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第一帝國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是保加利亞人於681年在多瑙河三角洲建立的一個國家。在其鼎盛時期,疆域東至黑海、南至愛琴海和亞得里亞海。第一帝國於1018年被拜占庭帝國消滅。

基本信息

簡介

西美昂大帝西美昂大帝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保加利亞語:Първабългарскадържава)是保加利亞人於681年在多瑙河三角洲建立的一個國家。在其鼎盛時期,疆域東至黑海、南至愛琴海和亞得里亞海。 第一帝國於1018年被拜占庭帝國消滅,其繼承者為1185年建立的保加利亞第二帝國。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現今保加利亞地區在羅馬帝國時代被稱為莫西亞;大部分居民以說拉丁語之旁支通俗拉丁語的色雷斯人希臘人和達契亞人為主。公元7世紀中葉,斯拉夫人占領莫西亞地區。681年,保加人在多瑙河南岸打敗了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所領導之軍隊。保加汗阿斯巴魯赫和查士丁尼二世在其後之協定中將多瑙河以南與巴爾幹山脈之間地區割予保加人。拜占庭亦保持一貫作風:每年交付金錢予保加人。此後保加人在多瑙河下游流域建立汗國,但其斯拉夫居民在數目上遠超保加人。由7世紀至10世紀,保加人漸漸被斯拉夫人同化,並採用一種南斯拉夫語族之保加利亞語。在公元1000年左右,他們演變成現今定性為接近塞爾維亞人之南斯拉夫民族中,與來自中亞的都蘭尼亞平原之保加人不同的保加利亞人。保加汗則變成保加利亞沙皇。而這時之第一保加利亞帝國被部分學者稱為西保加利亞帝國,以區別於當時依然居住於伏爾加河流域之保加人。

國王

西美昂一世(大帝)СимеонI又譯:西蒙一世(約864年—927年5月27日)保加利亞大公和國王(893年—927年在位)。大公鮑里斯一世之子,893年兄長弗拉基米爾大公退位後繼承大公稱號。他在位時期是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國勢最強盛的時期。
西美昂一世即位後不久即擊退拜占庭帝國和匈牙利的進攻(894年),並迫使外強中乾的拜占庭帝國求和。897年與拜占庭皇帝利奧六世締結和約。但此後雙方仍是交鋒不斷。913年,西美昂一世進攻拜占庭,第二年自己撤走。917年西美昂經多次武力征服迫使塞爾維亞人成為自己的臣屬。同年再度發兵侵襲拜占庭帝國。923年,西美昂一世與阿拉伯人結成反拜占庭聯盟。
925年,西美昂一世宣布自己為“全體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的皇帝”。他這個稱號得到了教皇的讚許。拜占庭帝國提出抗議,但無濟於事。

歷史

9世紀馬扎兒人到達現今匈牙利地區並促使保加人向南擴張。在好戰之克魯姆汗(802至14年在位)的領導下,索非亞和亞得里亞那堡(現今埃迪爾內市)分別在811年和813年被佔領。克魯姆在814年之君士坦丁堡圍攻期間死去。宗教上,鮑里斯一世在865年接受東正教,普世牧首容許在Ochrida建立獨立之保加利亞牧首管理保加利亞教務。

約在886年,保加利亞帝國採用由生於帖撒羅尼加的傳道士聖西里爾及聖默多狄所創之格拉哥里字母。在格拉哥里字母和古教會斯拉夫語的基礎上,由鮑里斯一世在886年下令建成Preslav和Ohrid文學院帶領之保加利亞進入文化和文學的活躍期。9世紀初期,Preslav文學院在希臘和格羅葛里字母之速寫基礎上發明了西里爾字母。另一說法是聖濟利祿及聖默多狄的徒弟和學者,Ohrid的聖克萊孟在Ohrid文學院在發明了西里爾字母。同時期的里拉的聖伊凡(876年-946年)成為保加利亞之守護聖徒

在西美昂一世(或稱西美昂大帝,893年至927年在位)帶領下之保加利亞成為拜占庭帝國在歐洲之主要對手。西美昂在位期間與拜占庭帝國爭戰,意圖成為保加人和希臘人的皇帝。西美昂在將塞爾維亞變成保加利亞之附庸後,自立為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的“凱撒”(沙皇)。這稱號被羅馬教宗所承認而當然不被拜占庭接納。此後西美昂在西北邊境與來自達爾馬提亞並保有波士尼亞大部分的克羅埃西亞君主托米斯拉夫爭持,北方則有馬扎兒人和Pechenegs族。朱氏文章認為Pechenegs族可能就是後來欽察的伯岳吾部。

索非亞在西美昂時期成為學術中心。9世紀起,拜占庭決定帖撒羅尼加成為保加利亞與拜占庭的通商城市;直至西美昂時保加利亞入侵色雷斯,拜占庭才遷囘君士坦丁堡。由他的大帝稱號可知西美昂一世是第一保加利亞帝國極強大時期的君主;他甚至被媲美成保加利亞的查理曼。不過在西美昂死後,保加利亞走下坡。沙皇彼得一世和鮑里斯二世時期,國內有波各米勒派異端的宗教爭議,外有與北方匈牙利之戰爭和西面塞爾維亞的獨立。972年,拜占庭皇帝約翰一世將保加利亞東部領土收為保護國。西面領土暫時保持獨立,直到1014年巴齊爾二世的軍隊在Balasita戰役中大敗保加利亞沙皇塞繆爾。相傳巴齊爾將除每一百個戰俘只保留一眼來帶領戰俘回家外,其餘一萬四千名戰俘全部弄盲。塞繆爾見到戰俘歸國時之情景而病倒,兩個余月後死去。巴齊爾並因此得到“保加的屠夫“這個綽號。在1018年起保加利亞大體上為拜占庭所控制,第一保加利亞帝國結束。

勢力範圍

保加汗國直接控制的領土在阿斯巴魯赫至克魯姆登位以前都在在多瑙河下游流域附近。克魯姆、奧莫爾塔格馬拉米爾普里西安四汗時至860年代在西北佔領帕諾尼亞在提薩河以東的地區、西邊以貝爾格勒和Srem城為邊界與摩拉維亞和那時新興的塞爾維亞接壤、以南推進至索非亞和現今塞爾維亞,黑山的南部和馬其頓共和國(包括Ohrid和現時斯科普里和科索沃)的地區,並在色雷斯與帖撒羅尼加之間得到出愛琴海的港口。西美昂一世時期,保加利亞領土再向南推進到埃皮魯斯地區和包括亞得里亞那堡的色雷斯大部份地區。以西收塞爾維亞為保護國,並與西方之克羅埃西亞和西北之馬扎兒人接壤。北方曾經名義上控制過後來受馬扎兒人影響的川西凡尼亞,又名義上控制過後來受Pechenegs族佔居的川西凡尼亞以東至黑海東北岸,約即現今烏克蘭西南部和摩達維亞的東南部地區。

後來發展至占庭皇帝約翰一世時,拜占庭取去現今和多瑙河下游南岸、色雷斯和埃皮魯斯。匈牙利取去帕諾尼亞和川西凡尼亞的全部。Pechenegs族繼續控制上述其佔居地區,後來這地方成為摩達維亞的一部分。這時多瑙河下游北岸和川西凡尼亞山脈南麓之間的地方基本上成為無人管治地帶,後來這片土地發展為瓦勒齊亞。塞爾維亞諸邦又漸漸走向獨立。保加利亞龜縮至以馬其頓為中心的地方,並一直受沙皇塞繆爾和其數位繼任者管治至1018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