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4年

公元714年,中國紀年,甲寅年(虎年),唐開元二年,日本和銅七年。

簡介

公元714年是開元二年

歷史紀事

教坊,教俗樂。又選取樂工,由玄宗在梨園親自教曲,號“皇帝梨園弟子”。用宰相姚崇敬之言,沙汰僧尼。毀武后所造“天樞”與韋後所築歌功頌德之石台。禁百官與僧尼、道士往來,禁鑄佛寫經。前宰相韋安石、韋嗣立等因於中宗末年不能匡正宗楚客等所為,太子少保劉幽求等因怨望,宰相魏知古因與姚崇不睦,均於是年被貶逐。以周慶立為市舶使。市舶使始見於史籍。遣薛訥攻契丹,在灤水山峽中大敗。削訥官爵。吐蕃攻臨洮(今屬甘肅)。起用薛訥領兵擊之。訥與王睃在武街(臨洮東)大破吐蕃兵。置隴右節度大使,治鄯州(今青海樂都),領鄯、奉、河、渭、蘭、臨、武、洮、岷、郭、疊、宕二十州。又置幽州節度、經略、鎮守大使,治今北京城西南),領幽、易、平、檀、媯、燕六州。移安北都護府於中受降城,安東都護府於平州(今河北盧龍)。(參見708年及676年、677年)。默啜擊俘突騎施可汗守忠。

文化紀事

沈佺期

佺期(六五六至七一四)字雲卿,相州內黃人。第進士,由協律郎累除給事中,考功員外郎。以受賄被劾。後附張易之,敗,長流歡州(今越南地)。神龍中,召還,為修文館學士。中宗詔學士舞回波,佺期為弄詞悅帝;賜牙緋。官終太子少詹事。工律詩,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

員半千

半千(六二一至七一四)本名餘慶,全節人。幼通書史,長事王義方,王曰:“五百歲一賢者生,子宜當之!”因名半千。武后時,守豪、靳二州刺史,所至禮化大行。睿宗時為弘文館學士,封平原郡公。半千歷事五君,有清白節,老年樂山水自放,及卒,吏民哭於野。

雜譚逸事

定內外官出入制

開元二年(七一四)正月十三日,制:“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選都督、刺史有政跡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定式。”

置教坊

唐舊制,雅俗之樂,皆隸太常,玄宗精音律,以太常禮樂之司,不應典倡優雜伎。開元二年(七一四)正月乃另置左右教坊以教俗樂,命右驍衛將軍范及為教坊使。又選樂工數百人,自教法曲於梨園(在禁苑中),謂之“皇帝梨園弟子”,使宮中亦習之。又選伎女置宜春院,給賜其家。禮部侍郎張廷珪、酸棗尉袁楚客皆上疏,以為皇上春秋鼎盛(三十歲),宜崇經術,近端士,尚樸素,深以悅鄭聲、好遊獵為戒。玄宗雖不能用,欲開言路,鹹嘉賞之。

薛訥請擊契丹,敗績

初,營州都督治柳城(今遼寧朝陽)以鎮撫奚、契丹。萬歲通天元年(六九六),奚、契丹攻陷之,十餘年未能恢復,僅寄其州治於幽州東之漁陽城(今河北薊縣)。或言奚、霄、靺鞨本欲歸唐,徒以唐不建營州,無可投附;為避免突厥侵擾,故依突厥。并州長史薛訥信此言,開元二年(七一四)正月,奏請擊契丹,復置營州。玄宗亦以孫佺冷陘之敗,欲討契丹,群臣姚崇等皆諫,二十五日,以訥同紫微黃門三品,將兵擊契丹,群臣乃不敢言。秋七月,薛訥與左監門衛將軍杜賓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將兵六萬出檀州(今河北密雲)擊契丹。賓客以為士卒盛夏負戈甲、背資糧,深入寇境,難以成功。訥曰:“盛夏草肥,牛羊繁殖,因糧於敵,正當其時,一舉滅虜,機不可失。”行至灤水山峽中,契丹伏兵阻其前後,從山上擊之,唐兵大敗,死者什八九。訥與數十騎突圍得免,虜人嗤之,謂之“薛婆”(老怯如婆)。崔宣道將後軍,未能及時支援,聞敗亦走。訥歸罪於宣道及胡將李思敬等八人,玄宗命皆斬之於幽州。十五日,敕免訥死,削除官爵,獨赦賓客罪。

阿史那獻克碎葉等鎮

開元二年(七一四)二月,西突厥十姓酋長都擔叛,三月十二日,招慰十姓使兼磧西節度使阿史那獻克碎葉等鎮,擒斬都擔,降其部落數萬帳。

毀武后天樞、韋後石台

先是延載元年(六九四),武三思為武后銘功記德,作天樞。命諸胡聚錢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開元二年(七一四)三月毀天樞,發匠熔其銅鐵,歷月不盡。又,韋後亦於長安朱雀橋作石台,高數丈,銘文以頌功德,至是並毀之。

突厥默啜復遣使求婚

開元二年(七一四)四月,突厥可汗默啜復遣使求婚,自稱“乾和永清大駙馬、天上得果報天男(天男指唐天子),突厥聖天骨咄祿可汗”。十月,又遣使來,玄宗許以明歲迎公主(即蜀王女南和縣主)。

吐蕃請正封疆而後結盟

開元二年(七一四)五月,吐蕃相坌達延,遺唐宰相書,請前朔方大總管解琬至河源,先正兩國國界,然後結盟。琬已致仕,復召拜左散騎常侍,攜宰相復書而往。琬上言:吐蕃必陰懷叛計,請預屯兵於秦、渭等州以備之。六月,吐蕃使其宰相尚欽藏來獻盟書;八月,果叛,如解琬之言。

姚崇智魏知古

黃門監魏知古出身小吏,因姚崇引薦至同為宰相。崇意輕之,知古心知而不言。會崇請知古攝吏部尚書,知東都選事。時崇二子亦分司東都,恃其父有德於知古,頗招權請託。知古歸,具奏知玄宗。一日,玄宗從容問崇:“卿子才性何如?現作何官?”崇預知帝意,答曰:“臣有三子,兩在東都。為人多欲而不謹,是必以事請託知古,臣還來不及查問。”玄宗本以為崇將代子隱瞞,聽了崇的回答,喜問:“卿為何有如此揣測?”答曰:“知古貧困時,臣曾幫助過他。臣子愚蠢,以為知古一定感激臣,允許他們為非作歹,所以才敢於請託。”於是玄宗喜崇之無私而惡知古之負友,欲逐知古。崇堅請曰:“錯在臣之子,陛下不罪而罪知古,天下將謂陛下袒臣而累聖政,決不可。”玄宗暫許而終罷知古相。

玄宗友愛兄弟

宋王成器、申王成義,玄宗之兄;岐王隆范、薛王隆業,玄宗之弟;豳王守禮,玄宗堂兄,五王俱為玄宗所愛。初即位,為長枕大被,與兄弟同寢。五王每旦朝於側門(群臣朝於正殿),退則相從宴飲、鬥雞、擊球,或獵於近郊,或游賞別墅。在禁中,長幼跪拜如家人禮;飲食起居、彼此相同。於殿中設五幃帳(謂之五王帳),使五王相處,或講論、或賦詩,或自奏樂;成器善笛,范善琵琶,與玄宗互奏。諸王或患病,玄宗為之終日不食,終夜不寢。業嘗疾,玄宗方坐朝,須臾之間,使者往返詢問十次。自為業煮藥,迴風吹火,誤燒玄宗鬍鬚,左右驚救,玄宗曰:“但使王飲此藥而愈,朕須何足惜!”成器(睿宗嫡長子,自動讓太子位,卒後,謚為“讓皇帝”)尤恭慎,從不議論時政或與外官交結,玄宗愈信重。玄宗於諸兄弟但以衣食聲色供養娛樂之,不任以官職,故讒間之言亦無由而入。唐初有玄武門之變,以後循例,諸王均須出刺外州,開元二年(七一四)六月,以三兄宋王成器刺岐州、申王成義刺豳州、豳王守禮刺虢州,距京師皆不足四百里,令到官伹領大綱,自余州務皆委長史、司馬主之。玄宗友愛兄弟出於至誠,然使諸王不問政,不任職,自後二百年遂無宗藩之亂,可供歷朝借鑑。

襄王重茂薨

重茂乃中宗幼子,玄宗堂弟,韋後所立“少帝”,既遜位睿宗,仍封溫王,改襄王。初刺集州,改房州。開元二年(七一四)七月二十二日病卒,年二十。玄宗輟朝三日,追謚“殤皇帝”。十一月七日,以皇帝禮葬之。

始作興慶宮、花萼樓

開元二年(七一四)七月,宋王成器等請以長安興慶坊(即隆慶池所在,見景龍四年“隆慶池有帝王氣”條)五王宅為天子離宮,詔許之。於是在其地作興慶宮,其宮在皇城東南,又稱“南內”由京城“東內”往南內,建夾城復道經通化門可達,皇帝往來兩宮,外人不得而見。另賜成器諸王第宅,皆環建興慶宮側。又於宮牆西南建樓,西曰“花萼相輝之樓”。(花萼喻兄弟),南曰“勤政務本之樓”。玄宗登樓,如聞諸王奏樂,則召升樓同宴,或幸王府盡歡。唐人詩多有詠其地其事者。

重修常平倉法

開元二年(七一四)九月,敕以歲稔傷農,令諸州修常平倉法。江、淮、浙、嶺南、劍南諸道地下濕熱,不堪貯積,不在此例。

突厥十姓餘部請降

開元二年(七一四)十月,(西)突厥十姓胡祿屋諸部不欲臣默啜,詣北庭都護府請降,命都護郭虔瓘撫慰之。十一月,又遣左散騎常侍解琬詣北庭宣慰西突厥降者,許便宜區處。

置隴右節度大使

開元二年(七一四)十二月新置隴右節度大使,領鄯(西寧)、秦(天水),河(臨夏)、渭(隴西)、蘭(蘭州)、臨(臨洮)、武(武都)、洮(臨潭)、岷(岷縣)、廓(青海貴德)、疊(迭部),宕(舟曲)等十二州,以隴右防禦副使郭知運為之,以便統一號令,防禦吐蕃。

立嗣謙為皇太子

開元二年(七一四)十二月二十八日,立郢王嗣謙皇太子。玄宗長子名嗣直,嗣謙乃次子,母趙麗妃,出身倡女,有寵於玄宗,因母及子,故越次而立。嗣謙後改名瑛(玄宗諸子後均改名,俱從玉旁),開元二十五年廢,賜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