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30、631、632、634、635、636、640(環線)、641、642、643、644、645、646、647、648、652、655、670、671、672、673、674、676、678
公交快線:K1、K2(江南公交)
旅遊觀光線:G60、G61、G62、G63、G64、G65
夜班公交:Y28、Y32、Y26
村鎮公交: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471、472、473、474.、475
大站快車:D2、D3、D10、D20

捷運

營運中:南京捷運S8號線
規劃中:南京捷運11號線、南京捷運14號線、南京捷運S5號線

經濟

概況

2012年,六合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6億元,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384.8億元,增長14.5%,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347.9億元,增長14.3%;第三產業增加值187.4億元,增長1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評價口徑)66566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7.1:62.5:30.4,民營經濟占六合區經濟比重為44.2%。
2012年,六合區財政收入完成81.9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國稅收入完成39.1億元,同比增長7.2%;地稅收入完成33.9億元,同比增長15.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9.7億元,同比增長15.4%。全年財政支出58.7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教育支出12.9億元,同比增長21.8%;醫療衛生支出2.2億元,與上年持平;社會保障和就業3.6億元,同比增長1.7%;農林水事務支出8.6億元,同比增長32.9%。全年基金預算支出43億元,同比增長34.4%。
2013年,六合區從業人員平均工資53691元,增長14.7%。據抽樣調查,2013年六合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81元,增長9.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863元,恩格爾係數35%。農民人均純收入16063元,增長11.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224元,恩格爾係數37.2%。

第一產業

2012年,六合區實現農業總產值7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農業產值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4.8%;林業產值1億元,比上年增長2.7%;牧業產值1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漁業產值9.8億元,比上年增長15.6%;農業服務業產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全年六合區農作物播種面積9.97萬公頃,與上年持平,其中糧食作物4.91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8%;糧食總產34.4萬噸,比上年增長5.2%,其中稻穀21.87萬噸,比上年增長4.3%,小麥7.96萬噸,比上年下降15.1%。
2012年,油料總產3.13萬噸,比上年增長2.2%;棉花產量732噸,比上年下降2.4%;蔬菜產量108.4萬噸,比上年增長2%。生豬出欄30.56萬頭,家禽出欄898萬隻,水產品產量39372噸,肉類總產量51416噸,禽蛋總產量20680噸。
2012年,林木覆蓋率23.84%(其中森林覆蓋率23%),各類新造林2.1萬畝、城市綠化1630畝、村莊綠化172個。落實農業“1115”工程面積8.16萬畝,新增設施農業1.85萬畝,農田水利連片治理20萬畝,完成各類農業綜合開發3.9萬畝,新增“三品”認證基地26.7萬畝。

第二產業

1930年代初,中國化學工業創始人范旭東、侯德榜等人在素有“中國化工搖籃”之稱的中國化工基地——南京市六合區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化工基地,當時的“遠東第一大廠”——永利化學工業公司錏廠。1926年,在他創辦並主持“永利鹼廠”期間,“永利”工程師侯德榜發明了“侯氏鹼法”,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最高榮譽金質獎章;1937年,他創辦的南京硫酸錏廠(永利錏廠)生產出中國第一包化學肥料。“永利錏廠”的後身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也因之成為中國化學工業的搖籃,數十年來輸送了數萬名技術和管理人才到中國各地。
六合區設有南京化學工業園區、六合經濟開發區、紅山精細化工園、南京中山科技園4個開發區,其中南京化學工業園區為國家級重化工基地,六合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躋身於全省同類開發區20強之列。
2012年,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46.3億元,比上年增長10%。45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375.8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20.5%。其中:輕工業總產值325億元,增長25.7%,重工業總產值1050.8億元,比上年增長19.1%,輕重工業比24:76。2012年底,六合區共有1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20家,實現產值659.5億元,比上年下降0.3%,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6.2%。
2012年,六合區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鐵礦石原礦82.5萬噸,發電量1547871萬千瓦時,服裝9159萬件,農用肥料124128噸,合成氨253414噸,化學纖維196550噸,水泥42.1萬噸,鋼材17345噸,電動工具164201台,金屬切削工具機2945台,泵48824台,改裝汽車546輛,交流電機753890千瓦,鋼絞線4071噸。
2012年,六合區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220家,2012年完成建築業產值119.6億元,竣工產值89.7億元,竣工率達75%;2012年施工房屋建築面積644.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63.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81.4萬平方米;營業收入105億元,利潤總額4.6億元。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6.9億元,建築業勞動生產率為32.2萬元/人。

第三產業

金融
2012年六合區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達577億元,比年初增加71億元,增長1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03.8億元,增長16.3%。金融機構貸款餘額達419.9億元,比年初增加28.1億元,增長7.2%;其中區域內貨款餘額372.5億元,比年初增加18.9億元。新增貨款主要投向是大型企業增加11.4億元、個人貨款增加9.9億元。
貿易
2012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1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01億元,增長21.5%;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4.1億元,增長15.7%。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84.4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5.6億元,增長24.6%;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8億元,增長16.1%。集市貿易成交活躍,市場成交額98.7億元。全年新發展私營企業2153家,新增個體工商戶5224戶,當年新增註冊資本38.3億元。
2012年,六合區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29個,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重大項目26個。協定註冊外資7709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5%;註冊外資實際到帳5721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9%;六合區進出口總額270636萬美元,其中外貿出口11129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6.8%;服務外包執行額1648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8.9%,其中離岸外包執行額794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2%。
投資
2012年,六合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07.7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442.6億元,增長9.5%;房地產開發投資額45.4億元,增長25%;農村非農戶投資105.5億元,比上年增長2.7%。
2012年,全年資質內房地產企業新開工商品房面積122.1萬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積54.7萬平方米。全年銷售商品房面積6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41.1億元。

社會

教育

六合區的文化教育有記載的,始建於唐懿宗鹹通年間,即公元860年的六合文廟(學府)即為明證,它是全國僅存的22座孔廟、文廟和夫子廟之一,除了建於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十七年)的山東曲阜孔廟和建於618年(唐武德元年)的江西萍鄉文廟這兩處外,六合文廟始建年代位列第三,且規模也列為前五位。它更是南京夫子廟重建之樣板。六合區通過進一步撤併學校、加大教育支出等多舉措發展教育,教育水平發展到了相對高位的階段。
2012年末,六合區中國小85所,其中:普通中學32所、國小52所、特殊教育1所。在校學生總數69154人,畢業生總數17970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創建通過率74%,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8.5%。中國小教職工6892人,其中專任教師5494人。擁有幼稚園82所,從事幼教工作1873人,其中幼兒教育1033人、保健員365人,在園兒童18614人。
截至2013年,六合區擁有4所高中階段學校,其中中等職業學校1所,21所國中、40所國小。(不包括化工園區即原沿江工業開發區內的學校,因為並區11年以來,化工園區與原六合區的教育還未並軌。)

醫療

2012年末,六合區衛生機構數296個,其中醫院8個;共有床位數3125張,衛生工作人員4551人,其中執業醫師1293人、執業助理醫師282人,註冊護士1747人;區街診所100個,從業人員152人;村衛生室7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151個。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服務體系健全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省建標準率都為100%。
三甲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北院區

體育

2011年參加省市體育競賽16次,舉辦區級體育比賽19次,參加各種體育比賽3萬人。參加省市體育比賽獲金牌21枚、銀牌21枚、銅牌19枚。
2012年參加省市體育競賽12次,舉辦區級體育比賽16次,參加各種體育比賽1.5萬人。參加省市體育比賽獲金牌92枚、銀牌70枚、銅牌73枚。

文化

2012年末六合區公共圖書館2個,藏書38.5萬餘冊;文化館2個,舉辦展覽19次,組織文藝活動144次。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293.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5%,實現旅遊總收入43.9億元,比上年增長30%。

旅遊

景點

六合境內有入選“新金陵四十八景”的國家AA級地質公園桂子山景區、冶山國家礦山公園,以“三群一湖”為代表的六合國家地質公園是江蘇省第二家、全市首家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3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森林公園金牛湖風景區,國家2A級旅遊風景區平山森林公園、國家2A級靈岩山風景區等。六合還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達浦生紀念館;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六合文廟、萬壽宮;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長蘆崇福禪寺、長江路清真寺、南門清真寺;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竹鎮市抗日民主政府、桂子山烈士陵園等。竹鎮鎮被評為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大泉村獲評“最具魅力鄉村”。
茉莉花園
茉莉花園位於金牛湖景區金桂橋旁,引進單瓣茉莉、非洲茉莉、鴛鴦茉莉等品種10餘個,每年9月茉莉飄香的時候,遊人如織,是休閒農業旅遊二星級景點,茉莉花園後山矗立著《茉莉花》採風紀念碑,碑座刻有《好一朵茉莉花》和《鮮花調》,碑上是《茉莉花》歌曲收集整理者原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團長何仿先生的手印,證明了此處是《茉莉花》歌曲的源頭。每年,都有很多外地遊客來此尋茉莉芳蹤,賞金牛美景。
靈岩禪寺
靈岩禪寺位於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靈岩山上,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初建時有禪義法庭、無梁殿、觀音殿、靈岩寺碑等,迄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再加上又曾尊為皇家寺廟,靈岩禪寺在佛教界一直保有較大的影響力;眾多文人墨客亦不吝讚美之辭,留下諸多詩篇佳句。

美食

四季小飲食名錄

油炸鍋巴、糯米蒸飯、豆腐澇、糖油熟粉團、冰糖煨百合、鬼粉、碗豆粥、茶糕、米飯餅、糖發糕、酒釀、涼粉、餛飩、五香茶葉蛋、冰糖煨花生米、糖芋艿、粽子、熟老菱、煮山芋、糖熟藕、紅棗、蓮子糖粥、煎糍粑炸麻團、油炸餃、炸糍粑、澱粉油糍、四喜湯糰、大元宵、酒釀元宵、小元宵、炒元宵、冰糖煨白果、炸白果、五香乾、回鹵乾、油炸乾、炕山芋等。

著名美食

八百大糕:相傳唐時有八百個和尚去冶山講經,途經青龍鎮(今八百橋)無齋可吃,

八百大糕 八百大糕
以糕充飢,食後稱美,因而聞名。八百大糕的特點是綿松細膩,色白如玉,片薄如紙,香甜可口,捲曲不斷,點火即著,入口即化,細嚼生津。1984年獲省供銷社同品種評比第一名。 
瓜埠賴月餅: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瓜埠山寺院和尚賴月以親手精製的月餅進奉,皇帝食後稱美,賜名賴月。瓜埠賴月以十多種原料精製而成,外形如月,清香撲鼻,酥甜可口,絕不油膩。如保管得法,可在半年內不變色,不變味。瓜埠民間有“中秋賴月餅,燈節元宵芯”之說,產品遠銷港澳。 
龍袍蟹黃包:龍袍蟹黃包清末即負盛名,以皮薄、鹵多、餡嫩、形美、味鮮、不膩而著稱。制蟹油、皮湯、做餡、擀皮、捏包、火蒸等工序均有嚴格要求。蟹包看起來似秋  吐艷,吃起來鮮而不膩。
大聖水芹:“大聖”牌水芹產於六合區北部馬集鎮,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水源、土質,使其以“長、白、細、嫩、香、脆”的特點顯著區別於其他地產水芹而享譽大江南北。大聖水芹既可爆炒、涼拌,又可作其他菜餚的配料,據長期食用者反映,大聖水芹具有明顯的降血壓、降血脂和護髮的功效,是理想的保健型蔬菜。 
東溝老鵝:東溝老鵝是享有盛名的 六合鹽水鵝中的佼佼者,肉質緊密,鮮美可口,風味獨特,食後齒頰留香,回味無窮。特別是陳年老滷煮制的鹽水鵝,更是備受青睞。 
新集鹽水鴨:新集鹽水鴨製作有近百年歷史,獨特的傳統工藝使其具有鹹淡適中,鮮香可口,肉質緊密,味道醇厚等特點,堪與桂花鴨相媲美。 
金牛湖砂鍋魚頭:金牛湖鱅魚為省無公害產品,生於無污染的金牛湖中,味極鮮美,其魚頭經精心熬制,色澤乳白,入口生香,鮮美無比,極具滋補功效,近年來頗有趕超天目湖砂鍋魚頭之勢。 
新篁豆腐圓:新篁豆腐圓以豆腐為主料精心製作,輔以蝦仁、肉末、生薑、香蔥、香菇等佐料,可調成多種口味。可煮可燒可熬湯,素而味美,營養豐富,行銷周邊市場。 
活珠子:系六合民間傳統大補品,已有百年歷史。其製作選用純正六合草雞蛋,經特殊工藝孵化至活體胚胎而成,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和游離鈣,味極鮮美,具有美容養顏,保健補血、滋陰壯陽的功效,對體弱頭暈、營養不良等有明顯的恢復治療作用。近年來隨著產業化開發步伐的加快,已成為南京市民所珍愛的佳品,享譽大江南北。
狗肉湯熗餅:系選用竹鎮家養土狗,精心煨出醇厚的狗肉湯,配以大鍋所炕熗餅,撕碎入湯,香氣撲鼻,食之開胃,雖是土菜,卻不失為一道佳肴。 
盆牛脯: 六合盆牛脯有百年歷史,民國二十年(1931年)在鎮江舉辦的全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大獎。盆牛脯的特色是酥、香、鮮、透,入口咀嚼即化,鮮味可口,透而不爛,表里成色一致,富於營養,易於消化。盆牛脯選用10齡左右的黃牛,取其兩肋、座臀、腰膀、腿肉,以黃豆醬油、大塊冰糖、姜、蔥等為佐料,經泡鹵、切塊、醃製、塗抹、疊翻、起缸、調料、入鍋、火攻、出鍋、修角、上盆等嚴格的工序製成,大伏天可保鮮一周。  
八百 捆蹄:將豬蹄膀破開剔骨,塞進精瘦肉,放入適量糖、鹽、味素等佐料,用線絞好後,再用麻繩捆緊,先用緊火煮沸,再用文火浸、燜四小時即成。具有味正、形美、透鮮的特點,不似餚肉,勝似餚肉。 
豬頭肉:豬頭肉雖非上品菜餚,但六合的豬頭肉卻別具風味,早在晚清時就享有盛名。主料選用地方土豬,經手工去毛、瀝盡血水、老鹵醃製、旺火煮沸、文火燜爛等工序製成。具有香、透、潔的特色,食客“聞到開胃,進口即化,一抿下肚”,視感清暢利爽,口感肥而不膩。 
芙蓉鯽魚:因整體菜形似芙蓉浮水而名。主料為8市兩至1斤重的鯽魚(龍池產的鯽魚更佳)。配以雞蛋清、火腿片、冬筍、清雞湯,佐以蔥白、薑片,經剖腹、整形、去腥、下料、升火等工序製成,具有魚肉鮮嫩、蛋清色白之美。 
牛肉燜缽占刂  :六合的牛肉燜缽占刂 ,經三代名廚師的鑽研,成為清真菜館的掛牌名菜,價廉物美,大眾喜愛。主料選用牛的子瓣肉,去筋絡,除肥油,配以豆腐皮、冬粉或青菜頭,佐以蔥薑末,經剁肉、拌和、做圓、微煎、下料、入缽、上火等工序製成,要素在燜。具有肉質細嫩、進口無渣、葷素兼有的特色。  
蝦仁 糖醋麵筋:六合糖醋麵筋以色澤金黃、酸甜適中,香酥可口而聞名。主料為麵筋、蝦仁,配以水發木耳、芹菜根、胡椒絲,佐以白糖、素油、香醋、醬油等料,經麵筋撕條、初炸、熏油、下料、再入鍋等多道工序製成。 
八寶鴨:具有鴨肉香酥、八寶餡芯、湯汁鮮甜的特色。主料為肥鴨一隻,
八寶鴨 八寶鴨
配以蜜棗、薏仁米、芡實、白果、蓮子、清鴨湯,佐以生薑、蔥、料酒、白糖。活鴨宰殺後經去毛、拆骨,取出內臟,洗淨後將切成小丁的鴨肫肝,拌和以果料填入鴨肚內,用針線將劃口縫合。先以旺火再轉微火慢浸至熟。 
燴鴨羹:以色澤乳白,香嫩可口聞名。主料為熟鴨肉、板栗、白果、筍片、山藥,佐以原汁鴨湯、鴨油,經切丁、加料、初燒加湯、燒沸、撇沫、文火等多道工序製成。 
素魚翅:有不是魚翅勝似魚翅之稱。主料為冬菇、冬筍、木耳、冬粉,佐以麻油、精鹽、糖料,將冬粉泡開整形,摸漿上蒸、改刀拆燴等細工精製而成。  
吊爐餅:1980年,沐陽徐德祥逃荒來六合落戶,在縣城北門外大橋口經營吊爐餅。吊爐餅的特點的底面酥脆,夾心鬆軟,色澤金黃,甘甜可口,佐以麻油辣醬就食,為早餐上品。 
蝦仁餛飩:特點色澤潔白,湯汁清純,皮薄餡鮮,味美純正。製作要點:肉質細而茸,皮薄有韌勁。蝦仁新鮮,精鹽拌和,原汁葷湯,出鍋不過不爛,就食配以蒜花、川椒粉。 
冰糖煨花生米:無雜粒,無病粒,煨得透,湯呈乳白色,有滋補功效,尤以 冬季行銷。製作方法:上用砂鍋,下燒木炭,花生米用開水泡發去皮入鍋,加適量水以旺火煮沸, 文火慢煨,爛而不糊。 

所獲榮譽

榮譽時間
國家級生態區2016年4月
江蘇省金融生態優秀區2015年12月
江蘇省檢察機關信息工作先進單位2014年2月
全國生態示範區2013年9月
江蘇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工作先進區縣(連續兩年)2013年2月
江蘇省有線電視“戶戶通”區2013年2月
江蘇省有線電視“先進縣(區)”2013年2月
2012年南京市區縣綜合考核一等獎2012年
2012年全國百強區(第25位)2012年9月
江蘇省金融生態達標區2011年
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區2010年2月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006年12月
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
江蘇省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先進區

南京市縣級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