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5年

公元695年

公元695年,中國尚處於武則天掌權時期,中國步入封建社會盛世階段。

大事件

(圖)十二生肖十二生肖

七世紀起,蒂卡爾重新強大,卡拉克穆爾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公元695年,被蒂卡爾的阿赫卡王打敗,蒂卡爾重新成為中部瑪雅地區的霸主。

賀知章,唐徵聖元年(公元695年)舉進士,以後累官至正授書監等職。

瑞安集雲山森林公園,公園南部邊緣的“本寂寺”,歷史悠久,始建於唐代垂拱四年(公元688年),證聖元年(公元695年)名護國報恩禪院,後改為集雲院,並有原國家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的匾額。

新溪尾寺是閩南一所遠近聞名的千年古剎,創建於公元695年,歷經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且惟一的女皇帝、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即位後,曾大興土木,藉機炫耀自己:公元695年,下令鑄九州銅鼎十二生肖,置於通天宮

薦福寺則使人想起唐代的另一位高僧義淨。義淨也曾遊學印度多年,於公元695年回國,帶回梵文經典400餘部。

歷史紀事

(圖)封建盛世封建盛世
加尊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按在甲午年十一月)。二月,去“慈氏越古”四字。九月,加號“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僧懷義奉命作大佛像、明堂、天堂等,耗費巨萬,鏇因對太后不滿,放火燒毀天堂,延及明堂。太后仍令懷義督工重造,又鑄銅為九州鼎和十二(生肖)神,皆高一丈。懷義鏇以驕恣被殺。武三思等造“天樞”完工,用銅鐵鑄成,高在百五尺,徑十二尺,銘記功德,稱“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突厥默啜請降,封歸國公。

雜譚逸事

改元證聖
延載二年(六九五)正月一日,則天太后加尊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赦天下,改元證聖。二月十六日,令去“慈氏越古”之號。

明堂、天堂、大像被焚毀
證聖元年(六九五)正月十六日,僧懷義燒毀明堂、天堂及大像。初,明堂建成後,則天令懷義造夾寧大像,並於明堂之北建天堂置之。天堂構建之始,被風摧折,再造之,其廣袤僅亞於明堂,而大像小指猶容數十人。懷義督造,用材如糞土,則天聽任不問。日役勞工二萬人,採伐江嶺之木,數年間花費萬億,府藏為之耗竭。證聖元年正月十五日,又於明堂作無遮會,鑿地為坑,深五丈,結彩為宮殿,佛像皆於坑中引出,雲自地湧出。又殺牛取血,畫大像,雲懷義刺膝血為之。十六日,置大像於天津橋南,設齋。每次作無遮會,費用皆以萬億計。時御醫沈南璆得幸於則天,懷義寵衰不滿,夜乃燒天堂,延及明堂,大火熊熊,光照城中如晝,至天明,明堂、天堂皆為灰燼,大像亦裂為數百段。則天諱言之,推說工徒誤燒麻主而致火災。是年,又命懷義充使重建明堂、天堂,鑄九州鼎及十二(生肖)神。

韋什方等妖妄敗露
韋什方與河內老尼等以妖妄惑眾,老尼自號淨光如來,能知未然;什方自言生於孫吳赤烏年間(二三八至二五一),能制長年藥。則天甚信重,賜什方武姓,延載元年(六九四)七月一日,又授什方正諫大夫,同平章事。八月,什方乞還山,從之。及證聖元年(六九五)明堂起火,老尼入唁,則天怒曰:“既知未然,何以不言明堂之火?”斥還河內,弟子百餘人並逃散。或告老尼等烹宰宴樂,淫穢姦情,則天乃召尼及弟子還麟趾寺,令全部掩捕之,沒為官婢。什方知事敗露,自絞而死。

劉知几上疏
證聖元年(六九五),則天以明堂火災,下制求直言。獲嘉主簿劉知几上疏言四事:一,近年赦令不息,甚或一年數赦,為善者不預恩光,作惡者獨承徼幸,以至違法不仁者有恃無恐,編戶寇攘為業,當官贓賄是求,皆指期天澤,釋罪獲免。願而今而後,節於赦免,使黎氓知禁,奸宄肅清。二,海內具僚九品以上,每歲逢赦,必賜階勛,緋服者眾於青衣,象板多於木笏,榮非因德舉,位非以才升,以至人不知何者為妍蚩,何者為美德。望自今以後,稍息私恩,使有善者逾效忠勤,無才者鹹知勉勵。三,今取士太廣,六品以下職事清官,猶土芥、沙礫,不加沙汰,將穢皇風。四,今牧伯遷代太速,既懷苟且之謀,何暇循良之政。望自今刺史非三歲以上不可遷官,明察功過,尤甄賞罰。疏奏,則天頗嘉之。

薛懷義
證聖元年(六九五)二月四日,薛懷義被誅。懷義以形神偉壯得幸於則天太后,任白馬寺主,修明堂、天堂,率兵討伐東突厥,造《大雲經》,為武周革命功臣,勢傾一時,多行不法。後厭入宮,多居白馬寺,選有臂力白丁千人度為僧人。侍御史周矩疑其有異,請劾之,又言懷義不軌之狀,則天以此道人瘋病,不可苦問,僅流所度僧人於遠州。及證聖元年懷義毀明堂、天堂,則天猶不罪,仍令督工重建,懷義益驕恣,言多不順,則天乃惡之,令選宮人有力者百餘人防之,持懷義於瑤光殿前樹下,武攸寧率壯士毆殺之,送屍於白馬寺,焚之以造塔。

周允元
證聖元年(六九五)三月九日,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周允元卒。允元宇汝良,豫州安城(今河南原武縣東南)人。則天宴請宰相,令各述書傳中善語良言,允元曰:“恥其君不如堯、舜”,武三思劾其語有所指斥,則天日:“聞其言足以為誡,安得有過!”及死,則天作七言詩以誌哀悼,並親繕寫之。

改元天冊萬歲
證聖元年(六九五)九月九日,則天合祭天地於南郊,加號天冊金輪大聖皇帝,改元天冊萬歲。

突厥默啜請降
天冊萬歲元年(六九五)正月,則天以王孝傑為朔方道行軍總管擊突厥。十月,東突厥後汗國可汗默啜遣使請降,則天冊授默啜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賜物絹五千段。

造莫高窟北大像
天冊萬歲元年(六九五),靈隱禪師與陰祖等造莫高窟北大像。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沙州敦煌縣(今甘肅敦煌縣)鳴沙山上。自前秦建元二年(三六六)始建,歷北魏、西魏、北周、隋,至武則天,已有窟室千餘龕。然最大之佛像,乃是年所造釋迦牟尼坐像(現編號為九十六號窟),高一百四十尺。

改元萬歲登封
天冊萬歲二年臘月(六九五)十一日,則天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十六日,制內外官三品以上通前賜爵二等,四品以下加兩階。洛州百姓免租稅二年,登封、告成縣免三年。

吐蕃進擾,復請和
天冊萬歲元年(六九五)七月,吐蕃攻臨洮(即洮州,今甘肅臨潭)。則天遣夏官尚書王孝傑為肅邊道行軍總管討擊之。萬歲通天元年(六九六)一月十一日,又以婁師德為肅邊道行軍副總管,與孝傑共擊吐蕃。三月一日,孝傑、師德與吐蕃論欽陵、贊婆戰於素羅汗山,兵敗。孝傑免官為庶人,師德貶為原州員外司馬。九月,吐蕃遣使請和親,則天遣右武衛胄曹參軍郭元振往察之。吐蕃論欽陵請罷安西四鎮戍兵,求分西突厥十姓之地,並遣使隨元振入朝面陳。元振上疏,言吐蕃此請,允之,傷四夷之心,於國不利;拒之,吐蕃為邊患必深,宜以計緩之。可與之曰:唐遣兵戍四鎮,意在鎮撫四域,使吐蕃不得併力東侵。若吐蕃無東侵之志,當歸吐谷渾諸部及青海故地,唐則以西突厥五俟斤部歸吐蕃。如此,既塞吐蕃之口,又不絕其和親之望。欽陵若有乖違,吐蕃民即知咎在欽陵。吐蕃百姓疲於徭役,早願和親,國家宜歲發和親使往吐蕃,欽陵專制統兵不願歸,民怨之,則生亂,亂興則難侵大唐。則天以言之有理,如是復吐蕃之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