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7年

公元767年

公元767年,丁未,大曆二年。命郭子儀討周智光,華州牙將殺智光而降。杜鴻漸還朝,以崔旰為西川節度使。魚朝恩獻莊為寺,為太后祈冥福,究極壯麗,費逾萬億(億、十萬)。時代宗與宰相元載、王縉、杜鴻漸皆好佛。胡僧不空,封為國公。京畿良田多歸僧寺。吐番兵圍靈州,京師戒嚴,鏇退去。鎮西恢復原名安西。

紀年

丁未年(羊年
大曆二年
南詔贊普鍾十六年
日本天平神護三年,神護景雲元年
渤海國大興三十年

年表

魚朝恩造章敬寺
大曆二年(七六七)七月二十日,魚朝恩上奏以先所賜莊為章敬寺,以資代宗母章敬太后冥福。於是窮極壯麗,盡買都市之材仍不夠用,遂上奏毀曲江池及華清宮館以給之,費用超過萬億。衛州進士高郢上書諫,不聽。
代宗君相崇佛
代宗起初喜好道教祠祀,並不甚崇佛。及元載、王縉、杜鴻漸為相,皆崇信佛教,而王縉(王維弟)尤甚,不食葷血,與鴻漸造寺無窮。代宗曾問:“佛教所說因果報應,果有其事否?”元載等奏說:“國家運祚靈長,如果不植福業,何以致之?如果福業已定,雖有小災小難,亦不能為害。所以安祿山、史思明叛亂,終被兒子殺死;僕固懷恩反,出門病死;回紇、吐蕃大舉入寇,不戰而退。此皆非人力所及,怎么能說沒有因果報應呢!”代宗因此深信佛教,經常于禁中飯僧百餘人。如遇外族入寇,就請僧人講《護國仁王經》,退兵後重加賞賜。胡僧不空,官至卿監,爵為國公,出入禁中,勢移權貴。京畿良田美利多歸僧寺。又敕天下不得箠曳僧尼。於五台山造金閣寺,鑄銅塗金為瓦,所費巨大。王縉又給中書符牒,令五台僧人散之四方,求利以建設佛寺。元載等每見代宗,都談說佛教之事,因此中外臣民承流相化,皆廢人事而崇佛事。
吐蕃圍靈州
大曆二年(七六七)九月,吐蕃圍靈州,游騎至潘原(今甘肅平涼西)、宜祿(今陝西長武)。郭子儀親自帥河中兵三萬鎮涇陽,京城戒嚴。九月十七日,子儀移鎮奉天。十月一日,朔方節度使路嗣恭敗吐蕃於靈州城下。殺二千餘人,吐蕃乃退。
郭子儀父冢被盜
大曆二年(七六七)十二月四日,盜發郭子儀父冢(在今陝西華縣境),官府捕之不獲。人們以為魚朝恩素惡郭子儀,所以使人盜之。子儀從奉天入朝,朝廷憂其為變。子儀見代宗,代宗言及盜冢事,子儀流涕說:“臣久將兵,不能禁部下為暴,軍士多發人冢。而現在有人盜臣父冢。此乃天譴,非人事也。”朝廷才放了心。
新羅王卒
大曆二年(七六七),新羅王高憲英卒,遣使至唐求冊命,代宗乃冊立其子乾運為新羅王。

大事

(1)春,正月,丁巳,密詔郭子儀討周智光,子儀命大將渾、李懷光軍於渭上;智光麾下聞之,皆有離心。己未,智光大將李漢惠自同州帥所部降於子儀。壬戌,貶智光澧州刺史。甲子,華州牙將姚懷、李延俊殺智光,以其首來獻。
(1)春季,正月丁巳(初六),代宗秘密下詔讓郭子儀討伐周智光,郭子儀命令大將渾、李懷光在渭水河畔駐紮軍隊。周智光的部下聽說後,都有心脫離周智光。己未(初八),周智光的大將李漢惠從同州率領部下向郭子儀投降。壬戌(十一日),代宗將周智光貶為灃州刺史。甲子(十三日),華州牙將姚懷、李延俊殺掉周智光,並將周智光的頭顱獻給朝廷。
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入朝,以收華州為名,帥所部兵大掠,自潼關至赤水二百裡間,財畜殆盡,官吏有衣紙或數日不食者。己巳,置潼關鎮兵二千人。
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入朝,他以收復華州為名,率領他的部隊大肆掠奪,從潼關到赤水二百裡間,財物牲畜被掠殆盡,當地官員們有的以紙當衣,有的數天沒有飯吃。己巳(十八日),朝廷在潼關設定鎮守部隊二千人。
(2)壬申,分劍南置東川觀察使,鎮遂州。
(2)壬申(二十一日),朝廷從劍南節度使中分置東川觀察使,鎮守遂州。
(3)二月,丙戌,郭子儀入朝。上命元載、王縉、魚朝恩等互置酒於其第,一會之費至十萬緡。上禮重子儀,常謂之大臣而不名。
(3)二月丙戌(初六),郭子儀入朝。代宗命令元載、王縉、魚朝恩等人分別在他們的宅第設定酒席款待郭子儀,一次宴席花費高達十萬緡。代宗對待郭子儀禮遇厚重,常常稱他為大臣而不直呼其名。
郭曖嘗與昇平公主爭言,曖曰:“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公主恚,奔車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誠如是,使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邪!”慰諭令歸。子儀聞之,囚曖,入待罪。上曰:“鄙諺有之:‘不痴不聾,不作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子儀歸,杖曖數十。
郭曖曾經與昇平公主發生口角,郭曖說:“你倚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是不屑於做天子!”公主怨恨,乘車飛奔入宮奏報此事。代宗說:“此事並非你所能知。他們真是這樣,假使他們想要做天子,天下怎么會是你家的呢!”代宗安慰勸說一番,讓公主回去。郭子儀聽說此事後,將郭曖囚禁起來,自己入朝等待代宗的懲處。代宗對郭子儀說:“有一句俗話說:‘不痴不聾,當不了家長。’兒女閨房中的話,哪值得去聽呢!”郭子儀回家,打了郭曖數十大棍。
(4)夏,四月,庚子,命宰相、魚朝恩與吐蕃盟於興唐寺。
(4)夏季,四月庚子(二十一日),代宗命令宰相及魚朝恩在興唐寺與吐蕃舉行結盟儀式。
(5)杜鴻漸請入朝奏事,以崔旰知西川留後。六月,甲戌,鴻漸來自成都,廣為貢獻,因盛陳利害,薦旰才堪寄任;上亦務姑息,乃留鴻漸復知政事。秋,七月,丙寅,以旰為西川節度使,杜濟為東川節度使。旰厚斂以賂權貴,元載擢旰弟寬至御史中丞,寬兄審至給事中。
(5)杜鴻漸請求入朝奏事,讓崔旰擔任西川留後。六月甲戌(疑誤),杜鴻漸從成都入朝,貢獻了許多財物,並且竭力陳述利害關係,推薦崔旰有才幹,可以寄予重任。代宗也一味姑息,於是將杜鴻漸留在朝中,再次擔任宰相職位。秋季,七月丙寅(十九日),代宗任命崔旰為西川節度使,杜濟為東川節度使。崔旰增加賦稅的徵收,以比賄賂權貴,因而元載將崔旰的弟弟崔寬提升為御史中丞,崔寬的哥哥崔審提升為給事中。
(6)丁卯,魚朝恩奏以先所賜莊為章敬寺,以資章敬太后冥福,於是窮壯極麗,盡都市之財不足用,奏毀曲江及華清宮館以給之,費逾萬億。衛州進士高郢上書,略曰:“先太后聖德,不必以一寺增輝;國家永圖,無寧以百姓為本。舍人就寺,何福之為!”又曰:“無寺猶可,無人其可乎!”又曰:“陛下當卑宮室,以夏禹為法,而崇塔廟踵梁武之風乎!”又上書,略曰:“古之明王積善以致福,不費財以求福;修德以消禍,不勞人禳禍。今興造急促,晝夜不息,力不逮者隨以榜笞,愁痛之聲盈於道路,以此望福,臣恐不然。”又曰:“陛下回正道於內心,求微助於外物,徇左右之過計,傷皇王之大猷,臣竊為陛下惜之!”皆寢不報。
(6)丁卯(二十日),魚朝恩奏請將先前所賜給他的莊園改為章敬寺,為章敬太后祈求冥福。於是,魚朝恩將章敬寺修得極其宏偉壯麗,耗盡都市的木材還不夠用。又奏請拆毀曲江和華清宮的館舍來供給修寺,費用超一萬億。衛州人進士高郢上書,大略說:“已故太后德行崇高,不必以一座寺院來增添光彩。國家要長治久安,不如以百姓的利益作為治國之本。拋棄百姓的利益去修建寺院,怎么能夠祈福呢!”他又說:“沒有寺院尚可,但是能夠沒有百姓嗎!”他又說:“陛下應當效法夏禹,不看重宮室,不應該步梁武帝的後塵而崇尚塔廟。”他又上書,大略說:“古代賢明的君主做好事以致福,不勞費資財以求福,修飭德行以消除災禍,不勞費百姓以求得免災。如今匆忙晝夜建造寺院,對體力不支的人隨意用棍杖毆打,道路上充滿了愁嘆哀痛的聲音。這樣祈福,我害怕會適得其反。”他又說:“陛下在內心迴避正確的道理,而求助於佛寺這種外物,聽從身邊的人的錯誤主意,損害了帝王的宏大謀劃。我暗自替陛下感到痛惜!”代宗對他的上書不作任何答覆。
始,上好祠祀,未甚重佛。元載、王縉、杜鴻漸為相,三人皆好佛;縉尤甚,不食葷血,與鴻漸造寺無窮。上嘗問以:“佛言報應,果為有無?”載等奏以:“國家運祚靈長,非宿植福業,何以致之!福業已定,雖時有小災,終不能為害,所以安、史悖逆方熾而皆有子禍;僕固懷恩稱兵內侮,出門病死;回紇、吐蕃大舉深入,不戰而退:此皆非人力所及,豈得言無報應也!”上由是深信之,常于禁中飯僧百餘人;有寇至則令僧講《仁王經》以禳之,寇去則厚加賞賜。胡僧不空,官至卿監,爵為國公,出入禁闥,勢移權貴,京畿良田美利多歸僧寺,敕天下無得棰曳僧尼。造金閣寺於五台山,鑄銅塗金為瓦,所費鉅億;縉給中書符牒,令五台僧數十人散之四方,求利以營之。載等每侍上從容,多談佛事,由是中外臣民承流相化,皆廢人事而奉佛,政刑日紊矣。
起初,代宗喜歡祠堂祭祀,並未看重佛教。元載、王縉、杜鴻漸擔任宰相,他們三人都崇信佛教。王縉信奉尤篤,他不吃葷食,與杜鴻漸無止境地修造寺院。代宗曾經問他們:“佛教所說的報應,果真有嗎?”元載等人奏稱:“國家能夠國運長久,如果不是平素植下福業怎么可能達到呢!福業已經確定,雖然時常有些小災小難,終究不能危害。所以安祿山、史思明反叛朝廷,正當旺盛之際,便都遭到他們兒子的殺害。僕固懷恩率軍進攻朝廷,才出門就得病而死。回紇、吐蕃大舉深入內地,最後不戰而退,這一切都不是人的力量所能達到的,難道能說沒有報應嗎!”代宗因此十分崇信佛教,經常在宮中設齋,供養一百多名和尚,有敵人前來就命令和尚宣講《護國仁王經》,來祈禱免災,敵人撤退後就賞賜給和尚豐厚的禮物。胡人和尚不空,官做到卿監,賜爵位為國公,出入宮中,權勢能左右權貴,京畿地區的良田和獲利大的事業多歸佛寺所有。代宗敕令天下不得鞭打和欺辱僧尼,在五台山修造金閣寺,鑄造鎏金銅瓦,所耗費的資金數以億計。王縉將中書省的文書發給和尚,命令五台山和尚數十人到全國各地去募捐集資,用來建設佛寺。元載等人每當侍奉代宗,從容閒暇時,往往談論佛事。因此朝廷內外的官吏及百姓互相效仿、影響,都不做世人之事,而去崇奉佛教,政務刑法日益紊亂。
(7)八月,庚辰,鳳翔等道節度使、左僕射、平章事李抱玉入朝,固讓僕射,言辭確至,上許之;癸丑,又讓鳳翔節度使,不許。
(7)八月庚辰(初三),鳳翔等道節度使、左僕射、平章事李抱玉入朝覲見,堅持要求辭掉僕射的職務,言辭十分堅決,代宗接受了他的請求。癸丑(疑誤),李抱玉又請求辭去鳳翔節度使職務,代宗沒有答應。
(8)丁酉,杜鴻漸飯千僧,以使蜀無恙故也。
(8)丁酉(二十日),杜鴻漸設齋供養一千名和尚,因為他出使蜀地安然無恙。
(9)九月,吐蕃眾數萬圍靈州,游騎至潘原、宜祿;郭子儀自河中帥甲士三萬鎮涇陽,京師戒嚴。甲子,子儀移鎮奉天。
(9)九月,吐蕃軍隊數萬人圍攻靈州,流動出擊的騎兵到達潘原、宜祿。代宗下詔讓郭子儀從河中率領三萬名士兵鎮守涇陽,京師實行戒嚴。甲子(十七日),郭子儀移師鎮守奉天。
(10)山獠陷桂州,逐刺史李良。
(10)山獠攻陷桂州,驅逐了桂州刺史李良。
(11)冬,十月,戊寅,朔方節度使路嗣恭破吐蕃於靈州城下,斬首二千餘級;吐蕃引去。
(11)冬季,十月戊寅(初一),朔方節度使路嗣恭在靈州城下擊敗吐蕃軍隊,殺死了二千多名敵軍,吐蕃軍隊撤退。
(12)十二月,庚辰,盜發郭子儀父冢,捕之,不獲。人以為魚朝恩素惡子儀,疑其使之。子儀自奉天入朝,朝廷憂其為變;子儀見上,上語及之,子儀流涕曰:“臣久將兵,不能禁暴,軍士多發人冢。今日及此,乃天譴,非人事也。”朝廷乃安。
(12)十二月庚辰(初四),盜賊挖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冢,官府搜捕,沒有抓獲。人們認為魚朝恩向來討厭郭子儀,懷疑是他派人幹的。郭子儀從奉天入朝,朝廷害怕他因此背叛。郭子儀拜見代宗,代宗提到這件事,郭子儀痛哭流涕地說:“我長久帶兵,卻不能禁止殘暴的行為,許多士兵挖掘別人的墳墓。今天挖到我的頭上,這是蒼天在譴責我,不關乎人事。”朝廷於是安定下來。
(13)是歲,復以鎮西為安西。
(13)這一年,朝廷將鎮西重新改為安西。
(14)新羅王憲英卒,子乾運立。
(14)新羅王金憲英去世,他的兒子金乾運繼承王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