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3年

公元623年

公元623年是農曆癸未年,中國農曆羊年,唐武德六年。

大事記

(圖)劉黑闥劉黑闥

公元623年,唐王朝建立後的第五年,隋代來中國留學的日本學問僧惠齊、惠光,藥師惠日、福因等人從中國經朝鮮半島返回日本。

伊斯蘭教關於齋戒最早的正式規定,始於公元623年。

公元623年,輔公袥在江南重新起兵反唐。

逝世

釋吉藏(公元549-623年),三論宗的創始人,著名的義學高僧。吉藏(五四九至六二三),隋佛三論宗的創始人。本姓安,原籍安息。其祖因避仇移居南海,家於交趾、廣州之間,後遷金陵而生吉藏。師事興皇寺法朗(五零七至五八一),精通龍樹、提婆大乘空宗之學。主張“諸法性空”的理論。建立真俗二諦之說,以說明宇宙萬有只不過是“心”、“情”、“理”的表現,而導歸於無所得。撰有《中論疏》、《百論疏》、《十二門論疏》、《三論玄義》等。

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嫡女,唐開國功臣,女性軍事將領。

劉黑闥(?~623) 隋末河北起義軍後期領袖。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縣)人,與竇建德同鄉里。

雜譚逸事

劉黑闥被唐軍俘斬
唐太子李建成在館陶打敗劉黑闥後,派騎兵將領劉弘基緊緊追擊。劉黑闥率部日夜逃亡,得不到休息,隨從的兵士越來越少,才剩幾百人。武德六年(六二三)正月,當劉黑闥一行人馬來到饒陽時,將士疲餓交加,劉黑闥任命的饒州刺史諸葛德威出城迎接,劉黑闥不肯入城,諸葛德威流下眼淚堅持請進,黑闥乃率從者在市中休息。諸葛德威送來食物,還沒有吃完,德威就率兵生擒劉黑闥等人,以城投降了李建成,並將劉黑闥送到太子大營,李建成遂將劉黑闥及其弟十善在洺州斬首。

林邑王梵志遣使入貢
武德六年(六二三)二月,林邑王向唐遣使入貢。先是隋大業九年(六一三),隋分林邑為比景,海陰、林邑三郡,隋末戰亂,林邑復國,到此時仍歸附唐朝。

高滿政降唐
唐朝任命并州總管劉世讓為廣州總管,赴任前,唐高祖問以備邊的策略。劉世讓以突厥多次進犯邊境,是以馬邑為中轉站,請求以勇將戍守崞城,用金帛招募投降之人,並不斷派兵到馬邑城下騷擾,毀其莊稼,使禾稼不能生長,這樣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不出一年,必定降唐。唐高祖採納了他的建議,並由劉世讓戍守崞城。當時,馬邑深受侵擾馬邑百姓大多不願歸附突厥,唐高祖再次派人招降苑君璋,高滿政勸說苑君璋殺掉突厥戍兵降唐,苑君璋不答應,高滿政便趁夜襲擊他,苑君璋逃奔突厥,高滿政殺死苑君璋的兒子,率領戍兵二百多人於武德六年(六二三)六月降唐,後又大敗苑君璋和突厥吐屯設。唐朝拜高滿政為朔州總管,進封榮國公。

柴紹擊吐谷渾
武德六年(六二三)四月,吐谷渾接連進犯唐芳州,洮州(今甘肅臨潭西)、岷州(今甘肅岷縣)等地,芳州刺史房當樹逃奔松州(今四川松潘)。五月,唐朝派岐州刺史柴紹前去救援岷州。六月,柴紹與吐谷渾交戰,被吐谷渾部隊包圍。吐谷渾據高臨下,引弓射殺唐軍。在箭如雨下的危急時刻,柴紹派人彈奏琵琶,讓二位女子翩翩起舞。吐谷渾士兵十分好奇,紛紛停止射箭觀看跳舞。柴紹趁其不備,派精銳騎兵繞到吐谷渾背後,突然發動進攻,大敗吐谷渾。

輔公袥于丹楊起兵稱帝
杜伏威初起兵時,與輔公袥甚相契,後輔公袥威信漸與杜伏威不相上下,伏威開始猜忌公袥,便任命養子闞棱為左將軍、王雄誕為右將軍,以削弱輔公袥的兵權,輔公袥非常不滿。杜伏威到長安時,以輔公袥留守丹陽,而命王雄誕監督輔公袥。武德六年(六二三)八月,輔公袥詐稱接到杜伏威的信函,令他起兵。輔公袥奪取了王雄誕的兵權,並將其殺死。又詐稱唐扣留杜伏威,不能回江南。輔公大修鎧甲儀仗,儲運兵糧。不久,就在丹陽稱帝,建國號宋,設定百官,以左遊仙為兵部尚書、東南道大使、越州總管,同張善安連兵抗唐,以張善安為西南道大行台。二十一日,唐高祖下詔令襄州道行台僕射趙郡王李孝恭率水師趕赴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嶺南道大使李靖率領交州、廣州、泉州、桂州的軍隊赴宣州(今安徽宣城),懷州總管黃君漢從譙(今安徽亳縣境)、亳(今安徽亳縣境)出兵,齊州總管李世勣兵出淮、泗,四路出擊圍討輔公袥。次月,又將在并州屯兵防守突厥的李世民召回,任命他為江州道行軍元帥,統帥大軍。

沙州人張護李通反唐
武德六年(六二三)六月,瓜州總管賀若懷廣率部到達沙州(今甘肅敦煌西),正遇上沙州人張護、李通起事。賀若懷廣率幾百人退保沙州子城。涼州總管楊恭仁派兵前去援救,被張護等打敗。張護等進圍子城,殺死賀若懷廣,擁立汝州別駕竇伏明為主,率兵圍攻瓜州,瓜州長史趙孝倫將其擊退。九月,竇伏明以沙州降唐。

頡利發兵攻馬邑
高滿政降唐對突厥是沉重的打擊。突厥視劉世讓為自己南侵的障礙特遣使者曹般陁來唐,謊稱劉世讓與突厥通謀,要叛變唐朝,唐高祖相信了突厥離間之言,武德六年(六二三)十月初四日,高祖殺死劉世讓,並將其全家籍沒。當初,高滿政降唐後,高祖派遣右武侯大將軍李高遷協助高滿政守馬邑。苑君璋帶領一萬多突厥騎兵來到馬邑城下,滿政將其擊敗。頡利可污聞知大怒,親率突厥大軍圍攻馬邑。唐將李高遷膽小退怯,帶領部下二千多人趁夜出逃。突厥軍隊半路截殺,大敗唐軍,李高遷的人馬損失過半。頡利可汗擊敗李高遷後,乘勝猛攻馬邑,高滿政率兵迎戰,有時一日要打十幾回合。李淵知道馬邑被圍,命令行軍總管劉世讓率兵救援馬邑。劉世讓的軍隊行進到松子嶺,懼怕突厥大軍,遂停滯不前,退回崞城固守。頡利可汗又向唐朝求婚,高祖詔準,但條件是突厥退兵,從馬邑撤走。隋朝義成公主從中作梗,阻止突厥求婚。於是,頡利可汗把高開道招來,與他製作攻城器具,合力圍攻馬邑。後來,馬邑城中糧食吃盡,援兵不至,高滿政無奈只好打算放棄馬邑突圍到朔州。這時,唐將右虞侯杜士遠擔心守不住,連累自己,便於武德六年(六二三)十月二十日,殺死主將高滿政,率兵投降突厥頡利可汗。苑君璋進入馬邑城內,大加報復,殺死了高滿政部下三十餘人。唐朝知道高滿政被殺,拜他的兒子高玄積為上柱國,承襲父親的官爵。二十五日,頡利可汗請求與唐和親,把馬邑歸還了唐朝。李淵任命秦武通為朔州總管。

竇靜奏請在太原屯田
武德年間,突厥頻繁騷擾唐朝北部邊疆,唐朝常年派兵防禦作戰,軍糧和各種軍用物資耗費嚴重,加重了邊地人民的負擔。有鑒於此,并州大總管府長史竇靜於武德六年(623)上奏朝廷,力陳并州地區的形勢,請求在并州屯田以節省饋運。不少朝臣認為屯田實行起來比較麻煩,表示反對。竇靜據理力爭。唐高祖徵招竇靜到長安,與裴寂蕭瑀封德彝公開辯論。結果,高祖採納了竇靜的意見,在并州地區實行屯田。每年收入的穀物可達幾千斛,解決了不少問題。李淵見屯田初次實行就收到成效,擢拔竇靜為檢校并州大總管。到武德六年(六二三)十一月,秦王李世民在竇靜屯田的基礎上,再次奏請在并州境內增置屯田。

李大亮誘執張善安
唐安撫使李大亮前往洪州鎮壓張善安等反唐武裝。兩軍隔水而陣,遙相說話。李大亮在對岸用各種言詞勸誘張善安投降唐朝,張善安被打動,有意歸降。李大亮遂騎馬單獨過河到達張善安的兵營,與張善安攜手共語以示彼此無猜。張善安不知是計,很高興,表示願意投降朝廷。武德六年(六二三)十二月,張善安率領幾十名親兵到李大亮軍營中回訪,唐軍將張善安的親兵阻擋在門外,只請張善安一人獨進。張善安告別欲回營,李大亮令武士將他抓住,跟隨張善安的隨從聞訊逃走。張善安的隊伍大怒,全部出動將要進攻李大亮。李大亮詐稱張善安自動留下,張善安的隊伍以為總管出賣他們,全部撤走,李大亮乘機追擊,俘虜許多。李大亮將張善安押往長安,高祖赦其罪。及輔公袥兵敗,得公袥與張善安往還書信,遂殺善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