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孩子

上帝的孩子

《上帝的孩子》在紐西蘭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小說最大的成功在於完全通過一個11歲孩子的眼睛對周圍事物隨觀察,對所發生的事情有限的理解,揭示了嚴肅的宗教主題。探討了婚姻、家庭、少年犯罪等人們普遍夫注的社會問題。

基本信息

【名稱】《上帝的孩子》

【年代】現代

【國家】紐西蘭

【作者】伊恩·羅伯特·克羅斯

【體裁】長篇小說

內容概要

小說的故事由主人公傑米——沙利文——一個倔犟的13歲天主教徒敘述出來的。他回憶了兩年前家庭發生裂變,從而使他改變生活軌跡的經過。傑米家住紐西蘭北島的拉格爾頓;一個沿海小鎮上。父親是個退役軍人,一手殘廢,在碼頭辦公室上班,母親是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十七歲的姐姐莫利在惠靈頓一所寄宿學校就讀,傑米在女隆道會辦的一所學校里上學。還在他稍請人事的8歲時,幼小的心靈就蒙上了父母不和的陰影,幾年來父親嗜酒如命,大蕭條使他一蹶不振,他嫌母親瞧不起他,在外人面前也數落他,母親性格暴戾,一多疑,討厭父親沒有出息只會酗酒、他們見面就吵,互相指責。然而父母雙親對傑米卻都關心備至,十分疼愛。在傑米眼裡他們是一對慈母善父,因此他感到十分痛苦,常常晴自祈禱上帝,寄希望於上帝。一天早晨傑米在上學的路上對爸爸說,他想要輛腳踏車,他問,爸爸是否薪水低,買不起。父親頓時勃然大怒,一把抓住傑米的肩膀並斷言是母親對傑米這么說的。傑米從沒受過爸爸如此暴行,心裡十分駭伯,他想辯解,可一時不知說什麼才好。不一會爸爸說忘記拿一樣東西了得回家一趟,傑米明白他回去做什麼,可又無能為力,心裡十分內疚,他也想起第一次爹媽吵架的情景。那是8歲那年他放學回家,見廚房裡有個陌生胖女人,說是母親的朋友,他想上樓見媽媽,胖女人百般阻撓,說媽媽病了,哄傑米和她一同上街給他買冰淇淋,路上傑米和胖女人爭吵起來。傑米一氣之下來到碼頭邊找傑克訴苦,傑克是個老頭,每天在碼頭邊垂釣,儘管什麼也釣不到,同學們都說傑克是個怪老頭,傑米卻很喜歡這個大朋友,愛和他說說心裡話。從碼頭回到家見母親臉色蒼白躺在床上,傑米和媽媽說起那個胖女人,媽媽要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別提起胖女人的事,晚上爸爸回到家一個勁地責備媽媽的病,他請來了醫生,醫生來了不到十分鐘就走了,接著爹媽大吵起來,只聽媽說:“我已經40歲了,明白嗎,我40了,受夠了。”當時他想起伯尼斯修女說過萬福馬利亞是多么全能,便跑回房間祈禱。對父母第一次爭吵的回憶以及對這一次起因於他的相罵的擔憂使傑米上課時老是走神,受到了挨打的懲罰,放學後他不想徑直回家,便約了幾個同學在外面閒逛。傑米很想同小夥伴們談談他們的父母,但他們對這話題根本不感興趣。傑米無法排解內心的苦悶便去了碼頭找傑克,傑克勸傑米不要把父母的爭吵放在心上,權當沒看見沒聽見,大人會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傑克還訴說了自己不幸的婚姻。晚上回家傑米發現母親一直沉默不語,而且神情恍惚。突然媽媽開口對傑米說,姐姐莫利來信要傑米去惠靈頓和她外出度假,他們學校組織度假,有個同學帶了一個和傑米年紀相仿的弟弟,莫利要傑米去作陪。傑米深感困惑,因為現在不是度假季節,母親也一直拿不出莫利的來信。半夜他起床,翻遍了平時放信的所有地方,就是不見母親說的那一封,最後傑米斷定母親是在撒謊,可又不明白她為什麼要撒這樣的謊。次日清晨傑米上學出門,看見院子裡放著一輛嶄新的腳踏車,傑米立刻歡蹦著衝上前去騎了起來,一邊要爸爸把媽媽也叫出來看他騎車,爸爸此刻也喜形於色,當即轉身進了屋。不一會媽媽被爸爸勾著脖子來到台階,一轉眼傑米見爸爸把媽媽摔倒在台階下,傑米見狀大聲呼叫媽媽,媽媽卻說是她自己不小心滑倒的。讓傑米放心上學去。傑米真是追悔莫及、他覺得一切是他的過錯。想到他去同學家作客親眼目睹同學父母恩愛親熱的情景時,心裡不由得一陣酸楚。他覺得自己應該振作起來,常以“我不在乎”來自嘲自慰,但內心深處總也無法排除父母不和給他帶來的陰影和對上帝日益加深的懷疑。那天在教室里,他眼前總浮現出父母在台階上扭打的情景,他仿佛看見身著白袍的上帝一手握著滴血的心臟,在一邊旁觀。這時他立刻祈禱起來,他相信,只要上帝關心他們家,一切事情都會解決了。下課後安吉拉修女向吉米指出,他近來成績下降,表現也不如從前,告誡他不要上魔鬼的當。傑米說,他一直認為自己是上帝的孩子,上帝應該關心他,排解他心中的苦惱,可上帝卻沒能做到,所以他生上帝的氣,要和上帝爭辯。這天下午是吉爾甘教上來接受學生仟悔的時間,傑米對吉爾甘教士坦訴了父母互為仇視的事實,然而吉爾甘教士卻說,父母爭吵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大人小孩之間都可能會引起爭吵。他根本無需介意。傑米對教土的解釋很感失望。回家的路上腦際中總是盤旋著父母扭打的一幕,此時此刻傑米的信仰、希望和現實發主了劇烈的撞擊,無法排解的積鬱釀成了一場暴行,他突然發瘋似地抓起石子朝路邊的行人,在園子裡幹活的老頭及擺攤的水果商扔出,然後一口氣跑到碼頭邊朝傑克扔石頭。傑克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傑米一人來到公園的灌木叢中痛哭了一場。晚飯時分父親問傑米是否喜歡他送的車,傑米覺得不便回答,接著父親發起了牢騷,說他這一輩子就栽在蕭條和母親手裡,還告誡傑米長大後不要怕女人,一直保持沉默的母親這時用低沉的聲音說,你若再不住嘴我就殺了你。傑米不止一次聽到類似的話,所以並不覺吃驚。夜晚傑米做了個惡夢大叫起來,母親進屋安慰了他,他發現母親穿著外衣。心裡納悶,但很快又入睡了。清晨起來一直沒見爸爸,媽媽說爸爸旱早外出了,上學的路上媽媽對他說了許多莫明其妙的話,致使傑米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在教室里他幾乎暈倒在地,休息一會兒後安吉拉修女合著眼淚說要送吉米回家,吉米回到家見屋裡有好幾個警察,心裡十分害伯,以為警察為他用石頭砸人的事而來,奇怪的是媽媽一人坐在客廳垂淚,見到吉米就一個勁對他說,她對不起他,還告訴他,父親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以後她會去看他的。她說一切不是自己的錯,丹知情的人都不會怪她的。吉米長大後會明白一切的,要他做個勇敢的孩子,因為他將被送到另一個寄宿學校了。最後母親被帶上了警車。這時傑米才明白,警察是為了父母而來的。從此傑米寄宿在遠離拉格爾頓和大海的一個修道院裡,和一群孤兒生活在一起,很長時間以來他一宜無法理解所發生的一切。兩個月後姐姐莫利來看他,給他帶來了母親的口信,說母親重病住在醫院,得過相當一段時間才能來看他。這時他漸漸明白是媽殺了爸爸,他很想告訴媽媽,讓她別為此擔心,但又怕媽媽反而會更難過,在以後的通信中媽媽和傑米都隻字不提此事。在修道院只收到過大朋友傑克的來信,信中說那天被傑米用石頭砸的人都沒受重傷,不必再為此事自責。如果當時他知道傑米的心情時一定會予以幫助的。家庭裂變後傑米常常夜不能寐,他思念父母、仇恨上帝,他不明白上帝為什麼要如此懲罰他,他覺悟到應該自強起來,並且覺得自己比以往堅強多了,他能戰勝整個世界。即使往事吞噬著他幼小的心靈使他無法入眠時他也常自言自語說,他有多么堅強,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摧垮他。

作品鑑賞

雖然主人公在13歲敘述的當時對兩年前所經歷的事情還不能完全理解。但作者把這種敘述保持在一種透明度上,使讀者既能理解主人公所理解的,又能明白主人公所困惑的。小說的情節十分簡單。主要敘述了主人公家庭發生裂變前三天的事,其中又穿插了一些有關的往事回憶,但整個故事脈絡清晰,素材取捨得當。小說通過對腳踏車事件,與修女安吉斯的談話,在同學喬·沃特家作客以及襲擊路人和傑克的細節描寫,刻畫了主人公的心理軌跡,通過主人公對父母親一次爭吵的敘述使讀者對導致他生活轉折的悲劇性事件毫無唐突之感。小說還很成功地塑造了傑米這個孩子形象。傑米就讀於教會學校。是一個虔誠的小天主教徒,他品行兼優,自認為是上帝的孩子,相信上帝關心他,父母的不和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投下了濃重的陰影,他一遍遍祈禱上帝,得到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從而使他產主了信仰危機,懷疑上帝。他心想:“……如果有足夠的人都起來反對上帝,上帝也許會立刻關心我們了。”傑米對上帝的困惑反映了宗教對孩子心靈上的摧殘和精神上的拆磨。傑米對信仰和現實的沖務一再表示不在乎,然而正是這無數遍重複的不在乎表明了他的在乎和內心的痛苦和憤怒。還也是主人公的性格悲劇所在。長久以來,宗教問題一直是紐西蘭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許多作家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涉及於這一領域,就這一點來說,傑米這個人物形象是有廣泛社會意義的,作者在傑米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思想,傾住了滿腔的愛心和同情,傑米對宗教的良誠。對父母的愛戀,對所發生事情的恐懼和緊張心理強烈地感染了讀者。作者通過主人公的轉變——從一個屈犟的天主教徒變成一個上帝的叛逆者點出了“上帝不可信”的小說主旨。在克羅斯之前沒有一個作家對宗教主題的小說寫得如此大膽和露骨。小說通篇採用了和主人公年齡相一致的孩子語言,簡單明瞭且生動,十分口語化,表明了傑米家的社會地位及其本人的性格和年齡。在紐西蘭文學史上幾乎很少育比“上帝的孩子”構思更精練,藝術更精湛、內容更真實的小說了。在一部焦點集於一個11歲男孩身上的小說中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不能不顯示作者的獨具匠心和創作才能。

作者簡介

伊恩·羅伯特·克羅斯(1925—)紐西蘭小說家,出生在馬斯特頓,就學於旺阿努伊技術學院。在紐西蘭“疆土”報當過記者,在巴拿馬和哥斯大黎加邊界處經營過香蕉園,後又在“紐西蘭聽眾”雜誌社當編輯,1954—1955在哈佛大學學習一年,1959年獲奧塔戈大學羅伯特·彭斯研究員獎金。1957年他的長篇處女作《上帝的孩子》在美國問世,接著相繼在英國和紐西蘭出版,贏得了廣泛的讚譽,被認為是紐西蘭戰後文學繁榮的一個標誌。紐西蘭著名文學評淪家瓊·史蒂文斯肯定小說“獲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功”。由於小說素材、人物的本國本上化以及作者獨具匠心的藝術處理手法,《上帝的孩子》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克羅斯還著有《遲緩的性慾》(1960)和《安薩日之後》(1961),但其影響都沒有超過他的處女作。克羅斯注重從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中發掘出重大的社會主題,立意深沉、凝重,文筆簡潔、犀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