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9年

公元789年

公元789年,己巳,貞元五年。李泌死(722—)。泌字長源,京兆人。歷仕肅、代、德三朝,封鄴侯,有謀略,好談神仙道術。韋皋遣將破吐番兵於巂州(治今四川西昌)台登谷。數年盡復州境。瓊州(治今廣東瓊山南)自乾封年間(666—667)被黎人所陷,至是始被唐軍攻拔。回鶻天親可汗死,子登里羅沒密施俱錄忠貞毗伽可汗立。

文化紀事

楊巨源舉進士

(圖)李泌李泌

貞元五年(七八九),楊巨源進士及第,時年三十五,卒年不詳。巨源,字景山,河中人。曾為秘書郎、遷太常博士,又遷為虞部員外郎。穆宗時召為國子司業。長慶四年(八二四),年滿七十,自請致仕歸鄉。能詩,善長近體,元和(八0六至八二0)、長慶(八二一至八二四)間甚有名。有《楊少尹詩集》一卷傳世。

戴叔倫

貞元五年(七八九),戴叔倫卒,年五十六。叔倫,字幼公,潤州金壇人。曾為江西節度使府留後、撫州刺史等職。工詩,題材廣泛。明人輯有《戴叔倫集》

雜譚逸事

竇參董晉拜相

(圖)戴叔倫戴叔倫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多病,屢乞更命相,德宗欲用戶部侍郎班宏,泌以為宏性多疑滯,於是薦竇參與董晉,德宗皆以為不可。至李泌病重,又薦二人。貞元五年(七八九)二月二十七日,以董晉為門下侍郎,竇參為中書侍郎兼度支轉運使,並同平章事。以班宏為尚書,仍兼度支轉運副使。竇參為人剛果峭刻,無學術,專大政,多引親黨置於要地,使為耳目。董晉拱手而已。然晉為人重慎,所言於帝前者未嘗泄於人,子弟或問之,晉曰:“欲知宰相能否,視天下安危,所謀議於帝前者,不足道也。”

李泌卒

貞元五年(七八九)三月二日,李泌卒。泌京兆人,開元中,以神童入宮。歷肅宗、代宗、德宗三朝,位至宰相,被封為鄴侯。雖有謀略,而好神仙道術。其子李繁撰有《鄴侯家傳》,記其功業,多雜浮誇之辭。然《唐書》泌傳則多誣衊不公。泌佐肅、代復兩京,俱不受相位而去;代、順在東宮,賴泌以安而無市德之心,求之古相,未嘗有焉。

韋皋再敗吐蕃

貞元五年(七八九)十月,西川節度使韋皋遣部將王有道帥兵與東蠻、兩林蠻及吐蕃戰於嶲州台登(今四川喜德西),大敗之,殺二千餘人,投崖及溺水而死者不可勝數,殺其兵馬使乞藏遮遮,氣藏遮遮是吐蕃驍將,既死,韋皋攻城皆下。數年間盡復嶲州(今四川西昌)。

回紇天親可汗卒

貞元五年(七八九)十二月三日,唐聽說回紇天親可汗卒,十一日,遣鴻臚卿郭鋒冊命其子為登里羅沒密施俱祿忠貞毗伽可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