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保加利亞王國

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占據著東至黑海,西至多瑙河東岸,南至巴爾幹山脈,北至達得涅斯特河的廣大地區。

阿斯巴魯赫時代

科拉夫特死後,老大保加利亞滅亡,同時歐諾古爾人發生了分裂,

阿斯巴魯赫阿斯巴魯赫
科拉夫特的第五子阿斯巴魯赫領導的保加利亞部落,在十年內,這個部落迅速強大起來,他們征服了斯拉夫人的“七部落”,在670年左右形成了從多瑙河到黑海的一個斯拉夫——保加利亞聯盟。同年,建立斯拉夫——保加利亞王國,建都瓦爾納,後來遷都到普里斯科夫。拜占庭人在680年由皇帝君士坦丁四世率領軍隊御駕親征這個國家。但撤退時被保加利亞人奇襲,損失慘重。因此,681年君士坦丁四世不得不承認了這個國家的獨立,並訂立了和約,每年向阿斯巴魯赫納貢。拜占庭人對這個條約一致的說法都是“羅馬人的恥辱”,因為拜占庭第一次把巴爾幹的主權讓渡給了蠻族,這開了一個惡略的先例,以後將會不斷地出現這樣的事情,直到拜占庭的滅亡。
這時的保加利亞王國占據著東至黑海,西至多瑙河東岸,南至巴爾幹山脈,北至達得涅斯特河的廣大地區。普利斯卡(Puliska)成為首都,這裡進可攻退可守,並可以快速直達君士坦丁堡。保加利亞成為了當時歐洲國家裡唯一能
阿斯巴魯赫的汗國阿斯巴魯赫的汗國
與拜占庭抗衡的國家。
以後,200年都沒有再向南擴張,開始斯拉夫化。“這樣,今天的保加利亞人就成為了純粹的斯拉夫人了,除了他們還有少量的匈奴血統以外,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古代傳統了。”
阿斯巴魯赫的最後歲月是在一場徹底失敗中度過的。拜占庭人研究出了“希臘火”並徹底打敗了阿拉伯人的進攻後,附近各部又重新承認了拜占庭的宗主權,而且拜占庭“因此在東部和西部都享有長久的和平”。君士坦丁四世在勝利以後立刻進攻了保加利亞,但是卻嘗到了大敗。因此只好承認了保加利亞國家的地位。查士丁尼二世在688年至689年,藉口其父君士坦丁四世允諾的給保加利亞的年貢已經失去效力可
保加利亞人遷移保加利亞人遷移
以不再履行,挑起戰爭。並且進軍打敗了斯拉維尼亞人,斯拉維尼亞的領地是保加利亞的南疆,這次打擊就是意味著對保加利亞的宣戰,而保加利亞人也沒能阻止其有效的防禦,原因就是阿斯巴魯赫的病入膏肓。690年,拜占庭軍隊徹底打敗保加利亞軍隊,斯拉夫人的一部分附庸到了拜占庭一方,他們被遷到奧普希金軍區和比塞尼亞省等地,同化在拜占庭人民中。而保加利亞也沒敢於報復反擊。

特爾維爾時代

公元702年阿斯巴魯赫去世,特爾維爾繼承了保加利亞的汗位。在他在位期間,事情又發生了轉變,保加利亞再度強大起來,並開始與拜占庭重起戰端。

特爾維爾特爾維爾
公元695年,拜占庭發生內亂。查士丁尼被趕下台,阿拉伯人入侵拜占庭。局勢處於一片混亂之中。特爾維爾抓住了這次干涉拜占庭內政機會,接納了逃亡中的查士丁尼,並答應幫助他奪回王位。公元705年,特爾維爾幫助查士丁尼二世恢復皇位。查士丁尼為了酬報特爾維爾,特別賜封他為凱撒
查士丁尼二世兵變被殺後。特爾維爾知道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藉口為好友報仇立刻揮師南下,進攻君士坦丁堡。他搶劫了君士坦丁堡的郊區地區,這些地區
本來是為了君士坦丁堡中的富貴人家夏日避暑的,但這時卻被保加利亞人徹底洗劫,大量戰利品落到保加利亞人的腰包。拜占庭混亂多年,而南方的阿拉伯人又再次進攻,為了穩定後院巴爾幹,因此於716年塞奧多西三世(Theodorius III,715-717)與特爾維爾訂立和約,把色雷斯北部平原劃歸保加利亞所有。從此,保加利亞人控制整個巴爾幹半島的夢想開始實現,多瑙河防線大量富庶地區被保加利亞占領,另外特爾維爾還進行了通商,保加利亞漸漸成為商業文明超過拜占庭的國家。

第二次保加利亞戰爭與第一保加利亞屠夫

這是一段保加利亞的屈辱歷史。經過了這些和平時代以後,保加利亞和拜占庭又進入了戰爭年代。拜占庭原本在兩線作戰,很難騰出手來消滅一個國家。但是東方的阿拉伯人由於繼位的問題又一次陷入了混亂

8世紀前期8世紀前期
中,這就給拜占庭消滅保加利亞帶來了希望。公元756年,保加利亞汗王溫內奇(Vinech,756-762)繼位。他繼續奉行以前的路線,要求拜占庭加倍進貢。但拜占庭由於軍區制的改革與阿拉伯的混亂問題,使得自己恢復了元氣。這個時候保加利亞問題成為了拜占庭的最重要問題,他們不會再求和了。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V,741-755)為了抵禦保加利亞的進攻,一連修建了600多座城堡,但是,對於南方地區的富庶饞涎的保加利亞人是不會被這些問題嚇倒的,保加利亞人立刻組織了兵員進攻色雷斯地區,所過之處無不搶掠殆盡。當保加利亞人再次到達君士坦丁堡的時候,他們再次望城興嘆,高高的城牆,嚴密的把守,也許這就是保加利亞人一直無法逾越的高牆。當然保加利亞人還是老習慣,劫掠了周圍的鄉村後就退兵了。這件事開啟了保加利亞與拜占庭的再次敵對。並由此引發了第二次保加利亞戰爭。
從公元756年開始,每年都會有一次戰爭。而真正的戰爭於公元762年終於爆發了。這時是保加利亞新王特勒茨(Teletz,762-765)繼位,他一繼位就開始準備對拜占庭發動進攻,同時保加利亞的貴族又十分支持這次戰爭,因此更助長了保加利亞汗王的士氣。這一年,有大量的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亞人遷移到了拜占庭的北部邊疆。這些人一改以前民族遷徙的方法,不再隨水草而居,而是直接隨農田定居,從而牢牢的把握住了自己在遷移過程中所得到的一切。並且隨時可以組織起來對政F施加不滿的情緒,這就是一把插入拜占庭心臟的尖刀。而保加利亞汗王此時又十分想得到拜占庭的肥沃土地,自然而然的就發動了大軍,而且還聯繫拜占庭境內的保加利亞和斯拉夫人一同起義。對拜占庭來說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保加利亞人成功了,那么拜占庭將會從地球上消失。在這個生死存亡之際,君士坦丁五世發動大軍,從水陸兩線進如保加利亞境內。水路由黑海進入保加利亞,陸路則由皇帝親自率領從色雷斯和阿恰魯斯向北行進。沿路雖然多次遇到保加利亞人的阻擊,但是由於拜占庭與保加利亞的武器裝備相差懸殊,幾乎每次都是保加利亞全軍覆滅。保加利亞人只好在山區設定重兵,形成一道道防線,才延緩了拜占庭的推進。可是君士坦丁五世的戰爭經驗相對來說還是強於保加利亞特勒茨王的,他繞過了這些布防線,直接進攻多瑙河畔的蘇塞達瓦和諾瓦埃,在保加利亞人的背後開花,公元763年6月30日兩軍對壘,從早晨一直打到晚上,保加利亞軍隊大敗,拜占庭軍隊全面瓦解了保加利亞人的進攻。這場戰鬥以拜占庭的全面勝利和保加利亞的全面失敗告終。君士坦丁五世回到君士坦丁堡後舉行了盛大的凱鏇儀式,因為這場戰爭非比尋常,他拯救了整個拜占庭帝國,讓帝國不至於滅亡,同時,他的統治也更加牢固了。而等待特勒茨則是一場政變,他最終死於內亂之中。
從此以後保加利亞陷入了四十年的內亂之中,而拜占庭人也從中漁利。今天分化瓦解,明天收買眼線,幾乎每次的保加利亞人進攻都被拜占庭人預先得知,大量的保加利亞人被君士坦丁五世俘虜,在君士坦丁堡
8世紀後期8世紀後期
大競技場上被處死。公元773年雖然保加利亞汗王特利里格(Telerig,772-777)曾發動了一次強烈的進攻,但卻被自己人出賣,雖自己僥倖逃脫,但數萬士兵被殲滅在色雷斯南部的利索色利亞,戰俘也被君士坦丁五世在軍事坦丁堡競技場上全部處死。因此君士坦丁五世被人們冠以第一位“保加利亞屠夫”。保加利亞也由於這些年的過度用兵,已無法與拜占庭爭鋒,就承認了拜占庭的宗主地位,並簽訂了和約。儘管如此,但此時的保加利亞已經成為了拜占庭的最大敵人。契約只是三十年的休戰,三十年之後將會有一個保加利亞人把自己的長矛插到君士坦丁堡的城門之上。

第三次保加利亞戰爭

歷史的車輪再一次滾動到了同一個地方,保加利亞人再度強盛,拜占庭人也再度嘗到了800年前羅馬軍隊在日耳曼土地上全軍覆沒的苦酒。這次帶領保加利亞人走向輝煌的是科魯姆國王(Krum,803-814)。此人

科魯姆科魯姆
本來是保加利亞潘諾尼亞部落的首領,彪悍勇猛,尚武好鬥,一直渴望著擴張。最開始一直在與保加利亞人的老對手阿瓦爾人爭奪霸權,由於查理大帝的突然出現,讓保加利亞人和查理的帝國結成聯盟,終於讓他們的老對手徹底失敗,才造就了這個保加利亞人的崛起,並且漸漸的蠶食拜占庭及其他周邊國家的土地,發展了保加利亞民族的實力,再一次把保加利亞王國推向巔峰。
拜占庭對於這種咄咄逼人的態勢自然不能不管,因為保加利亞人的擴張直接威脅到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沒有好的防衛系統,那么保加利亞人就可以長驅直入,達到色雷斯、馬其頓、愛琴海或者直接到君士坦丁堡的城下。為此,拜占庭人堅守巴爾幹防線,德維爾圖斯、亞得里亞堡、腓利浦堡、薩爾迪卡都成了防守要區。但科魯姆利用保加利亞人善於山地站的特點和拜占庭人打游擊,多次襲擊並洗劫這些防守要區,就好像這些地方就是他的奶牛。正如拜占庭作家尼基弗魯斯所寫:“他們恐怖的喧囂聲常常劃破夜空,與疾駛而來的馬蹄聲一起打碎人們的美夢,接著就是燒殺強掠,死神頓時降臨到毫無防備的人們頭上。”剛剛答應南方穆斯林進供三個金幣的人頭稅的尼基弗魯斯(Nikephoros I,802-811)對於保加利亞的進攻忍無可忍,終於在807年正式發動了第三次保加利亞戰爭。戰爭一開始,拜占庭皇帝就親自統帥軍隊打擊保加利亞人在色雷斯北部的軍隊。科魯姆無法抵抗,率領軍隊遁入巴爾幹山區。可是拜占庭未加以追擊,原因是內部發生了內訌,貽誤了戰機,從而讓科魯姆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拜占庭軍隊撤離後,科魯姆再次率領軍隊進攻拜占廷腹地。809年,在科魯姆的領導下,斯特里蒙河畔的拜占庭人被伏擊,拜占庭人倉皇逃脫。科魯姆乘勝追擊,並歷史性的奪取了拜占廷北方重鎮薩爾迪卡(即後來的索非亞)。拜占庭人立刻反擊直接攻入保加利亞腹地,襲擊了保加利亞的首都——普利斯卡。這次保加利亞人損失慘重,但科魯姆並不氣餒,充分做好拜占庭人再次反擊的準備。在811年,科魯姆發起和談,建議於拜占庭休戰。可是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魯斯仰仗自己剛剛組建的軍區精英組成的新軍戰鬥力極強,對這個提議不理不睬,再次攻入首都普利斯卡,搶走了保加利亞皇宮的金銀,並焚燒了皇宮。儘管如此,科魯姆並不慌張,他利用拜占庭人的驕傲氣勢,在莫埃斯亞山區成功劫擊拜占庭軍隊。在拜占庭人回國的道路上設立埋伏,用大量的樹枝封堵了拜占庭軍隊的撤離道路,幾乎全殲拜占庭軍隊,再次上演了800年前的條頓堡森林戰役的經過(參見拙文《蛋糕戰爭與餡餅和平——條頓堡森林伏擊戰》)。拜占庭尼基弗魯斯皇帝陣亡,他的兒子斯達烏拉西烏斯(Stauracios,811-811)僥倖逃脫至亞德里亞堡。得勝的科魯姆國王十分高興,他命令部下把尼基弗魯斯皇帝的頭顱製成酒碗,讓每個大臣和將軍都用這個碗喝一碗酒,以增強他們的勇氣。之後,保加利亞人變本加厲,大舉進攻,為了報復拜占庭人進攻首都的仇恨,他所到之處城池徹底銷平,村鎮焚燒殆盡,所過之處,盡為焦土。他占領了色雷斯地區以及黑海沿岸的諸多城市,包括德維爾多斯、安西亞羅斯、菲力普堡等都成了庫魯姆的囊中之物。拜占庭作家瓦希里對於這段歷史曾說:“保加利亞人和斯拉夫人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兩個最可怕敵人。”
斯達烏拉西烏斯在這種情況下與繼承拜占庭皇帝之位,雖然按照法定程式宣布了他成為皇帝,但他的傷
科魯姆的進攻科魯姆的進攻
勢使他根本無法繼續堅持下去,在一場宮廷政變中他結束了自己做為皇帝的歷史,之後不到三個月就一命嗚呼了。811年10月2日米哈伊爾一世(Michael,811-813)繼他為皇帝,這個人軟弱無能,把拜占庭搞得一團糟。在外交上被法蘭克查理帝國壓制,在與法蘭克的戰鬥中艦隊徹底失敗,不得不第一次承認了歐洲存在兩個皇帝,一個是他本人,另一個是查理大帝。這在拜占庭的歷史上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後一次,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權益之策,但它造成的後果是當時的人跟本無法想像的。拜占庭的繼承羅馬遺產的唯一特權已被打破,一切蠻族都可以挑戰它了。在查理大帝的慫恿下,巴爾幹半島的形式越來越白熱化。812年春天,科魯姆再次進攻拜占庭的北部邊疆,特維爾圖斯城變成荒土,大量人民向南逃難。科魯姆利用這個機會對拜占庭提出和談,要求與拜占庭交換戰俘以及告密者,但拜占庭由於內部的問題,遲遲沒有回音。科魯姆就藉助這個機會於811年11月再次進犯拜占庭領土。米哈伊爾皇帝不會打仗,
800年的保加利亞800年的保加利亞
所以節節敗退,黑海重要海港麥森布里亞被洗劫,保加利亞人得到了大量白銀,並且得到了最重要的武器——希臘火的製作原理。拜占庭舉國大驚。君士坦丁大教長尼基弗魯斯主張和談,接受保加利亞君主的任何條件;但斯圖迪特修道院院長賽奧多利則極力主張迎戰。最終賽奧多利占據了上風,拜占庭軍隊迅速出動,準備與保加利亞人決一死戰。813年6月,拜占庭軍隊進駐色雷斯,立刻就在色雷斯首府維爾西尼基亞遇上了保加利亞的軍隊。兩支軍隊僵持了數日,22日,拜占庭軍隊先發動進攻,但內部倒戈,阿維多利亞將軍利奧撤出戰鬥,勝利的天平再次倒向了科魯姆,僅僅半日,兩年前的悲劇再次上演,拜占庭再次全軍覆沒,皇帝米哈伊爾僥倖逃至首都。813年7月11日,米哈伊爾一世被廢,之後就是那個撤出戰鬥的將軍,亞美尼亞人利奧登上了皇帝寶座,史稱利奧五世(Leo V,813-820)。科魯姆在追至君士坦丁堡城下,再次望城興嘆,儘管把自己的長矛扎在了君士坦丁堡的城門上,但仍舊未攻破城池,只得大肆劫掠了首都的附屬鄉村,並攻入了亞得里亞堡,俘虜了大量軍民。814年,拜占庭人再次得到勝利,科魯姆則再次挺進君士坦丁堡。在途中,他接受了拜占庭人的和談要求,但是卻在附會之時受到利奧派出的刺客的襲擊,受了重傷,遂怨恨拜占庭人,準備第二年徹底踏平君士坦丁堡。但不幸的是814年4月13日,他就像阿提拉一樣被腦出血致死。第三次保加利亞戰爭從此結束。隨後保加利亞由奧穆塔格(Omurtag,814-831)即位,里奧五世與他訂立了30年契約。自此以後,兩國享受了80年的和平,這期間,保加利亞的君主自稱沙皇,並在法國和拜占庭的爭奪中,最終東正教化。最後由保加利亞沙皇西蒙再次挑起戰端,第四次保加利亞戰爭開始,拜占庭也會出現第二保加利亞屠夫。

爭奪巴爾幹最高霸權的戰爭——西蒙戰爭

公元10世紀前期,巴爾幹半島的霸權似乎已經確定是由拜占庭帝國來領導。半島各國在宗教和文化上全

10世紀拜占庭與保加利亞10世紀拜占庭與保加利亞
部都被拜占庭所征服。此時的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已經逐步形成民族國家。他們已經臣服於拜占庭,並在拜占庭對阿拉伯戰爭時派遣自己的軍隊去助戰。此時的巴爾幹半島好像已經可以持續和平下去了。雖然在拜占庭的影響下,斯拉夫文化走向了文明,但就是因為這樣,保加利亞走上了與拜占庭爭奪巴爾幹半島霸權的道路。
西蒙是伯利斯一世的第三個兒子。在他年幼的時候就被其父王伯利斯送到了當時的經濟和文化之都——君士坦丁堡學習先進的拜占庭文化。在君士坦丁堡大學西蒙學習了宗教文化和希臘哲學,並孜孜不倦的吸收拜占庭文化的營養。因為他在30
西蒙大帝西蒙大帝
歲以前的時候一直在拜占庭學習,所以他有幸看到和學習到了拜占庭宮殿的奢華、君士坦丁堡大教堂的莊嚴以及拜占庭帝國的偉大。對此他印象深刻,所以立志把自己的國家也建造成這樣的一個地方,讓保加利亞富強起來。正是這種精神促使他一刻不停的學習拜占庭的優秀文化。並且遵照其父的命令,專心鑽研神學,以備將來回國後作為保加利亞的東正教大教長,振興保加利亞的東正教事業。但是,其兄弗拉基米爾不能使國家振興,反而把國家拉到了懸崖的邊上,因此當伯利斯一世廢黜弗拉基米爾後,就召喚他回國做了保加利亞沙皇。他即位後,完全遵照其父的政策規定,並且在其父的幫助下統一了保加利亞各宗教派別,結束了大貴族們的分裂,還在邊境城市開放市場與拜占庭積極進行交易。成為巴爾幹地區最重要的商品轉運口岸和集散中心。自此以後,保加利亞國力繼續增強,僅僅數年功夫就比伯利斯一世時上了一個台階。經濟搞好了,西蒙的心理就有了底。他不甘心自己祖國的落後,他力爭想建立一個可與拜占庭帝國匹敵的大帝國,也想有一個可以追趕上君士坦丁堡的保加利亞國家首都。因此他在其父伯利斯一世政策的基礎上進行了小的改革:命令各王公貴族一致使用拜占庭的禮儀,並且穿著絲織衣物。他更是以身作則,首先使用了拜占庭的各種禮節,並全面效仿拜占庭的穿戴。正如D.奧博林斯基的《拜占庭國家史》所稱“身著織了金線的長袍,戴著金光燦燦的金項鍊,腰間扎著紫色的腰帶,雙肩披掛著珍珠飾物,還佩戴著黃金寶劍。”因為西蒙在拜占庭待了很長時間,所以他知道應該如何去做。他大力支持保加利亞的宗教和教育文化事業。他出資在馬其頓等地新建教堂,由保加利亞人用斯拉夫語傳教。並且在首都普利斯卡附近設立了文學研究院,專門用於整理和翻譯拜占庭的書籍,把這些都變成斯拉夫語文本,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正因為他的大力倡導,保加利亞出現了大量的斯拉夫文本書籍,並且第一次有人用斯拉夫文字寫書,同時也出現了保加利亞自己的語言老師。連同附近的國家也開始學習他的方法,努力發展自己國家的斯拉夫文化,是的斯拉夫文化在這個時候達到了一個頂峰。以至於後人稱這個時代為“保加利亞的黃金時代”。
雖然如此,但我們知道西蒙接受的是純拜占庭式的教育,所以注定他不可能就此而止。他必然會跨出那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不僅把保加利亞建成巴爾幹半島的最大國家,而且還要入主拜占庭帝國,做拜占庭的主人。這個抱負是以前的保加利亞君主所無法想像的,他們只是要建立一個民族國家,而西蒙則是要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帝國。他積極擴張領土,在貿易上也採用積極政策。正因為這些,拜占庭政F開始坐不住了,皇帝利奧六世(Leo IV,886-912)開始採取措施,抵制保加利亞的快速擴張。可是他沒想到,就是這種措施的採用,讓保加利亞找到了開戰的藉口。
雖然在內部的管理上利奧六世很有作為,但是在對外戰爭方面他就略遜一籌了。當然我並不是說他沒有戰爭才能,而是說他碰到的對手太強了,以至於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他即位沒有多久的時候,保加利亞的西蒙也繼承了沙皇的位子。為了爭奪巴爾幹地區的霸權,西蒙首先進行了經濟戰。原來拜占庭的進出口貿易可以直接在北方進行,即一條走馬其頓,另一條走黑海,可是現在保加利亞卻像一塊擋路石一樣把這兩條路都堵上了,如果拜占庭想要對外貿易就必須從保加利亞轉口再到其他歐洲國家。這樣保加利亞人可以不用動手就賺得一筆轉口的錢,而且保加利亞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其自己的進出口貿易份額不斷增加,大量的食品、原材料也可供出口所用。從這點上,拜占庭人受到了部分排擠。而且,君士坦丁堡雖然已經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但是外國商人進入拜占庭不論走陸路還是海路,大部分都要經過保加利亞控制區,光關稅保加利亞人就足夠了。因此,拜占庭的商業利益已部分的被保加利亞人奪走。利奧六世是個聰明人,他當然不會任憑保加利亞強大起來。因此就專門找了兩個希臘拜占庭商人對保加利亞貿易進行經營壟斷。在皇帝的支持下,這兩個人硬是把轉口的地方放在了拜占庭境內的塞薩洛尼基城。採用了對保加利亞商人提高稅負,增加通關手續,強制退貨,增加品質要求。這些就是為了把保加利亞商人趕出拜占庭的經濟圈內,並迫使保加利亞商人離開君士坦丁堡市場。你高興了,當然人家就會不高興。西蒙認為這是拜占庭人故意刁難保加利亞人,因此在一開始時還向拜占庭政F提出了抗議,但是拜占庭政F依舊一意孤行,判決希臘商人勝利,保加利亞商人仍要執行拜占庭政策。西蒙知道,如果長久這樣下去,保加利亞的經濟就會遭受重大的損失。因此,在公元894年,派兵進入色雷斯平原,大敗拜占庭軍隊。拜占庭人看到保加利亞人來勢洶洶,只能派主力部隊來應戰才行,但其主力部隊正在南方與阿拉伯人打的不可開交,根本無法撤回。因此利奧六世就用了拜占庭人慣用的方法“遠交近攻”和“金錢外交”,讓新興的馬扎爾人(Magyars)在保加利亞人的背後動刀子。
馬扎爾人是現代匈牙利人的祖先,近現代的學者都將其歸入烏拉爾語系-芬-烏戈爾語系。他們原本居住在烏拉爾山與伏爾加河之間的土地上,是未遷徙前的保加利亞人的鄰居。當保加利亞人遷走後,他們還留在原地,結果被後來的突厥人所同化,所以習俗漸漸與突厥人相似。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他們也遷徙到了巴爾幹半島的北部,而就在同時阿瓦爾人在匈牙利的統治被法蘭克和保加利亞打碎,因此他們正好有機會遷移到了阿瓦爾人故地,與當地倖存的匈人、阿瓦爾人融合成為了匈牙利人的祖先——馬扎爾人。
收受了重金的馬扎爾人在王公阿爾帕德的率領下立刻就開始行動起來。他們積極與拜占庭人聯盟,從南
阿爾帕德阿爾帕德
北雙方夾擊保加利亞人的軍隊。拜占庭人派出了黑海艦隊,利奧六世指使尼基弗魯斯·弗卡斯進入保加利亞南部,並用艦隊的船隻幫助馬扎爾人運兵。因此,馬扎爾人可以毫無阻擋的進入巴爾幹的北部地區,到達保加利亞的腹地。在與保加利亞人的多次交鋒中,馬扎爾人多次取得勝利。保加利亞的城市鄉村都受到了戰火的洗禮。西蒙發現已經無法再向拜占庭進軍了,就匆忙結束了與拜占庭的戰鬥,而回師救援。馬扎爾人在大草原的磨練中學習到了一種散兵游勇似的戰鬥方式,讓保加利亞的軍隊無所適從。當然,保加利亞人也曾經是遊牧的民族,他們雖然已經長時間的定居,但他們還是明白如何才能取勝的。為此西蒙假意和拜占庭訂立契約,但在重要問題上卻絕對不和拜占庭人達成一致,這樣就起到了拖延時間的目的。在這爭取來的寶貴時間裡西蒙集中精兵打擊馬扎爾人,而且他也運用拜占庭的方式從更遠的西北方找到了佩切聶格人(Pechenegs)一起從南北夾擊馬扎爾人。阿爾帕德的軍隊頂不住兩面的夾擊,漸漸的把自己的根據地都喪失了,因此只得繼續向西遷移。他們越過了喀爾巴阡山脈進入了潘諾尼亞平原。此處就是前面我們所說的日耳曼尼亞。這裡的東法蘭克日耳曼尼亞和大摩拉維亞正在打仗(895年),在日耳曼尼亞王阿爾諾爾弗的邀請下馬扎爾人再次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打敗了大摩拉維亞王,並占領了這一地區,這裡就是現在的匈牙利,馬扎爾人就是匈牙利人的祖先。在這裡他們再次強盛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中(899-955)他們向西到達了西法蘭克,向北打敗了東法蘭克,向南進入了義大利,並洗劫了諸城市。一直到奧托大帝時才停止了擴張,自此以後他們都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成為了基督教國家。在以後的數百年間一直作為西方國家的先鋒。
自從趕走了馬扎爾人,西蒙可以專心的對付拜占庭人了。公元896年,西蒙再次集中大軍進攻拜占庭。這
910年910年
次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就打到了色雷斯的東部,離君士坦丁堡只有很短的距離。拜占庭人很害怕就答應釋放所有的保加利亞戰俘。但是西蒙仍然沒有退兵的意思,而是直接撲向保加羅菲格城,拜占庭人匆忙迎戰,因為主力部隊沒有時間趕到,所以西蒙占到了絕對優勢,決定性的戰勝了拜占庭人。其實說句實話,就算是拜占庭主力趕回來其實也會失敗,因為不論是在南部還是北部的戰鬥中拜占庭軍隊都處於絕對劣勢,根本就沒有贏的可能。因此,在同年拜占庭人在絕對的失敗下與保加利亞人訂立了契約,既要割地,又要賠款。把天朝大國的臉又一次丟光了。但拜占庭人的失敗不止於此:公元902年,拜占庭在義大利的最後一個據點失陷了;同年,愛琴海的部分島嶼被阿拉伯人占領;904年7月,拜占庭商業大城塞薩洛尼基被阿拉伯人攻陷;907年,羅斯大公奧列格(Oleg)率領艦隊直逼君士坦丁堡城下,強迫拜占庭人同意羅斯商人在拜占庭經商,這一次是羅斯人第一次進入拜占庭,而後來的事情發展則會更嚴重。就在這時候,西蒙利用拜占庭人的失敗也趁火打劫,強迫拜占庭人修改邊界,一直把保加利亞的邊界向前推進到了塞薩洛尼基城下。而拜占庭皇帝的失敗不僅於此,利奧六世一共結了四次婚。他的前三任妻子都過早去世,所以一直沒有留下孩子。直到公元905年,他的第四任妻子鄒伊才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並在911年6月9日被利奧六世加冕為共制皇帝。可是利奧六世的日子也不長了。
利奧六世自始至終就在自己給自己做的套中生活。在他所主持編輯的《皇帝立法》中曾明確規定禁止第三次婚姻,可是他自己卻在他的第二任妻子死後的第二年(公元900年)與非利吉亞人尤多西亞·貝亞納結婚,從而自己背叛了自己制定的法律。由於這次婚姻,在政F和教會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他的第三任妻子也不幸在一年後去世。可皇帝好像是故意要與教會作對,居然還要和第四任妻子結婚。教會部分作了妥協,要求他如果想要讓自己與第四任妻子的兒子可以合法繼承皇位,就要在他的兒子施洗前與他的第四任妻子鄒伊分開。可皇帝並未這樣做,而是把他的妻子進封為了皇后。這個舉動一下子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不滿,更嚴重的是君士坦丁堡大教長尼古拉斯(Nikolaos I Mystikos,901-907,912-925)不允許皇帝進入教堂進行禮拜。我們的利奧皇帝也不是傻瓜,他要完全和大教長對著幹。公元907年,利奧六世積極與羅馬教皇塞吉阿斯三世(Sergius III,904-911)聯繫,要求得到羅馬教皇的特許狀(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後一次,最後一次拜占庭皇帝拜訪羅馬的時候也就是拜占庭滅亡的時刻)。這就相當於拜占庭皇帝從某種意義上承認了羅馬教皇在教會中擁有最高權力。羅馬教皇當然很高興,因為這樣他就可以超越君士坦丁堡大教長,而滲透到東部教會,最後將成為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主宰。所以他立刻就給了利奧六世特許狀,命令君士坦丁堡大教長立刻退休,並換上了忠於利奧的尤塞米烏斯(Euthymios,907-912)為君士坦丁堡大教長。雖然利奧感到很得意,但他卻為數年之後的內部戰爭埋下了禍根。因為大教長的更換,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yine VII,913-920,945-959)——這個一生坎坷的孩子在911年6月9日被加冕為皇帝。自此以後的混亂局勢被奠定。
公元912年5月12日,利奧六世去世。其子君士坦丁剛剛6歲,而且皇后鄒伊也沒有塞奧多拉似的雄才偉略制止內亂,所以政權落到了君士坦丁的叔叔亞力山大(Alwxander,912-913)的手中。這個人沒有多少能耐,但卻總是一意孤行。剛剛即位他就把利奧的政策徹底推翻,尼古拉斯再次擔當君士坦丁堡大教長職位,皇后被關入修道院,亞力山大的寵臣被委以重任。這些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由於自己經常一意孤行,所以未經任何允許的撤銷了在896年契約中規定的每年支付給保加利亞人的貢金。這個舉動一下子就把拜占庭推向了戰爭的邊緣,本來經濟和軍事都處於蓬勃時期的西蒙大帝正找不到機會再次開戰呢,這下立刻就有了藉口。公元912年的當年,西蒙率領軍隊占領了整個阿爾巴尼亞,之後又直接進軍塞薩洛尼基城。一路上保加利亞軍隊勢如破竹,拜占庭諸城市紛紛投降。時間進入了公元913年,西蒙與其前人一樣,里君士坦丁堡還有20公里,下一步就要開始進攻君士坦丁堡了。也就在這時,亞力山大病逝,年僅7歲的君士坦丁七世繼承皇位。一個小孩子是根本無法抵抗強大的保加利亞軍隊的,而此時禁衛軍司令君士坦丁·杜卡斯(Constantine Ducas)也在窺探皇位。在這種內憂外患,局勢相當不穩的情況下大教長尼古拉斯做了小皇帝攝政王,迅速的Z壓了君士坦丁·杜卡斯的叛亂,但其已無法抵抗西蒙德進攻了。913年8月,第四個保加利亞君主站在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之下,但他是不同的,他是唯一一個進入城內的保加利亞君主。雖然此時保加利亞人已經進步了相當多,但想攻破這座城池還是一個夢,儘管西蒙訓練了海軍從海上圍攻,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仍舊無法攻破。但他卻比他的前人有才幹,他立刻與拜占庭人訂立了契約。拜占庭人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由大教長尼古拉斯和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親自迎接。他們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和解”,西蒙雖然被稱為欺負年幼皇帝的“暴君”,但卻從尼古拉斯的手中得到了“保加利亞皇帝”的稱號,而且西蒙的一個女兒將會成為小皇帝的妻子。因此,西蒙大帝將會成為將來君士坦丁七世的岳丈。他認為現在小皇帝還年歲很小,以後他將會以皇帝的岳父入主君士坦丁堡,成為名正言順的“拜占庭皇帝”,他的野心和夢想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因此就暫時撤兵。可這次撤兵卻讓西蒙大帝喪失了一次絕好的機會,以前和以後將不會再來。
可是西蒙卻打錯了主意,後面發生的事情讓他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君士坦丁堡是攻不破的,羅馬皇帝的頭銜也不是非拜占庭人所能得到的。公元914年初,拜占庭皇后鄒伊再次掌權。她掌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西蒙的結親婚約。因為西蒙安插在了君士坦丁堡有眼線,所以他立刻就知道了這件事。他怪罪拜占庭人的反覆無常,也深恨上次的撤兵,最主要是他入主君士坦丁堡的合法性被徹底推翻。因此迅速率領大軍開赴君士坦丁堡,要奪回這一切,並給予拜占庭人教訓。由於他的軍隊訓練優良,所以剛剛914年9月就再次攻下了亞得里亞堡。馬上其他城市聞風而動,西蒙的大軍還沒到就已紛紛投降。皇后鄒伊發現形勢不妙,就仍舊使用那一套金元外交的方法,重金賄賂佩切聶格人,讓他們對付保加利亞人。西蒙再次形成兩線作戰,當然這不是他所願意的。於是就改變戰術,部分承認拜占庭的主張,不再結親。但要求拜占庭人同時承認西蒙是羅馬的皇帝。拜占庭人雖然戰鬥力不足,但他們絕不會作出這個讓步,因此,西蒙再次侵入色雷斯,準備與拜占庭的戰略決戰。917年8月20日,安塞雅魯斯戰鬥打響。雙方都派出其精銳部隊,特別是拜占庭還得到了從多瑙河上游進軍的佩切聶格人地幫助,好像拜占庭已經穩操勝券,但事情並不是如此。在戰鬥剛剛打響時,保加利亞人明顯處於劣勢,拜占庭人的數次衝鋒已經就要把保加利亞人包圍了。但就在這時拜占庭軍隊內部出了矛盾,利奧·弗卡斯的同僚陸軍長巴爾達斯(Bardas)與拜占庭艦隊長官羅曼努斯·利卡潘努斯(Romanus Lecapenus)發生衝突,各自指揮,不願合作。佩切聶格人看到後,覺得拜占庭人實在是不值得信任,因此沒有同意登上拜占庭戰艦與拜占庭人一起作戰,而撤回了草原地區。拜占庭人失去後援,而且又加上內部的不和讓西蒙發現有機可乘。因此他立即給士兵訓話,要求大家奮勇向前,一時間士氣大增,保加利亞軍隊衝出了拜占庭人的包圍圈,一場大屠殺開始了。最後拜占庭人全軍覆沒,而保加利亞人責乘勝追擊,因此拜占庭人只好退守各大城市,聊以自保。這個時候的拜占庭人一時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軍隊,就再次使用賄賂的方法賄賂塞爾維亞君主彼得(Peter Gojnikovie,892-917),讓他從西面進攻保加利亞人,後面的好處大大地。但拜占庭人不知道的是塞爾維亞的宮廷里分為兩個派別,一派擁護彼得,一派擁護西蒙。正是由於拜占庭人的求援,讓塞爾維亞內亂更加嚴重。支持西蒙的塞爾維亞派別立刻向西蒙告密,並且與西蒙裡應外合,一舉幹掉了塞爾維亞君主彼得。塞爾維亞新君主立刻承認了保加利亞的君主權,臣服在了西蒙大帝的麾下。一是整個巴爾幹都落入了西蒙的手中,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對手。似乎西蒙大帝的夢想又一次要實現了。
此時,拜占庭出現了一件重大的事情,這件事情情史就是西蒙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卻有另一個人做到了。公元919年,羅曼努斯·利卡潘努斯幹掉了利奧·弗卡斯,奪取政權。他一步一步清除異己,終於在919年5月促使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與其女兒海倫娜(Helena)結婚,自己成為岳丈,第二年,榮升凱撒,並得到共治皇帝的稱號,他就是羅曼努斯一世(Romanus I,920-944)。羅曼努斯採用了高壓政策,於數年之內即消除了所有的異己,並想著自己要創立新的王朝。西蒙聽到了這個訊息,感到非常震驚。他不想有這樣一個人阻擋了他前面的路。他再次使用武力,923年,第三次攻破亞得里亞堡。924年秋,再次到達君士坦丁堡城下。他知道依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牆的,因此就利用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派使臣去和阿拉伯的法蒂瑪哈里發訂立契約,保加利亞人從陸上,阿拉伯人從海上進攻拜占庭。但拜占庭人也很有頭腦,他們在路上設下伏擊,把要和保加利亞人簽字的阿拉伯使臣劫持,大加款待,反覆說服其轉向與拜占庭人合作,並答應每年支付貢金給阿拉伯人(但僅僅100年後拜占庭人就會嘗到苦果的),面對金錢的誘惑,哈里發改變立場,西蒙的計畫徹底失敗,而此時西蒙也老了,他也許都不一定能下次再達到君士坦丁堡了。他只好與拜占庭君主羅曼努斯一世在金角灣碼頭訂立契約,結束戰鬥。西蒙歸還占領的拜占庭土地,羅曼努斯一世也每年付給保加利亞數量可觀的貢金。想起來很久以前西蒙第一次站在這座城下,曾經發誓要成為拜占庭的主人;11年前再次站在城下,讓自己的偉大計畫得以實現;而11年後,他第三次站在君士坦丁堡的城下,不知他的思緒是什麼樣的。也許一切都要結束了,西蒙大帝的夢想和保加利亞國家的前途都已經隨著這次和談煙消雲散。
回到普利斯科夫的西蒙大帝非常沮喪,由於其政治理想的破滅,每天都吃不好睡不香,人漸漸地消瘦了
下去。他每天只能對著自封的“保加利亞人和羅馬人的皇帝”聊以自慰,但如果要真的再實現這個夢想已經不可能了。而926年與克羅埃西亞的戰鬥中保加利亞軍隊遭受重大損失,更給他本來沮喪的心情雪上加霜。而拜占庭皇帝則經常與其書信來往,多次告誡他“羅馬人的皇帝”是拜占庭人專有的頭銜,而且由於保加利亞是在原本屬於拜占庭的土地上建國的,所以“保加利亞人的皇帝”其實也應該屬於拜占庭人。所以西蒙應改使用“保加利亞沙皇”的稱號。因為大家都信仰東正教,所以互相都是兄弟,戰爭是沒有意義的。不知西蒙大帝是怎么理解的。但肯定的是僅僅三年後的公元927年5月27日,西蒙由於心臟病去世。

後西蒙時期

西蒙的繼承人彼得(Peter,927-969)完全沒有其父親的雄才大略。剛一上台就立刻和拜占庭人講和,並與羅曼努斯皇帝的兒子赫里斯托夫的女兒瑪麗亞結婚。之後就馬上要求拜占庭人給予他早就已經得到的保加利亞沙皇之位。從這些來看,這是的保加利亞已經儼然成為了拜占庭的附屬國。糾其原因:一個是西蒙戰爭的遺留問題,西蒙的想法和實踐活動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可是說是徹底失敗,所以為了保持巴爾幹的穩定,兩國即開始議和;另一個則是拜占庭皇后鄒伊在各項事務中都從不對保加利亞讓步,也被征明是完全失敗的,因此,新的皇帝羅曼努斯就採取了一種折中的方法。一方面讓彼得獲得了保加利亞沙皇的職位,但這個職位之能在保加利亞王國中實行;另一方面則是與其約定婚約,雖然可以把拜占庭的公主嫁到保加利亞人的國家,但是卻限定於不許可把正統出生在“皇家紫色寢宮”的公主嫁出去。當然了,承認沙皇本來就沒有任何損失,反而卻把拜占庭人與保加利亞人的友誼更進了一步。雖然如此,但拜占庭人同時也占據了比保加利亞人更高的地位。主要是禮儀的地位與基督教教父的地位。在拜占庭人的書籍中可以看到保加利亞沙皇的地位僅次於法蘭克人與阿拉伯人,因此來說寶加里亞人也是相當受重視的國家,但從排名來看,卻也可以發現保加利亞的地位原不如以前,不再是拜占庭人的勁敵;另外從羅曼努斯對彼得的稱呼上來看已經再也沒有彼得的父輩那種“基督教兄弟”的平等地位,而是比拜占庭皇帝稍下一點的教子地位了。儘管一切都已經降格,但是兩國卻換來了近40年的平靜安詳的生活。
在保加利亞人民之中有相當多的人並不願意讓自己的國家“拜占庭化”。所以借用“伯格米派運動”來發出自己的呼聲。伯格米派(Bogomilism)是伯格米神父發起的,而跟從他的人也就被叫做伯格米派。伯格米派來源於公元5世紀流傳於土耳其的基督教“保羅派”和“馬薩利亞派”並加入了“摩尼教”的某些內容。“保羅派”堅持“善惡二元論”,認為世上的一切都分為善和惡:天堂是善的,人間是惡的;人的靈魂是善的,人的肉體是惡的;現實世界是由善惡兩方面主宰的,上帝和撒旦的衝突引起了世間的一切爭端。本來這些人最遠只流傳到了亞美尼亞等地,但由於拜占庭的戰爭,讓某些信仰“保羅派”的士兵和俘虜得以躍過了拜占庭而進入了保加利亞境內。“馬薩利亞派”有部分摩尼教傾向,尊崇“二元論”,他們認為世界是由“義神”和“善神”創造的,“義神”結束了創世,善神就會來救贖。在這裡,兩派的信徒逐漸增多。糾其原因,一是因為保羅派信徒認為他們的教義是從福音書上來的,是字字扣住福音書的;二是從兩派的教義可以看出,他們是反對拜占庭人的,這點正好與保加利亞人的信仰相同;三是他們反對各地大主教、上層教士的貪婪成性,把聖體不加以尊重。這時的保加利亞人正處在一種改革的階段,他們在很多地方已經迷失了方向,這些教派的到來正好給了他們一種精神寄託。從而,在保加利亞的土地上,“保羅派”等教派死灰復燃,並且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個階段就是“伯格米派運動”得出現。“伯格米”(Bogomolism)來源於古代斯拉夫語,其原意是:“愛上帝者”。這個派別吸收了“保羅派”和“馬薩利亞派”的成果,並比他們又前進了一步。他們仍舊使用“二元學說”,認為耶穌基督與惡魔撒旦都是上帝的孩子,一個代表正義,另一個代表邪惡。善和惡是對立的,他們會一直打下去,直到最後善徹底消滅惡。他們認為教會和上層教士都屬於撒旦的僕人,這些人貪婪成性,經常聯合封建主一起壓迫和剝削廣大勞動人民。所以他們拒絕參加宗教儀式和活動,認為洗禮、聖餐、修道院都應該被消除,十字架、聖像、聖物等是沒有必要來尊重的。同時他們還反對貴族的奢華、衣著及生活的奢靡。保加利亞教會作家——一個反“伯格米派”的作家——哥斯馬斯(Cosmas)曾在他的一篇論文中寫道:“你們這些辱罵富人的人,只會教唆信徒們反對主反對教會,憎恨君主的統治。按照你們的想法,君主的大臣和各級官員都應該受到上帝的憎恨,而所有的農民和農奴都不應該為其依附的農奴主勞動。”因此,從深層次來說,這些人就是披著宗教的外衣來爭取人民的自主權力,代表的是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的利益。
由於其反應了人民大眾的願望,很快就發展成了全保加利亞的運動。他們號召拿起武器戰鬥,揚棄神秘Z義和禁慾Z義,奪回一切被搶走的土地。大量的農民和城市中的貧民加入其中。但是,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也激怒了國王和教會,沙皇彼得對他們加以無情的迫害,有的被監禁,有的被驅逐出境。雖然這樣,但仍舊有很多信徒保留著他們的“伯格米派”傳統。不久以後,這次起義的教義和精神傳播到了外國,並在百年後引起了克羅埃西亞的“伯格米派運動”,並在波士尼亞和塞爾維亞深深紮根。最後一直傳到了法國南部和義大利北部,後來又造成了“胡斯戰爭”。
公元967年,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帶領了羅斯人和維京人(瑞典人)的聯軍開往保加利亞。他們為了快速解決戰鬥,就從多瑙河下游的佩累亞斯拉維茨順流而上,沿途奪取瓦拉幾亞公國和保加利亞王國的諸多城市,進入了保加利亞的多不羅加地區。此時的保加利亞內部出現了政治分裂,無法抵抗羅斯人的進攻,因此讓羅斯人在保加利亞如入無人之境。基輔大公對於這次的勝利十分高興,因此968年在占據的新領土上自立為王,想要長久的居住在這裡。而且他還派遣使者到拜占庭,要求承認他占領土地的權力,還要拜占庭人每年支付供奉。這是拜占庭人始料未及的,削弱了一頭狼,卻叫來了一隻虎。
拜占庭人從來就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最會利用敵人內部的矛盾來瓦解敵人。968年他們找到了與羅斯人結下仇怨的佩切聶格人,收買他們,讓他們進攻基輔。這個策略很快就奏效了,基輔大公收到佩切聶格人進攻基輔的訊息,立刻回師前去救援。雖然這一年基輔大公沒有再踏上巴爾幹的土地,但拜占庭與保加利亞也都已經精疲力盡了。自從開國以來,所有的基輔大公一直都奉行著擴張的道路。特別是拜占庭人把他們引進了巴爾幹引進,這些人發現了巴爾幹與小亞的富裕和繁榮,這些是遠在北方的羅斯人所缺少的。為了爭奪豐富的物質資源和優良的生活方式,羅斯人決不會不再次南下爭奪土地。因此,公元969年,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這次不再和拜占庭商量,就帶著更多的軍隊南下到多瑙河流域。這一次羅斯人是有備而來,他們橫掃了整個多瑙河的中下游地區,占領了保加利亞的國都——普里斯拉夫。基輔大公軟禁了保加利亞沙皇,並且強迫訂立和約,承認與羅斯人的聯盟。此時沙皇彼得已經去世,接替他成為沙皇的是其子伯利斯二世(Boris II,969-971),因為迫於形勢,只好和基輔大公簽訂了條約,同意與羅斯人結成聯盟,共同對抗拜占庭人。經過了半年的休整,基輔大公繼續向南進攻,他先奪取了菲利普堡,之後又挺進色雷斯平原。色雷斯是拜占庭的後院,拜占庭人當然不能坐視不理。他們迅速調集10萬大軍抵抗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的進攻。但拜占庭人由於內訌,多次讓基輔大公鑽了空子,數次的以少勝多,讓拜占庭人徹底失去打贏戰爭的信心,且戰且退,一直退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此時,拜占庭內部也發生了變動,尼基弗魯斯·福卡斯受到謀殺去世,新皇帝約翰一世(John I,969-976)上台。剛剛上台他就接到了一個訊息,羅斯人和保加利亞人共同要求拜占庭撤出他在歐洲的所有領土,包括君士坦丁堡的所有歐洲領土又保加利亞接管,感到十分震驚。他先期與羅斯人議和,但對方不予理睬,並要求拜占庭必須如此做,除此別無他路。沒有辦法,他只能訴諸於武力解決爭端了。因此,在公元971年4月,拜占庭人與羅斯人在保加利亞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拜占庭史上一場傑出的戰鬥。

滅亡

公元971年,拜占庭開始反攻。新皇帝率領300艘戰艦,從黑海逆流而上進入多瑙河流域。他們帶了“希臘火”和諸多攻城器具,在羅斯人還未站穩腳跟的多瑙河流域進行奇襲。這個方法非常有效,因為羅斯人德防守不慎嚴密,拜占庭人很快就由北向南推進到了巴爾幹山脈,保加利亞北方領土析被占領。後又經過了非常短促的戰爭,保加利亞首都普里斯拉夫被拜占庭人攻下,被基輔大公廢黜的沙皇伯利斯二世也被俘虜。而此時的拜占庭皇帝做出了一個深謀遠慮的決定,那就是再次把保加利亞沙皇扶植到保加利亞的沙皇寶座上(其實就是由基輔大公的傀儡變成了拜占庭皇帝的傀儡)。這一舉動一下子引起了軒然大波,保加利亞聯軍全部倒戈,轉而與拜占庭聯盟,一起打擊基輔大公。基輔大公只好重新調整軍隊,與拜占庭人在多瑙河沿岸的錫利斯特拉(今保加利亞錫利斯特拉州首府)展開決戰。這次戰鬥是一場非常之快的戰爭。羅斯人的軍隊只有步兵,而拜占庭人的軍隊兼有騎兵、步兵和弓兵。在弓兵的遠程進攻下,羅斯人就已死傷眾多,再加上重裝騎兵的衝擊,羅斯人的隊伍很快被衝散。儘管基輔大公進行了多次反攻,但幾乎沒有任何收效,他只好帶領人馬進入了錫利斯特拉城內。拜占庭人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從水路和陸路兩方進攻,使用威力強大的希臘火打擊羅斯人,因為外部的打擊和內部的饑荒,基輔大公只得投降。7月底,在兩方都已經無法在堅持下去的情況下,基輔大公出城投降,並與拜占庭人簽訂和約。和約約定:“”即羅斯人從此退出巴爾幹半島,不再染指拜占庭帝國的任何事務,歸還在941年占領的黑海北岸的車繩領地,以後與拜占庭人成為同盟,將幫助後者抵禦外來侵略。拜占庭人也不再唆使佩切聶格人在羅斯人後方引起戰亂,並與羅斯人通商。當兩方締結和約後,拜占庭皇帝立刻拿來了食物,給飢腸轆轆的羅斯人充飢,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也準備返回故土。(註:此處據《往事紀年》記載是由於拜占庭人給羅斯人貢賦才回國的,其實只是一種藉口,用以掩飾基輔大公失敗的事件。)在基輔大公返回故土的路程中,佩切聶格人不聽從拜占庭人的約定,私自擊殺了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使羅斯人進入巴爾幹的夢想徹底破滅。
這次戰爭,一方面讓拜占庭人擺脫了危機,因為保加利亞已經被羅斯人滅亡,而且羅斯人又撤離了巴爾幹,拜占庭獨收漁翁之利;另一方面保加利亞悉被兼併,3個多世紀的北方戰爭自此結束,拜占庭進入了黃金時代。這時的拜占庭北部邊境再次推進到了多瑙河一線,保加利亞教會的獨立權利被剝奪,保加利亞沙皇伯利斯二世與大教長被一起帶回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堡,人們為皇帝約翰一世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保加利亞沙皇的皇冠被供奉上了祭壇,以感謝上帝保佑拜占庭人的最後勝利。而保加利亞沙皇則被命令跟隨著君士坦丁的聖母像走到聖索菲亞大教堂以示服罪。在大教堂門前,保加利亞沙皇伯利斯二世宣布:保加利亞已被拜占庭消滅;自己不再做為沙皇,沙皇稱號被取消;保加利亞教會不再獨立,而從屬於君士坦丁堡教會。這場儀式說明了拜占庭人贏得了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成為了巴爾幹的主宰。外來民族已經成為了拜占庭的臣民,拜占庭的實力仍舊很強大。
但事情並沒有結束,保加利亞人仍舊保持著民族的優越感。他們對於拜占庭人與羅斯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能容忍的。他們一直在準備起義,再次建立統一的帝國。3年以後,這個目標實現了,由在馬其頓定居的保加利亞人建立的西保加利亞馬其頓帝國崛起。

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國王

咄陸家族

阿斯帕魯赫(Аспарух) 668年—700年
捷爾維爾(Тервел) 700年—約721年
科爾梅希(Кормесий) 約721年—738年
謝瓦爾(Севар) 738年—753年或754年

沃基爾家族

科爾米索什(Кормисош )753年或754年—756年
維涅赫(Винех) 756年—762年

烏蓋恩家族

捷列茨(Телец) 760年—763年

沃基爾家族

薩賓(Сабин) 763年—766年
烏莫爾(Умор) 766年8月 766年9月

烏蓋恩家族

托克圖(Токту) 766年—767年

王朝不詳

帕甘(Паган) 767年—768年
捷列里格(Телериг) 768年—777年
卡爾達姆(Кардам) 777年—803年

克魯姆王朝(咄陸家族第二次執政)

克魯姆汗(Крум) 803年—814年4月13日
穆爾塔格汗(Омуртаг) 814年—831年
馬拉米爾汗(Маламир) 831年—836年
普列西安一世汗(Пресиян) 836年—852年
鮑里斯一世(米哈伊爾)汗或大公Борис I (Михаил) 汗:852年—864年;親王:864年—889年
弗拉基米爾大公(Владимир) 889年—893年
西美昂一世(西美昂大帝,Симеон I Велики ,Симеон Лабас) 大公:893年—913年;沙皇:913年—927年5月27日
沙皇彼得一世(Петър I ,Свети цар Петър) 927年5月27日—969年
沙皇米哈伊爾一世(Михаил) 930年—930年
沙皇鮑里斯二世(Борис II) 969年—971年
四王共治:大衛(Давид)、摩西(Мойсей)、阿朗(Арон)、薩穆伊爾(Самуил) 971年 977年
沙皇羅曼(Роман) 976年—997年

科米托普里王朝

沙皇薩穆伊爾(Самуил) 997年— 1014年10月6日
沙皇加夫里爾·拉多米爾(Гаврил Радомир) 1014年10月—1015年8月
沙皇伊凡·弗拉基斯拉夫(Йоан Владислав) 1015年8月—1018年2月
普列西安二世大公(Пресиян II) 1018年— 1018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